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啥意思?
文丨蟈蟈論
我們每天都會關注天氣的變化,來增添自己的衣物,那麼天氣預報就生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在農村,人們每天都會守在電視機前,關注天氣預報,看一看第二天的天地變化,掌握天氣,還能更高的讓莊稼生長,避開惡略的天氣,農作物就能夠更好的提升產量和質量,其實說白了農民伯伯耕種就是靠天吃飯。在科技並不發達的時代,人們還不能夠提前掌握天氣情況,農民也能夠準確及時的了解天氣的變化,這就要講到我們熟知的二十四節氣了。在農村,「二十四節氣」一直對我們的農業生產活動有著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而在長年累月的農業生產活動中,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來許多的生活經驗。這些經驗通過先輩們的智慧濃縮成為簡短意賅的農諺俗語,得以廣泛流傳下來,這句俗語的下半句和二十四節氣有關。雖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根據陽曆的日子度過每一天,不過對於歷史留下了的智慧的果實我們都不能被遺忘,許多關於陰曆的時間的許多節日我們也都是要去遵守的,這個就是所謂的老規矩。比如說有許多人在選擇過生日時就會選擇過陰曆的生日,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面,這個時間才是真正能夠體現出出生的精準的時間的。
同時這樣的意義就不一樣了,就像我們熟悉的24節氣這其實也是依據陰曆的時間而制定的。孔子曾經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飛快地流逝,都快要春節了,春節是個團圓的節日,需要整個家庭一起度過。我們過春節都是過的農曆春節,而我們平常過的都是國際通用的,對於日曆還有這樣的一句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這啥意思呢、今年能有嗎?閏月一般指的是農曆裡面有兩個相同的月份,如果是過農曆生日的,那就可以過兩次生日了。關於閏月,很少人去關注,人們知道的只是每四年是一個閏年。
之所以會閏月, 是因為我們農曆曆法的計算是以月圓月缺誒周期的,在農曆中每個月不過三十或二十九天,這樣一年十二個月才不過三百五十餘天,相比於陽曆少了十幾天,如此一來,我們大約每三年就要閏一月,在閏月中我們常見的大多為五月或者六月。要說閏月倒是不難,但是閏九月就特別罕見了,小編還專門去翻了下資料,發現前兩次的閏九月之間隔了一百多年的時間,而下一次的閏九月距離2019年還有將近90多年,2109年,所以還真的是一件罕見的事。我們經常說的話就是按照農曆過的,這句俗語就是立法中的計算方式首先看前半句「七年難遇九月閏」。
在曆法的計算中,為了能夠平衡,就出現了閏月和閏年。從這句話上來說閏九月很難見,七年都很難遇到一次。實際上並不是七年而是很多很多年,年數不確定。根據數據來表示,只有其中三年有閏九月,所以說可能是二百年才有一次。說是百年難得一遇也不過分。「百年難逢初一春」中的「春」指的就是立春節氣,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故春為始,立春節氣的到來標誌著寒冬的結束,氣溫就漸漸的升高了。也標準著農民人家開始莊稼作物播種時節來臨啦!在這裡面「春」指的就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立春」,百年難得見一回立春剛好是在初一這一天。
立春以後,天氣也漸漸回暖,萬物復甦的時候。當然就是最重要的日子,新年新氣象。立春就是一年中的好兆頭,如果立春正好就是大年初一的話,那可不就是雙春盈門。農諺雲「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春之重要顯而易見啦!一個美好的開始。「春」對於人們來說是充滿無限希望及喜悅的。如是普天同慶的傳統佳節春節與立春日碰巧是一天,那就是一個大吉大利的好日子,也就是初一春。小編查閱資料,立春如果正好趕上初一,那就得在三十年以後的2038年,以及五十年以後的2087年。
這裡說百年難得一遇,也是誇張了。畢竟過去的人們壽命並不比現在,他們能夠在一生中見到一回,也算是難得了。對於這樣的俗語其實還有很多,我們不僅可以學習到許多知識同時也十分的感慨古代人的智慧,儘管在那個時期他們的發展沒有現在的先進,沒有高科技可以使用,但是,他們都是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創作,通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發現,之後總結出來了許多好的結晶,給大家帶來了許多好的東西。
這樣來看,古代時候的人是非常聰明的,他們創造出來了時間表,也可以用自己的頭腦計算出來如此準確的東西,可以方便幾百或者是幾千萬年以後的後代使用這樣的時代表,給自己的子孫那麼好的福利,這不得不讓我們後人對自己的祖先產生佩服,也不得不感嘆那時候的人是有多麼的聰明,對這樣的事情你們是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