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公眾號開辦以來,文老師也從各個渠道了解到,有許多同學,都對日本劍術領域的了解、學習積壓了許多疑問、有關學習的、有關上課的、有關認證的等等等等。今天就讓文老師逐步為大家解答疑慮,幫助大家步入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學習、進步、成長。
Q:文老師,我很喜歡日本劍術,可是不知道從何學起,我從網上百度了許許多多資料,各式各樣的說法都有。只是百度百科的資料都已經看的眼花繚亂,可不可以告訴我一個正解、或者讓我可以清晰明白的說法呢?
答:首先不要著急,想要一次性了解到這麼多,了解方方面面是不太現實的。那麼我要分三個方面向大家逐一解釋。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古流,如何分流派,第二步,才是免許皆傳的說法,最後一步,則是如何找合資格的老師!今天,文老師就先來帶大家整理一下百年歷史古流劍術的傳承簡介!
日本劍術,起源當然甚古,今存正倉院劍器殘片,大抵可見其遺制。但劍術而有流派,則是室町幕府中期以後的事。到了江戶幕府時期,據云流派已多達七百餘個,至今傳承有緒、淵源可考的,也還有幾十個,可謂漪歟盛哉!一般人看見這麼多流派,不免眼花撩亂,實則統之有宗、會之有元,它們大約可以歸為四個大系統:念流、神道流、陰流、中條流。
神道流,又稱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是由飯筱長威齋家直所創。陰流為上泉伊勢守秀綱所創,之後發展出新陰流,其中柳生但馬守宗嚴因任德川將軍劍術 師範,故又稱柳生新陰流。中條流為中條兵庫助長秀所創,下又分富田流與一刀流等。這三系各有傳承,但也不乏相互影響之跡,今存各流派,均依違於三大系之間。
這是就系統說。若以時間來分,則德川幕府以前就有的,有鹿島新當流、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鞍馬派、卜傳流、示現流、馬庭念流。德川時期成立的,有柳生新陰流、兵法二天一流、小野派一刀流、心形刀流、直心影流、甲源一刀流、一刀流溝口派、北辰一刀流、天然理心流、神道無念流等。
這些流派,多在幕府的武道場中傳授,但各地諸藩也各有其特別的武術傳統。如神道夢想流的杖法,流行於黑田藩;示現流劍術,流傳於薩摩藩。另外各地也還有些農民自衛武術,如無比無敵流的杖術、北水流的劍術棒術之類。
因此,若以地域來分,我們也可說日本武術發源地竟是在鹿島,以鹿島神宮、香取神宗為中心,發展出鹿島新當流和香取神道流等。德川中期以降,藩制正式確立,諸國的大名、小名、及各武師競技角勝,遂形成各種獨特的傳承,有名的流派各有其祖庭或根據地。如鹿島新當流在鹿島、香取神道流在香取;示現流在鹿兒島、竹內流在岡山、馬庭念流在馬庭、尾張柳生新陰流在名古屋。情況猶如我國少林派在河南嵩山,武當派在湖北武當山,而螳螂拳盛於山東、形意拳盛於山西那般。
但我國一般只說派,不說流,或稱為某某門。日本則兼用「流」與「派」,流的概念又略大於派,如一刀流溝口派,就是指一刀流底下的分支。可是一刀流另一些分支或許不稱自己為某派,只在一刀流上面加限定符,如北辰一刀流、甲源一刀流等等。
流與派,都取義於水流之分,有源流的意味。故每派都有明確的授受統緒,系譜儼然,比我國的各門各派還要清楚。始祖以下,一代一代的掌門,稱為「宗家」。宗家的傳承,規矩十分嚴格。基本上是為了維護這個門派的權威,故正統所系,唯授一人。如禪家傳法那樣,有授證,有相傳的古文書、秘譜、刀劍,以及特殊的授證儀式。證書上亦會載明本宗歷代祖師名氏及傳承關係,與我國族譜宗支圖一模一樣。宗家之繼承,一般也是以血緣來定,在本宗始祖家族中挑選技術、精神、人格俱優者擔任。本宗無子,或子不足以繼承,才收養子來繼承,又或者在門弟子中擇優擔任。一旦成為宗家,就擁有該流派最高的權威,比真正的家族宗長還要尊隆。
明治以後,傳統的門派觀念打破了,出現了全國性武術社團,變成流派與社團並行制。但宗家權威仍不稍墮,因為底下還有明確的等級制在撐託著這個權威體系。這種等級制,除了一般我們較為熟悉的九段十級之外,亦分為入門、切紙、目錄、免許、皆傳諸等級。入門,不必解釋,屬初級段位。以上則代表初傳、中傳、奧傳。到了免許,即意味可以出師,許可免受本宗管轄,其有獨立自開門戶的資格了。免許以上稱為「至極」或「皆傳」,有廣大教化主,可去普傳四方之意。也有些宗派對於具此資格者頒發印可狀,模仿禪宗對開悟者的印可。
唯各流派之等級制度又不盡相同,例如兵法二天一流分為:入門、目錄、免許,免許皆傳。鹿島新當流分為:目錄、印可、免許、皆傳。神道無念流分為:切紙、目錄、順免許、免許、皆傳。北辰一刀流分為:初目錄、中目錄免許、大目錄皆傳。柳生新陰流分為:表、大耘、小耘、天狗抄、天狗抄奧、目錄、印可。各等級所需具備的條件自然不同,規定也十分明確。看看下面這張表,也許我們就能體會為什麼有個中級段位叫做「目錄」了,要達到目錄這個等級,就必須學會這張目錄上所規定的技術:(*字為難以直譯之音,如要詳細了解,可直接與文老師聯繫,並索要文字原圖片)
武備志所載影流目錄斷片(永祿四年)
秀綱西一頓新陰流目錄
秀綱疋田豐五郎新陰流目錄
秀綱柳生宗嚴與新陰流目錄(永祿九年)
秀綱(信綱)丸目藏人佐與新影流目錄
影流之目錄
猿飛
說明略
虎龍(亂)
青眼
陰見
三行略
猿劍
第三山陰
以下圖略
燕飛
前書略
猿回
山陰
月影
浦波
浮船
山霞
獅子奮迅
三學
一刀兩斷
斬釘截鐵
半開半合
右轉左轉
長短一味
九個
必勝
逆風
十太刀
花木
快捷方式
大詰
小詰
八重頃
村雲
禁劍
(五條)
天狗書
心妙劍
光明劍
殺人刀
活人劍
當流基本
口傳次第之事
道場莊嚴儀式
謀略大事口傳
新陰之流猿菱目錄
前書略
一、猿飛 一、猿回
一、山陰 一、月影
一、浮舟 一、浦波
新陰三學之卷
前書略
一、覽行 一、松風
一、花車 一、長短一味
一、徹底 一、磯波
新陰位詰之目錄
前書略
一、高波 一、逆風
一、巖碎 一、殘心
一、清月 一、眼勝
天狗書秘傳卷
前書略
一、亂勝
一、○極
一、雲截
一、電光
手留
曲勝曲勢
手縛亂勝
新陰流灌頂
極意之卷
前書略
三光之利劍
新陰流紅葉
觀念之卷
略
八所之目付並二
先持後拍子之事
略
外之物謀略之卷
二十三條
略
○三學
一刀兩段
斬釘截鐵
半開半合
右轉左轉
左(右)旋右(左)轉
長短一味
○九個
必勝、逆逆風
十太刀、和卜
快捷方式、小詰
大詰、八重垣
村雲
○天狗抄
太刀數構八
高林坊
風眼房
太郎房
榮意坊
智羅天
火亂房
修德房
金比羅房
添截亂截
無二劍
活人劍
高上
極意
神妙劍
八個必勝
○二十七條截相序
上段三、中段三
下段三
破
折甲二、刀捧三
打合四
急
十段三、中段三
下段三
燕飛
燕飛、猿回
月影、山陰
浦波、浮舟
獅子奮迅、山霞
新影流
殺人刀
活人劍
燕飛
猿回
虎亂
十手
山陰
二、各個流派分敘
(一)鹿島新當流
此派傳承宗譜大略為:國摩真人--六代邦丸--九代常伯--十五代親貞--十九代常足--廿六代常鄉--三十代慶澄--三十四代長慶--四十代秀慶--四十代呼秀--四八代秀室--四九代呼常--五十代覺賢--五十一代常賢'高幹--五二代晴家--五三代晴次--五四代直常--五六代常明--五八代常亮--六十代常香--六二代常淑--六三代規一郎--六四代浩一郎。
相傳此派是鹿島神宮國摩真人所創。真人在神宮內築壇拜祭,得神靈付託,鑄成武甕槌神之「師靈劍」,後遂以「鹿島太刀」之名大行事座主職,並以吉川家為中心代代相傳。此派在十五、六世紀很盛,因此也有人把它和京八流相對稱呼為「關東七流」或「鹿島七流」,因那時該派本身就有許多分支之故。
此派劍法之特徵,在於針對古代作戰時武士都著鎧甲,所以攻擊時主要攻其小手、頸動脈、咽喉等處,是非常具有實戰性的劍術。鹿島市還將它指定為該市無形文化財。
(二)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
此派譜系略為:飯筱長威齋家直──盛近──盛信──盛貞──盛茂──快貞。據云家直六十歲時,齋戒沐浴,向香取大神發大願,神乃授神書一卷,其劍法亦因此在飯筱家中流傳,已有宗家二十餘代。派中健者冢原土佐守、松元備前守、諸岡一羽齋,均在豐臣秀吉軍中,其後又有片倉小十郎村典、黑澤源七郎、中臺信太郎、松元直一郎等擔任各藩的教師,因此流傳甚廣。其「神道流平法」於昭和三十五年被指定為全日本武道最早的無形文化財,可見其地位。
此派託始於神道,不免神秘色彩,其實是古代作戰時的綜合技藝。故除劍法外,尚含有柔術、居合、棒、槍、薙刀、手裏劍、忍術、軍配法、築城法、天文地理風水陰陽、氣學,以及神道、佛教密宗的修行法等。其術以夜戰、低姿勢、瞬間發刀為著,也最擅長在狹窄的屋內應付突如其來的襲擊。
(三)柳生新陰流
室町末期上泉信綱所創,下傳柳生宗嚴,底下之傳承為:宗嚴──柳生利嚴──德川義直──柳生嚴包──德川光友──德川綱誠──柳生嚴延──德川吉通──柳生嚴儔──柳生嚴春──德川治行──柳生嚴之──柳生嚴久──德川朝齋──柳生嚴政──柳生嚴蕃──德川慶恕──柳生嚴周──柳生嚴長──柳生嚴道。
此派名氣甚大,特點在於「無刀」「無形」。無形指無定形無定位,隨敵而動,千變萬化。無刀,謂用刀者無對刀之執著,合理自在地用刀,便能取勝。
(四)卜傳流
此派譜系略為:冢原卜傳──十六傳田中武平──中村次太夫──津輕初代棟方十佐衛門清久──棟方作右衛門貞長──小山次郎太夫英貞──小山太郎兵衛英長──小山太郎兵衛英倫──小山倉藏英清──小山太郎兵衛英直──小山百藏英正──小山英一英孝──小山英太郎──小山秀雄──小山秀弘。
冢原卜傳,於一四八九年生於茨城縣鹿島郡,乃冢原城主冢原土佐守安幹之養子。生父覺賢即鹿島新當流之名家,養父則傳香取神道流劍術,故冢原卜傳兼得兩派之技。十七歲時,出訪遊歷,經十三年返鄉後,在鹿島神宮參悟,據說得神示「一之太刀」而悟入。此派所謂一之太刀,重在氣,要彷佛有燃燒起來的氣焰,才能對敵人造成壓迫感。其次是身體左右移動、進退,要重視間拍節奏,這也是要有修養工夫的。
(五)小野派一刀流
一刀流是個龐大的系統,源祖均出於室町時代的伊藤一刀齋景久,二代小野次郎右衛門忠明曾任職於德川秀忠,對真劍、木刀組合技法有所整理,故後在歷代將軍家諸大名間流傳甚廣,乃日本劍法之代表流派。
小野之後,傳承譜系略為:忠常、忠於、忠一、津輕土佐守信壽、津輕信著與小野忠久。以後就由津輕家與小野家傳承,但小野一系又轉由小鹿家傳承,大正以後,二系又合由笹森順造繼承,再傳笹森健美。
所謂一刀流,其哲理是:「一刀即萬刀」,拔刀切落,一拍之下即分勝負。笹森順造所著《一刀流極意》最可參考。
(六)一刀流溝口派
此派元祖仍然是伊藤景久,二代也是山野忠明,但忠明下傳溝口正則,便稱溝口派。傳到江戶時期會津藩的池上安道時又予以大力發揚,對技法有些改造,故此派又稱池上派,池上安道才是始祖。技法特徵號稱「左右轉化出身秘太刀」,顧名思義是利用左右轉動之方法進行攻擊。
(七)北辰一刀流
此派可能是古武道中最新的流派,幕府末期才成立。由幕末三劍士之一,有天才名劍之稱的千葉周作成政所創。周作本習一刀流,後赴各地道場考察,取義於北極星,創立北辰一刀流。《論語》說:「為政,譬如北辰,不動而眾星拱之」,此派劍法,要由此參悟。其實即以靜制動,乘敵方出劍時批隙搗虛而入也。
(八)一刀正傳無刀流
一刀流傳了九代以後,由山岡鐵太郎開創了這一派。因受禪宗影響,強調「事理一致,心外無刀」,故名無刀流。技法重在正心修身、虛視勝負,自然易於勝利。此派因山岡生家與小野氏有姻戚關係,其技又得到小野家九代業雄忠政之印可,認為符合其家傳武學,故名一刀正傳。是最具「劍禪一如」思想的流派。
(九)甲源一刀流
此派系譜上推至清和天皇,其實乃逸見太四郎義年所創,發源於琦玉縣。因系出甲斐源氏,故稱甲源一刀流。二世太四郎義苗、三世義豐、四世義隆、五世長英、六世愛作英敦、七世武義純、八世實道、九世逸見知夫治。此派在安永、寬政至明治初年極盛,門下三千餘人,且不乏農民、庶民,大抵是溝口派一刀流與源家兵法劍技的綜合。今存逸見耀武館,琦玉縣指定為文化財。
(十)中西派一刀流
創始人為中西忠太子定,他是小野派一刀流第四代宗家小野次郎右衛門忠一的門人,獨立創派。二代為中西忠藏子武,首創竹刀劍法。三代為中西忠太子啟。幕末不少劍士出自此派,明治、大正、昭和初期號稱劍聖的高野佐三郎亦為此派,大本營在鎌倉市。
(十一)示現流
這是薩摩地方特殊的流派,始祖東鄉藤兵衛肥前守重位。重位初習待舍流,天正十五年隨藩主島律義久去京都,又學了天真自顯流的技法,並遇到京都萬松山天寧寺善吉和尚,受學後,將待舍流自顯流融合成為示現流。示現,取義於《法華經》之「示現神通力」。
重位四十四歲時擔任島津藩之劍道師範,故此派又稱「御流儀示現流兵法」。重位傳重方、三傳重利、四傳實滿、五傳實昉、六傳實乙、七傳實位、八傳實名、九傳重矯、十傳重毅、十一傳重政、十二傳重德。技法特徵是攻守兼備、先發制人。其家藏文書被指定為鹿兒島有形文化財。
(十二)鞍馬流
此派祖師為大野捋監,明治時期較盛。但舊的圖譜文書武具及館舍都在二戰時期焚毀,十五代宗家柴田衛守中興之,現在成為古武術和現代劍道揉合之流派。除正面擊打外,也有變化卷落敵刀的技法。
(十三)二天一流
此派為宮本武藏所創,二代寺尾求馬助信行,三代寺尾鄉右衛門勝行,四代吉田如雪正弘,五代山東彥左衛門清秀,六代山東半兵衛清明,七代山東新十郎清武,八代青木規矩男久勝,九代清長忠直政實,十代今井正之信勝。
二天一流,又稱二刀流,指身上所有武器都該用上,故長刀短刀應當並用。一切技巧也都該用上,宗旨只在如何殺死敵人,所以無定法無定形,以最直接最能達成之方法為上。所以技法十分簡煉,一共只有五種刀法,但講究「人刀合一,身與心平」,以堅強的意志,隨機活用以克敵。內容具詳宮本武藏所著《五輪書》。
(十四)野田派二天一流
宮本武藏五十歲以後的行蹤不可考,在寬永年間,肥後千葉城的細川藩處開始流傳《五輪書》,正保以後遂衍出野田、山東、山尾三派。野田派的大本營在熊本市,傳承大抵是宮本武藏──寺尾求馬之助信行──新免弁功信森──村上平內源正雄──村上八郎右衛門正之──野田三郎兵衛種信──種勝──大冢莊八──大冢又助──野村市作──伊津野十內──野田三郎八──野田辰三郎──加納軍治──指田次郎──古賀德孝──志岐太一郎──一川格致──神尾宗敬──大浦辰男。
此派每年五月十九都要參拜宮本武藏,六月十二則拜寺尾信行。
(十五)神道無念流
始祖福井兵右衛門嘉平,永祿十三年生於下野國,歿於天明二年,八十三歲。二代戶賀崎熊太郎暉方、三代岡田十松吉利、四代齋藤彌九郎善道、五代齋藤新太郎龍善、六代也是關東派初代的是根岸信五郎、七代中山博道、八代中山善道、下再分小川武和佐伯宗一郎兩支。其中齋藤彌九郎與北辰一刀流的千葉周作、鏡新明智流的桃井春藏,並稱幕末三劍客,門下名劍輩出。
所謂神道無念,是說作戰時要斷絕念頭,積極攻擊。攻擊迅快,後發先至,決勝於鞘中
(十六)、心形刀流
創於水軒秀明,當時他的道場與上述三大名劍,合稱江戶四大道場。到九代伊庭兵衛秀俊時,因擔任幕府講武所師範,故各地採用者甚多,至今龜山市三重縣均指定此派為無形文化財。
以「心形刀」為流派之名,可想而知是以心的修養為第一義,技藝磨鍊還在其次。心正則技正,心的修養不足,技藝必亂,風格則以質實剛健為主。
(十七)天然理心流
此派是劍術、柔術、棒術、合氣術等綜合的武術,由遠江人近藤內藏助於寬政年間所創,下傳近藤三助──近藤周助──近藤勇──近藤勇五郎-櫻井金八──近藤新吉──加藤伊助。
(十八)雖井蛙流
深尾角馬所創,乃鳥取藩劍術的主流。他曾學過圓石流、去水流、東軍流、卜傳流、神道流、新陰流、戶田流、念阿彌流等各派武術,後結合而創此派。所傳著作,初卷名「萬勝之卷」,中卷名「利集之卷」,免許稱「夢想秘極之卷」。下分石河派及白井派。傳到上野小平太忠親時,又著有《井蛙語海》《武士言草》,對雖井蛙流的背景、武士的理想、武士道的形成、劍術的內涵均有所闡說。至今該派在鳥取市的尚德館仍以「文武並進」為號召。
(十九)駒川改心流
始祖駒川太郎左衛門國吉,甲州人,自幼學習兵學劍術,因感念母親愛撫幼兒口中流涎的情景而奮發精進,故此派以「改心」為名。創派以後,傳櫻田次郎左衛門貞國,又在劍術之外加上了短刀、薙刀、鎖鐮等術,尤精於短兵。其後傳藤井三右衛門、四傳藤井右門、五傳小島平吉直吉、六傳加藤與七信吉、七傳野口源藏義政、八傳裡田彌平正好、九傳高岡彌平義孝、十傳萬象清水敏之、十一傳清水矩之。本派以富士藩為基地。
(二十)野太刀自顯流
野太刀又名陣太刀,創始人乃冷泉天皇安和元年薩摩地方的伴兼行。他出身軍旅,後裔也多投入戰場,參加過戊辰朝鮮之役等。又稱為藥丸流,因主要在藥丸家族傳承。系譜大略為:伴兼行──肝付兼貞──兼俊….藥丸彈正──藥丸壺岐守──……藥丸兼陳──兼福──兼慶──兼雄──兼中──兼富──兼武──兼義──兼文──兼吉。此派因生於實際戰爭經驗中,故講究「一劍必殺」。
(二十一)馬庭念流
創始人為奧州相馬人相馬四郎義元入道慈恩。據云於安樂寺悟得劍術,故又稱念阿彌慈恩流或念阿彌流。傳赤松三首座禪師慈三。此派後轉居馬庭,所以又名馬庭念流。十世安暠時發展到江戶。目前群馬縣指定其為無形文化財。而其實恐怕是庶民劍法加上護身術。
(二十二)深甚流
祖師草深甚四郎,加賀國草深村人,南北朝時代曾任新田義貞部將,但生平不詳,僅民間有他太刀破槍的傳說。此派後來在加賀藩經武館傳承,每年舉行一次草深甚四郎慰靈劍道大會,主要有「型」五套。
Q:哦!也就是說是不是我熟記以上的門派類別,整個日本武道就通知無敵了呢?
文:當然不是,再往下讀!
日本劍術流派自然不只上述這些,例如居合術的各派,其實也都是劍派,只是它們更強調拔劍法罷了。因此有些門派便居合與劍法並稱,如信拔流劍法居合術、水鷗流劍法居合都是。初實劍理方一流則既是劍派也是居合術。居合講的拔刀之技,在我國,僅視為劍術中一個小環節、小動作,在日本卻是蔚為大宗,所以才在劍派之中別居一隊,形成了彷佛另一個陣營,其實它們是一體的。我們考察日本劍術時,對此不能不知。
劍派大多也不只用劍,多半是綜合型的,什麼都練。或以劍為主而兼習其他,例如一種上文沒談到的立身流,就是劍術、居合、槍、棒、半棒、長刀、捕繩、四寸鐵刀都有。我們中國各門派大抵也都有器械、有拳搏。器械之中,某些門帕特以劍見長,可是也很少只練劍而不練其他兵器的。
這些劍派,如今在日本稱為古武術或古武道,跟現代劍道並不是同一回事。現代劍道不乏女劍士,這是古代沒有的。現代武道館裡練劍,著眼於比賽競技規則,練習攻防,重在得分晉級,和古代以搏殺為宗旨的用劍心態、技法也不相同,更不講究什麼門帕特點。而且各道場均以推廣為主,招收學員甚多,具有普傳的性質。相較之下,古劍術就顯得較為神秘,具有秘傳性質,門第子仍保持著古代師尊和門人的關係,因此弟子數都不會太多。如小野派一刀流門弟子約一五○名,溝口派一刀流約三十人左右,一刀正傳無刀流這一代的門弟子僅不過四人。門人弟子跟一般學員的概念是不同的。當然,時移勢異,如今古武術若要發展,也漸漸要宣傳推廣,甚至也要收女弟子,但這種門派宗風式的氣氛和慣例,畢竟仍與現代劍道迥然異趣。
不過,造成這種差異最主要的關鍵,還不在門派的儀式、規矩、氣氛、師徒關係、秘傳,以及獨特的技法招式,而在情境。依我上文的描述,讀者已不難看出日本劍法各派往往有神道或佛教的淵源。當然,劍術的參悟可能得諸禪機或神靈示夢,可是這只是其原因之一端。假借神佛以自炫其技,以故神其說,也只是另一個原因。真正影響各派,使它們都牽扯上神佛的,是戰場上廝殺所面臨的生死情境。武士必須克服他對死亡的恐懼,他的生死觀也直接關係著他對劍術的看法,他的精神狀態更須要修練,才能自信而平和地出刀,去迎接那生死一瞬的結果。這種精神性的修為,當然很需要宗教的支撐。在神佛前參禮、靜坐,或體味某句經文禪語之哲理,均可使人心生穩定感,對堅定其人生觀亦有莫大之裨益。
這個性質,也直接影響到他們對劍術的體會。劍術只是一套拔刀搏殺的技術,可是用刀的是人,人的心理狀態直接關係著他用刀的力道、速度和一切技術。因此精神面的修養遠重於技術之鍛練。而要修養精神、體會劍術之真意,自然又須藉助於宗教。許多劍法書都講得玄之又玄,彷佛禪家之機鋒;許多流派也都強調心法、無念。或如宮本武藏那樣,講地、水、火、風、空。有些流派還有道歌,如氣樂流柔術,是講臨機應變,有心無心的,其道歌我不會譯,直錄於下:「闇夜江鳴好島聲聞生好先父母戀」「井人影月映月影」。凡此,均顯示了一種技進於道的風格,內涵比我國的各武術門派似乎更要深邃些。
有些劍派還喜歡稱自己為兵法,如兵法二天一流、柳生新陰流兵法。據宮本武藏說:「人們常講的兵法,特指的即是劍法。因為整個社會,一切都在劍的統治下,所以劍法才被稱為兵法。……關於武士的一切學問都屬於兵法,沒有例外。……就兵法家來說,遍涉諸藝,以修養心性,使兵法與世界共進步,是十分重要的」「真正的兵法要理,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適用於任何人」(五輪書.地卷)。意思是說:武士從刀劍上悟出的道理,即是兵法;而兵法又是可以通貫到一切事物上去的。他舉了一個木匠做木器做例子,說木匠必須善於選擇、利用木材,還要能領導組織工人去營造。木工之道如此,豈非與用兵用劍相同?可見木匠有木匠之法之道,兵家也有此道,此道相通,且能貫穿於一切事務之處理中,這種講法,乃然是「技進於道」式的,劍道兵法,便與人生處世法則相聯貫了起來。
目前,日本有「日本古武道協會」在收集、整理這些劍派的數據,並經常組織、辦理「古武道演武大會」,希望在現代競技體育概念之外,仍能保存這些老門派的宗風與傳統。我以為此法是值得國人借鑑的。日本各劍派重視心重視氣、有技進於道的特性,更可供我們參考。現在大陸各地武術學校,學生文化素質普遍窳劣。又光暁得鍛鍊肢體、苦練技法,一般文化課業尚且不能應付,遑論養心養氣、建立人生觀?因此以上大略介紹日本劍術諸流派及其內涵,或許不為無益。
【全日本拔刀道連盟(Zen Nihon BattoDo Renmei)】總部設於日本福島縣,除了在日本外在世界各地均設有支部分會和教室,如中國(大陸地區)、香港、澳門、臺灣、美國、德國、西班牙、波蘭等。它於2013年開始進入中國地區進行進一步推廣。並於2014年,在全日本拔刀道連盟經過理事大會投票後,正式任命文冠傑老師為日本本部役員擔任大中華地區涉外部長,並任命成立全日本拔刀道連盟大中華支部。負責中國、香港及澳門的拔刀道事務。是全日本拔刀道連盟唯一任命認可的大中華支部,授權在中國、香港及澳門等地區作推廣拔刀道、唯一任命統籌中國、香港及澳門等地區拔刀道的晉升段位考試和舉辦拔刀道大型比賽的活動權利
【香港地區官網】 http://zenbaturen-kogeikan.com/
【大陸地區官網】 http://zenbaturen-china-hk.org/
【聯繫我們】
【弘藝館】文老師|18420155395 (大陸)
+85296291107(香港)
Ms.Tung|+852 95077019|69072515(Whatsapp)
歡迎直接掃描添加(弘藝館 文老師)二維碼,直接與文老師探討交流一切有關劍術及武道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