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結婚,然後生孩子,這樣當你老了、走不動了,失去了勞動能力什麼都做不了的時候,你的餘生才有保障,這是很多父母都會對子女說的話,也是很多父母催著子女快點結婚快點生子的原因,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有人說,在你漫長的人生中,對孩子的投資雖然大,但風險最小,所以很多人把自己的一切都投資在孩子身上,希望投資得越多,到自己老了的時候,得到的回報就越多。
但是,你到底是因為什麼才結的婚?生孩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你的孩子又能陪伴你多久?鄰居張阿姨就是把回報率都壓在了孩子身上,但卻在生病後不見子女身影,只有護工陪著她。
01、聽父母的話,早早結婚生子
張阿姨十六歲的時候,就有人家請媒婆張羅起去她家說媒,但張母並沒有阻止,因為張母隨時跟女兒說,女人結婚早,生孩子就早,以後也會早早地享兒女福,老了就不會孤單了。所以張阿姨見過很多媒婆帶去她家的男人,最後張阿姨選擇了現在的丈夫和老伯,後面很多媒婆都想帶男方來她家「說人」(在我們那兒「說人」的意思相當於現在的相親),都被鄰居告知,張阿姨已經「說到人家了」(意思是已經與另一方定了婚約了)。婚後張阿姨和和老伯育有一子一女,現在均已成家。
02、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兒女,就為了早早地享兒女福
和老伯是個靠種地的淳樸農民,張阿姨嫁給和老伯的時候,和老伯家裡面有一臺磨麵機和一臺磨草機,偶爾鄰裡鄉親會去他家磨麵,象徵性地收一些費用。但這些收入遠遠不夠兒子和女兒的學費。和老伯就選擇出門打工,張阿姨一人在家扛起了農活。和老伯打工賺來的錢全部給了兒女,兒女想要什麼就給什麼,從沒說過一個「不」字,張阿姨說:「給孩子最好的,將來他們也會給我們老人最好的。」兒女也不負所望,都考上了好大學,找到了好工作。
03、病魔帶走了丈夫,張阿姨成空巢老人
一場病魔把丈夫帶走了,留下張阿姨一人,此時,兒女都已在大城市安家,事業也是風生水起,張阿姨自豪的同時也不免失落,兒女都太忙了,根本沒時間回家,兩年也見不著一次面,孫子兩歲多了也沒見過一次面,張阿姨成了空巢老人。為了讓自己不那麼無聊,她依然堅持種一些農活打發時間。
04、生病後本以為會得到兒女周全的照顧,卻沒想到是護工陪在身邊
一次不小心摔倒,讓張阿姨傷到了雙腿,鄰居把她送去了醫院,兒子知道後倒是很著急,說等他安排好工作後就來醫院看她,女兒卻說如果只是傷到腿的話她就不來看望她了,因為工作忙抽不開身,等有時間再回家去看望她。張阿姨本來以為會趁這個機會見見兒女一面,卻成了自己的奢望,陪在自己身邊的是一個年齡跟張阿姨差不多的婦女,是兒子給她找的護工。兒子說自己工作太忙了,抽不開身來照顧她。
05、為生孩子而結婚,以為自己老了就不孤單,其實是虛無的幻想
婚姻是愛情的結果,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但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充滿了不確定性。特別是當孩子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後,就不能像小時候一樣陪在父母身邊了。父母不能有老了就一定會「享兒女福」的心思,因為孩子最終也會成立新家庭,也會為人妻為人夫,還會有自己的孩子,對父母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認為要早早地結婚生子,給子女最好的,這樣就有底氣讓子女照顧好晚年的自己是不現實的。
張阿姨的例子讓我們明白,不能因為想要生孩子而結婚,因為不是每個孩子都能一直陪伴在父母身側。
希望大家都是因為愛情而走進婚姻,也希望每個孩子都是因為愛情而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