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乃是一個書法家的必備功夫,作為一個書法家,你的草書境界不一定會很高,這是天分所限,但你的小楷若是寫得不好,那一定是功夫不夠了。
楷書基本可以分為晉人楷書、北朝楷書以及唐代楷書,這些楷書當中尤其以魏晉時期的楷書無論技法還是藝術性,都是後人無法逾越的高峰,在晉人小楷當中,尤其以王羲之小楷為後人所效法!
從南朝梁武帝時期開始,皇家便開始大肆搜集民間的王羲之法帖,到了唐朝這種風氣依舊絲毫不見,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在皇宮內所藏王羲之的法帖真跡達3000多卷,當時負責校訂這些王羲之法帖的最早是大臣魏徵,後來長期負責此事的乃是「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褚遂良。
褚遂良曾經編修一本目錄記載了皇宮內藏的王羲之法帖,這本書便是著名的《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在這本書法目錄當猴子那個,將王羲之的一部小楷法帖列為「正書第一」,也就是「楷書第一」!
這件作品便是著名的《樂毅論》。
在王羲之所流傳下來的楷書作品當中,小楷數量並不算少,有著名的《黃庭經》、《孝女曹娥碑》等等作品,只可惜這些作品傳至今天已無墨跡可循。據傳說,此作已經隨葬於唐太宗,如今只存在關於這本帖的神話傳說!
王羲之後人智永和尚曾經評價王羲之的小楷道:
「梁世模出,天下珍之。吾昔聞其妙,今睹其真,閱玩良久,匪朝伊夕。始興薨後,仍屬廢帝。廢帝既歿,又屬餘杭公主,公主以帝王所重,恆加寶愛,陳世諸王,皆求不得。及天下一統,四海同文,處處追尋,累載方得。」
這段話講出了《樂毅論》的源流,此作在唐代被褚遂良鑑定為真跡,只可惜如今墨跡本已經不復存在,而數百年來幾乎無人能夠在小楷領域比肩王羲之。
直到明代一位天資極高的書法大師的出現。
他就是小楷國手王寵!
學習小楷,王寵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王寵生長在明代中晚期的太湖流域,他的老師蔡羽乃是文徵明的好友,他跟唐伯虎是親家,跟當時的大才子皆過從甚密,有人評價道:
「衡山(文徵明)之後,書法當以王雅宜為第一,蓋其書本於大令(王獻之),兼之人品高曠,故神韻超逸,迥出諸人之上。」
意思是王寵此人人品極好,大有晉人風度,他的小楷乃是來自於王獻之,自文徵明死後,書法最好的就是王寵了!
王寵曾經臨摹過一件王羲之的《樂毅論》,直入晉人門戶,這種的水平,在明代之後的書壇當中,極為罕見。
王寵的小楷境界,一方面是來自於自己對於晉人書風的揣摩,一方面乃是自己的天分,更為重要的是他對於禪宗文化的穎悟,並且能夠始終保持晉人處世散淡為懷的風貌,在氣格上直接晉人。
王寵臨摹的這件《樂毅論》,我們不清楚他參照的底本是哪一個版本,但是氣格之高古,筆法之精妙,結構之自然樸茂,直與晉人無二。
在當代書法界,王寵的小楷乃是參加國展所必臨的經典法帖之一,而這件王寵臨摹的《樂毅論》更是有著濃重的晉人意趣,乃是最值得效法的佳作之一。
如今,我們將王寵臨摹的這件王羲之《樂毅論》按照原作大小進行1:1複製,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與真跡一模一樣。
欲購此王寵《樂毅論》,請點擊下面惠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