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故事】百年歷史 百期鉤沉

2021-01-13 滿洲裡日報

  


    1992年,《滿洲裡日報》創刊號起,連載王鐵樵撰寫的市委赴黑河、綏芬河、琿春考察報告。時任市委副秘書長的王鐵樵(右一)向市委常委、秘書長張雅斌匯報相關工作內容。



    1994年,滿洲裡報社與外運公司在呼倫湖聯誼活動後合影。圖片從右至左為王鐵樵、周玉琦、姜志超、姚景林、王文濤。



      我與滿洲裡報社有一個約定,就是從2011年10月起,在《滿洲裡日報》創辦「百年滿洲裡」專版至今已經有七個年頭,截止到2017年6月22日,已經發稿至第162期。「百年滿洲裡」專版的表現形式為「看圖說話」「看老片 講故事」,通過城市歷史變遷,建築新舊對比,加之相關人文圖片,從而深入挖掘老建築承載過的老機構、老商號、老門市、老住戶、老滿洲裡人的歷史故事。


     七年間,先後在殷詠天、徐紅梅兩任總編領導下,由副刊部主任路桂傑負責,相繼與段炎、林妍、商曉雲、張宇、劉鑫、姜玉潔六位青年編輯具體銜接,每一期圖文都是通過QQ發送給她們,然後進行版式設計、文稿校對等。雖然與她們未曾謀面,但是與每一位後生都配合得非常默契,精心編排,按時見報,共同分享勞動成果。


      162個版面的報紙,總計1449張圖片,334815字數。凝聚了我七年四處奔波、苦苦尋覓、挑燈夜戰、辛勤耕耘的心血和汗水。前四年為半月刊,而近三年為每周刊,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不懈追求,從沒有因為我提供稿件的原因而影響報紙的編輯出版。


      每一篇圖文稿的寫作、見報都要經歷一個完整的流程。


      第一個環節就是撰寫每篇稿子都要有採訪計劃、打一下腹稿。需要採訪誰?通過誰可以找到他?如何接觸?談些什麼內容?如何引導、說服被採訪者心悅誠服地說出並提供需要的內容。


      第二個環節就是對被採訪者必須有「禮」,這個「禮」既是「禮貌」亦是「禮品」。因為是「百年滿洲裡」版,被採訪者均為高齡的老年人,處於對長者的尊敬,第一次見面都要略表一下自己的心意,對年長、身體欠佳者就送上果籃、蛋糕或留下200元錢。對年齡略小一些、有閱讀能力者就送上我編著的《百年滿洲裡》畫冊一套,有時為撰寫一篇稿子,需要採訪若干對象,那就要送上若干套畫冊。對能夠應邀上門到工作室接受採訪者則請吃一頓便飯。還有的根據被採訪老人的特殊需要,送給他們需求的書籍、光碟等物品,並幫助擴印一些他們有興趣收藏的歷史老照片,影像珍藏對於被採訪者來講是最珍貴的禮物。


      第三個環節是對被採訪者進行有效的、有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心理疏導。有些人對撰寫歷史不敢興趣,認為沒有什麼必要和用處;有些人對家庭祖輩經歷兩種社會、歷次運動心有餘悸,不願再提往昔心酸、心痛之事;有些人認為歷史屬於家庭隱私,他們寧可讓家史隨時光而泯滅也不願意讓媒體公布於眾,讓讀者議論。這些都需要先送上《百年滿洲裡》畫冊,讓被採訪者瀏覽、閱讀,滲透入心、入腦,薰陶、喚醒他們的思親、思鄉、懷舊之情,悟到一定程度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就會順暢地流淌出他們隱秘多年的心聲。


      第四個環節就是每一篇完稿後,屬於訪談類稿件都要送有關單位、有關家庭的主事人審閱定稿。是否真實?真實了又是否便於公開?特別是涉及保密性強和家庭隱私方面的內容,必須經過被採訪單位、被採訪家庭的同意,才能發送給報社見報。


      第五個環節就是必須將出版後的報紙送達被採訪人。滿洲裡報社對每一期的「百年滿洲裡」專版報紙都要留出若干份樣報存放在收發室的於師傅那裡,由我定期去取回,然後再一一分送到被採訪者手裡。目前,老滿洲裡人有大批外流的現象,有的為大學畢業留在外地工作、定居的兒女看管孩子;有的過上候鳥式生活,數月甚至常年在南方生活。通過手機、微信採訪久居外地的滿洲裡人已司空見慣,成為家常便飯。報紙出版後,對於外地的被採訪者,往往是一套《百年滿洲裡》畫冊與幾份報紙一起寄送到目的地。僅這幾年就先後寄達哈爾濱、黑河、長春、瀋陽、大連、旅順、北京、天津、南京、濟南、呼和浩特、成都、深圳等城市31套《百年滿洲裡》畫冊。


      每一期的「百年滿洲裡」專版都要經過以上幾個環節的流程才最終完結,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百年滿洲裡,有無盡的老建築承載的歷史故事需要我們去挖掘、搶救、整理,真是只爭朝夕、刻不容緩、迫在眉睫,有多少次自己沉浸在故事的情節裡不能自拔,甚至潸然淚下。簡舉幾例:


      曹氏家族四代中醫的傳承。從1921年3月第一代人曹治亨在滿洲裡開辦「興順公藥局」開始,到2014年10月第四代人曹克儉在香港開辦「曹克儉博士中醫診所」,曹家四代中醫人走過了百年漫長、艱辛、奉獻的中醫之路。


      百年「寶泰表局」。從1907年第一代修表人陳寶田來滿洲裡闖天下開辦「寶泰表局」開始,有連續四代人傳遞著修表手藝技術,到2014年第五代人陳碩贏在綜合保稅區創辦跨境電子平臺「寶泰商城」,「寶泰」百年商號得以繼承,陳氏家族六代人在這塊土地上休養生息,辛勤勞作。


      「德昌照相館」的後代成為當今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早年王其悛在滿洲裡開辦「德昌照相館」,多年後他的照相館發展到北京,現在他的小孫女王瑤當選為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德昌照相館」的後來人登山了中國攝影界的最高藝術殿堂,成為中國攝影界的頂尖級領軍人物。


      傳承四代人的文藝家族。郭兆榮接過父親郭忠芳傳授的打擊樂技法,來滿洲裡河北梆子劇團、評劇團開始了打擊樂手的一生演藝生涯。他的子孫們都精通吉他、馬頭琴、巴松等多種樂器,特別是長孫郭雪峰成為專業交響樂團的巴松演奏員,經常活躍在國際間藝術交流的舞臺上。


      「百年滿洲裡」專版引起了社會關注,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反響。


      朱振新老師,其父親朱中華1900年生人,1918年來滿洲裡,在四道街開辦「華泰商鋪」。朱老師在我的工作室第一次觀看到母親1946年在興華樓前合影,懷抱69年前的自己幾度哽咽、思緒萬千。朱老師1942年生人,國家特級教師。1977年患直腸癌,患病38年後,73歲的年齡上6樓給我送來了沉甸甸的《辭源》一套4冊、《現代漢語詞典》(2005年·第5版)等工具書。激勵、勉勵我寫出用詞更加嚴謹、準確的「百年滿洲裡」稿件。我對朱老師深情表達:「上學時無緣聽到您的講課(朱老師是鐵中語文教師),花甲之年以後有幸開始做您的學生。」


      2015年,年滿80歲高齡的張克桓教授主動上門索取五十年代系列報導之一、之二,政府樓、銀行樓兩篇。由此結緣,曾經一段時間每周一來工作室審稿,老人擅長用句號,講我倆是「句、逗」之爭。「昔日大黃樓」(續),他表態應該為「補」,他認為「補」是結束,而「續」還有未盡之意。我覺得「續」與前篇為同等的並列關係,而「補」是補充、從屬的意思。我們爺倆就在這種潛移默化的爭論中不斷提高文稿的質量。而且每一期他都要像老師給學生批改作文一樣,在報紙上做出大段的評語,並在他認為精彩的段落上用紅筆標註,真是很難得的一次次學習、實踐機會。


      要說的感人事例太多了,七年間的162篇稿子幾乎每一篇採訪、寫作過程的花絮故事甚至會比見報的文稿都要情深意長。


      在紀念《滿洲裡日報》創辦25周年之際,我主編的「百年滿洲裡」專版也已接近尾聲。雖是160多期專版,但是對於厚重的百年滿洲裡這座城市來講,也只是滄海一粟、九牛一毛。早年間,滿洲裡人口曾達到4.5萬人,而4萬人是俄國人,而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寫到了兩個俄羅斯家庭、一個華俄家庭在滿洲裡的故事。遺憾、慚愧,卻又無能為力。有幸的是當今的市委書記陳立新非常重視滿洲裡歷史老建築的保護利用,非常重視滿洲裡百年歷史的記憶傳承。在他的親自主張批示下,滿洲裡歷史文化研究會業已成立,並提供辦公地點,撥出專項經費,由現職人大黃利民副主任、政協張志誠副主席親自牽頭,已發展會員65人。今後的《滿洲裡日報》「百年滿洲裡」專版將會由報社與歷史文化研究會共同主辦下去,將由以往七年間的我一個人採訪撰稿擴大為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為這個專版來撰稿,共同來記錄、傳承這個城市的歷史足跡。有理由相信,《滿洲裡日報》創辦25周年之後的「百年滿洲裡」專版一定會辦得更加豐富、深邃、有味道,成為《滿洲裡日報》副刊的一個重要版塊。我還要在其中繼續做出自己的努力,砥礪前行在「百年滿洲裡」的路上。


(作者系滿洲裡市歷史文化研究會負責人)


相關焦點

  • 廣西警察歷史陳列館 講述百年「警察故事」
    廣西警察歷史陳列館講述百年「警察故事」 (6/10) "← →"翻頁
  • 畢月:中國城市館呈現了北京的百年歷史故事
    [摘要]威尼斯中國城市館不只是策展人的思考,我們尋找有關北京的歷史故事,試圖呈獻給雙年展的觀眾和專家,希望我們呈現的內容是他們沒想到的。北京國際設計周創意總監畢月認為,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城市館不只是策展人的思考,還是北京百年歷史故事的呈現。而在對老城區改造的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就是缺少公共交流的平臺。
  • 「匠心雅集」百期課慶!洛陽旅發集團帶你免費赴一場中國傳統文化之約
    百期總是不一樣,免費赴一場中國傳統文化之約你還在等什麼?2月3日至4日,洛陽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洛陽旅發集團)「匠心雅集」公開課將推出百期課慶特別節目,讓公眾別樣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百期總是不一樣,免費赴一場中國傳統文化之約你還在等什麼?2月3日至4日,洛陽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洛陽旅發集團)「匠心雅集」公開課將推出百期課慶特別節目,讓公眾別樣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 校史鉤沉|有一首歌,跨越了百年蒼茫
    一曲「大哉一誠天下動」,跨越了百年蒼茫,將南京大學的精神與品格用涵詠深邃,綿長幽遠的曲調緩緩道來,在每一位南雍學子耳畔久久縈繞。氣勢巍峨、意象萬千的校歌中,又淺吟低唱著怎樣的南大故事呢?——江謙《關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開辦狀況報告書》百年前的南高師現在的南大校歌沿用的正是南高師的校歌。
  • 安慶老漢十年義務出百期黑板報 自編自寫一月至少一期
    原標題:老漢十年義務出上百期黑板報自己編自己寫,一月至少一期「四十年眾志成城,四十年砥礪奮進……」七一前夕,最新的熱點新聞已在大觀區四方城社區的手寫宣傳欄展示出來。
  • 民立中學最有故事的百年老樓,如今成了南京西路商圈的新地標
    威海路412號原民立中學4號樓作為一幢具有傳奇色彩的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是這所學校的標誌之一。說起它背後的故事,那可謂是一波三折—— 這幢豪宅最初的主人是德商謙信洋行。謙信洋行 1852年創辦於德國漢堡,約1890年後開始對華貿易。
  • 百年歷史沉澱!看有故事的東門老街如何成為接地氣的時尚商圈
    在深圳市東門步行街有一幅鑄銅大型浮雕牆《老東門墟市圖》,畫家潘喜良利用近 50 平方米的藝術雕塑牆體,描述老東門百年的歷史變遷,塑造了 100 多個人物,組成了頗具煙火氣息的市井畫卷。近日,深晚記者走訪東門步行街發現,從"深圳墟"到百萬客流商圈,東門步行街從傳統商業步入現代商業,迎來了蝶變與新生。
  • 鉤沉|陳望道與《共產黨宣言》出版百年
    今年是《共產黨宣言》中文版出版百年。1936年,毛澤東在陝北與斯諾會見時,談到自己走上馬列主義道路的過程。其中提及自己最早接觸馬列主義,是在1920年夏秋讀到的三部啟蒙讀物。
  • 鉤沉丨從朝陽大學到人大法學院,民國「第一法律學府」的百年浮沉
    廣西檢察機關試點審查逮捕案件「訴訟式審查」【三條】重鎊丨中國案例法學研究會發布2016十大智慧財產權案例【四條】鉤沉丨從朝陽大學到人大法學院,民國「第一法律學府」的百年浮沉作者: 沈寅飛 正義網來源:中國人民大學天地人大BBS站2017-03-02這是在刊載於
  • 【一館一故事】郵歷「安平」|細數汕頭百年郵政歷史
    」大型全媒體系列報導,以獨特的報導形式,通過訪問親身參與歷史建築保育活化的見證者,進行文字筆錄、有聲錄音、影像錄影,同時查閱相關歷史文獻資料,對汕頭市已經完成修繕、正在修繕及即將啟動修繕的歷史建築進行深度採訪,全面系統地展示其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及文化底蘊,留住「城市記憶」,喚起人們對城市歷史文脈的關注。
  • 探索有故事的河北 | 走進井陘礦區,「觸摸百年煤城歷史,見證魅力礦區嬗變」!
    看不夠的河北美景,說不盡的河北故事。《探索有故事的河北》第二季攜手文旅專家、學者整裝出發,在動與靜、實與虛、歷史與現實之間穿越、回味,展現燕趙大好河山,叫響河北文旅品牌。今天走進井陘礦區「觸摸百年煤城歷史
  • 【歷史鉤沉】最觸目驚心的五大姓氏
    氏,是中國文明中一個極為獨特的文化現象,每個姓氏背後,都隱藏著一段真實的故事。有五個既非常罕見,又觸目驚心。據說是倒數第二「小姓」。
  • 海寧這裡還藏著一座幾百年歷史的石橋 背後的故事……
    自從4月上旬「七彩鄉愁 夢縈潮城」鄉愁文化開始徵集以來,我們陸續收到了大家珍藏的「鄉愁」,有童年記憶的煤油燈,有見證時代發展的小小電影票,還有大家庭共同守護的百年古井……這一次,我們收到了來自周王廟鎮長春村村民吳文彬的「鄉愁」。
  • 鉤沉:60年前,上海監獄工作者把107萬根毛竹運往上海……
    鉤沉:60年前,上海監獄工作者把107萬根毛竹運往上海…… 2020-07-05 0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年酒館》與《百年孤獨》——並沒有想像中晦澀的故事
    《百年酒館》本來不叫《百年酒館》,這部劇的英文原名叫「Horace and Pete」,分別是劇中兩位主角的名字。是喜劇演員路易CK唯一一部不是偽自傳的劇集。一共10集,每集一個小時左右。主要講的就是兩位主角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經營一家家族小酒館的故事。
  • 史海鉤沉丨胡三省與《資治通鑑音注》
    要校注它,可不是簡單的事,然而胡三省利用從政從軍之餘,收集各種「異人異書」,留心地理沿革的變遷、民間歷史故事的傳說、各地的名勝古蹟,以及民情風尚習俗,積累史料。夜以繼日校正注釋《資治通鑑》九十九卷、《著論》十篇,略敘了周至五代盛衰興亡的大概。但初戰告捷的胡三省還來不及品嘗成功的喜悅,就面臨戰亂。胡三省目睹了國破山河變的慘景,悲憤交加,愴然淚下,攜帶書稿回歸故鄉。
  • 史海鉤沉:太行山的精靈、丘陵的王者——金錢豹的歷史現狀(下)
    史海鉤沉:太行山的精靈、丘陵的王者——金錢豹的歷史現狀(下)文:枯木(續上
  • 何家大院濃縮海口百年歷史
    清朝光緒年間,何家大院這座豪華的私人宅院落成,此後的一百多年時間裡,這裡上演了主人何達啟以及幾代後人的傳奇故事。   推開何家大院兩扇厚重的鐵門,眼前依稀浮現當年中門敞開紅毯鋪路的場景。這是上世紀初何家迎接貴客必有的豪華排場。這座曾經的「海口第一豪宅」,在上百年的時光裡,濃縮了海口一百多年的歷史,殘垣斷壁中,一磚一瓦仿佛都在訴說著過往。
  •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騙了我們幾百年!
    一首首詩句,描述著我們中國古典很多優美的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我們看過《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無不令人感動,他(她)們鶼鰈情深,千古流傳的愛情千百年以來讓很多痴男怨女羨慕,他們的遭遇也讓世人惋惜和同情,恨不得將橫刀奪愛害死梁山伯的馬文才千刀萬剮
  • 四張照片與河南大學的故事 | 我和我的學校
    為之上下求索、不懈奮鬥的美好夙願我們朝著百年名校振興目標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文化學者、百家講壇主講人王立群先生,參與拍攝視頻《讀書就是戰鬥》,講述了河南大學的烽火壯歌,鉤沉並紀念抗日戰爭中那段不為人知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