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熱設計工程師,對導熱係數的追求是刻畫到骨髓裡的。所以不久前,跟一個做材料的兄弟聊天時,他說到:向客戶介紹產品時,被問到最多的兩個問題,一個是,你家材料導熱係數最高做到多少?另一個問題是多少錢一公斤?
導熱係數儼然已成為熱設計工程師的圖騰崇拜對象。畢竟它對熱阻有著直接的關係,以熱界面材料的一維導熱最為直觀。
其中δ代表厚度,k代表導熱係數,F代表接觸面積。
k的增大直接導致熱阻R的降低,誰不想把熱阻做到最小呢?
但是類似於經濟學術語「邊際效用遞減」,導熱係數k越大,進一步增加k值,R值變化逐漸減小。因為,R和k在數學形式上呈雙曲線型。以矽脂為例,厚度為0.1mm時,經常用到的單位面積熱阻與導熱係數的關係曲線如下圖。
單獨考察導熱係數,如需將熱阻降低一半,導熱係數1W/mK的矽脂,只需提升至2W/mK,比較容易實現;導熱係數為2W/mK的矽脂,則需提升至4W/mK,難度增加;對於導熱係數為4W/mK的矽脂,則需提升至8W/mK,這就是非常困難的了。
另外,導熱係數並不是影響熱阻的唯一指標。還是以矽脂為例。矽脂的主要作用是填充縫隙,取代接觸面內的空氣。提高矽脂導熱係數,往往需要添加陶瓷粉末等,代價是犧牲了矽脂的流動性,因此,矽脂的顆粒度大小,影響前面算式中的厚度δ,也影響排擠接觸面內空氣的效果。不然,直接用銅粉替代矽脂不就好了,導熱係數可以提升上百倍。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在矽脂評測中,筆者親身體驗過,日本某品牌標稱導熱係數僅有2.6 W/mK,但熱阻卻遠低於導熱係數4 W/mK左右的國產矽脂。
另一個例子,是QQ群裡(313884095)前兩天討論的關於石墨膜橫向傳熱的問題:0.5mm中框貼敷0.025石墨膜,散熱效果不如1mm的中框,雖然石墨膜的平面方向導熱係數大於1000W/mK,遠超過中框,但厚度太小,限制了橫嚮導熱能力,如同群管所舉的例子:兩條10000公裡的公路,一條是單車道,限速120km/h,另外一條四車道,限速80 km/h,兩條公路的極限運輸能力,哪個強呢?
所以追求導熱係數的同時,一定要搭配合理的設計。
本文到此結束。如果您對本話題感興趣,歡迎到QQ群(313884095、947777641)裡討論。
END
公眾號往期原創文章列表:
《相變材料雜談(一)》
《相變材料雜談(二)相變材料的傳熱強化》
《相變材料雜談(三)相變模塊設計與工程應用》
《散熱器理論估算(一)——導熱》
《散熱器理論估算(二)——對流》
《高海拔問題與仿真設置》
《壓電風扇——輕輕揮動你的翅膀》
《熱阻小議——容易被忽視的問題》
《IGBT簡介與仿真建模》
《IGBT與熱設計相關的參數》
《IGBT話題(三)——香檳塔與IGBT瞬態熱阻抗》
《關於器件建模》
《特例:不能用數值風洞完成的模型簡化》
《ASTM D5470測量材料熱導率(一):基本原理》
《ASTM D5470測量材料熱導率(二):測量精度影響因素》
《一張簡圖說明熱設計的宏觀思路》
《圖解熱仿真》
《關於粒子流——老司機都容易掉進的坑》
《水冷漫談(一)——為什麼是水》
《水冷漫談(二)——水冷散熱器工藝與設計》
《水冷漫談(三)——水冷散熱器仿真》
《水冷漫談(四)——凝露》
《Flotherm中的離心風機建模》
《熱設計=背鍋俠?》
《仿真揭秘:1600℃的「魔方」多久後可以直接用手拿?》
《水冷散熱之Icepak篇》
《冰河傳熱首期熱設計技術沙龍活動紀要》
《熱設計詭異事件之一:都是壓力惹的禍》
《熱設計詭異事件之二——水冷仿真異常》
《絕熱材料(一):隔熱原理》
《華為MATE 20手機散熱隨想》
……
原創文檔的PDF文件,將陸續上傳至冰河傳熱QQ大本營,歡迎下載。
更多的熱設計話題、行業資訊、職位信息,請關注
QQ群: 熱設計-冰河傳熱(947777641)熱分析熱設計技術群(313884095)
冰河傳熱,支持原創,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