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模的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的過程,試模的目的也在於使模具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對模具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進計劃是十分重要的。當然,在評論模具修正問題時,要假設試模的工藝條件是根本合理的。那麼,剖析模具後所存在的問題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9 f0 u( O) w/ ?: H6 X0 G* A
31. 12. 1 模具結構及尺度的不合理* |, D: X4 d6 g8 Z+ V
果模具整體規劃上有嚴重問題,那麼試模中很難得到完好的樣品。反之,能夠供給完好樣品,可視為該模具整體規劃上根本合理。可是,也常常存在一些不抱負的當地,最為常見的如下。
① 澆注體系不合理澆注體系存在的問題大致發生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澆口方位、數量,這種情況較為麻煩,要進行改正往往要對模具的成型尺度重新估算甚至要上工具機重新加工。第二是主流道及分流道尺度大小。製件形狀的特點決定了澆口的方式,可是,尺度方面的不合理也會嚴重地影響成型效果。尤其像潛伏式澆口、針澆口等,對尺度要求十分嚴厲,它們的小孔尺度也絕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經過實踐注射逐漸進行調整的。! |" S! I* T' f- S; i
② 排氣不暢中小型模具能夠靠頂出杆和型腔鑲塊縫隙進行排氣,排氣槽沒有開設。1 ~$ I( K0 E) r8 z1 h6 l
排氣不暢所形成的注射成型缺點,在前面部分已經做了具體的介紹,在出產實踐中事例也很多,如圖31-10所示。2 J/ L: K+ V% I8 ?3 M+ a
③ 脫模困難在試模過程中,本來規劃已經很合理的脫模間隔和脫模機構,在實踐脫模中卻難以將製件脫出。這並不是脫模間隔不夠,而是縮短變形發生的影響,製件在脫出型腔的瞬間,由於外界溫度環境不同,縮短的速度不同,縮短情況也不相同。否則製件無法脫出。尤其是脫模斜度較小的製件更要引起重視。
④ 抽芯困難抽拔力不足,機械動作的抽芯及5 N2 ^0 C. }% C7 f! x h; ~8 S' L3 k
脫模是依靠動、定模的相對動作來完成的。可是,假如是液壓油缸來完成的動作,常常發生抽拔力不足的現象。假如選用的是先進設備,能夠調整抽芯體系的油壓來彌補、增大力氣。假如選用
的是普通設備,抽芯油壓與體系壓力相同,無法單獨調整,只要替換油缸,完成預期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