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賤傷農」再次上演,我省黃皮洋蔥價格跌至400元~450元/噸,每畝虧損近1500元
種植戶:寶沒押對只能自認倒黴
每日甘肅網9月9日訊(西部商報記者歐陽海傑)洋蔥價格在2015年創下歷史新高,最高價曾到達1600元~1700元/噸,今年卻遭遇暴跌。西部商報記者從甘肅幾大洋蔥產區獲悉,2016年,甘肅乃至全國,洋蔥種植面積一擴再擴,然而價格卻一落千丈,400元~500元/噸的價格讓種植戶們苦不堪言,「菜賤傷農」再次上演。
既賠錢還沒人收 種植戶白辛苦一年
9月份是我省洋蔥大量上市季,但金昌的洋蔥種植戶劉大勇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看著成堆的洋蔥,他的眼中只有惆悵,沒有一絲喜悅。「家裡的收入主要是靠賣洋蔥,今年卻白忙乎了一年。」劉大勇很沮喪,後悔沒有聽妻子的勸說,種植了10畝洋蔥,「原本想著洋蔥的價格能與去年一樣,10畝地也可以掙上幾萬元,沒想到今年價格一下跌到每噸僅四五百元,按目前的價格,每畝虧損達1000元~1500元。」
劉大勇說,近幾年,洋蔥成了家裡種植的主要農作物,也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在2015年小賺一把後,劉大勇思忖,2016年的行情不會太差,將家裡的耕地一大半種植了洋蔥,「寶沒押對,只能自認倒黴。」現在,更為倒黴的是,不僅價格暴跌,收購商收貨也是挑肥揀瘦,有時等上一天也等不來一個收購商。
劉大勇的境況是眾多洋蔥種植戶的一個縮影。
由於2015年洋蔥價格高位運行,不僅刺激了儲備量,也刺激了農民種植洋蔥的積極性,全國洋蔥種植量整體擴大,種植大省山東和河南,今年的種植面積普遍增加了20%以上。據不完全統計,我省今年洋蔥的種植面積較去年增加了3萬畝至5萬畝,達到30萬畝左右。
後期價格走勢依然不容樂觀
根據省農牧廳統計,今年我省洋蔥種植面積主要分布在白銀靖遠縣、金昌的雙灣鎮和朱王堡及水源、武威的昌寧鄉和昌盛鄉,張掖駱駝城和許三灣及臨澤、酒泉市肅州區等。其中,酒泉和嘉峪關的紅皮洋蔥種植面積達45%左右,武威和金昌地區的紅皮洋蔥種植面積佔比更是達到65%左右。
價格低,還沒人收購,這是農產品在價格走低時遇到的窘境。經營洋蔥收購17年的魏興江坦言,價格的暴跌往往都是因為種植面積擴大,市場供大於求所致。
他告訴記者,往年這個時候,甘肅洋蔥上市,全國各地的收購商會雲集武威,張掖、金昌等地搶貨,但今年,這幾個地方統共也就來了幾個收購商轉悠,收貨量還不大,比去年同期至少減少70%。
魏興江稱,今年洋蔥價格低迷是因為2015年價格高,種植戶賺到了錢,壓貨客商也賺到了錢,大家嘗到了甜頭,還想再賺一次;加之去年年底,山東、河南兩地庫存積壓量大,目前的出庫價格已經跌至2毛錢,拉低了市場整體價格,也影響了我省的出貨量。
魏興江說,洋蔥價格曾在2007和2011年出現過暴跌,隨後種植戶的種植積極性降低,這次暴跌後「菜賤傷農」將再次重演。他預計,後期洋蔥價格還會走低,今年年底到明年開春,2007年洋蔥「一袋一元」的尷尬局面或許會再現。
出口量減少 影響價格走勢
價格下跌、收購商少,種植戶惜售捂貨心理依然存在。魏興江說,從他收購的情況看,有10%的種植戶小數量出貨,90%的在觀望等待價格的上漲,而有50%的收購商也在持幣觀望。
甘肅省農牧局廳有關人士稱,今年洋蔥價格下行除了供應量猛增外,還有一大因素就是出口量減少。按照海關的統計數據,我國洋蔥的對外出口量每年達70萬噸左右,出口量佔到總產量的15%至20%。今年出口形勢不好,形成了行情不利因素的累加。
卓創資訊分析師邊婷婷也告訴記者,根據監測數據,2016年洋蔥的生產面積迅速擴大,供求關係很快發生了傾斜。以甘肅產地價格為例,黃皮洋蔥每噸400~450元,種植戶每畝虧損接近1500元。雖部分種植戶在虧損的情況下不願意出售,將洋蔥儲存。但目前洋蔥的需求端仍稍顯疲軟,內銷及出口均不給力,價格短期出現上漲的可能行較小,農戶暫難走出虧損的困境。
甘肅省農牧廳有關人士表示,今年洋蔥的行情很難發生逆轉,對種植戶打擊很大,供大於求的局面短時間內也不會改變。該人士認為,農產品種植不能盲目跟風,要科學、合理地把控種植規模,同時也要調整種植結構,這樣,當行情大起大落時不至於被「扼喉」窒息。
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