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進階 |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 | 大氣環境、統計學:環境科學:針對中國氣候變化的統計分析(2021.3.6開課)

2021-02-13 BG Plus背景提昇平臺

  課題介紹  

本課程的目標是利用氣候模型比較計劃現有模型數據,為氣候區域提供集合模擬,以分析中國過去和未來氣候變化的趨勢。本課程特別為學生介紹一些統計方法,用於檢測和歸因氣候變化。此外,學生們可以解決與確定降水極端值、洪水或野火等相關量的模擬趨勢有關的研究問題。

  項目介紹  

項目採用小班全英文授課形式,由來自全球TOP30名校教授或知名研究所研究員帶領學生探索前沿知識,保質保量完成課程任務後,可獲得由導師籤發的網申推薦信和課程證明。最終學生還可以結合課程內容,獲得一篇可用於國際英文會議投稿發表的論文摘要。

  項目收穫  

●  國外知名院校教授或研究所研究員開具的網申推薦信

●  一篇可用於國際英文會議投稿發表的論文摘要

●  環境科學領域的發展方向、前沿知識與研究方法

●  海外教授授課,提前體驗海外大學課堂模式

●  批判性思維與團隊協作等科研必備能力的全面提升

1. 主導師:

●  Jean-François Lamarque

●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氣候和全球動力學實驗室主任

●  在Science、Nature子刊等知名SCI期刊發表近300篇文章,H-index 104

● 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能源部為其研究提供資助

●  研究領域包括化學與氣候的相互作用、衛星化學物種觀測數據同化等

2. 專業助教:

項目配備一位TOP30名校博士擔任科研助教,助教將根據導師課程內容跟進輔導,進行課堂知識理解與吸收;以及一位寫作指導老師,指導論文摘要寫作,傳授國際英文會議投稿秘籍

  適用人群  

●  計劃申請海外名校碩博,需要提升申請競爭力的學生

●  對高含金量的學術推薦信有需求的學生

●  希望提前了解意向專業,或轉專業申請缺乏相關研究經歷的學生

●  希望提前適應國外教學方式,提升學習能力的學生

  項目亮點  

名校教授和博士助教共同保證課程體驗

  項目詳情  

WEEK 1 氣候和氣候變化基本原理

本節課將從能量概念框架講述氣候的基本原理

(1)不同部分能量重新分配的基本概念

(2)氣候敏感性和氣候強迫

(3)氣候不確定性和「天氣噪聲」

(4)古氣候重建與氣候預測的相關性

閱讀材料:

Introduction to climate dynamics and climate modelling. Chapter1& Chapter 2

WEEK 2 氣候建模與實驗設計

本課將介紹氣候建模的必要概念,以及定義和執行數值實驗的方式

(1)三維氣候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氣候噪聲的概念 

(3)不確定性分析 

閱讀材料:

Eyring, Veronika, et al. "Overview of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 (CMIP6)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organization." Geoscientific Model Development 9.5 (2016): 1937-1958.

WEEK 3 讀取氣候模型輸出和基本處理

本節重點討論讀取和處理氣候模型輸出的技術方面

(1)氣候模型輸出

(2)NetCDF的特定格式

(3)Jupyter交互式筆記本 

作業:

將分配簡單的分析項目,使學生熟悉如何閱讀數據。數據文件將由導師提供,但學生需要能夠在自己的電腦上進行處理

WEEK 4 平均值的統計方法

本節介紹對時間序列進行統計分析的必要概念,並將其應用於平均值

(1)平均值的時間序列

(2)平均值隨時間變化的重要性

作業:

在之前作業的基礎上,進行時間序列平均數的基本分析和視覺顯示(使用實際模型輸出和觀察中提供的NetCDF文件)

WEEK 5 極值的統計方法

本節課介紹對時間序列進行統計分析的必要概念,並將其應用於極值

(1)極值的時間序列

(2)極值隨時間變化的重要性

作業:

在之前作業的基礎上,進行時間序列極值的基本分析和視覺顯示(使用實際模型輸出和觀察中提供的NetCDF文件)

WEEK 6 Python/R腳本繪製和優化

本課介紹了用於顯示信息的必要工具(使用地圖)以及用於有效數據處理的基本優化方法

(1)腳本優化的基本概念

(2)顯示地圖的必要工具

(3)可視化顯示統計意義

作業:

按照第3課學習的數據攝取程序,顯示(導師提供的預處理數據文件)特定信息

WEEK 7 中國的降水/溫度變化了嗎?

一句話本課的重點是對模型模擬和觀測進行深入分析,以確定中國的氣候變化

(1)識別區域變化模式

(2)優化分析

作業:

在前3節課作業的基礎上,學生會有更大的數據集,並根據觀測結果和模型結果,分配分析極端降水(學生可以選擇特定度量標準)歷史變化的任務。期待學生對第6課腳本優化內容的基本的了解和應用能夠在作業中展現出來

WEEK 8 中國未來的降水/溫度變化趨勢如何?

本課著重於對模型模擬進行深入分析,以識別何時/何地氣候將不同於當前狀況

(1)擴大問題規模

(2)優化分析python / R腳本

作業:

利用CMIP6資料庫的結果,學生將分析多模型、多場景的集合數據集,以識別未來極端降水(由學生自己選擇度量標準)的潛在變化。最優秀的學生將可以選擇使用原始CMIP6數據(而非導師預處理的數據),從而使學生能體驗到完整研究過程的複雜性

WEEK 9 英文摘要寫作指導課程①

WEEK 10 英文摘要寫作指導課程②

  常見問題  

為避免影響推薦信的真實客觀性,不建議學生查看以網申形式提交的推薦信內容。

2.導師依據什麼來寫推薦信呢?

導師通過課堂表現、課下完成作業和最終成果展示的情況,為學生撰寫細節真實豐富的推薦信。

3.科研助教能給我提供哪方面的輔導?

為學生講解教授課上的重難點知識,解答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消化課程內容。

項目費用:請諮詢BG學術顧問

• T • H •  ✿ •  N  D   

相關焦點

  • 城市環境氣候圖:科學規劃好幫手
    城市土地利用結構和下墊面特性都發生了變化,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與城市發展、城市建築、氣候和環境間的矛盾日趨顯現,頻發的霧、霾天氣便是佐證。  在近日舉辦的第四屆城市氣象論壇上,大氣科學領域的專家建議,改善城市空間形態,促進空氣流通,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治理環境汙染。
  • 美國大學環境科學專業介紹及本科常見課程設置
    環境和可持續性問題現在涉及我們生活的許多方面,並延伸到全球各地。隨著人類活動使世界發生實時變化——這些變化日益影響著數十億人的日常生活,對這些問題的關注變得更加尖銳。隨著企業「走向綠色」,可持續性工作正在增加。隨著公眾對環境運動的關心度上升,環境科學直到1960年和1970年間,才廣泛活躍於科學研究領域。
  • 環境科學專家唐孝炎: 一生執著一件事 與大氣汙染為敵
    她,應該是最了解中國大氣環境治理進程的中國專家。  在大眾還不願面對中國有空氣汙染的上世紀70年代,她領導組織蘭州光化學煙霧大規模現場綜合研究,首次證實光化學煙霧在我國的存在,這被視作是中國空氣汙染研究的分水嶺。
  • 中科院大氣所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中科院大氣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吳國雄院士致辭說,碳中和是一個複雜的科學問題,要求實現人為源排放和人為匯清除相互抵消,研究涉及大氣、海洋、陸地、生態等多個領域,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十分必要,希望該中心在相關科學問題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為國家實現碳中和打下紮實的科學基礎。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 中國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問題回顧與展望
    尤其是人類工業化的250多年裡,大量消耗化石能源,不僅產生了諸如酸雨、大氣汙染等傳統的環境損害,還造成了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導致氣候變化,使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大氣、水循環系統面臨重大損害的威脅。因此,能源、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成為當今世界相互關聯的三大焦點、熱點和難點問題。
  • 北大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暨氣候與海-氣實驗室成立
    來自中國氣象局、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青島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山大學、蘭州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南京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浙江大學、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等17個單位的來賓以及北京大學校領導、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領導、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全體師生近200人出席會議
  • 2021考研: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學術型招生簡章
    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簡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環科院」)成立於1978年12月,主要職責是開展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生態環境科學研究,國家生態環境發展戰略與技術政策研究,以及國家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研究。
  • 資源環境與地球科學學院
    設有我國高校唯一的世界氣象組織大氣臭氧地面觀測站,建有東南亞氣候環境研究中心、大氣物理實驗室、大氣環境實驗室、大氣環流數值模擬實驗室、MODIS衛星地面站、氣象實習臺、地面氣象自動觀測站、地球科學綜合實驗室和多個校內外實習基地(昆明、大理、玉溪、曲靖、楚雄等)。大氣科學系全面開展低緯高原氣候變化、大氣環境及其區域響應等方面的研究。
  • 王文興:大氣環境化學的拓荒者|院士風採
    1973年,王文興參加英國環境考察團時在馬克思前合影(左起王文興、劉東升、劉永俊)彼時,發達國家已經逐步走出大氣汙染陰霾,工業化剛起步的中國,環境汙染問題初現,而環保科研隊伍幾近空白。1980年因國家需要,王文興被國務院環境保護辦公室借調到北京,作為領導班子成員參與籌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自此,53歲的王文興從催化轉行到環境。
  • 蔡銀寅:《中國大氣環境資源報告(2018)》丨新書訊
    鑑於當前中國大氣汙染防治的嚴峻形勢,異質性的大氣環境作為一種資源參與配置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然而,我們對大氣環境資源性的認識還不夠充分,尤其缺乏對中國大氣環境資源的持續性精細統計。為此,編撰一本《中國大氣環境資源報告》顯得很有必要,也很有價值。
  • 生態環境部:將發揮大氣汙染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治理的協同效應
    央廣網北京10月31日消息(記者杜希萌)生態環境部今天(31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目前,黑龍江、廣東、北京等11省市水源地環境整治任務完成滯後;針對新納入的應對氣候變化職能,生態環境部將發揮大氣汙染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治理的協同效應。
  • 美國大氣研究中心科學家訪問城市所
    中國氣象網訊 7月23日,美國大氣研究中心科學家Paty Romerro-Lankao博士和Joshua Sperling博士到北京城市氣象所進行學術訪問。  Lankao和Sperling博士,在美國大氣研究中心分別從事氣候科學與應用和邊界層流場模擬的科學研究。此次訪問的主要目的在於雙方進行相互了解。Lankao博士介紹了她在城市氣象,以及環境問題對城市居民危害風險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並表示對北京夏季暴雨災害等研究很感興趣。北京城市氣象所所長梁旭東介紹了城市所的研究領域和相關工作。雙方表示,今後將在研究的共同領域開展合作與交流。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大氣物理所舉辦的科普活動。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是我國從事大氣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國立研究機構。研究內容涉及到氣候變化、大氣汙染、人工影響天氣、大氣遙感和人類生存環境演變等。  3.同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合辦「走進大自然」欄目  1998年4月至10月,該所與北京人民廣播電臺FM87.6兆赫合辦「走進大自然」科普欄目,由知名科學家、青年博士對大氣汙染、生態環境、我國當前的大氣環境熱點問題等方面進行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並進行每周環境回顧和下周環境展望。上敘活動的開展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又很好地宣傳了研究所,並使該欄目排名前進了9位。
  • 世界環境日主題聚焦大氣汙染 中國大氣汙染狀況有序改善中
    每年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總稱世界環境保護日,由聯合國於1972年設立。今年世界環境日將由中國主辦。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及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提出「為了這一代和將來世世代代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口號。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範圍內研究保護人類環境的會議。
  • 賽默飛2020環境高峰論壇|群賢畢至,共話環境分析新技術新趨勢
    群賢畢至共話環境分析新技術新趨勢來自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同濟大學、司法部司法鑑定科學研究院、各級環境監測中心站、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等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政府環境實驗室及大型環境檢測機構的行業權威專家齊助陣,與現場及線上近2000位觀眾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
  • 《中國大氣環境資源報告2019》 在南京發布
    2020年12月18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氣象事業發展諮詢委員會、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中國氣象服務協會、鐵塔智聯技術有限公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多家單位聯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舉行了《中國大氣環境資源報告2019》發布會中國氣象局原黨組副書記
  • 環境科學專業:呵護碧水藍天
    北京建築大學的環境科學專業對考生視力有一定要求,招辦主任李雪華提醒,近視大於800度或是色弱的考生要慎重報考該專業。中國農業大學的資源與環境學院是按環境科學與工程大類招生。學生在一、二年級實施統一的基礎教學,三年級開始可根據本人意願、專業興趣、就業意向及各專業教學資源和接納容量等情況選擇資源環境科學、應用氣象學、土地資源管理、生態學、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等6個專業中的一個。
  • 專業錄取分析!2020年高考大氣科學類專業錄取情況分析來啦
    今天我們來分析0706大氣科學類的錄取情況。0706大氣科學類是07理學中的專業類,包含以下專業。數據分析首先我們來看山東省2020年大氣科學類高考招生錄取中各院校的計劃、選科、最低錄取分數和最低位次情況。因部分高校的選考科目在2021年高考會有所調整,所以2021年高考科目限制情況,以高校或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公布為準!也可在後期關注我們出版的相關書籍。
  • [專業篇] 環境科學
    其次,在實驗方面,環境科學注重發現環境演化規律,解釋人類活動同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探索環境變化對人類生存的影響。比如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水汙染等。而環境工程則要具體到某-個項目的實施、立項、可行性研究、控制項目成本、最優設計等,強調的是動手能力。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2019年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研究生部 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簡介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我院」)成立於1978年12月31日,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