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行書草書 各種書體有不同的成功密道嗎?這樣的實話一般不說

2020-12-13 書畫觀賞

練習書法,成名達家,是每一位書法者的追求。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書聖的書法者也不是好書法家。所以說,不必迴避名利,只要追之無損他人,無損公德,盡可以在書法成名達家的大路上快速前進,不謂閒言為上。

練習書法,諸書皆能,實際上是諸書皆不精的另一種說法。因為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而書法各種形體積累在一起,對於個人來說,無異於太行王屋二山,想全部搬走,你就成了愚公,愚公能感動天仙,那是個仙話,現實不存在。所以每位書法練習者不要追求諸書皆能,專攻一書,精益求精,這才是書法成功得名的實在路線。

在付出精力相當、功法相同,天分相差不大,時代背景相似的情況下,練習不同的書體,要想脫穎而出,成為聲譽名家,則各有不同的秘密通道——

楷書靠修:

常言說楷書無欺,老少都懂,筆正墨端才得真功。楷書需要出筆即端正的功力,而這種功力需要長時間修煉才能獲得,所以要想成為楷書大家,得有把板凳坐穿的修行定力。十年修得楷書功,所以練楷書的人,要走一條長長的密道,苦心臨大楷,沒有一日有閒,時日持久,必成大功。

行書靠運:

行書修煉到一定功法,能不能成名,則就需要一定的運氣。有功力,再遇到天時地利人和的外部環境,方有成名之機。比如王羲之《蘭亭序》為什麼能成功,首先是寫得不錯,再遇有「永和九年春」這樣的天時,所以才有了一舉成名的大運。就算是王羲之本人,也不得不承認,憑藉天時地利人和之運,他的行書已經臨絕頂,復而再書,再無佳境。

草書靠捧:

草書這書體,實在是隨意,所謂的法度都是虛無,因為一入了法度,草書便不是草書,而會成為規矩體。因為無規矩,所以草書功名,判斷難有統一標準,應該是先有人說好,再有人說好,然後一幫人都說好,則就成功成名了。遞進說好的過程,實際是上捧的過程,現在叫炒作。草書有人捧,才能成名角。如果你的草書全是自由大氣,但是無人願意捧你,也只好在角落裡呆著,想出頭出彩,似乎並不可能。

至於隸書和篆書什麼的,無論怎麼練,基本上沒有出頭成名的機緣。因為篆書出於漢前,其實是不成熟的字體藝術,無法恆量一個人的功力。隸書雖然成於漢代,但成熟於市井,沒有高貴的血統,成功容易,成名就非常難。所以要想成為大家,篆書隸書沒有什麼價值。

相關焦點

  • 草書、行書、楷書、隸書,哪種書體在先,哪種書體在後?
    說起草書、行書、楷書、隸書出現的先後順序,讓我想起來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在家裡練毛筆字,剛開始練的時候,一直以為是這麼個順序——楷書一本正經,應該是最早出現的;隸書有些變化了,應該在楷書基礎上的變化,那就排第二;然後,自然是把楷書寫快了,就成了行書
  •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哪個是起源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起源是哪個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用的字體,大家對於這些字體也比較熟悉,但是對於它們的起源,大家可能不是特別清楚,草書行書隸書楷書哪個是起源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中,隸書是起源。隸書起源於秦朝,是由篆書逐漸演變轉化而形成的一種文字。行書、草書和楷書都起源於漢代,且都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簡便轉化形成的書體。
  • 楷書有歐顏柳趙四大書體,為啥其他書體沒有出現四大家書法?
    在這個問題裡面,楷書確實分為四大類,但是這裡面的「四大類」——歐顏柳趙更準確來說,是風格。楷書四大家是他們各自的風格。而相對於楷書來說,行書、草書、篆書、隸書等書體才可以稱之為「體」。體與風格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先有各種書體的存在,然後才能發展出各種各樣的、具有個人風格的書法。
  • 中國書法-楷書、行書與草書
    中國古代書法從古至今為世人所喜愛和推崇,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淺述楷書、行書與草書的相關收藏知識,使您對楷書、行書和草書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唐代的書法人才層出不窮,湧現出許多楷書大家,如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薛稷、柳公權、顏真卿等人。這些書法大家的藝術成就,不僅僅是繼承,更多的是創新發展,自成一派,百家爭鳴。二、自由靈活的行書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字體。
  • 隸書、篆書、楷書、行書哪種書體在文字的轉變中作用最大?
    從篆書到隸書經歷了漢字要想學好書法,篆隸都是必學的,不管主攻的書體是楷書、行書還是草書。學好了篆書,就是打通了五種書體的任督二脈。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大篆有包括甲骨文和金文,書法講究源流,這個源就是篆書和隸書,後來的三種字體和無數種的書體都來自於這個源,都是由這個源發散出去的流。也就是說篆隸是書法之祖,後來的書體都有這兩種書體演變而來,要想正本清源,就要學習篆隸,尤其是篆書。
  • 行書來自楷書,草書來自哪裡? - 桂子聊書畫
    我們都知道,書法大體分類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那麼,這幾種書體的演變過程是怎樣呢?是按照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這個順序發展變化嗎?隨著書寫速度加快,隸書的筆畫開始有了連帶關係,在此基礎上東漢的杜度發明了『章草』——這就是草書(今草)的祖先啦!關於『章草』名稱的由來,至今沒有統一的官方定論,一種說法是:杜度用首創的書體給漢章帝寫奏章,漢章帝喜歡這樣的書體,讓杜度每次的奏章都用新書體寫——所以稱為『章草』。
  • 《書法問集》538、隸書草書行書楷書能一起練嗎,效果好不好?
    原來題目:學習書法,楷、隸、行、草能一起練嗎,效果好不好?為什麼?我是一人。篆隸草行楷,是不是還少了一個篆書。【貪多嚼不爛,隸草行楷四種書體當然可以一起寫寫,而是要有明顯主次的有選擇的練。】提問者說的是隸草行楷,沒有把篆書算進去。我們當代書法圈一般來說是五種書體,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 瀟灑俊美的行書,豪放勁逸的草書,鮮于樞的書體是否吸引到你?
    瀟灑俊美的行書,豪放勁逸的草書,鮮于樞的書體是否吸引到你?鮮于樞打破宋代「尚意」書風,直追晉唐「復古」風,筆法上傳承唐人,方圓兼施;結體上,善書格局,收放自如;風格上,工楷、行、草,尤以草書為著,既出規入矩,又敢於推陳出新。
  • 書法技巧:高清動態圖教您寫楷書、行書、草書基本筆畫
    書體更是順應時代沿革流變,從甲骨文、金文演變到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自始至終展現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書法被人們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今天酸棗君就通過三組動態圖,帶你領略書法的奧秘。
  • 他的楷書、行書、草書同時上國展,看起來也沒啥特別的
    他的楷書、行書、草書同時上國展,看起來也沒啥特別的,光羨慕沒用,2個外在特點值得學習。草書作品和局部這次12屆全國書法展,和往屆不同的是書法家可以一次投多種書體,只要水平過關,支持多種書體同時上展,所以這次展覽也湧現出一批多體兼善的書法家。
  • 行書與楷書筆順可不同的一點思考
    行書與楷書的筆順相同嗎?我的答案是筆順不一定相同。一般認為行書是楷書的快寫而已,筆順是相同的,行書多出一些牽絲和快速性是與楷書的區別。我想這裡有一個認識誤區,那就是認為先有楷書,再有行書,故而筆順應是相同的(小學生開始學的是楷書,然後逐漸為了加快書寫速度,增加牽絲連帶,以為就是行書),若從中國書法字體的發展史上分析,我們就能離清這個觀念,文物考古界與書法界的專家認為自漢代隸書定型化的同時也產生了楷書,行書和草書。近代出土的《威武醫簡》、《居延漢簡》、《流沙墜簡》中類似今日行書、楷書的字,比比皆是。
  • 三國時期曹魏與吳國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比較
    在形態上有共同之處。曹魏二鮑神坐是曹魏時代隸書的異類,撇捺飛揚,不同於其時代嚴整直硬的碑刻,相比之下多了誇張隨意。而《黃朝名刺》、《史綽名刺》飛動的用筆卻是浪漫舒張,充滿喜慶色彩。曹魏磚文隸書與吳國磚文隸書整體書風方整、古樸、蒼茫。沒有過多波挑飛動用筆。相比之下,曹魏磚文隸書比吳國的端莊整飾。而吳國磚文隸書多了融合,即融合篆隸,融合隸楷。
  •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漢字起源於什麼?一般的看法是,漢字跟文字一樣起源於圖畫。人類祖先為了滿足日益複雜的交際需要,在圖畫記事的基礎上加以簡化、整理、充實,使每個圖畫能代表確定的語言成分,有確定的讀音。這樣,古人就創造了文字。漢字起源於圖畫,這可以從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得到證明。
  • 古代印章裡的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和宋字仿宋字
    在中國古代璽印上,這一系統文字的應用表現包括隸書、楷書、行書及草書、宋字及仿宋字等。隸書隸書是源於春秋時期的書寫漢字,早期結構受「古文字系統」的一定影響,一般稱為「古隸」。,楷書的大量作品見於東漢後期,已經屬於當時最常行用的書體之一。
  • 楷書與行書的流變及其差異性:淺論「楷書如行,行書如楷」
    我認為啟功先生作為一代書法大家,它對於楷書和行書的認識還是比較深刻的,因為楷書和行書的確是具有相似性的。但是為了更好地說明他們之間的形似性,我想我們還是先來說一說他們倆之間的差異,也就是楷書和行書到底有什麼樣的不同,何去辨識出它們之間的不同。
  • 秋天到了,「秋」字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怎麼寫才好看?
    導語:秋天到了,「秋」字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怎麼寫才好看?秋天是個美好的季節,也是收穫的季節。今年的立秋時間是公曆八月七日。立秋後,人們將告別炎熱而迎來涼意。關於「秋」字的寫法,無論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都有多種寫法。漢字是我們的老祖先創造的,在漢字演變和發展過程中,無不凝結著我國先民的智慧和結晶。中國的漢字之美,表現能力之豐富,是世界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做到的。
  • 為什麼叫楷書而不叫楷字,原來書體與字體竟然是兩回事!
    我們在學習書法的時候,大多提到的都是書體,卻很少說字體,但是各種軟體和書籍中,看到的幾乎都是字體。很多人自然而然的會把書體和字體當作是一回事,但是書體和字體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那麼他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中國書法發展過程中的書體演變
    今天我們從書法的源頭講起,來跟大家做一個交流,題目叫「書體的演變」。書法的體式有五大種:篆書、隸書、行書、草書、楷書。大部分人會把它們排列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認為先有楷書,後有行草書。很多人在練字的時候都把楷書作為行草書的基礎,覺得寫不好楷書,怎麼能去寫行草書呢?
  • 楷書,行書和草書的三個不同版本的心經,經典!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帶來心經的不同版本:分別是趙孟府的行書,張旭的草書還有歐陽詢的楷書。趙孟府的行書的筆法是非常複雜的。寫的眼較為好看。臨摹起來,一筆一畫那非常鍛鍊眼睛,我們一定要看清楚哪邊高哪邊低,哪邊粗哪邊細,哪邊長哪邊短。張旭的草書,我們只給大家幾句話,因為太多了,不便全部展示。
  • 行書結構不搞懂,越寫越糊塗……
    於是兼真則謂之真行,兼草則謂之行書。」這是說,隸書成為古體字以後,隸法已經過時,楷書過於拘謹,而草書又過於奔放,介乎這兩者之間於是產生行書。行書兼有楷書的,稱為楷行書,行書兼有草書的則稱為行書或行草。可見,行書是吸取楷書、草書而形成的一種書體,或者說介於兩者之間的一種書體稱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