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書體中為何將楷書列為第一

2020-12-13 花溪書院

大家好,這裡是花溪書院,歡迎你的光臨。

來自圖片庫,感謝原作者

你對楷書的印象是什麼呢?是不是形體方正端莊,容易辨識?不錯,因為這些個特點,可做書寫時的楷模,被人們稱為真書,正楷。

現代人說書法,常講到真,草、隸、篆、行,不了解的人,還以為楷書是最早形成的一種書體,其實不然。它之前早就有了比較規範的書體——大篆,小篆和隸書。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對文字做了歷史上的第一次規範整理,他將之前在各諸侯國流行的文字,也就是後來我們所說的六國文字,在其自己國家文字的基礎上,做了統一規範,宣為統一文字,全國通用,史稱小篆。

來自圖片庫,感謝原作者

從此來往公文,有了統一的辨識,大大增加了文字效率,但是這種書體也有其天生的缺陷,寫起來速度不夠快捷。

因為這個原因,到了秦漢時,一種類似現代楷書的文字出現,它是以小篆為基礎,字勢更加富有美感,且書寫上也較從前,更為便利和快捷,被稱作是隸書。

人們將魏,晉、南北朝期間流行的隸書稱為魏碑,這是因為其大部分的筆法,都留有漢隸的痕跡,而將唐以後漸漸成熟的一種書體稱為唐楷。

這個時候的文字,更接近現代楷書,並同時也湧現出了四大楷書名家中的其中三家,分別是唐初以歐陽詢為代表的歐體,中唐時期顏真卿的顏體,還有晚唐時期柳公權寫的柳體。

來自圖片庫,感謝原作者

隨著這些書體的出現,楷書也在一步步趨向成熟,到了元朝初年,趙孟府在前人基礎上創新出了又一獨具特色的楷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趙體。

至此楷書完成了它,初始於小篆,隸書,成熟於盛唐元初的一次次演變過程。

五種書體的形成依次是,篆,隸、行、草、真,為了語言表達時更為流利通暢,人們在表述這五種書體時,常常把順序這樣來表述:真,草、隸、篆、行。

從這裡就可以得出答案,為何五種書體中,楷書被列為第一了。

今天我們學書法的人,大都會以楷書四大家的範本,作為臨摹樣本之標準,所謂「楷」,標準也。

相信有前人大家們的示範,我們只要認真加以練習,日久終會有所收穫的。

相關焦點

  • 楷書有歐顏柳趙四大書體,為啥其他書體沒有出現四大家書法?
    第一、何為體?歐顏柳趙是體還是風格?在這個問題裡面,楷書確實分為四大類,但是這裡面的「四大類」——歐顏柳趙更準確來說,是風格。楷書四大家是他們各自的風格。而相對於楷書來說,行書、草書、篆書、隸書等書體才可以稱之為「體」。
  • 隸書、篆書、楷書、行書哪種書體在文字的轉變中作用最大?
    從篆書到隸書經歷了漢字要想學好書法,篆隸都是必學的,不管主攻的書體是楷書、行書還是草書。學好了篆書,就是打通了五種書體的任督二脈。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大篆有包括甲骨文和金文,書法講究源流,這個源就是篆書和隸書,後來的三種字體和無數種的書體都來自於這個源,都是由這個源發散出去的流。也就是說篆隸是書法之祖,後來的書體都有這兩種書體演變而來,要想正本清源,就要學習篆隸,尤其是篆書。
  • 為什麼叫楷書而不叫楷字,原來書體與字體竟然是兩回事!
    我們在學習書法的時候,大多提到的都是書體,卻很少說字體,但是各種軟體和書籍中,看到的幾乎都是字體。很多人自然而然的會把書體和字體當作是一回事,但是書體和字體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那麼他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中國書法發展過程中的書體演變
    書法與其他藝術門類有著巨大的不同,其他藝術門類比較直觀,而書法非常抽象,原因就在於它是從漢字這樣一門已有符號體系的基礎文字形式中升華出來的,比其他藝術門類具有更強的文化依賴性。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將書法與其他藝術門類進行比較的時候,古人給予了書法一個崇高的定義——「字是九重天」,說明書法所代表的品格、品味遠高於其他藝術門類。學習書法、認識書法以及真正地理解書法,是一件需要極大耐心和努力的事情。
  • 為何書法不能再「創造」出新的楷書字體?
    ▲歐體楷書問:為何到了宋代以後,就不再有楷書的其他書體出現?
  • 字中楷模——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楷書始於漢末,通行至現代,長盛不衰,是字體中的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 草書、行書、楷書、隸書,哪種書體在先,哪種書體在後?
    說起草書、行書、楷書、隸書出現的先後順序,讓我想起來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在家裡練毛筆字,剛開始練的時候,一直以為是這麼個順序——楷書一本正經,應該是最早出現的;隸書有些變化了,應該在楷書基礎上的變化,那就排第二;然後,自然是把楷書寫快了,就成了行書
  • 學習楷書,如何科學合理的安排「歐顏柳趙」書體的學習順序?
    柳體書法的學習要放在楷書四大家的學習中去考察,初學者學習柳體書法,當然可以。但是不要一開始零基礎就入手學習柳體書法。在歐顏柳趙這四家書法中,我認為四家書法必須都要學習一遍。但是先學誰、後學誰,還是有一個先後順序的。首先,我們先確定最後一個學習的書體,那就是趙體書法。
  • 書法入門,如何選擇正確書體、字體!
    之後的論述中,若不加聲明,即:字體:對應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書體:對應歐體、顏體、柳體等。那麼,我們要探討這個問題,就可以分成兩個步驟解決了。第一步:從大分類中,選出適合初學者學習的字體。第二步:在這種字體下,找出具體的書法家,臨習他的書體。
  • 學習書法從哪個書體開始?
    基本的書體包括篆、隸、草、行、楷五種書體,細分各家書體就太多了,二王、漢碑、魏碑、唐楷(顏柳歐褚虞)、趙孟、蘇黃米蔡、清代諸家,等等,太多了。此觀點的源頭可以上溯到北宋蘇東坡,他們認為學書法譬如孩童學步,先立(楷書),再行(行書),而後能跑(草書)。也有持反對意見的,他們認為,行、草書體的出現早於楷書,沒有楷書的年代,人們不照樣學書法嗎?所以,學書法可以從行書開始學起。漢字的五大書體產生發展的順序是按篆、隸、草、行、楷這樣的順序,其中,隸書出自篆書,草、行、楷均出自隸書。
  • 中國書法的字體有哪些 中國書法大致分為哪些書體類別?
    中國書法大致可以分為五種書體,即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一、篆書:又可以分為小篆和大篆兩類。 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實行書同文政策時頒行的標準   原標題:中國書法的字體有哪些 中國書法大致分為哪些書體類別?
  • 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集字春聯,總有一種會適合你!
    說到春節,我們腦海中就會想到春聯,因為這是春節過節中必不可少的一次活動,下邊是我集齊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其中包含顏真卿、歐陽詢、趙孟兆頁(fu)、王羲之、曹全碑等歷代名家的春聯集字行書·王羲之
  • 1000年來「楷書第一人」,功力超凡入聖,曾有幾億人學他的字!
    書法以唐楷入門,普遍指的是以歐陽詢、顏真卿和柳公權的字學習,這樣容易導致的問題就是書法板滯毛病,在楷書寫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再去學習行草書會比較吃力,這並不是一個書法學習正確的路徑。正確的路徑是學好一門書體,然後可以自然過渡到另一種書體,從而打通「五體」,書法「五體」之間是相通的,做不到這一點,說明學書不得法!
  • 楷書行書草書 各種書體有不同的成功密道嗎?這樣的實話一般不說
    練習書法,諸書皆能,實際上是諸書皆不精的另一種說法。因為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而書法各種形體積累在一起,對於個人來說,無異於太行王屋二山,想全部搬走,你就成了愚公,愚公能感動天仙,那是個仙話,現實不存在。所以每位書法練習者不要追求諸書皆能,專攻一書,精益求精,這才是書法成功得名的實在路線。
  • 王羲之寫給王獻之的一幅字,被列為「楷書第一」,可惜已經失傳了
    楷書基本可以分為晉人楷書、北朝楷書以及唐代楷書,這些楷書當中尤其以魏晉時期的楷書無論技法還是藝術性,都是後人無法逾越的高峰,在晉人小楷當中,尤其以王羲之小楷為後人所效法!褚遂良曾經編修一本目錄記載了皇宮內藏的王羲之法帖,這本書便是著名的《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在這本書法目錄當猴子那個,將王羲之的一部小楷法帖列為「正書第一」,也就是「楷書第一」!
  • 毛筆與書體對照表
    下面書思給大家聊聊篆、隸、楷、行、草五種書法字體所對應的最佳用筆。隸書是將小篆的書體去其繁複、增減其體而創立。結體更為端正整齊,呈秀麗端莊之美。其用筆,如以漢隸為例,主要是橫畫的變化,蠶頭雁尾,一波三折,盡情地舒展,呈委婉波狀之勢。如果說,篆書以弧筆著稱,那麼隸書則以波勢見長。
  • 不寫楷書的「書法家」,是騙子?
    第一,楷書大致可以分三個系列,魏晉小楷系列,唐楷系列和魏碑系列。寫字分為兩種,一種是臨摹一種是創作,臨摹對於專業者來說應該是不成問題的,說白了就是依樣畫葫蘆,尤其是楷書這一類書體,空間基本均勻,大多以平穩為主,照著臨摹難度其實很低。一個書家,如果臨摹楷書都有問題,想來其他書體也不會太好。
  • 原來,書法基本功不是楷書………
    最常見的一種提法是將楷書寫好了,才算基本功紮實。究其原由,大概是從古人所說的:「欲學草書,先通楷書」那裡來的。古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要學草書,必須要首先通曉楷書的法理。從實踐的意義上看,這句話說得非常對。因為草書(更確切地說應該是行書)的許多法理是源自楷書的,行草書與楷書有著非常密 切的「血緣」關係。
  • 楷書是書法的基本功說法有點偏頗吧
    最常見的一種提法是將楷書寫好了,才算基本功紮實。究其原由,大概是從古人所說的:「欲學草書,先通楷書」那裡來的。古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要學草書,必須要首先通曉楷書的法理。從實踐的意義上看,這句話說得非常對。因為草書(更確切地說應該是行書)的許多法理是源自楷書的,行草書與楷書有著非常密 切的「血緣」關係。
  • 楷書,絕不是書法的基本功!
    當然最常見的一種提法是:將楷書寫好了,那你的書法基本功就算紮實了。此種說法向來是獲大多數人認可的,究其原由,大概是從古人所說:「欲學草書,先通楷書」那裡來的。古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要學草書,必須要首先通曉楷書的法理。從實踐的意義上看,這句話說得非常對。因為草書(更確切地說應該是行書)的許多法理是源自楷書的,行草書與楷書有著非常密切的「血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