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術大師荊軻,與秦王一對一交手為何落敗,反而還被秦王捅了八下

2020-12-16 舊匣子

秦始皇贏政滅六國,建立秦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從歷史的角度上看,秦始皇修長城建靈渠、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功在千秋;但如果從被滅的六國君王以及百姓的角度上看,贏政佔我國土,殺我族人,可是個十惡不赦的大罪人。畢竟一將功成萬骨枯,更何況是一個大王朝的建立,更是踩著無數人的腦袋,從屍山血海中誕生的。所以,戰國時期,雖然秦國勢大,但還是有很多六國的仁人志士對其不滿,試圖阻止其吞併六國的。其中最著名的,要數荊軻刺秦了,雖然最後失敗了,但荊軻之名,卻在民間一直流傳著。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戰國時期著名的劍術高手,在與秦王一對一的交手中,荊軻為何落敗,還被秦王捅了8劍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下這段歷史吧!

荊軻為人慷慨仗義、好結交朋友。遊歷到燕國時,結交了高漸離和田光等人,並成為知己。後來燕國太子丹和田光商討對付秦國的計策,田光引薦了荊軻,並以自殺來激勵荊軻,同時以死明志,向太子丹表明自己不會洩密的決心。太子丹告訴荊軻:自己想派人前往秦國,以重利引誘秦王,趁機劫持脅迫他訂立條約,歸還侵佔的各國土地,如果失敗,也可刺殺秦王,希望荊軻能擔當此任。荊軻當場就拒絕了,說自己並無此才能。結果太子丹以頭叩地,繼續懇求,荊軻只能答應了!於是,太子丹奉荊軻為上卿,每日好吃好喝的伺候著,還不時送美女給荊軻。

然而,好長一段時間後,荊軻還是沒有動身去秦國的意思。當時,秦國已經攻破趙國,兵鋒直指燕國,太子丹急了,便再三催促荊軻。荊軻道:「即使你不說,我也要開始行動了,但是我現在去秦國,沒有什麼讓秦王心動和相信我的東西啊!不如讓我帶上樊於期的腦袋和燕國督亢的地圖吧,也好取信秦王!」這個樊於期,原本是秦國將軍,後來叛逃到燕國,被燕子丹收留。燕子丹不忍心殺害樊於期,希望荊軻考慮別的辦法。但是樊於期得知此事後,為了成全荊軻,自殺了!

就這樣,荊軻帶著樊於期的腦袋和燕國督亢的地圖,踏上了刺殺秦王的不歸路。哦對了,他身邊還有一個名叫秦舞陽的副使,這個秦舞陽據說13歲就開始殺人,藝高人膽大,也是個劍術高手。兩大高手帶著太子丹的期盼,在易水河邊告別眾人,頭也不回地走了!

到了秦國後,荊軻得到了秦王贏政的盛情款待,還安排了非常隆重的「九賓」外交儀式,在鹹陽宮召見了他們。但還沒走到秦王面前,秦舞陽這個年輕高手突然就緊張了起來,身體控制不住地發抖。秦國大臣們感到奇怪,便問:「使者為何變了臉色?」荊軻便道:「小地方來的人,見了大王威嚴,難免感到害怕,請大王原諒,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完成使命。」秦王道:「帶上地圖,你一個人上來吧!」於是荊軻回頭對秦舞陽笑了笑,帶上地圖和樊於期的人頭,獨自上殿。

當秦王叫荊軻展開地圖,慢慢欣賞時,圖窮匕現,秦王嚇了一大跳。荊軻大喝一聲,左手拉住秦王袖子,右手掏起匕首,便欲控制住秦王。不料用力過猛,將秦王袖子扯斷了,秦王得以掙脫 。旋即,荊軻持匕在追,秦王繞柱而跑。因為按照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的命令,其餘大臣和侍衛是不能上殿的,一時之間,大殿上亂作一團。這時,一個伺候秦王的醫生,急中生智,將手裡的藥袋對著荊軻扔了過去,擋了荊軻一下。也就是趁著這個空隙,秦王拔出寶劍,一下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知道,自己今天算是栽了,便將匕首擲向秦王,但沒擊中。秦王又上去砍了荊軻幾劍,數了數,一共捅了他8下,這時秦王的侍衛們終於衝了上來,將荊軻殺死了!

荊軻刺秦,之所以失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秦舞陽的露怯;秦舞陽臉色大變、差點嚇尿的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秦王的警覺,所以秦王讓荊軻一人獨自上前獻圖。如果當時秦舞陽能鎮定一點,和荊軻兩個人一起獻圖的話,以二對一,那刺殺秦王成功的概率會大很多;

(二)武器的缺陷;雖然地圖中藏著的匕首,是太子丹搜尋到的天下利器,上面還塗有劇毒,只要讓秦王碰到一下,就可斃命。但是畢竟匕首太短了,在秦王的大寶劍面前,根本沒有優勢!

(三)秦王的原因;秦國尚武,從來都是以軍功封侯,以武力開疆。作為一國之君的秦王,自然也是武藝高強,身手敏捷。所以他在一開始拔不出長劍的情況下,敏捷地繞著柱子跑,躲過了荊軻的刺殺,然後抓住機會,一招制敵!

(四)太子丹的原因;按太子丹的吩咐,荊軻是想劫持秦王,所以他先左手去抓秦王袖子,但沒想到那時的衣服質量太差,袖子一抓就爛,讓秦王掙脫了。如果一開始,荊軻就拿起匕首刺殺,也許秦王早躺在地上了!

(五)荊軻劍術不精;關於荊軻劍術的真實水平,民間是比較有爭議的。有人認為,荊軻確實是劍術大師,刺秦失敗,只不過是運氣不好罷了;也有人認為,荊軻的劍術高明完全是吹牛吹出來的,其實他的劍術,還不如現代的某些「傳武大師」。為什麼有人會這麼認為?因為有一次,荊軻在和劍客蓋聶談論劍術時,蓋聶認為荊軻講得不對,就對他怒目而視,結果荊軻默默地走了。還有一次,荊軻跟魯句踐博弈,發生了爭執,魯句踐發怒呵斥他,荊軻也是默默地逃走了。

▲▲結語▲▲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那浪瀾壯闊的時代 ,已經距今2000多年了,但是荊軻刺秦的故事,還在民間廣為流傳,他的大無畏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相關焦點

  • 為何荊軻沒有殺掉秦王?荊軻在臨死之前道出真實原因!
    或許荊軻早已意識到,他這一去根本沒有生還的可能,但在太子丹期許的目光中,他只得慷慨赴死。眾所周知,荊軻刺秦以失敗告終。荊軻以凡人之軀,帶著劇毒匕首,輾轉多次見到秦王,同秦王嬴政纏鬥多時,但就是傷不了嬴政分毫,反而被嬴政砍斷左腿,最後被亂刀砍死。那麼這其中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原因嗎?為何荊軻無法殺掉秦王?
  • 一天一個成語·圖窮匕現.荊軻和秦王,你成年後站誰?
    荊軻就取過地圖奉獻上去,打開捲軸地圖,地圖完全展開時露出了匕首,說時遲那時快,荊軻左手拉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抓過匕首就刺向秦王,可惜沒能刺中。 【成語故事】戰國末期,在衛國有一個叫做荊軻的人。傳說荊軻本是齊國慶氏的後裔,後遷居衛國,始改姓荊。荊軻為人豪爽,性情耿直,自幼就酷愛劍術。成年後荊軻遊歷列國,成了一位遊俠。 後來,荊軻得到燕國太子丹的禮遇,被尊為上卿。
  • 荊軻刺秦王時,為何會選擇秦舞陽這個「半桶水」當副手?
    荊軻刺秦王這個歷史故事大家都知道,荊軻功敗垂成,副手秦舞陽更是面見秦王的時候,嚇得差點露餡,那麼為何不讓更加勇敢的人陪荊軻去呢?首先荊軻的本意不是刺殺秦王,而是想要用自己的性命來威脅秦王,逼迫其放棄侵佔六國。其次副手秦舞陽是臨時上陣,原本荊軻要帶的是另外一位劍術高手,只因為當時情況比較緊急,就帶了秦舞陽這個「半桶水」。
  • 高漸離刺殺秦王是為了復仇還是為了秦王女兒櫟陽公主?
    ,一提起荊軻刺秦的時候總是不忘感慨那一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一句是出自荊軻的好友高漸離,在易水送別荊軻的時候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場面十分悲壯。高漸離還有一段與櫟陽公主悽美的愛情故事讓人津津樂道。 高漸離,戰國末期燕國人,荊軻的好友 ,擅長擊築,史記記載高漸離與荊軻的關係非常要好很好,是難得的人生知己。荊軻來到燕國,與燕國的一個狗屠和善於擊築的高漸離是非常好的朋友。
  • 「原創」小說《秦王貼身帶刀護衛》第174集:翻版荊軻刺秦王
    、俑將無一人敢於近前,因為地宮有禁令沒有特許不得近身於秦王。這一幕似乎是重現了,就是當年荊軻刺秦王那一幕,你說是否是上天有意的安排?更為難以想像的是,現在已經是仙人的秦王嬴政,想要施放法術來阻止李密的魂魄,一是沒有時間回身施法,二是那魂魄近在咫尺稍微一遲鈍就有可能被其攻擊,嬴政這才想起當年自己是手持佩劍阻止荊軻的,因此他抽出自己的長劍,同樣是抽不出來,還是因為過長,這就是不能吃一塹長一智了,好在李唐蒙毅也想起了當年,就急中生智,將自己的頭盔脫下扔出砸向李密的魂魄。
  • 荊軻刺秦王不過是一場頗負盛名的鬧劇
    荊軻刺秦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頗負盛名的刺殺行動,同時也被多數人認為是最失敗的一次。荊軻與秦王,近在咫尺而無侍衛在旁,一邊是養尊處優的皇帝,一邊是精於劍術的刺客,外加一把滿是毒液的匕首,為何荊軻在這麼有利的條件之下,都無法成功刺殺秦王?荊軻的失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言者云云。
  • 《大秦賦》中派荊軻刺秦王的燕太子丹,竟然是和秦王曾經是好朋友
    我們之所以熟知他,是因為他主導了荊軻刺秦王。卻不知道燕太子丹其實和秦王嬴政早就相熟,他們還曾是好朋友。早年秦公子異人在趙國做人質的時候,經過呂不韋的牽線認識趙姬。他和趙姬在趙國生下嬴政,就全家一起在趙國做人質。而這時候燕太子姬丹也在趙國做人質。兩人在趙國就關係很好。
  • 荒山躲雨情乍動,公孫麗獻身荊軻!
    茅草屋邊,一抹斜陽淡淡地灑在湖面上,荊軻笑著向站在湖邊的公孫麗走了過去。荊軻說眼下距比武還有一段時間,他想公孫麗陪他練練劍法。公孫麗當然願意陪荊軻練劍,看著她的笑容,荊軻一時入吃了。荊軻和公孫麗在林中練起了劍法,這套劍法是他們小時候創立的雙人劍法,那時候兩人還開玩笑說要用這套劍法橫掃武林。
  • 古代史:荊軻刺秦的糾結和《史記》的白璧微瑕
    公元前227年,即秦王贏政即位第20年,秦王大殿上發生了一件恐怖事件一一燕國派來割地的使臣荊軻竟然在大殿上手持利刀,刺向贏政,但連刺幾下都沒能成功。那麼,為這次刺殺做了充分準備的荊軻,為什麼連連失手?這裡面究竟有什麼樣的內幕?表面上看來,荊軻的行為屬於刺客,但實際上,他的經歷卻更多傾向於說客。史載:「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元君,衛元君不用。」
  • 《史記·刺客列傳》——荊軻刺秦王!
    荊軻嘗遊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荊軻出,人或言復召荊卿。蓋聶曰:「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吾目之;試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荊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使者還報,蓋聶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攝之!」  荊軻遊於邯鄲,魯句踐與荊軻博,爭道,魯句踐怒而叱之,荊軻嘿而逃去,遂不復會。  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築者高漸離。
  • 羋月傳:羋月對秦王失望了,最後離家出走,而秦王卻反悔了
    這個世界不論是男人或者女人,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愛情這種東西都是比較難遇到、難抓住的東西,如果被輕易得到,那麼總會覺得膩人,如果總是費盡力氣的去追尋,反而還會有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
  • 重溫《羋月傳》才懂:羋月從未愛過秦王,為何甘願與他「圓房」?
    看過《羋月傳》的觀眾們肯定心中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羋月從未愛過秦王,那為何還要心甘情願和他「圓房」呢?要知道劇裡秦王對羋月極其的好,一生中只對她寵愛。就連當初羋月為救弟弟時妥協同秦王侍寢,秦王都拒絕了。這種做法在古代君王中,可是極其罕見的,可想而知,秦王有多喜歡羋月。
  • 《大秦賦》樊於期和秦王的關係怎麼樣?他叛秦的原因是什麼
    《大秦賦》最新劇情裡樊於期私自放走燕太子丹,這應該是為後面荊軻刺秦的事情做鋪墊,看過這部劇才知道原來樊於期曾是秦國大將,很想知道樊於期為什麼背叛秦國,秦王非常器重他,他沒有理由叛秦投燕,這真的令人不解。
  • 歷史上的蓋聶,看了一眼荊軻,荊軻:TMD真嚇人
    蓋聶是戰國末期著名劍客,曾在山西榆次出現過,根據《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列傳第二十六》記載,衛國人荊軻曾遊歷經過榆次,與蓋聶講論劍術。蓋聶發怒,瞪著眼看荊軻,荊軻便離開了。有人建議把荊軻再叫回來,蓋聶說:"剛才我和他講論劍術,有不合之處,我用眼瞪了他。你們不妨試著去找找他,我看在這種情況下他是應該離開這裡了,不敢再留下來的。"
  • 荊軻刺秦時,同去的秦舞陽嚇得發抖。為什麼不安排更勇敢的人呢?
    一切準備妥當後,燕丹、高漸離等人在易水送別荊軻,高漸離擊築,荊軻合歌高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頭也不回踏上了入秦之路。荊軻到了鹹陽後,以燕國使臣的身份,花大價錢買通了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讓他轉告秦王,燕王害怕秦國,願意做秦國的臣子。
  • 荊軻刺秦時,秦舞陽嚇得發抖。為何排更勇敢的人做荊軻副手?
    讓荊軻去刺殺秦王嬴政,不是燕太子丹的臨時起意。所有參加這次行動的人,燕太子丹都是觀察了很長時間。在燕太子丹看來,能夠參加這次行動的人,都是屬於最佳的人選了。秦武陽已經非常不錯啦!燕太子丹從小就在趙國當質子,在趙國和嬴政結拜成了難兄難弟。等到嬴政成為了秦王,燕太子丹就又到了秦國為質。可能以前和嬴政在趙國的時候,倆小子的感情還不錯。
  • 解析:荊軻刺秦王原文及翻譯 揭秘:荊軻刺秦王
    於是荊軻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著匕首刺秦王。還沒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驚駭,自己伸直身子站起來,掙斷了袖子。秦王拔劍,劍太長,就握住劍鞘。當時秦王心裡又怕又急,劍插得很緊,所以不能立即拔出來。荊軻追逐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秦國的君臣都驚呆了,事情突然發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態。
  • 夏無且:我目睹荊軻刺秦王
    夏無且說:「別看我現在衣衫襤褸,以前我在鹹陽秦宮裡當過太醫,還發過一筆不小的橫財。」「什麼橫財呀?」「我打傷過一個刺客,秦王賞了我百兩黃金。」孩子們哈哈笑開,都說:「你長得這般瘦小,怎麼還打得了人呀。」夏無且說:「我就用坐下這個藥箱砸中了他。他的名字叫荊軻。」
  • 荊軻刺秦:一個被精心設計的陷阱
    這其中還有別的原因:太子丹和秦王嬴政兩人過去都曾在趙國做過人質,同病相憐,他們兩個人在趙國關係處得不錯。後來,嬴政時來運轉,回國做了國君,而太子丹卻陰差陽錯,被送到了秦國做人質。既然自己和秦王嬴政過去有著那一層私人關係,太子丹自然盼望自己在秦國能得到禮遇。但是,事與願違,秦王嬴政似乎根本不買燕太子丹的帳。不僅不買帳,而且還變本加厲,態度極其冷淡。所以,太子丹覺得特別受傷。
  • 【荊軻刺秦王】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ān)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太子丹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要聯合各國合縱抗秦,看來也辦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見秦王,挨近秦王身邊,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了最好,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