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篆書、楷書、行書哪種書體在文字的轉變中作用最大?

2020-12-17 歷史縱橫談

從篆書到隸書經歷了漢字要想學好書法,篆隸都是必學的,不管主攻的書體是楷書、行書還是草書。學好了篆書,就是打通了五種書體的任督二脈。

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大篆有包括甲骨文和金文,書法講究源流,這個源就是篆書和隸書,後來的三種字體和無數種的書體都來自於這個源,都是由這個源發散出去的流。

也就是說篆隸是書法之祖,後來的書體都有這兩種書體演變而來,要想正本清源,就要學習篆隸,尤其是篆書。

歷史上的書法家一般都會寫篆隸,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更是將篆隸的筆法運用到了行書和楷書之中,使得作品渾厚大氣,包括近代的書法大師如齊白石、吳昌碩、于右任等等無不對篆隸有深入的學習。

為什麼說隸書重要,首先在於它簡化了漢字。篆書在中國的文字學史上地位非常突出。可以說是最能代表古文字學的字體。如果真的能認識,書寫篆書,對於辨識字的本義就相當大的幫助。篆書裡面好多都是象形文字,也非常的有趣。

但是篆書的缺點在於難以學習,一般人看到那些歪歪扭扭的就看不進去了。所以秦朝就沒有幾個人能搞得懂,並且當時書同文在很多地方也很難以進行,畢竟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

隸書就克服了這樣的缺點,把篆書的很多筆畫進行簡化。例如,水,有的成了三點水,有的成了四點底。而相應的隸書作品就多了起來。

秦朝的小篆作品比較出名的只有《嶧山碑》等數量不多的作品。而到了漢朝,隸書開始盛行的時代,《曹全碑》,《禮器碑》,《史晨碑》等等一些優秀的作品開始出現。

漢朝隸書的出現為後來的草書,行書,楷書也奠定了基礎。在楷書方面,漢朝時期就有了鍾繇這樣的楷書鼻祖出現在我們是視野中。《宣示表》是他的代表作品。

之後的魏碑,章草也在此基礎上形成。所以說隸書是中國歷史上文字轉變的重要階段。

相關焦點

  • 草書、行書、楷書、隸書,哪種書體在先,哪種書體在後?
    說起草書、行書、楷書、隸書出現的先後順序,讓我想起來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在家裡練毛筆字,剛開始練的時候,一直以為是這麼個順序——楷書一本正經,應該是最早出現的;隸書有些變化了,應該在楷書基礎上的變化,那就排第二;然後,自然是把楷書寫快了,就成了行書
  •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哪個是起源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起源是哪個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用的字體,大家對於這些字體也比較熟悉,但是對於它們的起源,大家可能不是特別清楚,草書行書隸書楷書哪個是起源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中,隸書是起源。隸書起源於秦朝,是由篆書逐漸演變轉化而形成的一種文字。行書、草書和楷書都起源於漢代,且都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簡便轉化形成的書體。
  • 秋天到了,「秋」字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怎麼寫才好看?
    導語:秋天到了,「秋」字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怎麼寫才好看?秋天是個美好的季節,也是收穫的季節。今年的立秋時間是公曆八月七日。立秋後,人們將告別炎熱而迎來涼意。關於「秋」字的寫法,無論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都有多種寫法。漢字是我們的老祖先創造的,在漢字演變和發展過程中,無不凝結著我國先民的智慧和結晶。中國的漢字之美,表現能力之豐富,是世界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做到的。
  • 行書來自楷書,草書來自哪裡? - 桂子聊書畫
    我們都知道,書法大體分類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那麼,這幾種書體的演變過程是怎樣呢?是按照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這個順序發展變化嗎?事實常常出乎我們的想像,中國書法演變史不單單由人為主觀因素決定,客觀因素起的作用也許更大。作為一種『實用工具』,書體的演變既有它自身的規律,也不能脫離『實用』這個基本功能,尤其在毛筆作為最主要(甚至唯一)書寫工具的古代。
  • 《書法問集》538、隸書草書行書楷書能一起練嗎,效果好不好?
    篆隸草行楷,是不是還少了一個篆書。【貪多嚼不爛,隸草行楷四種書體當然可以一起寫寫,而是要有明顯主次的有選擇的練。】提問者說的是隸草行楷,沒有把篆書算進去。我們當代書法圈一般來說是五種書體,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 漢字字體特點:篆書如圈、隸書如蠶、楷書如站、行書如走、草書如跑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字中的一種,也是這些古老文字中至今仍在使用的唯一的一種。漢字還是世界上最美的字體之一,用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等字體寫成的文字,形成了一種書法,各種字體的書法大放異彩,成為與繪畫並稱的高超精美藝術,高水平的書法更成為人們珍視並收藏的藝術珍品。
  • 楷書行書草書 各種書體有不同的成功密道嗎?這樣的實話一般不說
    在付出精力相當、功法相同,天分相差不大,時代背景相似的情況下,練習不同的書體,要想脫穎而出,成為聲譽名家,則各有不同的秘密通道——楷書靠修:常言說楷書無欺,老少都懂,筆正墨端才得真功。楷書需要出筆即端正的功力,而這種功力需要長時間修煉才能獲得,所以要想成為楷書大家,得有把板凳坐穿的修行定力。
  • 三國時期曹魏與吳國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比較
    曹魏碑刻隸書整體而言強化了用筆的裝飾性,注重起收的細節處理。為契合莊重嚴肅情境,理性嚴謹使得線條過於平硬。規範、矯情、不自然的成分多了,而作品中質樸、厚重、蒼茫、大氣的氣息卻是一種缺失。相比曹魏隸書,吳國碑刻隸書雖不及曹魏隸書的數量。但從《谷朗碑》的風格形態上看,亦隸亦楷,是一種獨特的書體。形態上更接近於《鮮于璜碑》、《趙儀碑》等方整典雅的碑刻。
  • 中國古代:語言文字的演變歷程——隸書、草書、楷書
    譬如隸書中的「鳥」字的四點,在小篆中是鳥爪的象形符號;隸書中「燕」字的四點,在小篆中是燕尾的象形符號;隸書中「魚」字的四點,在小篆中是魚尾的象形符號;隸書中「然(燃)」字的四點,在小篆中是火的象形符號。但在統一改為四點後,這些字的象形作用顯然淡化了。
  • 漢字的書體演變歷程,初學書法者進!
    漢字的書體演變歷程大致如下,初學書法者不妨看看:一、大篆演變為小篆和隸書大篆大篆產生於戰國晚期,通行於秦代至西漢前期,是秦統一文字之前,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古文字書體的總稱狹義講,大篆可視為中國文字的源頭。小篆小篆由大篆演變而來。秦統一六國後,推行「車同軌,書同文」,秦相李斯牽頭,針對晉系、齊系、楚系、秦系等主流古文字,展開了一場蔚為壯觀的漢字規範化、標準化工作,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形成統一文字書體,即小篆,也稱秦篆。大篆和小篆統稱為篆書。
  •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漢字起源於什麼?一般的看法是,漢字跟文字一樣起源於圖畫。人類祖先為了滿足日益複雜的交際需要,在圖畫記事的基礎上加以簡化、整理、充實,使每個圖畫能代表確定的語言成分,有確定的讀音。這樣,古人就創造了文字。漢字起源於圖畫,這可以從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得到證明。
  • 楷書有歐顏柳趙四大書體,為啥其他書體沒有出現四大家書法?
    在這個問題裡面,楷書確實分為四大類,但是這裡面的「四大類」——歐顏柳趙更準確來說,是風格。楷書四大家是他們各自的風格。而相對於楷書來說,行書、草書、篆書、隸書等書體才可以稱之為「體」。體與風格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先有各種書體的存在,然後才能發展出各種各樣的、具有個人風格的書法。
  • 學習書法從哪個書體開始?
    基本的書體包括篆、隸、草、行、楷五種書體,細分各家書體就太多了,二王、漢碑、魏碑、唐楷(顏柳歐褚虞)、趙孟、蘇黃米蔡、清代諸家,等等,太多了。此觀點的源頭可以上溯到北宋蘇東坡,他們認為學書法譬如孩童學步,先立(楷書),再行(行書),而後能跑(草書)。也有持反對意見的,他們認為,行、草書體的出現早於楷書,沒有楷書的年代,人們不照樣學書法嗎?所以,學書法可以從行書開始學起。漢字的五大書體產生發展的順序是按篆、隸、草、行、楷這樣的順序,其中,隸書出自篆書,草、行、楷均出自隸書。
  • 說文解字 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怎麼前稱文、後稱書?
    漢字的字體演變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中唯一延續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古埃及的聖體字、巴比倫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瑪雅文字等相繼成為歷史的陳跡,唯漢字獨存。中國人用數千年的聰明才智創造出來的奇蹟,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它承載了中國五千年燦爛文明,至今仍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 中國書法的字體有哪些 中國書法大致分為哪些書體類別?
    中國書法大致可以分為五種書體,即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一、篆書:又可以分為小篆和大篆兩類。 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實行書同文政策時頒行的標準   原標題:中國書法的字體有哪些 中國書法大致分為哪些書體類別?
  • 在書法中,寫「梅蘭竹菊」四個字用哪種書體寫出來才好看呢?
    導語:在書法中,寫「梅蘭竹菊」四個字用哪種書體寫出來才好看呢?對於書法「梅蘭竹菊」四個字用哪種書體寫出來才好看,我覺得是:用篆書,隸書,楷書和行書寫出來都好看,最好不要用草書寫。梅蘭竹菊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徵,也是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正是根源於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詠物詩文和藝人字畫中常見的題材,號稱花中四君子。四君子並非浪得虛名,它們各有各的特色:上圖為隸書「梅」字。這個「梅」字取法漢碑,拙樸厚重,大氣磅礴!
  • 中國書法發展過程中的書體演變
    書法與其他藝術門類有著巨大的不同,其他藝術門類比較直觀,而書法非常抽象,原因就在於它是從漢字這樣一門已有符號體系的基礎文字形式中升華出來的,比其他藝術門類具有更強的文化依賴性。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將書法與其他藝術門類進行比較的時候,古人給予了書法一個崇高的定義——「字是九重天」,說明書法所代表的品格、品味遠高於其他藝術門類。學習書法、認識書法以及真正地理解書法,是一件需要極大耐心和努力的事情。
  • 古代印章裡的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和宋字仿宋字
    今文字系統的某些要素,在商周文字中已經少許出現;作為有別於、在邏輯上繼承於古文字系統的又一漢字系統的出現,則肇源於隸書,隨著文字的發展,不斷發展到行書、楷書、草書、宋字、仿宋字;當然,在古文字系統中,行書和草書也有了一定的書寫意義上的表現。近現代書寫與印刷品上最常見的書體亦屬於本系統。
  • 中國書法-楷書、行書與草書
    中國古代書法從古至今為世人所喜愛和推崇,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淺述楷書、行書與草書的相關收藏知識,使您對楷書、行書和草書有更為深入的了解。一、端莊工整的楷書楷書產生於漢代的末期,成型於北魏時期,從東晉時期至唐代,盛行時間之久,並且如今一直沿用。楷書是從隸書逐漸演化而來。楷書的特點是端莊工整,書寫簡便,形態豐富,結構嚴謹,筆畫細膩。
  • 為什麼叫楷書而不叫楷字,原來書體與字體竟然是兩回事!
    就像現在使用的啟功體,它是楷書書體中一種新出現的字體。這樣看的話,字體與書體的區別就顯而易見了。書法是一種表現漢字之美的藝術,書體是從客觀的方式去展現這種美的,是一種傳承的藝術。每一種書體都有著他獨到的藝術美感,篆書的古樸、隸書的勻稱、楷書的端莊、行書的流暢還有草書的縱任,這些美感不會因為書寫風格的不同而改變,是無數先人傳承下來的「規矩」。而字體展現的則是書法主觀上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