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逐月、轉業時間、轉業名額……

2021-01-07 點兵欄

文/指南君

最近後臺讀者留言比較多,基本上都是來詢問各種政策、各種時間、各種消息的。

比如:

有沒有轉業推遲的消息?

有沒有轉業名額的消息?

有沒有逐月領取退役金的最新消息?

最近網上也出現了很多有關逐月、轉業時間、轉業名額相關的傳言,我們來了解一下:

1、逐月領取退役金

讀者發來一張圖片(因不確定是否真實,所以馬賽克了一下),諮詢上面相關內容是否屬實,該圖的具體內容就如同讀者所概括的:逐月領取退役金=全國社會平均工資的80%+(職務+軍銜+軍齡)工資。

該圖中提到了軍官與軍士退役金的計發基數,對於這個基數,分為服役不滿20年,與服役超過20年。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逐月領取退役金或將以20年為分界線,但並不是最低門檻。

不過,該圖片來源於網絡,是否屬實尚不清晰,所以也不做深一步的探討,畢竟萬一不是真的,傳播謠言是犯法的。

2、轉業時間與名額

讀者發來該截圖諮詢,是真的嗎?

嗯,又一個來詢問,是真的嗎?

首先,我們只是一個公眾號平臺,不是「是真的嗎」節目組,所以對於是不是真的這個問題,很難給出肯定回答。

因為,沒有確切消息,給出的答案也不準確。

但是,個人推測,轉業名額或會有變化,但不可能大幅度縮減,原因如下:

自從軍改之後,很多單位都進行了編制調整,這種情況下,不少人都在反映,調職越來越難了,不僅是基層,目前機關也是如此。

現在,軍隊又增加了軍官的輸入渠道,比如直招軍官、雙一流大學入伍免試讀軍校等,這種軍官入口沒有收緊的情況下,大幅度減少轉業名額,顯然是不科學合理的。

畢竟,軍官編制有著嚴格的比例控制,人多了,編制不夠用,多出來的編餘人員怎麼消化?

調職調不了,轉業也轉不了,除非降低退休門檻,釋放出崗位,不然人越壓越多,對部隊發展有害無益。

當然,這僅是個人看法。

3、逐月是給技術軍官跟軍士準備的?

有讀者諮詢:

好在這位讀者並沒有詢問「是真的嗎?」

該讀者的留言表達了兩個意思:

(1)未來轉業僅指安置工作,不再像之前包括計劃安置、自主擇業、復員等。退出現役時的名額,將分為轉業+逐月領取退役金。

如果,該傳言屬實的話,確實能夠跟轉業名額將大幅度減少相對應,因為這個名額僅指安置工作的,不包括逐月領取退役金。

但目前沒有任何官方的相關信息來確定該留言的真實性,所以大家看看就行了。

(2)只有行政幹部才能選擇轉業,技術幹部與軍士大概率只能選擇逐月。

對於這個說法,我表示不認同。

早在2020年11月25日退役軍人事務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就已經明確表示:推出逐月領取退役金的主要目的是讓服役時間長、貢獻較大的退役軍人,多一種退役安置選擇。

這裡的軍人,並沒有標註上是行政幹部、技術幹部還是軍士,這個「服役時間較長、貢獻較大」的退役軍人裡,肯定是包括行政幹部、技術幹部與軍士的。

所以個人認為,技術幹部與軍士大概率只能選擇逐月,有危言聳聽之意,不可信。

4、要相信改革會越來越好!

總而言之,讀者們的問題比較深刻,以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平臺很難給出「是真的」、「是假的」這樣的答案。

當前大家之所以感到不安,主要原因就是相關政策未出臺,相關時間未確定,這就等於兜裡沒錢,缸裡沒糧,所以網上一有風吹草動,大家就會被各種傳言所困擾。

尤其是很多傳言並不是自己期待中的那樣,所以更加惶惶不安,想要知道真假。

雖然給不了「是真的」、「是假的」這樣的答案,但是,我們要相信,制度是越改越好的,政策也是越來越好,待遇也肯定是越來越好的,不然,如何提高職業吸引力?

可能有讀者會說了,又畫餅!這真的不是畫餅,而是從實際情況出發。

試問:如果改革越來越差,你願意到部隊嗎?你願意在部隊長期服役嗎?當周圍有人問你,當兵好不好,你會說好嗎?

如果改革越來越差,部隊裡人人都想走,會不會降低考軍校的熱度?會不會增加徵兵難度?

肯定會。

所以,從實際情況出發,從大局出發,改革只會越來越好,而不是越來越差!不然,軍心不穩,何談發展?

就說安置方面,相比很多西方國家,我們國家的安置是呈多元化的。

目前我國軍官的退役安置包括退休、轉業、逐月領取退役金、復原幾種;軍士的退役安置方式包括退休、逐月領取退役金、安置工作與自主就業幾種,而其它很多國家是沒有這麼多安置方式的。

而且,在安置方面,國家也採取的是兩條腿走路的方式,部隊不會大包大攬,也沒有全部推給地方,而是實行軍地相結合的一種方式。

多數情況下,符合相應條件,應該是大家想選擇什麼方式就能選擇什麼方式,若是選擇安置工作的較多,可能會相應的提高轉業門檻,放開退休、逐月的口子,從而保證這幾種安置方式,都處於一個平衡狀態,或者,後期還會根據具體情況作出相應調整。

相信,一切很快就會有結果,不會讓大家等很久,因為,穩定軍心最為重要!

相關焦點

  • 未來轉業政策之我見
    首先說結論:逐步減少轉業名額已經是大勢所趨,未來逐月和退休將是主流安置方式。政策過渡期間,應該還會有一定數額的轉業(計劃安置和自主擇業),政策穩定期後,轉業將只屬於少數特殊貢獻的「人才」,團以下可以復原、逐月,由國家幫扶,讀研、就業和創業。
  • 軍改政策變化下的轉業摸底,中年軍官該如何選擇?
    人近中年,考慮的就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家人的事,而對於年輕人,特別是剛畢業沒幾年的連級幹部,改革釋放的轉業紅利期已過,名額大概率會恢復到16年之前的模樣。軍改期間的四個放寬(安置地區、年齡條件、自主擇業的軍齡和職級條件、地級城市安置的條件),將恢復如前。
  • 轉業安置,年限很重要!
    當下,圍繞退役安置的方式,比如,對逐月領取退役金、自主就業、政府安排工作,三種退役方式,網上有一個500人的問卷調查,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的佔22.74%,選擇自主就業的佔5.97%,選擇安置工作的佔71.29%。 很明顯:選擇安置工作為最多。 軍官叫轉業,士官安排工作。大家都習慣叫:轉業。
  • 職業化之後,大齡尉官的轉業安置!
    聽說,職業化之後,尉官等非職業軍官沒有轉業安置了,我該怎麼辦呀!年紀大了, 出去工作不好找,達不到少校的條件沒法逐月,難道真的只能開滴滴,送外賣,當健身房教練了嗎!莫慌!在國防部官網《建立軍官職業化制度正當時》一文中,明確給出了非職業軍官的安置方式:非職業軍官,採取轉業方式,國家扶持就業。
  • 少校可逐月,那尉官怎麼辦?
    這是當前很多人想知道答案的問題,是不是只有少校才能逐月,尉官不能?如果是這樣,那因著編制限制,近期無法晉升少校的尉官,逐月選不了,轉業名額越來越少,而且門檻也不低,自己年齡越來越大,想走怎麼辦?原地復員?那這不是拿刀戳心嗎?
  • 逐月政策不落地,明年轉業會推遲嗎?
    當前,《退役軍人保障法》具體實施時間已經確定了,是2021年的1月1日,可以說保障法的落地,讓退役軍人的安置走向了一個新時代。士官迎來了逐月領取退役金,軍官從自主走向了逐月領取退役金。年前《退役軍人安置條例》不能落地也不要緊,若是能夠緊跟著《退役軍人保障法》落地,那麼2021年轉業的幹部們,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逐月領取退役金的具體政策,來做選擇。但是,這裡有個時間節點。
  • 《退役軍人保障法》三審通過,逐月真的來了
    將轉業安置作為一種優待,可能是將來轉業安置越來越少了吧,大量的軍人要採取退休、逐月領取退役金、自主就業等方式退役。少校逐月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服役年限、軍銜、資歷、崗位等等方面,還要結合本單位當年的退役名額,總體考慮,能不能逐月。按照目前來看,正營實行過渡性政策,也就是可以跨度少校和中校兩個軍銜,那麼未來逐月安排的對象,將重點是達到中校軍銜的人員。而退休,也將是重點安排達到上校軍銜的人員。
  • 士官轉業需要注意和知道的內容有哪些
    作者|灰灰菜編輯諮詢:你好軍路,我是一名即將面臨轉業安置的四級軍士長,對於轉業有很多擔憂和迷茫,特別是對轉業後的政策規定和保障性法規不太清楚,希望你們可以給我講下轉業後需要注意和知道的內容,謝謝!答: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官的集中交接時間,一般從翌年的1月開始,至4月底結束;集中交接的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官的工資,由部隊發至翌年7月31日;集中交接的檔案材料,由軍隊各大單位兵員管理部門分別向有關省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進行移交;各省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應及時審核檔案材料,對符合規定條件的籤發《退役士兵接收安置通知書》,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
  • 我對轉業政策形勢思考了很久,最終決定還是要講講真話!
    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神州大地幾乎到處都是南下幹部,絕大部分都是軍隊培養的幹部。像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那樣整師整團直接轉業安置地方的,就是解決地方幹部不足問題的典型。 3.軍轉素質更適應重點建設急需。建國初期和重點建設時期,對幹部隊伍的革命化、紀律性、執行力要求特別的高,而這些正是軍轉幹部最鮮明的特色。
  • 滿足「非常6+3」就想轉業?有必要提醒大家不要太樂觀!
    過渡期的存在,主要是留出時間理順等級關係,並不是為了照顧個別人的利益。 去年就已經按照達超齡上報過計劃、可以仍按過去政策走的人,這是唯一的例外。因為退役方式包括復員、轉業、逐月、退休等等,你選擇復員走人也說明最低退役條件是開放的。新政中說得非常明確:軍官達到服役最低年限(即6+3)且未達齡的,因職業發展、身心健康等原因,可以申請自願退役。申請作復員安置的,除工作特別需要的以外,一般予以批准。
  • 軍人轉業安置,配偶隨軍時間如何計算
    作者|灰灰菜編輯解答諮詢:你好軍路,我是2012年與妻子辦理結婚手續,並在當年就申請辦理了隨軍手續,將她戶口隨軍落戶到了駐地A市下面的B縣,今年6月份因工作調動,家屬準備重新辦理落戶手續,到我現在所在駐地A市下面的C區,我想問下,依據政策,家屬隨軍落戶需滿兩年才可以安置的政策,如果明年我轉業的話
  • 「團長」轉業地方是什麼級別的公務員?怪不得都不想轉業
    「團長」轉業地方是什麼級別的公務員?怪不得都不想轉業網友們都知道現在很難找到一個好工作,所以很多人都會在找到一份工作後先賺點錢,等滿足了自己一段時間的生活花費後,手裡有點錢了,然後再去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 今年滿12年,是選擇退伍還是轉業?要是轉業,需要提前準備什麼?
    今年滿12年,是選擇退伍還是選擇轉業?要是轉業,需要提前準備什麼?對於絕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我個人更加偏向於建議選擇轉業,如果確定選項轉業,還是有不少事情是需要提前準備的!今天我們一起就這個話題一起交流一下!
  • 有朋友在部隊幹了29年,正團,下一步,轉業還是退休,如何抉擇?
    至於轉業還是退休,這個問題需要分別來分析。首先,要要知道職業化之前,轉業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計劃分配,另外一種是自主擇業。兩種分配方式各有各的好處,也各有各的缺點,計劃分配呢,就是直接轉業安置到政府公務員崗位,好處是穩定,每年工資、公積金算起來基本上也有25萬左右,如果不降級使用的話,正團職滿3年,應該安置到政府公務員崗位後,是正處級實職。
  • 轉業別踩雷,附上8個基本小常識!
    1、軍隊幹部退出現役安置方式有,離休、退休、轉業、復員;轉業包括計劃分配、自主擇業和轉改文職三種方式。2、幹部申請轉業年齡如何計算?按現行政策規定,師(局)級幹部申請轉業在計算年齡時,截止時間為上年度的12月31日。團級以下幹部申請轉業在計算年齡時,截止時間為當年的3月31日。3、軍隊轉業復員幹部退出現役的截止時間如何確定?一是應以正式辦理離隊手續時為準。
  • 陸軍將對停飛轉業飛行員實施推薦函制度
    根據民航局《對具有國家航空器駕駛員經歷的人員辦理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執照有關問題的說明》(AC-61-FS-2014-02R2),對於具有國家航空器駕駛員經歷的人員(包括我國空軍、陸軍、海軍、警察、海關部隊的航空器駕駛員)在退出現役後申請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執照的,申請執照和等級前24個日曆月(私照)或12個日曆月(商照)仍在飛行的,經航空經歷認可,體檢、理論考試合格後,可免除實踐考試,直接領取相應型別等級的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執照
  • 軍人身份證年齡和檔案不一致,能轉業安置嗎?
    ① 幹部:根據《關於幹部檔案審核清理有關問題的處理辦法(試行)》規定明確:(一)幹部的出生時間以檔案原始材料明確記載且組織已認定的時間為準。(三)入伍政審表、入伍登記表中出生時間有塗改,能識別出原始時間,且在其他材料中有體現的,以原始時間為準予以認定;不能識別出原始時間的,應進行調查核實,必要時進行物證鑑定,綜合分析予以認定。
  • 比中年人更容易被摧毀的是:中年轉業幹部
    摧毀一名轉業幹部,一紙轉業命令就夠了有位在部隊呆了二十多年的戰友,在宣布轉業命令那天,獨自一人關在宿舍裡,整整發了一天的呆,當他抹去悄悄滑落的淚水,開始收拾離開的行裝時,在心裡暗暗發誓摧毀一名轉業幹部,一次轉業安置經歷就夠了有一位前些年轉業的戰友,希望能夠到省會城市安置,結果沒有如願;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到地級市安置,還是不能如願;最後他被安置在了駐地的縣城。
  • 同是安排工作,轉業和復員的區別對比!
    這裡雖然都是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但卻有著轉業和復員之分。按照現行的政策規定,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退役時可以選擇由政府安排工作:一是服現役滿12年;二是平時榮獲二等功或戰時榮獲三等功;三是因戰致殘達到5-8級殘疾等級的;四是烈士子女的。
  • 34歲的正營轉業和34歲的副連轉業,區別到底有多大?
    只想賴,真賴就沒人管,然後自己就可以學好外語,然後去考會計師和司法,賴到副連最高服役年限,然後轉業。 海宸問他是不是想復員出去創業。 他說從今年疫情的情況來看,就業形勢不是太好,十年後會怎麼樣還不知道,但無論如何,還是轉業穩妥些,但不知道以後的轉業政策是否會有變化,低職務的能不能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