大家好,這裡是花溪書院,歡迎你的光臨。
你對楷書的印象是什麼呢?是不是形體方正端莊,容易辨識?不錯,因為這些個特點,可做書寫時的楷模,被人們稱為真書,正楷。
現代人說書法,常講到真,草、隸、篆、行,不了解的人,還以為楷書是最早形成的一種書體,其實不然。它之前早就有了比較規範的書體——大篆,小篆和隸書。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對文字做了歷史上的第一次規範整理,他將之前在各諸侯國流行的文字,也就是後來我們所說的六國文字,在其自己國家文字的基礎上,做了統一規範,宣為統一文字,全國通用,史稱小篆。
從此來往公文,有了統一的辨識,大大增加了文字效率,但是這種書體也有其天生的缺陷,寫起來速度不夠快捷。
因為這個原因,到了秦漢時,一種類似現代楷書的文字出現,它是以小篆為基礎,字勢更加富有美感,且書寫上也較從前,更為便利和快捷,被稱作是隸書。
人們將魏,晉、南北朝期間流行的隸書稱為魏碑,這是因為其大部分的筆法,都留有漢隸的痕跡,而將唐以後漸漸成熟的一種書體稱為唐楷。
這個時候的文字,更接近現代楷書,並同時也湧現出了四大楷書名家中的其中三家,分別是唐初以歐陽詢為代表的歐體,中唐時期顏真卿的顏體,還有晚唐時期柳公權寫的柳體。
隨著這些書體的出現,楷書也在一步步趨向成熟,到了元朝初年,趙孟府在前人基礎上創新出了又一獨具特色的楷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趙體。
至此楷書完成了它,初始於小篆,隸書,成熟於盛唐元初的一次次演變過程。
五種書體的形成依次是,篆,隸、行、草、真,為了語言表達時更為流利通暢,人們在表述這五種書體時,常常把順序這樣來表述:真,草、隸、篆、行。
從這裡就可以得出答案,為何五種書體中,楷書被列為第一了。
今天我們學書法的人,大都會以楷書四大家的範本,作為臨摹樣本之標準,所謂「楷」,標準也。
相信有前人大家們的示範,我們只要認真加以練習,日久終會有所收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