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貴州連綿陰雨,天氣冷起來了,不少老人肩膀痛手抬不起了,初步診斷是肩周炎發了,怎麼辦?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肩周炎,什麼叫做肩周炎?
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俗稱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夜間為甚,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達到某種程度後逐漸緩解,直至最後完全復原為主要表現的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症。肩關節周圍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並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
好了,我們接著來了解一下肩部解剖結構:
骨:肩關節由三塊骨(鎖骨、肩胛骨和肱骨)構成,組成四個關節(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肩胸關節和胸鎖關節)
肩關節韌帶:喙肱韌帶、喙肩韌帶、盂肱韌帶
肩部肌肉:上肢帶肌配布於肩關節周圍,均起自上肢帶骨,止於肱骨,能運動肩關節,並能增強關節的穩固性。
1.三角肌 2.岡上肌 3.岡下肌 4.小圓肌 5.大圓肌 6.肩胛下肌
臂肌
1.肱二頭肌 2.喙肱肌
胸上肢肌
1.胸大肌 2.胸小肌 3.前鋸肌
背肌
位於軀幹後面的肌群,可分為淺、深兩層。淺層有斜方肌、背闊肌,斜方肌深面有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肩周炎的簡易診斷方法:(1)中老年人,一般在50歲左右。
(2)有肩部外傷史或肩部及上臂的外固定史,有肩部慢性勞損史,有肩部感受風寒溼的病史。
(3)多為慢性發病,肩部疼痛呈持續性,夜晚加重,甚至可影響睡眠。
(4)肩關節周圍的廣泛性鈍痛和壓痛,以肌肉附著點處明顯,如肱骨大小結節、結節間溝、喙突、三角肌止點等,也常見於肩胛骨內上角、肩峰下等處。
(5)肩部逐漸僵硬,關節的主動和被動活動鄧艮,包括前屈、後伸、外展、外旋、內旋上舉等各方向的活動受限,尤以外展和外旋的受限最明顯。
(6)後期常見肌肉萎縮,以三角肌、岡上肌和岡下肌明顯。
診斷明確後,如何治療呢?可以釆用熱敷針灸推拿等物理康復治療,也可以小針刀松解粘連。疼痛不是很歷害的,也可以自我鍛練,如蠍子爬牆,划船畫圈等。(蠍子爬牆」,共分為三式:首式為面對牆壁站立,患肢貼牆,盡力向上,抬至肩痛不能再抬處為止,然後以健手扶之,再向上抬稍許,以痛能忍受為度,在此處做一標記;次式為側面站立,重複上述動作;三式為背對牆壁站立,重複上述動作。)
患了肩周炎不用急,安心接受康復治療和自我康復訓練,一般來說都可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