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學者展望「美國總統換屆後的臺海形勢」

2020-12-16 中國臺灣網

第十六次兩岸青年觀點論壇1月11日在北京舉行。(中國臺灣網 趙靜 攝)

  中國臺灣網1月11日北京消息(記者 趙靜) 今天上午,第16次兩岸青年觀點論壇在北京民革中央舉行,30餘位來自兩岸的青年學者,共同展望了「美國總統換屆後的臺海形勢」。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聯絡部部長李靄君為本次研討會致辭。她向大家介紹說,兩岸青年觀點論壇是由專門為兩岸青年發表觀點、探討時政、交流思想、研究兩岸關系所搭建的學術對話與交流平臺,由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臺灣世新大學助理教授、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等兩岸青年學者共同發起,參與人員包括在北大、清華、人大等知名高校就讀的臺灣博士研究生及部分碩士、本科生,在北京創業、就業的臺灣青年及部分來自兩岸的青年專家學者。論壇已經先後在兩岸舉辦了15次,議題涵蓋兩岸政治、經濟、文化等,討論氣氛活潑、自由、開放,曾被兩岸媒體多次報導,在兩岸青年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川普贏得美國大選,不僅反映了美國國內政治生態的變化,也給國際格局帶來了許多不確定因素和全局性影響。11日舉行的第16次兩岸青年觀點論壇即以「美國總統換屆後的臺海形勢展望」為主題,備受兩岸青年學者關注。研討會上,大陸學者與臺灣學者輪流發言,大家各抒己見,即使看法相左,表達出的也都是希望兩岸能夠和平發展的共同願望。

  全國臺聯研究室副調研員高鵬表示,川普的從政理念有保守主義傾向,有無視傳統的國際政治規則,把政治與國家利益當成商業交易,提高要價獲取更大利益的思維方式;美國新政府高層充滿軍人與商人,具有延續冷戰對抗、對華試壓的色彩。但美國對華政策向來是「在遏制與接觸中取得平衡」,平衡穩定的國際局勢對中美雙方都有利。在此格局下臺當局應有3個清醒判斷:一是「一個中國原則」是大陸紅線;二是在兩岸政策上「走鋼絲」得不償失;三是唯有接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才能開啟兩岸協商談判,追求合情合理的政治安排。

  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從川普性格與行事作風、其內閣團隊意識形態與政策主張,以及其上任前表現出的「準外交行為」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他認為,對臺灣而言最為關鍵的是,既然川普連「一中」都可以拿來當作與大陸談判貿易協議的喊價籌碼,未來倘若全球安全情勢生變,當美國面臨諸如朝核問題等更加實際的威脅時,不排除他的立場會隨時從「保臺」轉向「棄臺」,揭開一場中美大和解、大交易與大合作。

  來自臺灣的羅鼎鈞目前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讀博士。他認為,川普當選後中美關係是否倒退值得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的亞太地區大陸將會處於主導地位,臺灣對於美國仍如一顆棋子,兩岸關係的冷和平會更加複雜化。新形態下的臺海局勢如何真正維持和平,最終關鍵點還在於蔡英文當局的做法,若是依舊想靠拉攏美國或靠走「臺獨」老路,只會對臺灣民眾帶來更多傷害。

  民革中央聯絡部一處幹部王承丞從美國歷史的角度分析指出,無論是「大兩岸」的中美關係還是「小兩岸」的臺海局勢,歸根到底都離不開兩個關鍵點,一是人心向背,一是絕對實力。美國前總統林肯畢生堅決反對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在外交上製造「兩個美國」,今天兩岸中華兒女同樣堅決反對任何勢力製造「兩個中國」。我們有決心、有能力捍衛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這也是我們就美國大選後臺海形勢展望的一個基本判斷和根本前提。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殷存毅壓軸發言時指出,川普自從參選以來表現出了非常強烈的個性,但「一個中國的政策」和美國核心政治制度他是改變不了的,美國單極化國際秩序的式微他也是改變不了的。所以我們要有一個基本的判斷,臺灣問題不具有國際戰略意義,這幾年臺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中已經逐漸淡化了,臺灣問題會被美國利用,但美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川普明白「中國不會在臺灣問題上討價還價」。至於兩岸關係的前景,殷存毅指出,我們歷來都說要有自信、有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決心與能力,發展到今天我們如果能說出有能力和平統一,才是在這個基礎上又提升了一步。
 
  民革中央聯絡部副部長章仲華做總結髮言時,勉力兩岸青年學者,在中美關係與兩岸關係還處於觀察期與過渡期、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大家首先應該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增進兩岸的了解,做我們中國知識分子應該做的事情。(完)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聯絡部部長李靄君致辭。(中國臺灣網 趙靜 攝)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殷存毅壓軸發言。(中國臺灣網 趙靜 攝)

民革中央聯絡部副部長章仲華做總結髮言。(中國臺灣網 趙靜 攝)

相關焦點

  • 大陸學者:未來兩岸形勢嚴峻複雜 應繼續開展民間交流
    2017年,兩岸關係冷對抗的局面不會改變,但並不排除出現重大衝突的可能。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教授謝鬱指出,民進黨當局若繼續推進錯誤的兩岸政策,我行我素地走向「臺獨」,必將加劇兩岸關係風險。2016年的臺海關鍵詞可以歸納為「冷和」與「博弈」,兩岸圍繞「九二共識」展開博弈。2017年的關鍵詞則是「對抗」和「風險」。
  • 第四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研討會舉行 關注臺海新形態
    (中國臺灣網 張潔 攝)    12月29日上午,由上海臺灣研究所、上海市臺灣研究會、《臺海研究》編輯部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上海臺灣研究所所長俞新天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中國臺灣網 張潔 攝)   12月29日上午,由上海臺灣研究所、上海市臺灣研究會、《臺海研究》編輯部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來自海峽兩岸高校及研究機構的50名專家、學者和各界嘉賓應邀與會。
  • 臺海爆發戰爭的時間已定?臺學者:美國選擇放棄臺灣
    文丨張三 審丨瑾晗 當前的臺海地區局勢顯然不容樂觀,因為民進黨當局試圖拉攏外部勢力,「以武拒統」的做法,是在嚴重破壞兩岸之間的民族默契,
  • 全國臺灣研究會在京舉辦臺海形勢座談會
    (圖片來源:全國臺灣研究會)中國臺灣網6月10日北京訊 今天,全國臺灣研究會(以下簡稱「臺研會」)在北京就臺海形勢舉行座談。會議由臺研會執行副會長王升主持,臺研會副會長汪毅夫、孫亞夫、李亞飛,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學術顧問王衛星、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楊明傑、臺研會秘書長楊幽燕、副秘書長鄭慶勇、嚴峻等參加座談。
  • 臺海形勢主要變數是蔡英文的政策? 國臺辦這麼說...
    【環球網綜合報導】近日,美國臺海問題專家葛來儀認為,蔡英文目前面臨島內的巨大壓力,民調支持率也很低。今年臺海形勢主要變數是蔡英文的政策。對此,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31日在回應環球網記者提問時表示,對於美國個別學者的建議,我們原則不做評論。
  • 2019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中新社北京12月6日電 (記者 鄭巧)由全國臺灣研究會主辦的2019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6日在北京舉行。兩岸5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研討。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王升致辭指出,兩岸之間分裂與反分裂、維護和平發展與阻撓和平發展的對抗與較量,是今年兩岸關係的主要特徵。目前,民進黨當局的分裂腳步沒有停下來的跡象,加上美國在中美戰略博弈的背景下不時釋放支持臺灣與大陸對抗的信號,因此,這種對抗與較量,還會繼續,力度也可能會加大。
  • 美國2020總統大選預測及展望
    圖 |2007年燕曉哲分別向美國民主黨前總統比爾·柯林頓及時任紐約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希拉蕊·柯林頓贈送愛荷華州華人協會體恤衫 在前幾天訪談節目《美國暴亂+排華政策下的美國留學展望上一次燕曉哲老師的訪談《美國暴亂+排華政策下的美國留學展望》,其中關於美國總統選舉的故事和體會引發了吳曉東教授強烈的共鳴。結合近期和即將入讀高中的女兒的交流體會,吳曉東教授逐漸認識到在美華人離不開政治,所以迴避不如積極參與。華人在美國政治上的弱勢地位,需要每一位華人的切實參與和努力,才有機會逐步提升。
  • 臺灣大選美國怕什麼 臺媒稱美國怕的是臺海兩岸走向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對於即將投票的臺灣大選,華府的聲音值得玩味,總結起來就是『美國有幾分擔心』。這樣的擔心當然是因為民進黨聲勢領先,其中最極致的字句是『選出傾獨的總統,危險時刻就開始了』」。臺灣《中國時報》14日題為「臺灣大選,美國怕什麼」的社論稱,美國怕的是臺海兩岸走向。
  • 美國學者警告蔡英文:兩岸問題不會留到下一代解決
    原標題:美國學者傅高義警告蔡英文:兩岸問題不會留到下一代解決![環球網報導]90歲高齡的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日前接受臺灣《遠見》雜誌視頻採訪,在島內民眾最關心的兩岸議題上,傅高義提醒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兩岸問題不會留到下一代解決!」「要非常小心!」
  • 臺海是否發生震蕩?臺學者:關鍵看這些
    「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莫健今年3月初竄訪臺灣,傳出曾向多名民代提出「臺海情勢震蕩,臺灣需要備戰」這樣的警訊。臺灣學者柯義龍指出,莫健示警或許是掌握相關信息,但就現況來看,短期內臺海震蕩的可能性低,不過,也並非沒有可能。
  • 第二十八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南寧舉行 專家共議臺海局勢
    (中國臺灣網 李傑 攝)&nbsp&nbsp&nbsp&nbsp中國臺灣網7月30日南寧訊 (記者 李傑) 今天上午,「第二十八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南寧開幕。近百名來自海峽兩岸、香港、澳門及海外各研究機構、高校的專家學者參加,共同討論當前臺海形勢。
  • 學者:蔡英文和民進黨不要學鄭經,更不要效法荷蘭人
    以「520民進黨執政半年來的兩岸關係評判」為主題的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圓桌會議不久前在北京舉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教授鄭劍出席並發言,他表示,兩岸關係經過半年的試探和調適期,進入到「折衝漸遠」的狀態。兩岸對立慢速加溫,對抗已成常態,和平發展前景堪憂,再加上現在國際形勢變數很大,兩岸關係醞釀著重大變動。
  • 臺灣學者:警惕美國川普製造臺海危機
    警惕美國川普製造臺海危機。(圖片來源:網絡)美國總統川普於當地時間3月26日籤署生效所謂的「臺北法案」,為行政部門在符合美國利益下,強化所謂美臺實質合作關係,鼓勵臺灣的「邦交國」鞏固關係,以及支持臺灣成為「不以主權國家為參與資格的國際組織會員」等提供法源依據。
  • 2018年,臺海形勢更趨複雜嚴峻,兩岸關係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增多
    中國臺灣網2月日訊 華廣網1日刊載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特約研究員吳為的評論文章指出,2018年,臺海形勢更趨複雜嚴峻,兩岸關係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增多。「臺獨」勢力的分裂活動可能進一步加劇,這是造成兩岸關係僵局持續、風險升高的最大因素。
  • 川普與蔡英文通話,臺學者:臺海關係不會出現大變動
    但島內學者多認為,這並不意味著未來臺海關係會出現大的變動。國際政治學者、前臺灣「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提醒說,川普是個商人,其立場可以「隨時換」。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被稱為洪秀柱最重要「智囊」的張亞中認為,臺灣會成為中美關係的棋子。而臺灣《今日導報》主筆張百達則表示,這則通電「不必過度解讀,後續還有待觀察」。川普為何要與蔡英文通話?
  • 兩岸關係艱難前行 學者強調維護和平促交流
    中新社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路梅)2020年海峽兩岸關係遭受多方因素衝擊,跌入低谷,兩岸學者認為,複雜嚴峻的臺海局勢目前尚未出現緩和跡象,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對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 若疫情大暴發,美國在臺海如何抉擇?臺學者一番話戳中蔡英文痛處
    然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蔓延,美軍也遭到了「攻擊」,據悉,美國陸海空三軍都出現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之前部署在亞太地區的美軍「西奧多羅斯福」航空母艦也有大批士兵被感染。可以說,目前的美軍已經「中毒不輕」。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大爆發,華盛頓政府在臺海又會如何抉擇呢?就在最近,臺灣學者針對這個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金華市舉行臺海形勢報告會 正確認識當前臺海局勢
    金華市舉行臺海形勢報告會 正確認識當前臺海局勢 2012年07月23日 08:49:34   浙江在線07月23日訊 7月20日下午,金華市舉行臺海形勢報告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王在希作了當前臺海形勢與兩岸關係的專題報告。
  • 【臺海新觀察】兩岸統一 大道之行
    華廣網6月29日訊 題:兩岸統一  大道之行  作者  吳為  今年臺海形勢面臨複雜嚴峻的挑戰,但主流仍是兩岸關係不斷走深走實走近,祖國和平統一的大勢不斷向前發展,「臺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幹涉成不了勢,也不可能成勢。
  • 吳益政:兩岸應降低美國在臺海影響力
    香港中評社4月1日報導,中美領導人習近平與川普將於下周在美國佛羅裡達州海湖莊園舉行,擁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碩士學位的高雄市親民黨議員吳益政接受中評社訪問時指出,兩岸應降低美國在臺海關係上的影響力,當兩岸對話必須透過第三方美國時,美國在這裡的著力空間就顯得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