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信息工程學院爾雅讀書會開班儀式在朝暉校區邵科館二樓國際會議廳順利舉辦。信息工程學院姚明海教授、19級研究生輔導員李巖老師、20級本科生輔導員徐方明老師與一百餘名大一新生參加了開班儀式。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儀式開始,李巖老師為同學們詳細介紹了爾雅讀書會,包括爾雅讀書、爾雅思享、爾雅研討、爾雅徵文等活動。在讀書方法上,李巖老師推薦了美國學者艾德勒與範多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為大家的閱讀提供方法論的指導。
爾雅讀書會是同學們增長才智、明德修身的平臺。為了推進讀書會的組織建設,提高同學們的參與度,姚明海教授、李巖老師、徐方明老師為12名班級學習委員頒發了「爾雅讀書會·領讀者」聘書。
姚明海教授還向優秀學生代表們贈送書籍,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讀書活動。
科學書籍讓人免於愚昧,而文藝作品則使人擺脫粗鄙,對真正的教育和對人們的幸福來說,二者同樣的有益和必要。在開班儀式上,姚明海教授為大家做了「讀書的意義與方法」的主題講座。
「所以知之在人者謂之知;知有所合謂之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謂之能;能有所合謂之能」,人所有的煩惱本質上源於能力不足,而讀書能為大家提供智慧,實現從本能到才能的提升。針對「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姚明海教授引用了《荀子·正名二十二章》為大家解惑。讀書的藝術,是在書中重新發現生活,更準確地理解生活。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閱讀呢?姚明海教授以自己求學期間的讀書經歷為例子,分享了自己的讀書方法。「必讀書要多,案頭書要少,案頭只能擺兩本書,一本是精讀的,另一本是泛讀的,作為調劑。」姚明海教授在求學期間閱讀了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等許多專業領域之外的書籍,讓他在求學時期有力量度過困難的時刻。
閱讀的目的有兩種,獲得資訊的閱讀和提高理解能力的閱讀。姚明海教授特別強調,當前的網絡社會,同學們獲得資訊的閱讀往往是「碎片化閱讀」,獲得的知識往往只是一種資訊,並不能內化為我們的能力,這樣的閱讀很輕鬆,但是所得甚少。所以我們必須要進行高層次的閱讀,以尋找真理、啟迪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為讀書目的,幫助我們通曉人道、完善人格、求真創新。
最後,姚明海教授著重介紹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著作《道德經》。《道德經》蘊含了中國文化的內核,中國人的世界觀、社會觀、個人觀及中國人的內在氣質都可以從此書中探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經》中透露出了傳統文化的世界觀、方法論和樸素的辯證唯物論,「道」是對世界本源的窺探。姚明海教授為大家詳細解讀了《道德經》,提出了自己的感悟,並且結合宋明理學及《紅樓夢》等古代文學經典進行升華。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講座的提問環節,同學們積極向姚明海教授提問,姚明海教授熱情地為同學們解疑答惑。
講座結束後,輔導員李巖老師從文化自覺、積極有為、自我發展三個角度對講座內容進行了總結,並鼓勵大家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有關爾雅讀書會第一期、第二期報名方式會在公眾號中進行後續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