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害人不淺呀

2020-12-16 星靈鴻印

昨天在休息之前,只聽一個宿舍門整的山響,好多同學都跑過去看熱鬧,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我就趕快過去,只見一個學生兩手緊握拳頭,臉漲得通紅,嘴裡在怒吼著喊:「我要爆炸了,我要爆炸了」我表現的很平靜,把圍觀的學生遣散開,讓都回自己的屋去,我輕聲對他說:「你平靜會,一會過來找我」等大家都安靜後,他主動過來找我,我說:「你剛才怎麼了?搞那麼大動靜,好多人都過來,別人真認為發生什麼大事了」他平靜的說:「老師,對不起,我壓力太大了,想發洩一下,現在離中考還有兩個月的時間,自己的成績不是很理想,想到考試就恐懼,非常不安,不知該怎樣面對,又找不到合適的發洩的地方,所以就大喊大叫,想平衡一下。」我安慰他說:「其實中考也沒那麼可怕,那只是人生的一個小考驗,並不能決定人的一生,只要自己盡力最大的努力,做到問心無愧,就要敢於面對自己,這次沒考好,要吸取教訓就可以了,以後有什麼事不要憋在心裡,要找我聊一下」,他就回去睡了。

他回去休息了,我反而睡不著了,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怎麼那麼脆弱呢,現在說什麼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從幼兒園就開始了,為了上一個好的幼兒園家長提前報名,有的要掏高價也要上,還報了各種補習班,學舞蹈、鋼琴、二胡、跆拳道,五花八門什麼都報,根本不考慮孩子願意不願意,理由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怎麼那麼多起跑線,為了這個,孩子根本沒有玩耍的時間,上網打個遊戲不行,更不能玩手機,就一個事學習,這樣不把孩子逼瘋才怪,現在孩子的情緒不穩定,非常害怕考試搞砸了,那樣不能向家長交代,這樣就把孩子逼到了牆角,這個和家長有很大的原因。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那時上學沒感到那麼大的壓力,放學後書包一扔就瘋玩去了,不到吃飯不回來,家長也不是那麼在乎學習成績,感覺上學是一種快樂,往往是假期結束了才想起來假期作業還沒做,到學校了老師也不是十分追究,到開始寫字時感覺好生疏,有些字就不會寫了,現在想起來那時候上學真快樂。

其實現在的學生太辛苦了,比大人還忙,已沒有了童年的快樂,培養學生不只是學習,也要會玩,要給他們自己的私人空間,有自己的支配時間,讓他們自己的事學會自己做主,家長和老師的意見只是參考,充分尊重孩子合理意見,要允許孩子的失敗,失敗並不可怕,鼓勵孩子要從失敗中站起來,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這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關鍵。

相關焦點

  •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古怪的命題
    印度有部電影,叫《起跑線》,影片講述的是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常說的那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看得出,我們的孩子一生下來就站在了起跑線上。有的人說還要更早,從胎教開始。一群人在比賽場,站在同一條線前準備開跑,那條線是起跑線。
  • 教育,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孟母三遷談孩子的起跑線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說法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來的已經無法考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句話在中國家長中非常流行。今天就讓我們來談一談什麼才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這一點上可能很多家長都不能做到了。農村的孩子,父母遠在外地,可能一年只有春節才能見一面。而城市的孩子就好了嗎?父母上班族,早上六點出門孩子還沒起床,晚上十點到家孩子已經睡了,這樣的情況也是大有人在。到了周末,公司電話簡訊連環轟炸,似乎也缺少高質量的陪伴。言傳身教?就連日常陪伴的時間都沒有,何來的言傳身教呢。
  •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調查:到底是條什麼線?
    但仔細想來,我們的教育在「應該教孩子什麼」這個問題上,早早就有了偏差的苗頭。    比如,有一句話,可能你已經很熟悉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句話,至今依然在影響、制約著望子成龍的家長。在記者對820位在校大學生以及一個高中畢業班的樣本調查中,超過65%的人表示:從小,父母和老師就將這句話掛在嘴邊。    那到底,這個「從小」,是多小?
  • 孩子千萬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送給各階段的一年級學生!
    #家長們常說一句話:千萬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哪位家長清楚起跑線在哪?具體怎麼做才能不輸在起跑線上?記得是個名人還是電影裡說過:人生不是短跑,不是短暫的衝刺,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因此起跑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堅持不懈的耐力。個人覺得說得有道理,但這並不能讓家長們打消「千萬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
  • 孩子千萬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送給各階段的一年級學生
    家長們常說一句話:千萬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話好說,事咋辦?哪位家長清楚起跑線在哪?具體怎麼做才能不輸在起跑線上?記得是個名人還是電影裡說過:人生不是短跑,不是短暫的衝刺,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因此起跑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堅持不懈的耐力。個人覺得說得有道理,但這並不能讓家長們打消「千萬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
  • 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到底在哪裡?
    說好的同一起跑線起跑,為什麼有的孩子坐起了奔馳?01、起跑線能不能決定孩子的未來前段時間我看了一期《極限挑戰》,這期《極限挑戰》的主題是知識改變命運。02、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之前看過一部印度電視,名字就叫《起跑線》。影片用一句話概括了整部電視的主題,那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多年來被這樣的話誤導著。
    起跑線,什麼是起跑線?一般是指運動員的起跑的位置,起跑線包括賽道。往往只有在短跑和百米衝刺時才顯得重要。但是人生是一次短跑和百米衝刺?顯然是不對的。人一出生就給你定了起跑線和賽道,因為這跟你的父母和所處的環境以及你的父母所受的教育,和對世界的認知,在大多時候就決定了你以後要跑的賽道。
  • 「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一些教育機構為了招攬父母為孩子報各種培訓班賺錢,就想盡一切辦法找好的宣傳語,反覆誇大這句話「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先說說這句話的害人之處!「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讓很多家庭付出了慘重的經濟代價,導致了社會的攀比之風,很多家庭明明不需要報輔導班和培訓班,但是面臨身邊鄰居和朋友的討論,慢慢被影響,也開始為孩子報各種班,導致了孩子正常的生活狀態發生改變,性格也會收到影響,活的會更加壓抑,這種壓抑有可能產生性格上的變化,嚴重了會造成性格扭曲!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上的輸贏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成敗
    所以很多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但是家長必須得注意這幾點,才能決定孩子的競爭力。要正確的樹立「起跑線」的觀念很多所謂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因為過早地透支了自己和家長,反而不一定能一直走在別人前面。而很多成功人士,小時候並不是優秀的學生,甚至很長時間都是碌碌無為的。
  • 「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對嗎?
    輕的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在「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號召下,全家人一起行動,進行著養龍育鳳工程。在懷孕期間進行胎教,出生後進行早教,從3個月開始就上各種早教班,參加爬行大賽。再大一點就參加諸如繪畫班、奧爾夫音樂班、蒙特梭利班、珠心算班、舞蹈班、圍棋班、西洋棋班、語言班、表演班、英語班等。
  • 《起跑線》印度人拍了個中國故事,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
    這部新片的名字叫《起跑線》該片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幼兒園開始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經歷。一聽到這個名字大家肯定就很清楚這是講什麼的,這樣的故事在中國每天都在發生,我們也常常說:「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現在有些家長,從小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綜合理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這個「起跑線」到底在哪裡?它的本質又是什麼?有些家長也會為了這個「起跑線」而焦慮! 家裡有孩子的時候,我們家長難免不對「起跑線」這個詞感到敏感。
  • 鄭強:中國的小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鄭強教授一直關注中國的教育,在最近舉辦的亞洲教育論壇上,我們的鄭強教授又出「名言」。對我國的教育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在他看來,中國的孩子一點也不比別人差,只不過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在這次論壇上,他主要講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我們為什麼得不到諾貝爾獎?鄭強教授講到,我們的中小學,我們的奧賽哪一個不是把美國人、日本人打敗了,但為什麼日本美國那麼多諾貝爾獎獲得者,我們卻這麼少呢?
  •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許我們都理解錯了
    但同時培訓熱更多體現了家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可問題是,很多家長只關注了起跑線而忘了終點線。一個人起步早起步快,起步的時候接受的培訓多並不意味著他在漫長的人生長跑中,就能持續走在前面,並在人生的終點線上獲得很高的成就。
  •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人是父母,不是孩子
    從「別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句話而言,他們的起點都不算漂亮,是什麼讓他們實現了彎道超車呢?所以,張霽自主能力很強,學習上一直是靠自驅力來驅動。以前,很多人覺得,起跑線是成績。實際上,起跑線是持續的學習能力。
  • 暑假補課就是不能輸在起跑線,別把起跑線理解錯了,暑假也就白過
    我們家長喜歡在暑假給孩子報班學習,理由是:別人都報,你不報,開學就你輸了,想贏在起跑線,就得去補課。「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成為了家長們為孩子教育投資的最好理由。可是什麼是起跑線呢?孩子的學習環境,接受的教育資源,甚至是提前學的知識?我們對起跑線的不同理解,其實都是為孩子傾盡所有的投入。
  • 德國的教育:輸在起跑線上,沒關係
    新浪微博:海哥哥正能量1人生是一場長途馬拉松,靠的是長期的耐力,不是靠起跑線上的衝刺咱們很多家長都說一句話,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定要讓孩子們有更高的起步平臺,所以從小就逼著孩子去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培訓班,也不問問自己孩子喜不喜歡!反正就讓他們去學畫畫,學鋼琴,學書法,學各種各樣的東西。
  •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的背後,是如囚徒般的父母
    大多數父母腦海當中受到的教育,那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句話成為了父母教育孩子的準則,父母的一切行為都是參考這句話。如果是順著這句話,父母會堅定不移地做下去,如果不是,父母也會想盡一切辦法將它重新扭到這句話上。
  • 關於「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90%的家長都理解錯了!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中國教育研究「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多少中國爸媽的豪言壯語、凌雲壯志。這句話最早的出處已不可考,但影響力最大的,當數世紀之初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韋鈺院士所提的「中國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從小浸泡在各種課外班裡,就是贏在起跑線了嗎?孩子從小掌握八門語言,就是贏在起跑線了嗎?
  • 寒門再難出貴子,勵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你,一開始就輸了
    電影概括起來可以用一句話形容: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為輸在起跑線就意味著輸了未來,要想改變命運必須從教育出手。那麼,知識能改變命運嗎?教育能改變階級嗎?也許這是所有人都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在電影《起跑線》裡,那些沒有板凳、廁所,甚至不堪入目的「公立學校」依舊不是所有普通印度家庭和適齡兒童都有福消受的。主要原因是,印度政府在教育上的投資量過小,每年實際投資在基礎教育上的GDP只有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