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康復必經之路不行不知,媽媽必知的10個產後問題

2020-12-22 騰訊網

產後媽媽需要做些什麼、吃什麼?什麼時候可以下床?什麼時候覆查……這篇文章告訴你所有答案。

1、壓宮底和產後縮痛

產後,尤其是剛生完 2 小時內,醫生或護士會時不時給媽媽「壓宮底」。壓宮底主要是為了把子宮裡面的淤血排出來,讓子宮更好地收縮,減少產後出血的發生。當然,壓宮底比較痛,所以媽媽要做好心理準備。

很多媽媽生完後,肚子會一陣一陣地痛,寶寶吃奶時尤其明顯,這是子宮收縮引起的「產後宮縮痛」。產後宮縮痛常常在生完第 1、2 天出現,持續 2~3 天自然消失,一般不用特殊處理。

這種宮縮對於媽媽子宮的恢復和減少產後出血都是有利的,所以媽媽要放鬆心態,不要因為怕疼而不敢給寶寶餵奶。

2、產後第一泡尿

媽媽生完後 4 小時內要及時排出第一泡尿,之後每隔 2~4 小時定時排尿,並且每次要儘量尿乾淨,預防尿瀦留。尿瀦留是指膀胱內充滿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

剖宮產或順產留了導尿管的媽媽,在拔除導尿管後也要像前面說的那樣做。

媽媽剛生產完,身體比較虛弱,第一次下床排尿動作要慢,可以先將床搖高,在床上坐一會兒,再在家人的攙扶下去衛生間。

如果排尿比較困難,可以按摩或用熱毛巾敷一敷小肚子,或用溫水衝洗外陰;排尿時可以打開水龍頭,聽著水流聲排尿。如果排不出,請及時告訴醫生護士,他們會提供協助。

3、產後媽媽怎麼吃?

順產的媽媽生完就可以吃東西了。產後第 1~2 天可以先吃清淡、稀軟、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麵條、粥、餛飩、蒸煮的雞蛋、煮爛的蔬菜或肉類等,然後慢慢過渡到正常飲食。

一般情況下,剖宮產的媽媽生完 6 小時後,需要在家人的幫助下勤翻身,促進腸胃蠕動,放屁排氣後,就可以吃東西了。剛開始可以喝比較清淡的湯,不要喝牛奶、豆漿等容易引起脹氣的飲品,然後慢慢過渡到吃粥、麵條等,再到正常飲食。過渡期間注意少吃多餐。

不管是順產還是剖宮產,媽媽在「坐月子」和哺乳期間都要均衡營養,不能只吃雞蛋、肉類等高蛋白食物,蔬菜和水果也都要吃。

4、惡露是什麼?

產後脫落的子宮蛻膜、血液等從陰道排出,稱為「惡露」。惡露有血腥味,但沒有臭味,一般 4~6 周就會排乾淨。

隨著時間的推移,惡露顏色由深到淺,量由多到少,分為 3 種:

血性惡露:顏色鮮紅,量多,有時伴有小血塊,產後前4天。

漿液惡露:顏色淡紅,持續約 10 天。

白色惡露:顏色較白,比較黏稠,持續約 3 周。

惡露逐漸排乾淨的過程中,媽媽需要注意的是:當惡露量減少後,和經期一樣護理就行了,勤換衛生巾,保持外陰的乾淨和乾燥,避免感染;產後不要一直躺著,適當地站一站走一走,有利於惡露排出。

5、傷口如何護理?

會陰有傷口的媽媽,護士每天會幫忙擦洗外陰 2~3 次。除此之外,媽媽也要在家人的幫助下自己清洗外陰,洗掉血痂,保持傷口的乾淨和乾燥,從而降低會陰傷口感染的概率。

剖宮產的媽媽,傷口換藥交給醫生處理,自己無需做特殊護理。

6、產後媽媽什麼時候可以下床活動?

順產的媽媽在生完 6~12 小時後就可以起床輕微活動,產後第 2 天就可以在室內隨意走動。會陰有傷口的媽媽可以適當推遲一點。

剖宮產的媽媽在手術後的第二天要開始試著下床,可以由家人攙扶著在病房或走廊慢慢走一走,有利於媽媽的恢復。

7、產後出汗多是因為身體虛弱嗎?

很多媽媽發現自己剛生完之後出汗很多,經常一覺醒來衣服都溼透了,以為是自己「身體太虛」。

其實不是。生完之後1周內皮膚排洩功能很旺盛,會出很多汗,尤其在晚上睡覺和早上醒來時更加明顯,這種現象被稱為「褥汗」。

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媽媽們需要注意的是:及時換掉汗溼的衣物,避免著涼;多喝湯水,補充水分。

8、產婦包得嚴嚴實實可以防止「受風」嗎?

「坐月子」期間,不少家庭的老人和產婦都擔心「受風」,於是家裡門窗緊閉,產婦蓋著厚厚的被子,甚至包著頭,裹得嚴嚴實實。

其實這樣做不好,因為媽媽始終處於一種高溫、高溼狀態,影響出汗散熱,可能會引起產褥中暑。

產褥中暑程度輕的,會出現口渴、心慌、胸悶等症狀,嚴重的會發高燒、抽搐甚至昏迷等。

所以,產後媽媽應該注意保持房間通風,穿寬鬆透氣的衣服,有利於散熱。

9、坐月子可以洗頭洗澡嗎?

有的地方流行一種說法,說產婦「坐月子」期間不能刷牙梳頭,也不能洗頭洗澡。其實,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不洗澡,容易滋養細菌,反而更容易引起疾病,坐月子的媽媽一定要注意保持身體的清潔。

產後媽媽可以正常地刷牙、梳頭和洗頭。如果沒有會陰傷口或腹部傷口,產後第 2 天就可以淋浴,但是不建議盆浴。

如果有會陰傷口或剖宮產傷口,可以先進行擦浴,等傷口癒合後再淋浴。當然,洗頭洗澡時要注意保暖,及時擦乾,以免感冒。

10、什麼時候做產後複查?

媽媽在產後 6 周要回醫院進行產後檢查,複查主要是為了了解媽媽的身體恢復情況。如果懷孕期間有特殊情況,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甲狀腺疾病等,複查時記得告訴醫生,讓他們安排做相應的檢查。

總之,產後媽媽一定要按照醫生護士的囑託,根據自己的身體恢復情況,合理安排飲食,適量運動,科學護理。

相關焦點

  • 高新區婦幼保健院產後康復項目,寶媽媽都需要科學的產後康復
    很多寶媽產後都有著同樣的苦惱,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樣的尷尬。當大笑、咳嗽、噴嚏、運動甚至抱孩子時都會有漏尿現象,讓媽媽們苦惱不已。那麼今天就來好好說一下產後漏尿的問題~為什麼會產後漏尿女性的盆底肌就像一張「吊網」,緊緊吊住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器官,固定其正常位置,並具有多項生理功能:如控尿控便、支撐盆腔器官、維持正常的性功能等。
  • 現代婦產醫院@產後媽媽,關注產後康復
    成為媽媽,華麗轉身的背後也有著憂傷的痛。也是從這一刻開始,身材臃腫、體型走樣、尿失禁……很多產後寶媽碰到了很多健康的困擾。從十月懷胎到成功分娩,再到出月子,這中間有太多不容易,只有做了媽媽之後才會知道。威海現代婦產醫院推出系列產後康復套餐,幫助寶媽們遠離產後問題困擾。
  • 產後媽媽,可別忘了盆底肌的康復訓練。
    不管是順產還是剖宮產,媽媽的盆底肌都會因為懷孕的重擔而鬆弛,如果在順產的過程中發生撕裂或側切的話,同樣會使盆底肌受損傷。盆底肌受損,可能會導致媽媽陰道壁膨出、漏尿,甚至子宮脫垂等產後問題,有些媽媽可能打個噴嚏就會尿尿。這不僅影響新媽媽的身體健康,也影響媽媽未來幾十年的生活質量。今天,我們要來說說,盆底肌的康復訓練。
  • 影響一生的產後康復八大誤區
    每個媽媽產後不光要面對自己臃腫的身材、回不去的肚腩、難看的疤痕,還面臨著骨盆紊亂、恥骨聯合疼痛、盆底功能障礙、產後下腰痛、乳腺炎、產後抑鬱等問題,於是很多媽媽們便開始了漫長的產後康復之旅。殊不知,很多產後媽媽們為了儘快恢復狀態,反而導致了更多問題的出現,這些產後康復的常見誤區,你千萬不要犯。
  • 產後盆底康復是不是個「坑」?
    北京協和醫院朱蘭教授牽頭完成的盆底障礙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成年女性盆底疾病的發病率約為50%,就診滯後約為10年,原因是許多人都認為生完孩子的女性或老年人都會有漏尿之類的問題,有的人則是對此羞於啟齒。盆底疾病已成為嚴重影響女性生活質量的社會問題。
  • 產後盆底康復是不是個「坑」
    北京協和醫院朱蘭教授牽頭完成的盆底障礙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成年女性盆底疾病的發病率約為50%,就診滯後約為10年,原因是許多人都認為生完孩子的女性或老年人都會有漏尿之類的問題,有的人則是對此羞於啟齒。盆底疾病已成為嚴重影響女性生活質量的社會問題。
  • 「卸貨」並不是終點,產後康復問題不容忽視
    於是很多人都忘了還有更多的產婦她們許多都疲憊又臃腫於是常常被他人指責不夠努力「為什麼別人可以快速恢復而你卻不行?」這也是許多媽媽在生完孩子之後,會因為一個小小的噴嚏就漏尿的原因。02盆底肌鬆弛的信號有哪些?
  • 「坐月子」進入「產後康復」時代 和睦家發布《2018中國產後康復...
    未來產後康復行業和市場或迎來爆發。在價格方面,根據不同專業機構的服務水平和安全程度,83%的人願意選擇5-10萬的價格。一線城市中22%的被調研女性可以接受10萬以上的月子中心費用。從「坐月子」到「產後康復」時代,醫療機構的推動作用值得期待女性從懷孕到生產,隨著體內激素水平變化,身體和情緒都會發生一系列變化。
  • 盆底康復——產後女性的必修課
    為什麼產後我的性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剖宮產也需要進行盆底康復治療嗎?哪一種慢性疾病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常見? 我們的身體裡有個「盆」!這個盆裡還裝了許多重要的東西,我們這個盆稱作「骨盆」,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兩塊髖骨所組成,主要的功能是支撐身體的結構,同時保護盆腔臟器。當然,這個盆沒有底可不行,骨盆底可不是由骨頭組成的,否則硬邦邦的怎麼排尿、排便和同房啊!它是由盆底肌來擔當的,顧名思義,就是骨盆底的肌肉。肌肉是有彈性的,也就是可以收縮和擴張。
  • 產後康復的四大誤區
    誤區一:不及時做產後康復 很多媽媽認為產後42天,月子就坐完了,不需要再做產後康復了。即使她們有做產康的需求,但是面對剛出生的寶寶,常常會有一種錯覺:「反正自我感覺還是挺好的呀,我的身體我最了解了,產後康復?
  • 產後恢復周期表,產後康復儀器的作用就體現在這些方面
    如今大家都越來越重視產後恢復,產後恢復治療既能提升康復速度,也可以預防未來疾病的發生,對女性提高健康水平、生活質量會帶來很大的幫助。那麼很多產後媽媽就會問:什麼時候開展什麼產後恢復項目合適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的醫學培訓導師、原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醫師:楊楚芳老師跟大家分享一份產後恢復周期表。首先,認識產後恢復4個周期產後恢復,需要根據產後媽媽的身體恢復情況來進行,一般會分成4個周期。
  • 【康復特色】我院推出產後康復項目!
    【康復特色】我院推出產後康復項目!產後康復是一種新型的康複方式技術。這是基於產後身體的變化,使用現代科學和技術來減少產後疼痛或母乳餵養困難,目的是改善產婦情緒低落、指引心理治療的合理方向、改善產婦的生活質量。產後康復不做好,可能會給後續的生活帶來無數的麻煩!那麼應該如何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呢?
  • 一個二胎媽媽自述:我本不相信產後康復
    一個二胎媽媽新生:我本不相信產後康復序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桂華,是一個二胎媽媽,大寶和二寶相差僅10個月。她從來沒有做過產後康復,也不相信產後康復,因為朋友告訴她,這些機構都是騙人的! 被深深植入了「產後康復是騙人,就是按摩而已」得信息後,桂華自動屏蔽了很多關於產後康復的消息。 直到桂華正視自己身體情況後,積極參與康復後,她才了解到自己錯過了很多精彩和快樂!
  • 產後盆底康復當心做了假的凱格爾鍛鍊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盆底診治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劉娟介紹,足月分娩後,有10%~15%的新媽媽有產後壓力性尿失禁,除此以外,盆底功能障礙還可能導致器官脫垂、糞失禁、性功能障礙(性交困難、性交疼痛、性快感下降)。隨著年齡增加,盆底肌肉鬆弛的情況會更加嚴重。這種疾病雖然不致命,但對女性的生活質量影響深遠。那麼,如何進行盆底康復呢?
  • 市人民醫院產後康復中心開診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11月10日訊(記者 呂增霞) 隨著2016年我國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入到了「拼二胎」的行列中。無論是新手媽咪還是二寶媽媽,產後身心健康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很多媽媽原以為生完孩子就萬事大吉,殊不知隨著育齡期女性妊娠、分娩次數的增加,產後以盆底功能障礙為主的多種問題日益突顯。產後康復作為產科保健服務的延續,是婦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為幫助廣大女性解決盆底疾病的困擾,提高生活質量,11月8日,東營市人民醫院產科全面開展產後康復治療。
  • 這幾個產後康復的指標,務必收藏好
    用痛並快樂著形容一個產後媽媽的日常,簡直不要再恰當!本以為生完寶寶的剎那就迎來了勝利的終點,誰知還沒來得及從初為人母的喜悅中緩過來,另一場「產後康復」的戰役已悄然打響!據悉,我國每年有數千萬的女性成為「新媽媽」,其中90%以上會出現不同的產後症狀與身材恢復困擾,比如:妊娠紋、臟器脫垂、陰道鬆弛、腰酸背痛、漏尿等問題。
  • 產後出血6個有效的康復食譜
    作者:寶寶知道 秋日的私語7028關於月子期間的飲食問題,我以前談論過很多,今天再做個補充。我們護理院曾接待過素食媽媽、回族媽媽和其他特殊情況的媽媽們,針對不同的新媽媽們,護理院給她們配置不同的飲食,下面我就產後出血這一情況,給大家推薦幾個簡單有效的康復食譜,即使在家坐月子,也能輕鬆搞定。
  • 東營市人民醫院產後康復中心:保產後健康 做幸福女人
    無論是新手媽咪還是二胎媽媽,產後身心健康已成為當下不可忽視的問題。很多媽媽原以為生完孩子就萬事大吉,殊不知產後搞不定的不止家裡的小寶寶,還有自身不可言說的各種困擾。育齡期女性妊娠分娩次數增加,產後以盆底功能障礙為主的多個問題突顯。產後康復作為產科保健服務的延續和完善,是婦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 麻麻康,專注家庭智能產後康復,給媽媽最貼心的守護
    傳統觀念裡的產後康復是「坐月子」。「坐月子」講究的是:臥床休息,不吹冷風,不能洗頭洗澡,不能吃生冷,要多吃雞蛋,多吃大補食品等。可所謂的「坐月子」並不科學,不僅不利於產後康復,可能還會造成感染和營養比例失衡等後果,長此以往,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和無法彌補的後遺症。
  • 【醫技】盆底功能康復治療——讓產後媽媽更健康
    一朝分娩,很多媽媽都以為自己已經迎來「勝利的曙光」,結果接踵而來的是產後尿失禁、子宮脫垂,甚至是影響夫妻生活……哪怕是沒中招的媽媽們,也可能面臨年老後尿失禁和脫垂等疾病概率增加的風險。建議有類似問題的女性朋友,抽出一點時間關心一下自己的這點事兒。盆底肌損傷的症狀說大不大,但是嚴重影響了女性的生活質量,如果不及時加以治療改善,還可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日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