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中的這句話,出自曾江對吳宇森的評價。
原話是:
「電影這種東西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要合作。演員要跟導演兩個人來擦出一些東西來,導演叫你笑,你就笑,這是合作嗎?這是奴才,沒有意思。吳宇森也有他的主見,但他會考慮你的提議。」
真正的好演員,對要飾演的人物會有自己的理解,甚至去與人物「共情」,沉浸在那個屬於角色的世界中,去感受他的愛恨悲喜,再用自己的表演幫助人物活起來。
有作家說,寫作其實是一種記述,故事中的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生命,他們會帶著你的筆向前走。
想來,表演創作也會如此。
當演員跟角色融合後,起到引領作用的就不再是演員,而是角色。
而曾江,便是這樣的「好戲」之人。
這裡的「好戲」有雙重含義,一是戲演得好,二是醉心於把戲演好。
01 從測繪師到演員
曾江年輕時很帥,濃眉大眼、英氣逼人,唯有身高是短板,只有170公分。
1955年,21歲的曾江初涉銀幕,出演了陶秦執導的《同齡鳥》,之後又主演了《那個不多情》。但兩部影片後,他卻離開影壇,前往美國修讀建築。
背後的原因,一說是家裡不喜歡他做演員,希望他能做測繪師;一說是曾江桃花運太旺,王天林(王晶的父親)委婉勸他晚幾年再出道。
結果是繞了一圈,曾江又回到了原點——讀完了建築,做了3年測繪師,最後還是做了演員。
1963年底,曾江出演妹夫秦劍執導的《大馬戲團》,在片中扮演馬戲團團長的弟弟韓英傑。韓英傑濃眉俊目又桀驁自負,因為一次演出事故,受挫的韓英傑一度變得頹廢,但最終重新拾回信心重返表演場,還收穫了美滿的愛情。
這部影片,不僅讓曾江一炮而紅,還讓他與片中的「女友」藍娣在戲外譜出戀曲,並最終修成正果。
可惜的是,他與藍娣的婚姻只維持了10年。
02 曾江之後再無「黃老邪」,只有「黃藥師」
若說《大馬戲團》只是讓曾江嶄露頭角,那83版《射鵰英雄傳》便是讓他真正大紅。
劇中,時年48歲的曾江扮演「黃藥師」。
江湖人稱「東邪」的黃藥師是金庸筆下的知名人物,書中寫他相貌清癯、丰姿雋爽、身材高瘦、蕭疏軒舉,一身青衣直綴,頭戴同色方巾。
曾江的「黃藥師」,除了「身材高瘦」不符外,其它都算契合,尤其是他本身就具有的那股桀驁之氣、睥睨周遭的高傲,都與「黃藥師」莫名相似。
而且,那時已近知天命之年的曾江,早已經不是剛入圈的毛頭小子。在攝影機前積累的表演經驗,以及生活中淬鍊得來的人生五味,都是塑造角色時寶貴的資源。
是以,曾江的「黃藥師」不演已近有了三分神似,再有精湛演技、人生經歷做輔助,不成經典才是怪事。
曾江之後,出演「黃藥師」的演員不在少數,駱應鈞、姜大衛的版本也頗受好評,但相較於曾江,都因偏「柔」而少了幾分書中風味。
有網友評價,曾江之後只有「黃藥師」,再無「黃老邪」。
畢竟,「黃藥師」雖然小節不拘、離經叛道,但終究不是超然物外、看淡一切的世外高人。他看不透一個情字,脾氣也壞得可以。梅超風和陳玄風盜走《九陰真經》,他就氣得把其餘弟子腳筋全部挑斷,然後逐出師門。
所以,倪匡評價他只是中上人物,連上上都不是。
但這樣的「黃藥師」,才更具備「人味」,也是這個人物身上的魅力所在。
03 「大器晚成」的銀幕梟雄
雖然曾江屬於「出道即成名」,但要按「代表角色」來劃分,那他可能該被歸為「大器晚成」。
48歲出演「黃藥師」成經典後,也開啟了曾江的演藝巔峰之路。他本身的傲氣、霸氣,跟漸增的年齡相合後,都成了代替不了的氣場。
這一點,強裝是裝不出來的。
從《英雄本色》開始,曾江與吳宇森「相遇」。從「堅叔」到「曾爺」再到《縱橫四海》中的「養父」,曾江越來越「惡」,卻也越來越光華璀璨。
編劇的筆、導演的腦、演員的心,三者合一後,人物活了,觀眾愛了!
雖然曾江在屏幕中忠奸兩可,但相較來說,觀眾印象更深的始終還是他扮演的各類「大佬」。即便他在《唐人街探案2》中客串出演「七叔」,出場時間寥寥,但他留給觀眾的固有印象,足以給這個人物蓋上「可信」的章。
雖然曾江如今已經86歲,但他依舊活躍在攝影機前。《古董局中局》中有他扮演的「黃克武」,今年1月份播出的《蓬萊間》中,也有他扮演的「海明謙」。
廉頗雖老,威儀未減,耄耋之年的曾江仍舊是攝影機鍾愛的「戲骨」。
04 人際關係是今生遺憾
曾聞曾江在接受採訪時,感嘆人際關係是自己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自負、好為人師、控制欲強,都是與曾江合作過的人給他的評價。而他對香港演員「只顧玩樂,從來不想如何改進自己」的批評,也成了他的「罪過」之一。
更兼,他還在拍戲中「罵」得餘慕蓮大哭,被業內外指「顛狂症發作」。
曾江的好友蔡瀾曾針對這些問題訊問曾江,他也都一一作答。
好為人師,是因為曾江戲拍多了,積累了許多經驗,不想讓其他人走冤枉路;躁狂症,則是年輕一輩自尊心太強,覺得他居高臨下愛罵人;弄哭餘慕蓮,卻是劇本要求餘慕蓮親近他,他沒介意,她介意,一句「怕什麼,親就親吧」,反而害得餘慕蓮哭了。
雖說曾江的解釋也不過是「一面之詞」,未必就是「真相」。但同理,他人的指控也未必就是事實。
曾江的脾氣或許是真的不好,戲中演多了霸氣、桀驁、身居高位的角色,戲外難免會受到一些影響。但來自前輩的經驗之談,即使他傳授時態度不親切、語氣不近人,可聽了能少走彎路,看點臉色又何妨?
如果每個新人、後輩,都能多幾分進取之心,少幾分趨利姿態,娛樂圈想來也不會是如今這番模樣。
而且,隨著年歲增長,曾江的脾氣明顯柔和了許多。自認為其實沒啥演戲天分的他,至今認為「演員是服務於角色的」,所以更需要活到老、學到老,懂得越多,在塑造角色時才會越有利。
這樣的老戲骨,如何能不讓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