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學者點評美副總統對華指責:「老調重彈、謬誤百出」

2020-12-25 中國日報網

作者:高大偉(David Gosset),法國國際問題專家,中歐論壇創始人,新絲綢之路行動計劃創辦人

美國副總統彭斯10月4日在美國智庫發表演說,對中國大加指責。很遺憾,我認為他的種種指責可以說是老調重彈、謬誤百出,結果也必將適得其反。

很顯然,真正的問題出在美國對絕對霸權的痴迷,而不在於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國的復興進程是一個和平崛起的過程,無論從定性還是定量的角度,它都豐富了我們這個地球村的發展。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與彭斯的觀點不同,中國從未將自己視為美國的「敵人」。中國是一支和平與發展的力量。美國可能需要一個假想敵來為自己的軍事擴張找到理由,但這不能掩蓋中國的和平復興這個事實。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誰才是多邊主義和全世界的威脅?是美國總統川普,而不是中國。任由氣候變化而坐視不管,這已經是在與全人類為敵。

當然,這裡要明確一點:美國和川普本人還是有區別的。從某種程度上講,可以說川普也在與美國為敵,與美國傳統的慷慨、包容等價值觀為敵。

美國認為中國不應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因為這是美國獨享的特權。川普政府的這一表態不僅幹涉了別國的事務,而且也不符合歷史的進程。美國應該學得更加謙遜。

不論是誰的言論,要想被廣大人民所接受,前提必須是從全人類的利益出發。在這個基礎上,一切工作都要服務於多邊主義大局,有利於中美合作關係。中美必須攜手捍衛多邊主義體系,而不是破壞多邊主義。

而川普所做的恰恰是「分裂」:不僅在分裂這個世界,也在分裂美國。然而,統一的力量最終一定會獲勝,而中國的復興就是這樣一支力量。

高明的政治不應阻撓中國復興,而是應該接受它,把它看做建設一個更加美好世界的催化劑。

(作者系法國國際問題專家,中歐論壇創始人,新絲綢之路行動計劃創辦人 高大偉)

(來源:觀中國)

相關焦點

  • 美副總統聲稱中國「軍事化」南海 國防部一句成語回懟
    內容提要有記者問,本月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發表演講,對中國的內外政策進行指責,其中批評中國擴張軍力,增加軍費,指責中方在南海搞「軍事化」。請問對此作何評論?國防部發言人美方講話指責中國軍費快速增長,但同時宣布美國國防費增至7160億美元,這種思維與邏輯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兩岸青年學者展望「美國總統換屆後的臺海形勢」
    (中國臺灣網 趙靜 攝)  中國臺灣網1月11日北京消息(記者 趙靜) 今天上午,第16次兩岸青年觀點論壇在北京民革中央舉行,30餘位來自兩岸的青年學者,共同展望了「美國總統換屆後的臺海形勢」。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聯絡部部長李靄君為本次研討會致辭。
  • 法國海外屬地總統大選投票率低於2012年
    據外媒報導,法國海外屬地22日開始總統大選的首輪投票,據初步統計,美洲法海外屬地投票率低於2012年的大選。 法國本土的首輪投票於4月23日北京時間下午14時啟動。
  • 【在美教育】萬裡挑一--2018總統學者獎出爐!
    美國教育部5月8日公布第54屆總統學者獎(U.S.「總統學者獎」是1964年由時任美國總統詹森(Lyndon Baines Johnson)頒布行政令而設立,用以選拔和表揚美國最傑出的應屆高中畢業生。這是美國高中生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之一。總統學者獎的評選是「千裡挑一」後、再「百裡選三」,非常嚴格。
  • 一清華學者專著名字謬誤多 蔣介石改名"常凱申"
    最近,一篇署名「高山杉」的文章在網上引起熱議,它把中央編譯出版社於2008年10月出版的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王奇所著《中俄國界東段學術史研究:中國、俄國、西方學者視野中的中俄國界東段問題》一書中幾十處名字謬誤公之於眾。其中最荒唐不過的,當屬蔣介石(Chiang Kai-shek)被改名為「常凱申」。  「常凱申」們是如何「漏網而出」的?
  • 擁有法國博士學位的民國總統
    據說,車上有一個法國貴賓。當時的北京政府總統府代表袁乃寬和葉恭綽,交通部、外交部官員,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法國駐中國公使卜柏,還有中法協會、中法協進會、歐美留學生會、法華教育會等一堆民間團體都前來迎接。到底是誰有這麼大的排場?這火車裡坐著的人正是法國前總理班樂衛(又譯作潘裡夫)。要說這班樂衛其人,可算得上是個大牛。班總理出生於1863年,在1917、1925年兩度出任法國內閣總理。
  • 美副總統:已準備好再次打擊敘利亞 確信敘使用化武
    中國搜索訊 美國副總統彭斯14日在秘魯首都利馬說,美國政府已經做好再次軍事打擊敘利亞的準備,並將應對敘利亞及其盟國可能採取的報復行動。正在利馬出席第八屆美洲國家首腦會議的彭斯對記者說,美法英三國聯合進行的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取得了「極大成功」,打擊了敘利亞進行化武攻擊的能力。當被問及為何美國不等有關敘利亞化武事件調查開啟就採取軍事打擊,彭斯說,「美國確信敘利亞政府進行了化學武器襲擊」。他說,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如果再次使用化學武器,將為此付出「極大代價」。
  • 大公報:西方質疑中國謬誤百出
    香港《大公報》2月4日發表文章,原題:《西方質疑中國謬誤百出》說,中國經濟在2009年出現V型反彈,復甦表現良佳,國際評論也隨之大變,反映了西方對中國情況認知不足和各種偏見,從中也可得到正、反兩方面的啟示。
  • 美副總統歐洲行槽點滿滿:搞錯國旗,入住川普酒店,吃閉門羹……
    美國副總統彭斯日前開啟為期一周的歐洲四國行,相繼訪問波蘭、愛爾蘭、冰島和英國。彭斯此行可謂槽點滿滿,大放厥詞指染他國事務,還搞錯愛爾蘭國旗,「公款」入住川普酒店……彭斯此行是代替美國總統川普出訪歐洲。
  • "歪嘴教科書"謬誤百出 日本做賊心虛提出"修補"
    這本歷史教科書旨在美化侵略戰爭,否認侵略罪行,因此謬誤百出。日本文部省在審定時,提出137處要其修改,然後予以批准。但修改後的歷史教科書實質未變,仍是顛倒黑白。這本教科書和日本政府的態度遭到包括日本廣大有識之士在內的亞洲各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和譴責。最近,「編撰會」拿著這本教科書到處推銷,但評價甚低。於是,「編撰會」主動提出修訂申請。
  • 法國總統馬克龍確診,已有六國領導人陽性
    原創 加美編譯 加拿大和美國必讀據每日郵報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新冠檢測呈陽性,目前處於自我隔離狀態。愛麗舍宮在一份簡短聲明中說,總統在出現症狀的第一時間就進行了檢測。馬克龍將進行為期7天的隔離,但他計劃繼續通過視頻會議管理國家。
  • 學者談川普涉華言論:保持戰略定力 堅持溝通對話
    學者談川普涉華言論:保持戰略定力 堅持溝通對話 2016-12-06 04:32:37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習近平會見印度尼西亞副總統布迪奧諾
    新華網雅加達10月3日電(記者 孟娜 周檬)國家主席習近平3日在雅加達會見印度尼西亞副總統布迪奧諾。習近平表示,中印尼關係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兩國合作互補性強。
  • 總統馬克龍連發三條祝賀,2020年法國大學世界排名新高
    法國IPAG IPAG商學院法國總統馬克龍對法國高校的不俗表現讚賞有加發布排名的第二天,總統小馬哥就開心的連發三條推特,祝賀法國高教排名上升。 連續三年,法國IPAG高等商學院維持在世界大學前三百名,並且排名不斷前進。
  • 美國當選副總統哈裡斯高級幕僚團隊全為女性 至少3名黑人女性
    原標題:美當選副總統哈裡斯公布高級幕僚團隊名單:全部為女性成員12月3日,美國當選副總統哈裡斯公布全女性高級幕僚團隊名單,歷史上首次美副總統幕僚團隊的三個最高職位全部由女性擔任。此前哈裡斯還公布了通訊主管和首席發言人名單,現有團隊中至少3名要職由黑人女性擔任。
  • 副總統被架走,全城宵禁
    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剛剛衝破了國會大廈外圍設置的障礙物,攻佔國會。 這導致國會進入封鎖狀態,副總統彭斯被緊急保護帶出參議院。當時,美國國會正在清點選舉人票,確認下屆總統的勝選者。
  • 巴西總統稱不再使用法國品牌原子筆,改用本國品牌
    【文/觀察者網 鄧睿侃】 自七國集團(G7)峰會之前(23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說要把亞馬遜滅火一事加入會議議程開始,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針對法國的「攻擊」就沒停過。 這次,博爾索納羅又表示,鑑於馬克龍對亞馬遜大火的批評,他將停止使用法國「比克(BIC)」筆。
  • 美副總統拜登就擊斃拉登改說辭 被指意在著眼大選
    美副總統拜登就擊斃拉登改說辭 被指意在著眼大選 2015-10-21 12:07:04(圖片來源:美國媒體)   綜合外國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0月20日,美國社會各界正翹首以待副總統拜登宣布是否參加下屆總統選舉之時,拜登不負眾望地發聲了,但他說的卻不是競選、而是美軍擊斃「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事件。拜登一改之前的說辭,宣稱自己曾私下向總統歐巴馬表態支持突襲。
  • 北京天月集團董事長李曉毅與法國前總統奧朗德交流茶文化
    歷史定格到2019年12月20日,應邀在華訪問的法國前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閣下在法國駐華大使館有關人員陪同下與北京天月集團(天月茶生活)董事長李曉毅先生就中國茶文化話題進行親切友好交流。北京天月集團(天月茶生活)董事長李曉毅先生(右)與法國前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閣下奧朗德前總統閣下表示,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自茶作為飲料傳到歐洲後,就立即引起法國人民的重視。17世紀中期在法國《傳教士旅行記》中,敘述了"中國人之健康與長壽,當歸功於茶,此仍東方常用之飲品。"
  • 11國政要名流實名響應「百名中國學者全球抗疫公開信」
    美國當地時間4月2日,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發起,多個學科的百位中國學者自發以民間身份在國際知名期刊《外交學人》(Diplomat)上刊發《致美國社會的一封信》,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呼籲全球團結合作,並回應了歐美輿論中甩鍋中國的論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