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輸在起跑線? 高價少兒培訓班,該上不該上?

2020-12-11 新華教育

  美術、音樂、舞蹈、遊泳、籃球……這些五花八門的課外少兒培訓班大多都價格不菲,學費動輒上萬元,往往都貼著「著名專家授課」「國外先進教學模式」「一對一貼心輔導」「先進教學儀器」等標籤,吸引了不少家長報名。5月25日,四川在線發布網絡調查「高價課外培訓班該不該上?」截至5月29日,調查顯示,76%的網友都認為現在課外培訓班價格過高,61%的網友選擇反對高價培訓班,有超過77%的網友都選擇了「周圍有孩子在參加高價課外培訓班」。

  【現場直擊】

  課外培訓門類多價格高

  5月29日上午,記者來到成都市勞動人民文化宮,附近集中了不少少兒課外興趣培訓機構,包括舞蹈、遊泳、美術、英語等。

  記者看到,少兒英語培訓機構的課程設置很細,按年齡分段分班,每個班級大約10個學生,一學年一期。工作人員介紹說:「每周上兩堂課,每堂課1.5個小時、費用150元。」培訓需要一次性繳納全年的費用,優惠後是12800元。工作人員向記者強調:「除了中國老師授課,還有外教課程。外教老師教學資歷都很豐富,使用的是從國外引進的教材。」

  另一家少兒美術培訓機構,外觀裝修十分高檔,除了傳統教學設備,還有不少新媒體教學設備。工作人員告知記者,他們同樣是採用學年制,每周上一堂課,報名時需要一次性繳納全年課程的費用9840元。而一家少兒籃球課,同樣150元一堂課,一年同樣需要繳納上萬元學費。

  【辯論會】

  支持:不能輸在「起跑線」

  成都市民劉倩倩為4歲的女兒同時報名參加了舞蹈和美術兩個課外培訓班,每年的學費接近2.5萬元,還不包括額外購買的服飾、教材以及來往交通費用等。劉倩倩說,女兒的幼兒園裡也開設了相關的課程,但為了讓孩子全方面發展,還是選擇了價格雖高但採用「國內一流授課模式」的培訓機構。

  儘管經濟壓力大,也要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興趣、才藝和技能。一位叫高輝的父親告訴記者,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他就堅持送兒子學習鋼琴,後來又增加了遊泳,都是一對一的高價班。高輝說:「技多不壓身,應該趁低年級課餘時間充裕,多學習一些技能。」網友阿傑留言表示,「孩子競爭壓力很大,幼兒園裡經常有活動,如果沒有突出的才藝,就只能默默坐在臺下當觀眾。」。持支持態度的網友表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反對:不能盲目崇拜「高價班」

  「幼兒園裡本來就有外教,平日裡也會教孩子英文,沒有必要再在課外學習。」3歲孩子的媽媽張娟是「高價班」的反對者之一。前段時間,有美術培訓機構向欣欣家長推薦「新模式繪畫訓練方法」,每年的學費需要2萬元。「繪畫課能教出什麼花樣?這個培訓班就是多了課外寫生,我覺得這就是個噱頭。」欣欣媽媽不僅拒絕報名,還質疑說:「作為課堂學習的一個補充,2萬元的費用也是偏高。」

  在線調查中,有超過61%的網友反對「高價培訓班」。網友「彩橋村」還留言表示:「盲目崇拜高價培訓班,並不一定起到應有作用,應該按照孩子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小貼士】

  以孩子的興趣做選擇

  中國科學院心理援助專家許澤高表示,課外補習,首先要弄清楚是孩子要學還是父母要孩子學。孩子的興趣和天賦,是需要參加培訓學習的。學習培訓的重點,並不是讓孩子人人都成為專家,而是通過這些學習,更多地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特質和行為習慣。許澤高還提醒家長學會甄別培訓班的質量:「並非套上國外的名義,藉助一些新奇的概念和時髦的設備,就可以真正對孩子起到幫助作用。」

相關焦點

  • 一二年級學生該不該上英語輔導班?不能輸在起跑線?
    新生家長擔心這一政策影響孩子英語學習,不少家長開始為孩子報名英語輔導班,一二年級學生該不該上英語輔導班?  正方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一辯@趙鵬:現在的孩子都非常聰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都非常強。一入學就開始學習英語,要比從三年級開始「零起點」上英語課效果好。過去過度重視英語,現在又對英語不再「感冒」,這些做法都有失偏頗。
  • 孩子上幼兒園,小朋友都報英語培訓班,該快樂童年還是不輸起跑線
    朋友小路家的女兒已經上幼兒園中班了,每天放學時天真的女兒都接好幾張各種培訓班的宣傳單,而且她還嘰嘰喳喳地告訴媽媽說:同班的小朋友萱萱上的這家英語培訓班,紫涵也是,但是紫陌上的是另一家培訓班。原來淡定的朋友開始不淡定了,小朋友都在上培訓班,自己這不是明晃晃地輸在起跑線了嗎?她問我:是不是也該馬上迅速立刻報一個英語培訓班啊?確實是糾結!講兩件事吧,一件是兒子打球班上,有一個孩子小時候在國外呆過一段時間,現在回國讀書了。
  • 少兒培訓班花樣多收費高 英語班1.5小時收150元
    5月25日,四川在線發布網絡調查「高價課外培訓班該不該上?」截至5月29日,調查顯示,76%的網友都認為現在課外培訓班價格過高,61%的網友選擇反對高價培訓班,有超過77%的網友都選擇了「周圍有孩子在參加高價課外培訓班」。
  • 「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一些教育機構為了招攬父母為孩子報各種培訓班賺錢,就想盡一切辦法找好的宣傳語,反覆誇大這句話「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先說說這句話的害人之處!「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讓很多家庭付出了慘重的經濟代價,導致了社會的攀比之風,很多家庭明明不需要報輔導班和培訓班,但是面臨身邊鄰居和朋友的討論,慢慢被影響,也開始為孩子報各種班,導致了孩子正常的生活狀態發生改變,性格也會收到影響,活的會更加壓抑,這種壓抑有可能產生性格上的變化,嚴重了會造成性格扭曲!
  • 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何以輸在了終點線上?
    任天軍先生撰寫過一篇文章《輸在起跑線的德國孩子》(原在《芳草(經典閱讀)》 2014年11期 ),文章中說:德國禁止過早和過度開發孩子的智力,德國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在上學前對孩子的「教育」重點放在三個方面:基本的社會常識;孩子的動手能力;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害人不淺呀
    搞那麼大動靜,好多人都過來,別人真認為發生什麼大事了」他平靜的說:「老師,對不起,我壓力太大了,想發洩一下,現在離中考還有兩個月的時間,自己的成績不是很理想,想到考試就恐懼,非常不安,不知該怎樣面對,又找不到合適的發洩的地方,所以就大喊大叫,想平衡一下。」
  • 德國的教育:輸在起跑線上,沒關係
    咱們很多家長都說一句話,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定要讓孩子們有更高的起步平臺,所以從小就逼著孩子去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培訓班,也不問問自己孩子喜不喜歡!反正就讓他們去學畫畫,學鋼琴,學書法,學各種各樣的東西。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誤導愈演愈烈,學科教育幼兒畫在商業助推之下全線發力,家長們相互裹挾著隨波逐流,且「以愛之名」。不知何時起,「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悄然崛起,愈演愈烈,來得如此措手不及,一時間,人心惶惶。孩子言語、行為、身體、心智等方面發育稍有滯後,家長們就歸咎自身,埋怨自己,埋怨另一半沒有給孩子最好的,讓自家孩子在起跑線上落後一步。
  • 鄭強教授:我們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可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教育孩子成為了許多家長的一大難題,對於這些家長來說,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最重要的,所以為了讓自家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起步早,不斷地逼迫孩子去學習,但這樣做真的正確嗎?在2020亞洲教育論壇年會上,身為網紅校長的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在現場演講時,又再度爆出金句表示:「我們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可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不知道什麼人,什麼時候,提出了一條並沒有什麼理論依據的觀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自從有了這條線,多少家長奔波這、焦慮著;多少孩子負重前行,挑起了與年齡不相符的重擔。可這條起跑線到底在哪裡,誰也不知道。
  • 「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對嗎?
    輕的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在「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號召下,全家人一起行動,進行著養龍育鳳工程。從小這樣進行早教,參加這些培訓班,合適嗎?目前對此爭論不休,意見各不統一。下面看一個例子。果果是個5歲的女孩,從胎教開始到現在的幼兒期教育,全家人傾注了大量心血。孩子也挺爭氣,智力發展相當好,語言表達能力強,在幼兒園多次獲得「故事大王」的稱號。
  •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人是父母,不是孩子
    從「別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句話而言,他們的起點都不算漂亮,是什麼讓他們實現了彎道超車呢?有很多媽媽連給自己換個貴點的包包都不捨得,但碰上孩子要上培訓班時,付錢時眼睛都不眨一下,迅雷不及掩耳的功夫就把卡刷了。每逢周末節假日,培訓班前必人山人海,疲憊的老父親母親們或靠在椅子上,或站在教室門口,等孩子下課。
  • 西安少兒學畫畫,陸毅孩子學畫畫,孩子喜歡畫畫該不該上培訓班?
    有段時間陸毅微博上曬女兒畫作,颳起了畫畫的一陣小旋風。經常會有各種各樣的家長會問自己家孩子那麼小很喜歡畫畫究竟該不該送他學畫畫呢?有人說明星是明星過著和我們普通人不一樣的生活但明星一些在育兒方面的態度和觀點有時也值得我們普通人思考。就像爸爸去那?一方面我們被明星爸爸和孩子各方面萌到但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對比,那種才是真正的對孩子好。我本身比較喜歡畫畫加之之前在少兒美術機構呆過兩年主要負責前臺客服和課程顧問這塊。
  • 父母課堂——鄭淵潔:請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01近年在教育領域對家長誤導最嚴重的一句話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些家長由於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通過各種培訓班給孩子超前大滿灌與其年齡不同步的知識,揠苗助長。倘若將人生形容為一場競賽,「起跑線」的比喻是恰當的。但是,「輸在起跑線」上只適合短程競賽,例如百米賽。
  •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其實是一句廣告語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是時下一些青年父母親最愛念叨的一句話。為此,孩子還未出世時就進行胎教,一兩歲開始教認字,三四歲教學琴、畫畫、學英語等,千方百計要上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不惜重金送孩子進各種才藝培訓班,似乎孩子如果一開頭沒跑好,這一輩子就輸定了。
  • 為什麼「不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偽命題」?
    」的完整表述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輸在起跑線上」的邏輯前提是另外一句同樣具有中國特色的口號,叫做「知識改變命運」。因為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怕孩子的命運被改變得慢,或者怕改變得不夠徹底,因此有人進一步提出諄諄警告曰:「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輸在起跑線上」在現實生活中直接導致了兩種同樣具有中國特色的現象:一是無限度地提前施教時間——早教;二是拼著比著加大對孩子學習的時間投入和經濟投資——補課。
  • 2014高考作文真題預測(85):「輸在起跑線上」
    在早教專家面向家長們侃侃而談的課堂上,在街頭髮放的各種培訓班的宣傳頁上,在電視、廣播裡專門給孩子們「健腦」、「增智」的保健品廣告中,所有的轟炸性信息都在宣揚這樣的理念:如果不在0到6歲時抓緊時間開發智力,如果不在上學之前就初步掌握心算和外語,如果不用古典音樂天天撫摩孩子的耳朵,孩子就不能成為聰明快樂、大有前途的「花骨朵」。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上的輸贏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成敗
    我們大部分父母漸漸的有了類似這樣的口頭禪是:你這孩子,怎麼就那麼不聽話呢?總感覺自家孩子差於人家孩子很多。所以很多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但是家長必須得注意這幾點,才能決定孩子的競爭力。要正確的樹立「起跑線」的觀念很多所謂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因為過早地透支了自己和家長,反而不一定能一直走在別人前面。
  •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古怪的命題
    印度有部電影,叫《起跑線》,影片講述的是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常說的那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看得出,我們的孩子一生下來就站在了起跑線上。有的人說還要更早,從胎教開始。一群人在比賽場,站在同一條線前準備開跑,那條線是起跑線。
  • 一句「不要輸在起跑線上」,讓人忘記了教育的初心!回頭再看「不要...
    類似「笨鳥先飛」「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口號,不僅見於各類培訓機構的傳單上,在很多家庭的教育觀念中,都可謂是根深蒂固。然而,這種所謂「起跑線上的恐慌」,更像是一種焦慮症。   說它是一種焦慮,原因在於很多家長都擔心自家孩子跟不上別人,這種情緒極易在家長群體中傳遞,甚至形成一種慣性思維。一個孩子一旦降臨人世,其家庭就要承受更多壓力,競爭也在這個時候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