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前面發表的《書法中的冤假錯案一一「楷書基本筆劃回鋒法」的錯誤解讀及嚴重後果》 一文,指出了「回鋒法」完全是由於對傳統書法的錯誤解讀而產生的錯誤判斷,從而制定出的荒唐的錯誤方法。「回鋒法」使得楷書的學習與實驗由本來的快捷異化 為現在的緩慢;由本來的簡單異化為現在的複雜;由本來的容易異化為現在的困難。同時,「回鋒法」也割斷了楷書與行書、草書的之間自然的轉換、連接與提升, 造成了楷書與行書、草書筆法上的差異與分裂,破壞了楷書、行書、草書之間的一體性。所以,「回鋒法」既貽害了楷書傳習之本身,復破壞了整個的書學,使得幾 代人深受其害,且深受其害而不知。文章發表後,得到許多朋友的理解與支持,只有個別人抱有壞疑。現按原定計劃,對歷代楷書大家名家的用筆作一分析,以證明 歷代楷書大家名家的用筆,決非如現代普遍流通的楷書字帖與習字範本中圖示的,幾乎清一色都是藏頭護尾式回鋒的指導方法,而是生動活潑、直接連貫的「非回鋒 法」的用筆法式。
《蘭亭敘》的第一 二兩行 幾乎沒有行書連筆的特徵 可看作王羲之難得的可靠的楷書範本
王羲之作為中國書法史上了不起的書聖,基書法自其身後以至今日,一直被尊為最高最完美的典範。有「天下第一」之稱的《蘭亭敘》雖被濾定為行書,然亦可看作 為靈活異常的行楷法式,其中更不乏楷書的典型。尤其該作品的第一、二兩行,幾乎沒有行書連筆的特徵,可看作王羲之楷書難得的墨跡範本。古人在述說「永字八 法」時,就以《蘭亭敘》中第一行為首的「永」字作為字範,亦可旁證筆者這一觀點的準確性。古法帖中雖存多種傳為王羲之的楷書作品,如《黃庭經》、《樂毅 論》、《宣示表》等,不但都是小楷,而且為刻本。《蘭亭敘》雖非王羲之本人的真正手跡,但為流傳有緒的可靠的真跡模本。尤其馮承素所精模的《蘭亭敘》,更 被看作「下真跡一等」的最為可靠的「王字」。
上圖局部之一
大年三十的下午,我特地去了一趟南京古籍書店,在新書架上見到一冊彩色放大精印的王羲之《蘭亭敘》,當即購回細細品賞。下面圖例即得益於該帖。
上圖局部之二
上圖局部之三
《蘭亭敘》中的「永」字 被用作楷書「永字八法」的字範 細心辯認 即知 「回鋒法」之非
「年」之三橫 可明顯見到起筆露鋒 落筆一按即完 尤其前二橫 還留有筆鋒分散的痕跡 可證收筆並不回鋒
「春」之橫 撇 可證起筆皆露鋒而不回鋒
「曲」之二豎 「水」之一豎 可證豎筆起首皆露鋒而不回鋒
「初」之兩點 可證點的起首皆露鋒而不回鋒
「世」之三豎 可證豎筆起首皆露鋒而不回鋒
「右」二橫之尾 可證收筆直收而不回鋒
「亭」之點 橫 豎 皆可證起首露鋒而不回鋒
「在」筆劃可證王羲之楷書用筆皆為 「非回鋒法」的用筆法式
--End--
(文章來源網絡,歸屬者不詳,觀點僅供參考)
特價包郵
贈送毛筆一支
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
或者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購買
客服手機號:15160197238(微信同號)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微店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