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建「古樹醫院」保護「綠色文物」
我市提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141」方案
留住尋根溯源、探尋鄉愁的見證和載體
古樹名木,以蒼虯的姿態見證著自然環境的變遷,又以飽經滄桑的姿態記錄著城市的歷史,被譽為「綠色古董」「綠色文物」。
然而,經年累月的風雨洗禮,病蟲害和自然災害的侵蝕,使得當下一些古樹名木的「身體狀況」亮起「紅燈」,變成「老弱病殘」。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刻不容緩。近年來,我市保護古樹名木的力度不斷加大,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和管理也更加科學化、專業化、制度化。記者從市園林和林業局了解到,我市近日提出了古樹名木保護管理「141」方案,即建立一所「青島古樹醫院」、提供四項古樹診療服務、打造一套古樹管理方案,目的是「讓古樹名木有尊嚴有價值地活著」。
青島樹冠最大的古樹:太清宮「龍頭榆」。
線上醫院
頂尖專家團隊「把脈」
你聽說過「古樹醫院」嗎?這樣一所專門為古樹建立的「醫院」,即將在青島誕生。市園林和林業局將搭建古樹名木保護和管理的信息管理平臺,建立線上「青島古樹醫院」。醫院的「醫生」,由國內相關高校團隊專家、老師以及我市行業內相關專家、技術骨幹志願者擔當。匯集國內古樹保護管理先進診療設備、聘請國內頂尖古樹保護的專家團隊作為技術支撐,使「古樹醫院」成為島城古樹的守護神、綠水青山的捍衛者。
「既然古樹名木和人一樣會生、老、病、死,我們就應該像保護人的生命健康一樣來保護古樹名木。」市園林和林業局工作人員說。未來,青島的古樹名木將享受四項專業診療服務,包括健康檢查、診療、救治和日常保健。其中,古樹名木的健康檢查,包括根部根系、樹幹、樹皮、樹枝、病蟲害等樹本身檢查,以及扶架、圍欄、土壤、雷擊、管理措施等周邊環境檢查;古樹名木的診療,就是根據檢查情況,「醫生」出具診療方案,包括實施步驟、方案、技術要求等;古樹名木的救治,是指根據診療方案實施有計劃的救治、復壯、保護等。
根據「141」方案,我市將打造一套古樹管理方案。如建立健康查體制度,對於500年以上的一級古樹名木每年實施一次健康查體,其他古樹每兩年實施一次健康查體;建立「古樹名木健康檔案」,做到「一樹一檔」;建立綜合評價制度,技術支持團隊要對古樹名木進行綜合評估,實施「一樹一策」專項保護。
古樹醫生
為300歲古樹「療病」
夏日午後,四方利群停車場內,兩株300多歲的銀杏樹冠蓋如雲,滿眼的綠沁人心脾。「你看現在這麼厚重的綠,幾乎沒有枯枝。」站在自己親手「治癒」的這兩株銀杏樹下,青島市古樹名木保護專家工作站首席專家邱元英感慨萬千。
一年前,邱元英受聘「古樹醫生」來到這裡,面對的是兩個「病情」嚴重的「病人」——古樹的長勢很弱,小枯枝特別多,左邊的銀杏樹葉片幾乎掉光,右邊的那株情況稍好,但葉片也不多;當時兩株銀杏基部圍有磚砌樹穴池,周邊為水泥硬化地面。看到這一幕,邱元英很心疼,「古樹必須真正養在大地上。銀杏有幾千年的壽命,這兩株才300多歲,在銀杏樹家族裡屬於『青少年』,必須馬上『鬆綁』!」
對這兩株銀杏樹「診斷」後,邱元英開出了「處方」,她領銜的專家修復組根據診療方案開始實施救治。一方面,給古樹做「外科手術」,進行「刮骨療傷」,將縱貫樹體長達6米的中空樹洞打開,清理乾淨裡面的腐爛組織,露出完好的木質部,並且修剪病蟲枝、乾枯枝。另一方面,進行「內科治療」,技術人員破除樹穴池及周邊水泥地面,在樹體下做營養溝,用專用營養土回填,對根部土壤進行改良。經過一整套「專業治療」,這兩株二級古樹恢復了健康,當年就結出了累累碩果。
和很多古樹一樣,這兩株銀杏也是「有故事的樹」。據當地人介紹,建小村莊時就有了這兩株樹。邱元英告訴記者,20多年前小村莊拆遷建設四方利群時,為了保護這兩株古樹,設計圖紙專門加以修改,為古樹留出生存空間。
處長出鏡
做古樹保護「代言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建設要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古樹名木就是我們尋根溯源、探尋鄉愁的見證和載體。」6月29日,由青島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運營的微信公眾號「青島義務植樹」更新了一篇文章,其中插入的一段視頻全面講述了青島古樹名木保護的重要性、採取的行動和下一步計劃,令人耳目一新。視頻裡,出鏡為青島古樹名木保護「代言」的,正是負責這項工作的市園林和林業局園林和林業建設處處長殷保家。
根據最新統計,青島市目前有古樹名木2500餘株,100餘個樹種。其中一級古樹220株,二級古樹233株,名木35株,其餘為三級古樹。從分布範圍來看,嶗山景區、大澤山等山林地區是古樹名木分布最集中的區域,主要樹種為銀杏、圓柏、側柏、酸棗、柘樹、國槐、流蘇、樸樹、赤松、廣玉蘭等,其中銀杏數量最多。如何保護好、利用好這些寶貴資源,是擺在青島面前的兩個迫切命題。
用彩超對古樹進行健康檢測。
古樹名木的來歷都有其自身意義,文化內涵豐富,有的是為了慶祝、紀念,有的是重大事件、神話傳說的見證者……專家認為,古樹是活的記事本,不應該讓它孤獨地站立在那裡。為此,在對古樹名木做好保護的基礎上,我市提出了「利用盤活古樹名木方案」,包括講好古樹名木故事、建立古樹名木名錄、深挖古樹名木的文化底蘊、神話傳說、重大事件,讓古樹名木鮮活地呈現出來;在此基礎上,深入推廣古樹名木「認種認養」活動,發動單位或個人自願捐款認種認養古樹名木。同步推行「古樹保護紀實」「叩訪古樹」「聽古樹講故事」等,營造全民保護古樹的氛圍。將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經濟,以古樹為媒,以保護促進發展,以發展推進保護,讓古樹名木保護和網際網路+義務植樹、村莊綠化、鄉村旅遊、康養研學等有機結合,使綠水青山真正變為金山銀山。
為古樹「體檢」處處用高科技
一株古樹名木如何進行全套「體檢」?7月1日,晚報記者來到位於嘉定山公園的青島市古樹名木保護專家工作站,這裡的「古樹醫生」向記者揭開了古樹「體檢」的奧秘。古樹的「體檢」流程,大體可分為檢測土壤、樹幹、枝葉三個部分,「體檢」設備包括十餘種儀器,個個都是高科技,其中還有價值20多萬元的「彩超儀」。
探訪
「體檢」實驗室處處高科技
走進青島市古樹名木保護專家工作站的實驗室,研究人員正在通過顯微鏡分析植物樣本信息,各種高科技的檢測儀器看得人眼花繚亂。
邱元英和她的學生一起研討古樹損壞部位的復壯方案。徐常青 攝
工作站研究人員曹先聰告訴記者,古樹「體檢」主要包括三個部分。首先看地下,檢測土壤是否健康,因為土壤是決定古樹長勢最重要的一個方面。「用土壤的溫度和溼度計,可以測出古樹生長環境的地溫、土壤溼度,從而得出根部健康狀態的重要指標;然後,用兩種儀器探測土壤的ph值和鹽鹼度,這也是判斷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標;最後,還要看一下土壤的營養構成,比如常見的氮、磷、鉀,還有鐵、鎂、錳、鈷等微量元素,我們有專門的土壤檢測儀,對古樹的土樣進行分析,得出土樣的營養構成,從而可以得知樹木當前所處的營養環境。」曹先聰說,影響樹木地下根部生長的還有土壤容重,他們也有專門的設備來測量土壤容重。
工作人員對四方利群停車場內兩棵古銀杏樹進行「體檢」。徐常青攝
做完古樹地下部分的「體檢」後,就要對古樹地上部分進行檢查。「檢測樹幹是否健康,我們有樹木橫斷面聲波檢測儀,將它綁在樹上,利用聲波的原理可以無損傷地檢測古樹樹幹內部的腐爛和中空情況,從而判斷古樹名木地上部分的長勢,看看它的抗斷強度。」曹先聰介紹說。
最後是檢測枝葉是否健康。研究人員要用到葉綠素檢測儀,利用它可以檢測葉綠素、葉面溫度等,從而輔助判斷樹木的長勢情況。
「我們的整套檢測設備可以從地下的土壤一直到地上的枝葉進行全套『體檢』。」工作站首席專家邱元英解釋,有的「檢查」結果當場就能出,有的則要把樣本帶回實驗室進行化驗分析。最後,「古樹醫生」會為古樹出具一個全面的「體檢報告」;再根據「體檢報告」對古樹有針對性地「開處方」,提出診斷方案。
現場
先進儀器繪出「彩超圖」
「這株樹的樹幹周長約2米,我們打上13顆釘,等會兒在上面放一個接收器。我們會根據接收器上顯示顏色的不同,來判斷古樹內部木頭的分布情況。」昨日,工作站的研究人員攜帶全套設備,對四方利群停車場兩株300多歲的銀杏樹進行了全面「體檢」。「體檢」現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樹木橫斷面聲波檢測儀了。這套設備是德國進口的,價值20多萬元,是目前該領域最先進的儀器,可以做無損檢測,對古樹沒有任何影響。
曹先聰現場給記者上了一堂「物理課」,「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兩個探頭之間接觸不同的速度,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我們就可以得出樹幹內部的一個彩色分布圖,然後根據這張古樹的『彩超圖』來判斷具體哪個部位可能有腐爛。初步的檢查結果顯示,這兩株銀杏樹如今比較健康。
祝福 為古樹繫上紅飄帶
離開的時候,邱元英做了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情,她將自己去年親手給銀杏樹系上的紅飄帶又重新打結固定好。這位島城知名植物保護專家告訴記者,她會給每一株自己修復的古樹系上一條紅飄帶,這是出於尊重和祝福。
今年59歲的邱元英從事植物保護工作已有40年,從一個「怕蟲少女」成為了業內頂尖專家。《青島市古樹名木管理技術規範》就是由她起草的。2018年,邱元英退休,隨後成立了青島市古樹名木保護專家工作站,致力於古樹名木的修復和樹木保護工作。2019年開始對市北區的古樹名木生存現狀進行實地調研。
「對古樹,我們要有一顆敬畏之心。通過我們的雙手,清除古樹上的殘枝、腐爛的地方,讓它健康地成長。」在邱元英眼裡,古樹就像是家裡的「長輩」,「繫上紅飄帶,象徵著我們後輩人對這株古樹衷心的祝福,祝福它萬壽無疆。」
來源|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董真
編輯|牛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