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我是小贏。這期我們來說說《雨中曲》,這部音樂劇是改變了1952年的同名音樂電影的呢,也就是說《雨中曲》是先有歌舞片,之後再改編成音樂劇的噢。
讓我們來聊一聊音樂電影《雨中曲》吧。電影講的是在好萊塢的黑白默片到了有聲片的這個過渡時段,有一個好萊塢演員和一個合唱隊女生的愛情故事。在1927年的默片時代,有一對銀幕情侶,但是隨著有聲電影的出現 ,這位女明星的聲音並不好,導致拍電影的時候非常不順利。男明星就找了製片組來給這位女明星配音,有了女配音加持的女明星,獲得了更多的粉絲。傲氣的女明星並不覺得女配音很好的幫助了她,並且認為都是自己的成就,這種自以為是的行為也惹到了一起工作的工作人員的不滿。而在一次上臺表演的時候,大家就一起讓這個女明星出洋相,故事就是這樣展開了。
這部電影的出現呢,是因為有位製片人想要把20世紀二十、三十年代的歌曲結合起來,成為一部作品。這位製片人就給自己公司裡的兩位編劇交代了任務,讓他們把這些曲子連起來成為一個故事,還提出要求要將這個故事的背景定在默片到有聲片的過渡階段呢。當然啦,為了這部作品,製作組在這上面也是下了不少功夫,他們研究了那個時期的明星的衣服還有關於當時的布景,在這部電影裡有很多角色都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噢。
這部電影在1952年的時候在美國首映,到了1989年竟然就被國家電影登機部收在了國會圖書館裡,2006年被評為「25部最偉大的音樂電影」裡的首位,2007年入選了「100部最偉大的影片「。這部電影頭銜真的是非常多呢。小贏聽說這部電影是電影史上最佳歌舞片呢,還有一個美國國寶級影片的頭銜呢。
讓我們回到音樂劇《雨中曲》,小贏覺得這部音樂劇跟《歌劇魅影》一樣,也是一個劇中劇的形式呢。我們可以看到音樂劇的各種後臺,這部音樂劇就特別強調了在配音方面啦。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在雨裡的歌曲,有歌就有舞啦,臺上的演員肯定是要跳起來的噢。小贏覺得,雨中舞蹈看上去好像非常浪漫,其實也是不簡單的啊。演員們每次都要穿著服裝,在水裡又唱又跳,衣服一定都是又溼又重,好辛苦啊。音樂劇《雨中曲》在1986年的時候第一次在百老匯的舞臺上演出,在那個時候就抱走了託尼獎的提名,有兩個呢,就是最佳音樂劇劇本和最佳音樂劇男主角噢。
音樂劇的製作組也是非常下了功夫的呢。為了能夠讓大家真正地感受到舞臺上的《雨中曲》的美麗,製作組做出了一整套非常複雜的舞臺上的供水系統,在這裡面就包括了水泵、噴嘴等等的各種裝置,甚至在每次演出都會要用到上萬公升的水。不過你放心,這些水都是可以回收起來再使用的呢。而且製作組還設計了特殊的防水的舞臺地板呢,可以防滑還可以在上面跳踢踏舞呢。小贏還聽說啊,每一次的演出,劇組都會帶上這個地板一起,在演出的時候就只需要把這個地板鋪在舞臺上就可以啦。
小贏對音樂劇《雨中曲》就介紹到這裡啦。貼緊《雨中曲》的內容,如果你不開心的話,如果你心情低落的話,不如試一下在雨裡唱歌,應該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噢,當然注意不要感冒噢。對於《雨中曲》你還有什麼有趣的事兒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告訴小贏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