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跨境老李
前兩天,很多群裡都在傳一個消息,說是Facebook的政策團隊正在審查獨立站SaaS建站平臺XShoppy上所有賣家的廣告。
昨天,XShoppy官方已經作出了正式闢謠。
雖然事情已經有了定論,但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說道說道。
獨立站賣家大遷徙
文章開頭的傳言中提到,有大量賣家從shopify轉到了XShoppy。縱觀國內跨境電商行業,自從Shopify 2015年進入中國以來吸引了大批賣家湧入,獨立站在國內的快速崛起也吸引了大量建站平臺玩家加入,近年來隨著國內建站平臺的快速崛起,已有大量賣家開始轉戰國內獨立站平臺,據行業內人士介紹在這些中國本土的建站平臺中XShoppy目前算得上是行業的老大哥,在賣家規模和GMV上都算是行業第一,所以此番XShoppy無辜躺槍,多少有些樹大招風的意思。
那麼,國內賣家為何會紛紛從shopify轉到本土建站平臺呢?主要原因有幾點:
1、shopify是舶來品,不十分貼合國內賣家的使用習慣;
2、shopify每月的套餐費和交易佣金都遠高於本土平臺;
3、shopify雖然擁有非常豐富的插件,但都是收費的,而且價格不低;
4、近年來shopify開始針對中國賣家進行大規模封店行動;
其實就算對於海外賣家,shopify也有很多值得詬病的地方。在丹麥的電商點評服務網站TrustPilot上,shopify的評分只有2.6。許多用戶評價它的服務「非常糟糕」,甚至有人說它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賣家「漫天要價,不發貨,售後聯繫不上」。
Shopify對這些亂象心知肚明,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在今年Shopify開始封禁了一大批中國賣家,掀起了一波封店潮,但是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到在國內其實也有部分賣家也經歷了封店潮,據可靠消息稱,XShoppy近幾個月封禁了數百個違規賣家店鋪,開創了國內獨立站平臺批量封店的先河,而這一定會得罪不少人!難免不會讓人猜測這會不會成為本次事件的導火索?
儘管大家都在努力為行業創造更加綠色、健康的生態。但現實是:行業現在還處在早期階段,規範化程度不高,各大平颱風控能力普遍偏弱,市場上充斥著大量不規範賣家,短時間內難以徹底整治。
獨立站行業到底有多亂?
說到獨立站行業的亂象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站群模式。站群模式最早起源於東南亞的COD(貨到付款)單頁,幾經迭代,目前最火的是「SaaS建站+社交媒體引流」的站群模式。
站群模式的內核是「流量+爆品」,利用SaaS建站工具批量建站後,用Facebook、Pinterest等流量渠道測品,測出高ROI的爆品後,再加大投放對用戶進行全方位廣告轟炸。很多賣家沒有自己的供應鏈,都是用廣告素材吸引客戶下單後再去採購,由供應商代發產品。
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為了滿足大量建站的需求,很多網站同一套模板無限複製,不做精細化運營;二、每款產品用額定預算測試廣告成效,效果不好就換一款,存活周期很短。
呈現在用戶面前的結果就是,大量重複的網站、內容粗糙的落地頁,用戶體驗非常不好。
站群模式的利潤非常可觀,不少大賣只用短短兩三年就從幾百萬做到了一年數十億的營收。他們的造富神話吸引了大量新賣家入場,可有些賣家根本不具備相應的運營能力,只想借風口賺一波快錢離場,進一步催生了行業的亂象。一時間,售賣假冒偽劣產品、黑五類產品、發空包、不發貨的現象屢見不鮮。
雖然眼下行業存在種種亂象,但我們不應過於悲觀,也不必過分歸咎於站群模式或建站平臺。站群模式和建站平臺,本質上都是工具,取決於你怎麼去用。應該看到,SaaS建站確實大幅降低了獨立站行業的技術門檻,讓成千上萬的中小賣家有了參與競爭的機會,也給中國製造出海拓寬了新通路。
從無到有,從亂到治,是任何一個行業發展的必然規律。行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會滋生泡沫,泡沫發展到一定程度自然破滅,行業就回歸了良性發展。其實今天的獨立站行業和早期的淘寶、拼多多是一樣的。十年前淘寶網被稱作是中國最大的黑店,但今天江浙滬包郵已經令無數人愛不釋手。
隨著Facebook、Google等流量渠道政策不斷收緊,越來越多大賣意識到,行業要長遠發展,必須找到更加健康、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比如紮根垂直品類做精品站。目前澳鵬等頭部大賣已經在嘗試做改變了。
澳鵬稱將用2年時間打造起設計、布料、打版、生產的供應鏈體系;加強整合工廠,統一管理、把控質量;藉助大數據預測爆款,提升自主設計能力。澳鵬公布的資料顯示,其新品從設計到出貨的周期可縮短至7-15天,年庫存周轉達15次以上。
治亂,堵不如疏
精品站模式對賣家的供應鏈、產品研發和品牌營銷能力均有很高要求,只有為數不多的頭部賣家才具備這個實力。但造成今天行業亂象的更多是中小賣家,他們違規經營,恰恰是因為沒有足夠優質的資源,來支撐他們通過合法合規的手段盈利。
因此,如何把更多中小賣家也納入進來,幫他們找到一條生存發展之道,才是杜絕整個行業亂象的根本。
至於本次事件的主角,在前幾天的一個賣家聚會中我了解到了一些關於XShoppy的信息,因為身邊幾個做獨立的賣家都在使用XShoppy的建站工具,所以我也專門花時間研究了一下這個平臺。
據一位曾接近XShoppy高層的賣家介紹,XShoppy正在打造一個S2B2C的生態圈,目前XShoppy正在分三個階段實現他的構想。
第一階段,是打造一個足夠好用的SaaS建站工具,讓中小賣家零技術門檻就可以在網絡上搭建自己的店鋪,完成在線化。
第二階段,支持中小賣家完成在線化後,作為平臺方,XShoppy可以實時準確地掌握它們對於公共服務的需求,比如採購、廣告、支付、物流、售後等等。
第三階段,用數據反向驅動供應鏈,實現預判型的D2C零售網絡。
傳統零售鏈條,是生產商先生產出商品,然後通過各級分銷商一級級鋪到各地市場的終端門店,等待用戶來選購。整個鏈條特別長,庫存周轉率低,容易產生庫存積壓。
而在XShoppy的S2B2C生態中,隨著商流數據沉澱到一定量級,就能夠準確地預判某個消費者會在某個時間節點購買什麼樣的商品,從而反向驅動上遊供應鏈提前生產,並把它送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這樣一來,海外用戶下單後,也可以享受到國內電商次日達甚至當日達的極致線上購買體驗。
在今年9月份的深圳跨交會上,我也曾聽到過XShoppy生態負責人分享XShoppy關於其生態風控體系的規劃,按照其負責人的分享,XShoppy推出了雲棧生態服務打通了產品、廣告、支付、倉儲、物流、客服等環節,通過對賣家產品的監控,確保賣家售賣的產品是真實且安全的產品,通過對倉儲及物流的監控確保賣家是真的將產品發出,然後通過售後客訴數據的檢測,管控賣家的售後風險,一旦客訴數據超過一個數值,平臺就會限制賣家的店鋪功能。
在當下各大平臺都已「不封號」作為營銷宣傳重點之一的情況下,XShoppy卻在不斷管控賣家行為,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到國人在交易合規上做出的不懈努力!我們且不說XShoppy的這套風控體系是好還是壞,但是起碼我看到了國內建站平臺對於合規化的努力,跨境電商本就是一個魚龍混雜的領域,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通過系統層面管控平臺的交易風險,將不合規賣家清除平臺,保障踏踏實實做生意賣家的合法權益,XShoppy至少踏出了第一步。
過去賣家出現違規行為只能事後處理,而在大數據的幫助下,未來平臺事先就能對違規行為進行預測和幹預。屆時,一個綠色、健康、可持續的行業生態也就自然形成了。
此次Facebook政策加碼雖然已經被闢謠,但還是希望能夠給行業一個警醒,加速行業的良性化轉變。對於謠言中的主角XShoppy,也希望它能扮演起本土平臺中的老大哥角色,給行業做出更好的表率,將S2B2C的藍圖早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