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腺瘤患者的抗癌故事

2020-12-23 39健康網

  陳小姐,來自江門,今年29歲。2015年7月底,她腹部出現不適,到當地醫院檢查,提示腹部和盆腔有巨大佔位,診斷為囊腺瘤。當地醫生建議她行手術切除卵巢和子宮。因為還沒結婚,如果切除了卵巢和子宮,陳小姐將失去做母親的機會,她拒絕了醫生的建議。

  從8月起,腫瘤開始增長很快,陳小姐做B超發現腫瘤已經很大。「8月中旬,我的腹部已經明顯隆起,漲如十月懷胎」陳小姐感覺到腹脹不適、活動後氣短。患病以來,陳小姐的體重下降了10多斤。

  必須要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案,陳小姐和家人又跑了幾家大醫院,但醫生都建議她手術切除。一方面她擔心手術醫生沒有經驗,另一方面,她不想失去做母親的機會。「如何才能在切除腫瘤的前提下保留我做母親的機會呢?」陳小姐感到很難過。

  陳小姐的家人在電視上看到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拯救彭細妹的報導。他們發現彭女士的病情跟陳小姐的很相似,但幸運的是她已經被治好了。他們在網上查找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的資料,發現,不止彭女士,類似的病人復大醫院已經做過很多例了。陳小姐下定決心,要去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治療。

  2015年8月31日,陳小姐入住到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復大醫生給她做了詳細的檢查。徐克成總院長組織專家會診,確定由普外科專家王建南教授主刀。

  「陳小姐的腫瘤性質不明,如果術中病理顯示為惡性,則只能切除雙側卵巢及子宮達到治療目的,但就意味尚未結婚的陳小姐無法生育。」王建南說。

  

  陳小姐的肚子明顯隆起

  9月7日上午,手術室無影燈下,隨著皮膚、肌肉一層層被劃開,陳小姐腹腔的「罪魁禍首」暴露無遺,巨大的腫瘤外有一層完整的包膜,隨著心跳上下晃動。主刀醫生王建南教授小心翼翼地將腫瘤完整地剝離出來並且沒有弄破包膜。切除來的腫瘤重達6公斤!

  術中病理顯示,陳小姐的腫瘤為卵巢黏液性囊腺瘤,腫瘤細胞形態良好,為良性!

  此時,王建南教授才鬆了一口氣,攥緊的手終於放開,除了將腫瘤累及的右側卵巢切除外,陳小姐的左側卵巢和子宮都被保留下來了。這意味著,保留下陳小姐成為母親的機會!一個鮮活的生命被拯救了。

  王建南教授(右二)成功為小陳切下腫瘤

相關焦點

  • 胰腺囊腺瘤嚴重嗎 ?胰腺囊腺瘤控制不當將惡化為癌
    為了面膜胰腺囊腺瘤惡化成為胰腺囊腺癌,我們就必須從「控制」入手。胰腺囊腺瘤嚴重嗎 ?胰腺囊性腫瘤包括胰腺囊腺瘤和胰腺囊腺癌,比較少見。胰腺囊腺瘤是一種少見的胰腺外分泌腫瘤。約佔胰腺腫瘤的0.6%。胰腺囊腺瘤生長緩慢,一般病史較長,可惡變為胰腺囊腺癌。臨床表現上腹脹痛或隱痛、上腹部包塊是胰腺囊性腫瘤的主要特徵,其次有體重減輕、黃疸、消化道出血和胃腸道症狀。
  • 聽卵巢腫瘤患者講述成功孕產心路歷程
    作為一名生殖醫學科專家,張迎春主任最高興的事就是收到患者「好孕」、順利生產、寶貝健康成長的好消息。因為不孕不育的治療往往是個較長的過程,個性化的治療也讓專家跟患者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從治療方案、生活習慣、情緒管理甚至夫妻生活醫生都需要了解,並給予患者無微不至的指導。
  • 卵巢囊腫需不需要治療?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卵巢囊腫屬於女性高發婦科疾病之一,但多數患者一般沒有臨床症狀,通常是在體檢時發現,不需要進行治療,定期隨訪即可,少數卵巢囊腫患者需要治療。卵巢囊腫一般分為生理性卵巢囊腫和病理性卵巢囊腫,其中生理性卵巢囊腫比較常見,且這種囊腫與月經周期密切相關,會自行消失無需擔心。病理性卵巢囊腫相對而言就比較嚴重,典型的有巧克力囊腫、囊性畸胎瘤、囊腺瘤等。患者通常會表現出腹痛、嘔吐、發熱等症狀,久而久之出現體重減輕、精神萎靡等現象影響到正常的生活。
  • 卵巢囊腫變小被吸收了 我是這樣做的 教大家一招自檢卵巢囊腫
    ,如果手術進行囊腫切除,對卵巢肯定會有一定的傷害,即使癒合,也會留下疤痕,畢竟卵巢對於女性來說還是十分重要的,於是拒絕了手術安排,改為留院觀察。三天後,沒有其他異常後出院,B超顯示,我的卵巢上仍有一個1.3*40px和一個2.4*80px的卵巢囊腫,當時和我的主治醫師探討我的急性腹疼可能是卵巢囊腫破裂累及到神經引起。
  • 什麼原因引起卵巢囊腫
    也有報導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有紅斑狼瘡或其它自身免疫疾病史者為無該病患者的兩倍。從實驗結果表明,在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血清中lgG及抗子宮內膜自身抗體較對照組明顯增加,其子宮內膜中的lgG及補體C3沉積率亦高於正常婦女,故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能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既可有體液免疫,即B細胞應答反應增強,亦可有細胞免疫,即T細胞免疫功能不足。
  • 有卵巢囊腫怎麼辦?它會自己消退嗎?
    育齡期女性每個月都會有囊腫,卵泡發育了,就會使卵巢超過正常的體積,就認為是卵巢囊腫。 這種生理性囊腫不需要用藥,在一個生理周期過後,它就會慢慢消失。 所以,對於第一次發現卵巢囊腫的年輕女性,不用太過焦慮,先在下一個月經來潮的第四天、第五天做個複查再說。
  • 可能是卵巢長了腫瘤
    由於腫瘤引起的絕經後出血的現象是很常見的,包括內分泌功能的卵巢腫瘤例如顆粒細腫瘤、卵泡膜細胞瘤等也會造成出血。當然,也不能把卵巢囊腺瘤排除在外。若是由於腫瘤而引起絕經後出血的症狀一定不要忽視。而且這類出血還常常有不規則等現象,通常情況下,患者的體質也會比較差。醫生說:想要進一步判斷病情,還需要通過手術把腫瘤取出來才能確定病情。
  • 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多吃五穀飯
    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排卵異常,常常無法大大受孕條件而錯失生育機會;即使有的患者可以順利懷孕,也多因多囊卵巢症候群導致內分泌失調,無法提供胚胎早期發育時需要的營養物質而導致流產。而日常合理的飲食可以幫助多囊卵巢綜合症患者更好的調理內分泌,使病情得到控制和恢復。那麼多囊卵巢綜合症的患者應該如何安排飲食?
  • 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如何治療才能懷孕?
    您看我最近還發現這裡好像長起了小鬍子,有人說我可能是得了「多囊卵巢症候群」,您看是不是真的?這種多囊卵巢症候群有沒有好的治療方法呢?很多人和你一樣問過這個問題。現在,我就給你講講關於多囊卵巢症候群的治療。多囊卵巢症候群的臨床症狀主要是月經不調、多毛、肥胖和不孕等。
  • 粒細胞抗癌療法:免疫細胞新技術,癌症患者新曙光
    異體超活性粒細胞抗癌療法(以下簡稱「粒細胞抗癌療法」)是美籍華裔科學家、美國維克森林大學教授、上海市東方醫院客座教授崔徵教授根據粒細胞吞噬、殺滅腫瘤細胞的功能研發出的全新療法,其本質是成分輸血,安全性高,有望為癌症患者的治療帶來希望。那麼,粒細胞抗癌療法和幹細胞療法、時下大熱的免疫療法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多囊卵巢患者的懷孕日記走紅網絡
    她在微博中回顧了自己作為肥胖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求孕5年的艱辛,以及在武漢市第一醫院生殖科團隊的精心治療和鼓勵下,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喜得愛女的故事。頗具漢味的語言,輕鬆幽默的風格,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轉發。是什麼如此打動這位網友?
  • 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如何科學有效地備孕?
    所以,患有多囊卵巢症候群的患者通常情況下很難懷上孩子,加上多囊卵巢症候群引起肥胖後,會影響體內的激素水平,進而影響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最終影響卵泡的發育,而且肥胖的人患上糖尿病,高血壓,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比常人要高得多。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按醫囑用藥,同時運動控制飲食減輕體重,但是不是瘦了就可以懷孕,這個要看激素水平複查的結果,結合B超監測了解排卵情況來判斷。
  • 月經不調提示卵巢囊腫?醫生:可致不孕 !
    月經不調:月經不調可由卵巢囊腫引起。它們甚至可能導致月經期間的大出血和月經間歇出血。 由多囊卵巢症候群(導致卵巢囊腫變小)和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外生長的組織)引起的某些卵巢囊腫可能導致不孕。 專家指出:卵巢腫瘤不僅可能影響生育,即使已懷孕也可能對妊娠造成不良影響。
  • 讓生命延續,癌症患者能捐獻器官嗎?—抗癌管家
    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提示:當癌症患者的生命走到最後,你會選擇成為一抹黃土,還是成為一盞明燈? 他們的選擇...... 18歲的湖南高三女學生陳薇薇,本應該參加今年的高考,卻在5月14日因淋巴瘤不幸去世。
  • 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應該怎樣吃?
    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應該怎樣吃?2019-11-30 13: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阮祥燕肥胖在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中比較常見
  • 吃什麼食物對卵巢囊腫有好處
    卵巢囊腫大意義上屬於卵巢腫瘤的一種,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它對女性健康有著很大的危害。卵巢囊腫患者經常會在手術及各種治療以後又出現了復發。那麼吃什麼食物對卵巢囊腫有好處?卵巢囊腫飲食又如何調理?在飲食方面有什麼注意事項呢?下面趕緊讓我們來看一下!吃什麼食物對卵巢囊腫有好處?
  • 講講多囊卵巢患者為什麼不易懷孕和容易胎停
    最近幾天的多囊患者都有備孕要求,而且都備孕好長時間了,還沒有成功,有的已經促排n次,有的試管2次,總都是失敗心情是苦惱,著急、壓力大。 講講多囊卵巢患者為什麼不易懷孕和容易胎停 1 有成熟卵子但排卵效果不太好
  • 太傷卵,多囊卵巢患者謹慎選擇連續促排
    太傷卵,多囊卵巢患者謹慎選擇連續促排 最近幾天有幾位多囊卵巢患者為了使自己儘快懷孕,頻繁地長時間的使用促排卵的藥物,有個患者不顧自己的身體竟然連續6次促排,結果卻不如人意,搞的身心疲憊。
  • 多囊卵巢患者備孕 莫漏這幾件事
    原標題:多囊卵巢患者備孕 莫遺漏這幾件事   絕大多數患者都可以生育,遵醫囑做好幾個關鍵工作就行   記者獲悉,「華語歌壇天王」周杰倫的妻子昆凌也是多囊卵巢患者,照樣生娃當媽。不過,多囊卵巢患者若要當媽,備孕階段大有講究。   知識點1   要有信心 絕大多數患者可生育   近幾年「多囊卵巢症候群」成為一大「熱詞」,讓不少女性患者苦惱又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