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車的逐步普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新能源車。與此同時,也有更多的疑惑需要解答。什麼是48V輕混系統?什麼是混合動力系統?它們之間又有什麼不同?哪個更好?
首先,需要交代一下。目前,我國的新能源路徑是以純電動為主,以自主品牌舉例,北汽新能源、廣汽新能源等為代表的車企都是以純電動為路徑。比亞迪則是在插電式混動、純電動、傳統燃油車三方面多棲發展。
可以說,新能源車有很多形式,例如12V微混、48V弱混(輕混)、混合動力(HEV)、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純電動(EV)。每家車企都有不同的新能源戰略,大體上則是以純電動為主。歸根結底,新能源作為一種新的汽車驅動形式,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節省燃油、減少排放汙染物。
什麼是48V弱混?
48V輕混系統簡而言之就是12V電氣系統的升級版。在多年以前,大多數汽車的電氣設備還只停留在收音機和大燈照明等非常簡單的功能基礎之上,即便之後有了CD機甚至是導航系統等也均離不開12V的電氣系統。
48V輕混系統的誕生可謂是順應了時代的變遷以及汽車發展的潮流。隨著自動啟停技術的應用,以及越來越多的電氣設備,一輛汽車上應有的12V電氣系統已經無法得到滿足,於是48V輕混系統應運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48V輕混系統最早由奧迪、寶馬、戴姆勒、保時捷和大眾公司在2011年聯合提出,用來替代汽車上常用的12V電氣系統。由於48V輕混系統在減排效果和經濟性方面的突出優勢使其成為了主流的傳統燃油車減排技術之一。據相關資料顯示,48V輕混系統單套系統的成本僅在5000元左右,節油效果在10-15%,這無疑給了更多廠商新的選擇。
48V輕混系統相較於傳統的12V電氣系統擁有容量大、成本低、結構簡單、易組裝等特性。它是由BSG (發動機皮帶驅動的電機)+48V電池+DC/DC(變壓器)三大部分組成,目前有大陸、博世、法雷奧、萬向等方案解決商為各大車企提供並制定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48V輕混系統並不是完全替代了傳統的12V電氣系統,而是保留了此前的12V系統。48V輕混系統是目前最為主流也是最為安全的路徑。我們知道,安全電壓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殘的電壓,一般環境條件下允許持續接觸的"安全特低電壓"是36V。而48V是最接近這一標準的。
有了它,那些沒有技術儲備的車企或是想要減少研發成本的車企選擇一套成本在5000元左右的48V輕混系統是最理想的方案。其實,48V輕混系統也並不是完美的解決方案,它對工作溫度和軟體的匹配標定等方面有著較為苛刻的要求。然而,每一家供應商的配套方案都不同,至於能否穩定運行,這就體現出供應商的技術水準了。
什麼是混合動力系統?
剛剛說到的48V輕混系統,其實理論上也算是混合動力系統的一種。不過相較於我們熟知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油電混合動力還是區別較大的,因此在嚴格意義上不能將48V輕混系統稱之為混合動力系統。
目前來看,混合動力是最接近於純電動的形式。同樣,它也有自己的優缺點。市場中主流的混合動力形式包括兩大類——油電混動、插電式混動。
按照結構布局的不同,根據電機相對於傳統動力系統的位置,混合動力系統又分為P0、P1、P2、P3、P4五類,即我們常說的"Px混動"。
P0則是將電機放在傳統的起動機的位置,這類結構一般用作啟停系統;P1是電機放在發動機後離合器前原來飛輪位置,可以實現制動能量回收等簡單的功能;P2同樣是放在發動機與變速箱中間,相較於P1,布置形式更加靈活,並且在純電模式下可以與發動機斷開連接,變速箱的所有檔位都可以被電機利用;P3是電機放在變速箱後面直接驅動主減,它的優勢在於能量回收的效率較高;P4則是將電機放在後橋上,採用P4布局可以實現四驅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宋Pro DM四驅高能版採用的就是成本較高,布局較為複雜的P0+P4式的結構。最為出名也是最具權威的則是日本的"兩田",即豐田的THS II和本田的i-MMD。豐田和本田的油電混動系統在結構上有著較大的不同,但是其高效的效率可見一斑。
總的來說,相較於傳統的燃油動力,無論是48V輕混系統還是插電式混動、油電混動,它們都有各自的優劣勢,這主要體現於廠商在設計初期對於產品用途的考量。例如,48V輕混系統由於成本低,方案較為成熟可應用在一些電氣設備功能較多的車輛上,可以實現L2級駕駛輔助、制動能回收等目前主流的智能化功能;插電式混動系統可以應用在一些SUV車型上,例如比亞迪的插電混動SUV系列,它既能保證性能,同時可以用純電動和汽油兩種方式行駛;油電混動的技術壁壘和專利保護方面較強,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日系品牌中,它的優勢在於完全利用高效的發動機與高效的傳動系統從而達到節省燃油的目的。
聲明:本文為汽車很聽話原創,如有抄襲和未經許可的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