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和註冊制:從生命周期角度探討科創企業估值方法

2020-12-25 格隆匯

機構:新時代證券

傳統IPO渠道新股發行定價參考市盈率標準,科創企業定價將更為靈活。我國傳統渠道IPO定價機制在探索中前進:1990-1998年,審批制背景下,新股以固定價格發售機制定價,規定市盈率不能超過15倍的上限,最終發行市盈率一般在12-15倍;1998年新股發行市盈率限制逐步放開,發行定價開始突破15倍的市盈率上限;2001年下半年重新控制市盈率,規定發行市盈率不超過20倍;2006年,我國詢價制度開始實施,但對發行市盈率仍有上限限制;2009年新股發行市盈率取消30倍上限限制,IPO定價不斷攀升;2014年1月,證監會規定新股定價應選取最近一個月靜態平均市盈率為參考依據,2014年6月以來,新股定價以23倍市盈率為主要參考。相比傳統渠道的IPO定價主要參考市盈率標準,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機構定價自主性將得到提升,企業IPO定價時將考慮更合理的估值模型。

科創板將圍繞市值、收入等指標設臵多套上市標準。科創板首批或以科技/醫藥類企業為主,這類企業一般具有高成長、高投入、高風險等特點,在企業生命周期的初創期與成長期階段,需要大量資金來研發和擴產,融資需求較大,但受A股上市標準限制,此類公司只能在成熟期獲得穩定盈利後才能上市,在成長期時只能選擇赴海外上市。2018年3月,創新企業境內上市方案推出,明確規定符合條件的試點企業可不再適用有關盈利及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的發行條件。

網際網路企業、人工智慧、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往往存在在特定發展階段高成長、高投入、實現盈利周期較長等特點,放開盈利條件,利於其快速實現上市。我們認為,科創板將繼續延續對科創企業放開盈利條件的設臵,從市值、收入、現金流等角度設臵多維度上市標準,對於尚未盈利的優質企業,仍可以依靠估值、營業收入等指標登陸科創板,使得高成長性的科技/醫藥類企業在初創期、成長期實現A股融資。隨著科創板試點註冊制落地以及上市標準中盈利指標的鬆動,我們認為未來科技/醫藥類企業IPO估值方法將更為靈活,估值更有效。

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存在未盈利可能性,市盈率或不再成主要參考標準。當前A股傳統IPO渠道對申請企業有較為嚴格的盈利能力要求,科創板放開盈利條件,上市的科技/醫藥類企業將以成長期和成熟期企業為主。

(1)成長期企業存在未盈利可能性,以營業收入為基礎的相對估值法(PS、EV/SALES等)較為適用,同時考慮到科技/醫藥型企業的行業特徵,非財務指標(智慧財產權數、科研人員比例等)將可能被用於估值修正。

(2)對於成熟期企業,基於我們對科創板上市可能有多套標準的猜想,標準中可能納入現金流指標,現金流貼現模型可能會更多的應用於成熟期企業。

(3)對於小部分技術領先、前景較好的初創期企業,也存在科創板上市可能性,由於企業當前存在未盈利情況,且營收規模較低,傳統的以財務報表為基礎的估值方法不適用,可能的估值方法包括期權定價模型,或根據初創企業特徵,對現有估值方法進行改進。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風險、政策推進不達預期

相關焦點

  • 科創板需注意的估值方法:「硬科技」如何估值更宜?
    寫在前面:「科創板」呼之欲出,註冊制下估值方法是關鍵:科創板即將推出,註冊製成為焦點,估值雖顯得尤為重要,但也面臨著潛在受益企業未盈利、發展歷史短、橫向比較困難等難題。本篇報告從四個角度進行估值方法分類,為科技型初創企業提供適用的估值方法論。
  • 科創板註冊制進一步完善 政策經驗有望推廣
    ★科創板註冊制進一步完善,政策經驗有望推廣近期科創板政策改革步伐明顯加速,陸家嘴論壇時上交所領導提到的科創板納入陸股通、引入秘密審核機制、深化註冊制改革等均已經實現,後續關注當時提出的長期投資者制度建設內容。
  • 華泰聯合證券江禹:註冊制時代,創新企業如何把握上市發展之路
    例如科創板的5套標準,如果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會相應有收入和利潤的要求;如果不盈利,那麼市值不低於15億、最近一年收入不低於2億,對收入有更高的要求;如果預計市值超過40億,甚至可以沒有收入,例如創新藥企業等。這是一個開創性的突破,這在註冊制實行之前的28年是從來沒有過的。註冊制的包容性,能夠讓高科技、大健康等行業的創新性、更早期的企業,有機會登陸科創板。
  • A股IPO募資創十年新高註冊制功不可沒 科創板募資額超主板位列第一
    而這些企業,有一半選擇了通過註冊制發行。  IPO成績單亮眼,註冊制功不可沒。數據顯示,通過註冊制發行的IPO項目數量和籌資額均佔全年總量的五成以上。A股IPO融資額前十榜單中,選擇註冊制發行的企業就有8家。A股市場展現出積極擁抱註冊制的態勢。
  • 開源證券孫金鉅:明年註冊制向主板和中小板推廣 打新收益成最大...
    三十場精彩主旨演講聚焦新經濟領域,重點探討資本市場熱門話題。  開源證券總裁助理研究所所長孫金鉅發表題為《直接融資大時代》的演講,IPO註冊制下,上市公司融資效率、融資規模大幅提升,估值體系重構。隨之而來,也帶來非常可觀的打新紅利。孫金鉅表示,註冊制明年會向主板和中小板來推廣,整個打新紅利也一定會繼續。展望2021年,全年A股IPO數量預計在300-500家。
  • 科創板公司市值誰說了算?單一估值方法失效,挑戰23倍PE,估值或分...
    不過實操階段,畢竟過去採用23倍市盈率發行,上市之前的估值標準比較模糊,註冊制必然要帶來新的估值體系,這個估值體系怎麼建立?這是未來相當長時間市場所關心的關鍵問題。未來,高科技公司將成為科創板的公司的主流類型,這意味著傳統的市盈率(PE)估值方法將在科創板公司的估值中面臨巨大的挑戰,IPO定價不超過23倍的規則也有望打破。據統計,這種趨勢在港股中體現的非常明顯,2018年港股IPO公司中僅61%的公司首發市盈率在0到30之間,首發市盈率超過80的公司數達14家,更有30加公司首發市盈率低於0。
  • 楊德龍解讀:把科創板建設成科創企業成長的搖籃
    科創板是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上交所設立科創板是落實創新驅動和科學技術強國,支持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一個重大舉措,也是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安排。科創板主要是為了補齊現在資本市場的一些短板,例如對於初創型的科技類企業融資方面的支持。一些創新企業受制於盈利不足以及股權結構的問題,無法在關鍵時期實現在境內資本市場上市,不得不到境外融資。
  • 科創板開市滿一年 「殼資源」不香了,註冊制「試驗田」重塑A股生態
    與此同時,科創板試點註冊制,還在悄然引領和重塑著A股新生態,「殼資源」身價大跌就是重要體現。科創成色足一年上市140家首家「同股不同權」上市企業優刻得、首家無收入未盈利上市的澤璟製藥、首家紅籌上市華潤微……這些看似「另類」的企業,近一年來卻紛紛登陸科創板,這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最生動的一景。
  • 科創板註冊制拉低市場估值 次新股集體淪陷多股跌停
    對此,專業人士表示,由於次新股前期獲利盤迴吐造成拋壓較大、科創板註冊制推出的預期形成擠壓效應等,次新股板塊可能會持續調整,但調整之後還會迎來上漲機會,該板塊中的超跌、估值便宜、成長性較好潛力股可關注,同時,投資者可繼續關注創投板塊、科技成長板塊等中有業績支撐的領漲龍頭股。
  • 2019數字中國|累計受理202家企業:註冊制下的科創板審核高效推進
    2019年3月,科創板正式受理企業申報;截至12月底的9個多月時間裡,已受理的科創板申報企業累計達到202家。回顧202家申報企業的審核過程,註冊制下的科創板審核保持高強度、快節奏。科創板在制度設計中明確了審核周期,全面推行問詢式、公開化、電子化、分行業的審核方式,增強審核過程和結果的可預期性。據公開資料統計,企業自受理到提交註冊平均用時為130個自然日,最短記錄僅60個自然日。公開透明的審核過程、高效且可預期的審核進度,不僅提高了科創板審核效率和質量,還形成了市場威懾力。
  • ...百億私募中籤創業板註冊制新股 投資者打新的首批企業基本面如何?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作者:王瀟8月24日,創業板首批適用於註冊制發行規則的企業將上市。市場中哪些變化需要投資者格外注意?機構投資者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針對以上投資者較為關注的問題,《紅周刊》通過問卷調查和專訪的方式,與多位機構投資者進行交流。
  • 科創板首批10家企業浮出水面 雲從科技、聯影醫療蓄勢待發
    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兩項文件。
  • 全面註冊制是什麼意思?全面註冊制什麼時候實施?
    A股全面推行註冊制已是大勢所趨。10月22日,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分論壇上透露,經過科創板、創業板兩個板塊的試點,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條件已逐步具備,證監會正在研究制定全市場推廣註冊制實施方案。
  • 廣發策略戴康展望2021年科創板:科創50指數長牛
    精選層轉板存在跨市場估值套利預期不可過高(科創板大分化趨勢;新三板背景歷史收益跑輸;估值提升或主要在轉板前夕)。  展望十:PE/VC生態向頭部化、科技化演變。  ● 核心假設風險:科創板進展不及預期,監管升級,中美關係超預期,科創板公司盈利不及預期,科創板公司出現強制退市情形。
  • 科創板開板了!如何少交學費做個成熟投資者-科創 私募股權投資...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論壇上表示,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主要承擔著兩項重要使命:一是支持有發展潛力、市場認可度高的科創企業發展壯大。通過改革增強資本市場對科創企業的包容性,允許未盈利企業、同股不同權企業、紅籌企業發行上市,進一步暢通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的循環機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引領經濟發展向創新驅動轉型。
  • 科創板首批過會企業出爐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三家企業也有望成為首批登陸科創板的企業。記者查詢相關資料發現,上述三家過會企業主要來自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兩大領域。譬如,來自深圳的微芯生物的主要產品是自主研發包括腫瘤、代謝疾病和免疫性疾病三大治療領域的原創新藥。來自上海的安集微電子主營業務為關鍵半導體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目前產品包括化學機械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主要應用於集成電路製造和先進封裝領域。
  • 工銀瑞信章贇:科創板50ETF是分享科創板成長紅利的便利投資工具
    公司已成立兩隻科創主題主動權益基金,經過對客戶需求的調查了解和深入的內部研究,決定通過開發科創板50ETF,為廣大投資者能夠通過指數化投資分享科創板成長紅利,提供良好的工具,更好地滿足投資者差異化的投資需求。  從產品角度,推出科創板50ETF將進一步完善公司的產品線,實現科創板主動型、被動型產品全覆蓋。
  • 註冊制對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
    註冊制以發行人信息披露為核心,市場曾經認為,註冊制實施後,將會有大量企業上市,且企業質量並沒有保證,這將導致市場不堪承受之重。但科創板註冊制試點結果則說明,註冊制背景下的新股發行,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可怕」。創業板的改革,基本上吸收了科創板的成果。無論是試點註冊制,還是上市條件、交易制度上,創業板的改革措施,幾乎是從科創板複製過來的。
  • 廣發策略:2020科創板「不可忽視」的四大關鍵投資時點
    2020年,我們與科創板繼續前行,本期從十大盤點和十大展望兩個維度再次對科創板進行全面性梳理,以挖掘明年一級發行、二級交易、A股映射投資機會。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核心問題鋪開:  Q1:如何評估2019年科創板?1)金融供給側改革「發令槍」(三大衍生影響:成長股投資、註冊制復刻、券商頭部化)。
  • 安信證券諸海濱:新三板已向科創板輸送近50家上市公司
    科創板從首批25家公司上市到目前已有132家,邁入了「百家時代」。科創板最引人注意的是註冊制的開啟,設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允許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企業上市,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特殊股權結構企業和紅籌企業上市,為創新企業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