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品古詩詞丨21:翁森《四時讀書樂》

2021-03-01 語文微講堂

覺得還不錯要拉到文末點在看哦!

每一次分享,每一條留言,都是您對我的鼓勵!【星標】語文微講堂,就不會再走丟啦!

中國人愛寫詩,也愛讀詩。長期讀詩的人,不鳴則已,一開口就讓人驚豔。長期讀詩的人,讓人久處不厭,閒談不煩。在楊雨看來:詩不是胭脂,卻會使女人心顏常駐;詩不是羽毛,卻會使女人展翅飛翔;詩不是萬能的,卻會使女人千變萬化。今天請一起跟楊雨老師品讀古詩詞吧!

四時讀書樂

翁森

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


修竹壓簷桑四圍,小齋幽敞明朱曦。

晝長吟罷蟬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幃。

北窗高臥羲皇侶,只因素稔讀書趣。

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


昨夜庭前葉有聲,籬豆花開蟋蟀鳴。

不覺商意滿林薄,蕭然萬籟涵虛清。

床前賴有短檠在,對此讀書功更倍。

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真見吾。

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

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今天分享一組關於讀書的詩,南宋詩人翁森的《四時讀書樂》,四時就是四季,也就有四首詩分別來講述春夏秋冬讀書的樂趣。

很多人可能沒聽說過翁森這個名字。他生活在南宋末年元朝初年,是一個很有骨氣的詩人,南宋滅亡之後,他不願意在新朝入仕,隱居在浙江老家辦學堂,不做官,卻是桃李滿天下,是個純粹的讀書人。他的這一組《四時讀書樂》曾經入選過民國時候的國文課本。

以前流傳一首打油詩:「春來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冬蚊蟲冬又冷,收拾書包待來年。」這是在調侃不愛吃苦、不愛讀書的人,對他們來說,反正一年四季都不是讀書的好時候。

但是,翁森的這一組《四時讀書樂》偏偏和別人不一樣,完全不提考試啊功名啊、做官發財啊,只是著眼於讀書本身的無窮樂趣。所以,這組詩的最大特點是,它們都不是先寫讀書本身,而是先烘託不同季節的自然環境,因此啊不同季節的讀書就有了特別的審美情趣。

先來看第一首,也就是春天讀書。

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

翁森用一個字來概括春天讀書的特點:「好」。

春天讀書到底有什麼好呢?翁森用了一個典故:「舞雩歸詠春風香」,這個典故出自《論語》。有一天,孔子和徒弟聊起了人生理想:有人認為自己能當大國國相,有人說能治理一個小國家,孔子都不以為然。最後問曾點,曾點就這麼說了:「我的理想就是能夠在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裳,和五六個青年人、六七個小孩子,一起去沂水遊泳,然後到舞雩臺上,也就是古時候求雨祭祀的地方,吹吹溫暖的春風,吟唱歌謠,自由自在地回家。」曾點一說完,孔子就接話:「我的平生志向和曾點一樣啊。」

正是孔子嚮往的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怡然自樂的狀態。翁森化用這個典故,也是在說類似的態度,讀書的樂趣,無須附加任何目的,僅僅是讀書本身就已經具有一種很高境界了。想像一下,春風不經意吹過來,陽光灑進窗戶,」綠滿窗前草不除「,窗前爬滿了綠草,你的心情是不是不知不覺就明亮開朗起來。

那麼夏天讀書又有什麼不同呢?我們接著往下看啊:

修竹壓簷桑四圍,小齋幽敞明朱曦。

晝長吟罷蟬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幃。

北窗高臥羲皇侶,只因素稔讀書趣。

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

如果也用一個字來概括夏天讀書的特點,那就是:「趣」。

從季節的變化來講,春天溫暖,氣候宜人,可夏天炎熱,不是一個讀書的好季節。翁森可不這麼看。夏天也有夏天的樂趣啊,對古人來說,夏季長長的白天,讀書人打開窗戶,在自然明亮的光線下悠然看書,連那些特別煩人的蟬鳴聲,都會被讀書人看做是和他的吟詩唱和,詩裡不是說了嗎,「晝長吟罷蟬鳴樹」。

夏天的晚上讀書同樣很有趣:「夜深燼落螢入幃」。晚上挑燈夜讀,直到燈芯燃盡,螢火蟲一閃一閃地飛進來,你說,這是不是很浪漫很美好的夏夜光景。於是,體會到了夏日讀書樂趣的人,就會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北窗高臥羲皇侶。」

「羲皇侶」,也是用典。古詩文裡常出現的「羲皇上人」說的是伏羲氏那個年代,人們恬靜閒適的生活狀態。「北窗高臥羲皇侶,只因素稔讀書趣。」,因為一向很懂讀書的樂趣,才會享受到羲皇侶的狀態。享受到了春天讀書的好,夏夜讀書的趣,接下來就該是秋天了。

昨夜庭前葉有聲,籬豆花開蟋蟀鳴。

不覺商意滿林薄,蕭然萬籟涵虛清。

床前賴有短檠在,對此讀書功更倍。

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秋天讀書是什麼感覺呢?還是一個字:「倍」,事半功倍的「倍」。

為什麼秋天讀書可以事半功倍呢?相比春天的繁華,夏天的熱烈,秋天顯得更加地沉靜。「昨夜庭前葉有聲,籬豆花開蟋蟀鳴。」雖然也有落葉的蕭蕭聲,也有微弱的蟋蟀聲,但「商意滿林薄」,秋意滿滿,更加給人一種「蕭然萬籟涵虛清」的寂靜感。借著床頭的短檠,也就是點著矮矮的油燈,沒有雜事雜音的打擾,讀書的效率肯定更高了。

如果說,夏天讀書好比是在炎熱中邂逅不經意的涼風,那麼秋夜讀書就好比是與天地萬物、清風明月來一場心靈的對話,沒有喧囂,只有心靈相通的寧靜和默契。

詩人怎麼寫冬天的讀書呢?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真見吾。

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

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按理說,冬天是最不適合讀書的季節了吧?論自然環境,冬天最蕭條,「木落水盡千崖枯」,不過啊,詩人可不是這想的。真正喜歡讀書的人,沒有條件也會創造條件讀書。所以在自然條件最為惡劣的冬天,萬物好像都冬眠了,「迥然吾亦真見吾」,讀書人反而能看到真我了,讀書就成了一個人的狂歡。

詩人只能「坐對韋編燈動壁」。什麼意思呢?詩人像孔子一樣酷愛讀書,把編串竹簡的皮繩都翻斷了好幾次。外面下著大雪,屋裡油燈搖曳,映照到牆上,好像牆地也在晃動。高歌夜半雪壓廬,管它外面怎樣,我儘管高聲讀書。大雪、油燈、動壁、高歌,這一冷一熱,一靜一動,正是冬季特有的讀書畫面。

四首詩我們都讀完了,你可能會發現,雖然翁森說四季讀書都是件快樂的事,可是也沒有明說怎樣才能達到讀書的快樂?翁森的這首詩給了我啟發,我們不妨這樣去體驗讀書的快樂。

第一,不抱著功利目的去讀書。

讀書和你在聽我講詩詞一樣,就是為了享受過程。非功力讀書就是這樣,是自己一個人的事,和任何其他人其他事都沒有關係。書讀著讀著,越讀越覺得有趣,便欣然忘食,連吃飯睡覺都忘了。

第二,營造讀書的儀式感。

翁森的四首詩都指向了環境的安靜和內心的寧靜。當然,翁森更注重自然風景和讀書環境的和諧,春天的「綠滿窗前」「舞雩歸詠」,夏天的「修竹壓簷」「北窗高臥」,秋天的「籬豆花開」「起弄明月」,冬天的「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那我們呢,讀書的儀式感更容易從家居環境中來獲得,比如說,捧一壺茶,點一柱香,亮一盞檯燈,放著一首喜歡的背景音樂,窗外或有離離月光,或有點點雨聲,伴著茶香、沉香、書香,進入那個忘我的讀書境界。

最後啊,讀書會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那些讀過的書,慢慢地會長成你的知識體系、思維方式、價值觀、精神氣質的一部分。

作為職業女性,能夠深切體會到女人的不容易,但無論壓力有多大,我們始終要留一個角落為自己而活,讓讀書為我們的精神世界留一盞燈、開一扇窗,注入一點活水,溫暖的人間煙火氣和清雅的書卷氣,這是讓我們活得自在從容的兩種力量。

想像一下我們自己吧,無論是我們的二三十歲,還是四五十歲,我們都還能從容地走過春天的「落花水面皆文章」,走過夏天的「小齋幽敞明朱曦」,走過秋天的「蕭然萬籟涵虛清」,走過冬天的「高歌夜半雪壓廬」,感受著「讀書之樂樂無窮」。翁森詩中的最後一句,數點梅花天地心,以寒冬中的梅花綻放來比喻讀書人的清雅風骨,同樣啊,愛讀書的你,有書相伴,花開四季,每一個季節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會是你最美的年華。

後臺回復「楊雨品古詩詞」收看更多內容

親愛的讀者朋友,近期公眾號改變了推送規則,文章的更新不再按照推送時間排序,如果您不想錯過"語文微講堂」每天推送的好文章和好資源,如果您不想與我們失聯的話,請這樣操作:

1.設為星標。點擊公眾號名稱語文微講堂,再點右上角的「...」,點「設為星標」🌟2.在閱讀後點「在看」。愛你們喲

相關焦點

  • 《四時讀書樂》:民國中學國文課本的勸學組詩,讀書之樂樂何如?
    近日,筆者讀了一本書,書名為《愛上閱讀》,書中的第一篇文章題目便是:讀書之樂樂何如——介紹翁森《四時讀書樂》。筆者和大多數的詩詞愛好者一樣,喜愛讀楚辭、唐詩、宋詞等等,但是還真的沒有讀過翁森作的這首《四時讀書樂》組詩,並且,對於這位翁森先生可謂是毫無了解,但是,在仔細閱讀完這組勸學組詩後,不禁大為佩服。先來簡單介紹一下作者,翁森(1255—1326年),字秀卿,號一瓢,浙江仙居人,屬於生活在宋元更替的時代。
  • 景堂習作:辦公桌上寫小品,小字書寫宋代翁森組詩《四時讀書樂》
    紙片48*24CM大小,稍作章法布局安排,以宋代翁森組詩《四時讀書樂》為書寫內容,取狼毫小楷筆,蘸紅星墨液書寫。小楷較日課心經更小,眼睛竟然有些不適,勉強為之。這是在告訴我歲月不饒人呀。四首詩分成春夏秋冬四個板塊,以隸書在上部標註,左側篆書詩題目作者,右側落款。
  • 走進翁森
    《四時讀書樂》一文,說的都是讀書「四宜」——四時皆宜讀書,而讀書皆得其樂!         《四時讀書樂》               元·翁森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四時讀書樂》          元·翁森新竹壓簷桑四圍,小齋幽敞明朱曦。晝長吟罷蟬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幃。
  • 十二首描寫讀書的古詩詞,與智者對話,讓心胸豁達
    古人愛讀書,也流傳了很多關於讀書的故事,比如懸梁刺股、程門立雪、聞雞起舞、鑿壁借光等等,這些都鼓勵我們要發奮讀書,勤學上進。古人愛讀書,也喜歡寫讀書心得,更愛用詩詞表達讀書的妙趣。宋代的陸九淵在《讀書》中寫道:「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韓愈的也曾勸學,「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
  • #開學了#一首關於讀書的古詩
    讀書在當下,已經隨著教育科技、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變得資料更多,學習效率更高。然而,古人對讀書的價值,讀書的方法的見解仍然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持續的保有意義。今天分享一首讀書有關的詩。《四時讀書樂•春》【元代】翁森山光拂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 今夕社小楷,宋·翁森《四時讀書樂》,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今夕社小楷,宋·翁森《四時讀書樂》,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宋·翁森《四時讀書樂》 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 散文丨讀書的人生很甜美
    讀書的人生很甜美文丨李文剛「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行萬裡路,讀的是無字的書,會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些事要躬行」之韻味。破萬卷書,讀的是有字的書,也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之奇幻。讀書讓人在成長的足跡裡聆聽生命如歌,在人生的旅途中品味成長之樂,在安靜的時光中沉澱生活的智慧。有書相伴,真理與光明會有方向。歷史的長河沉澱出的精彩,無數通向光明途徑的經典,匯聚成了許多口口相傳的故事,歷久彌新、經久不衰、生生不息,那些在「光陰好像流水飛快」的年華和歲月中奔跑的人們,在讀書的路上,探尋文化精義,愈進而不知其所窮,品讀出真理與光明。
  • 楷書資源|趙孟楷書墨跡版《四時讀書樂》技法分析與欣賞
    四、趙孟楷書《四時讀書樂》黑本作品技巧分析與欣賞;正如上圖所比較的一樣,田英章先生結合現代美術字的製作技巧將歐楷進一步標準化、工藝化,實現在規範字書寫技巧的規範化,打開了規範漢字手書法技巧的大眾化傳播。
  • 16首勵志古詩詞,送給複課的學子:願你不負時光,成就自己!
    今天,把這些古詩詞送給學子們,願你們不負時光,成就自己! 勸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開學季 | 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
    《四時讀書樂•春》元·翁森山光拂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漢代  漢畫像石 官學授課場景張栻的《石瀨》詩則是寫野外讀書之樂: 流泉自清瀉,觸石短長鳴。窮年竹根底,和我讀書聲。詩用潺潺流泉來形容讀書的歡快,有情有景,令人嚮往。
  • 24歲的林散之,楷書寫《四時讀書樂》,這功夫,您看怎麼樣
    既然有朋友想看林散之的楷書,今天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24歲的林散之楷書寫的《四時讀書樂》,這功夫,您看怎麼樣?整體看,可能還看不清楚用筆細節,咱們可以放大了看局部。比如下面這個片段,點畫之中,你能看到林散之的楷書功底。如果你是第一看林散之的楷書的話,你肯定會感慨:原來擅長草書的林散之,也有如此精到細膩的一面。
  • 樂府|子夜四時歌
    我和大奇奇錄製的音頻,推薦大家睡前聽關於春風主題:古詩詞中有很多含有「春風」的句子,從含有
  • 國學經典——中南大學楊雨品歷代明家詞
    【完結】楊雨品歷代明家詞
  • 恆信東方《樂學古詩詞》,可以「唱」的古詩詞!
    所以,《樂學古詩詞》就來了恆信東方聯合多妙音樂,為孩子打造了大屏唱學古詩課程——《樂學古詩詞》,該課程按照兒童音樂心理發展特點精心編寫,古詩學習以歌唱的方式,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輕鬆背古詩;精心譜曲的古詩,不僅可以讓孩子感受音樂之美,還能讓經典詩歌走進孩子的日常生活。
  • 十首感悟人生的經典古詩詞,相信你一定會感慨萬千
    十首感悟人生的經典古詩詞,相信你一定會感慨萬千1.百年能幾日,忍不惜光陰。四時最好是三月,一去不還惟少年。出自唐·韓偓《三月》。一年四季中最好的季節是陽春三月,人生中一去不還的只有少年時光。6.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出自宋·翁森《四時讀書樂》。
  • 四時更迭,這些書店卻留下了秋天的影像詩
    原創 開卷君 北京開卷 收錄於話題#發現書店之美4個元代詩人翁森的《四時讀書樂》中曾寫過四季讀書的不同樂趣,其中寫道:「昨夜前庭葉有聲,籬豆花開蟋蟀鳴。不覺商意滿林薄,蕭然萬籟涵虛清。近床賴有短檠在,對此讀書功更倍。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 丨21讀書
    21讀書來源丨本文內容綜合選自《最美中英雙語詩畫集》編輯丨黎雨桐;實習生 思純圖片來源丨《最美中英雙語詩畫集》,網絡等許淵衝所譯詩詞之精妙,被他的老師錢鍾書先生贊為:「帶著音韻和節奏的鐐銬跳舞,靈活自如
  • 楊雨品古詩詞丨28:孟郊《遊子吟》
    今天請一起跟楊雨老師品讀古詩詞吧!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點擊上方綠色按鈕⊙收聽今天我們一起來品讀一首有關母愛的詩。一說到母愛這個主題,我相信你一定會首先想到他——唐代詩人孟郊和他那首最著名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