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啥意思?

2020-12-17 蟈蟈論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啥意思?

文丨蟈蟈論

我們每天都會關注天氣的變化,來增添自己的衣物,那麼天氣預報就生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在農村,人們每天都會守在電視機前,關注天氣預報,看一看第二天的天地變化,掌握天氣,還能更高的讓莊稼生長,避開惡略的天氣,農作物就能夠更好的提升產量和質量,其實說白了農民伯伯耕種就是靠天吃飯。在科技並不發達的時代,人們還不能夠提前掌握天氣情況,農民也能夠準確及時的了解天氣的變化,這就要講到我們熟知的二十四節氣了。在農村,「二十四節氣」一直對我們的農業生產活動有著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而在長年累月的農業生產活動中,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來許多的生活經驗。這些經驗通過先輩們的智慧濃縮成為簡短意賅的農諺俗語,得以廣泛流傳下來,這句俗語的下半句和二十四節氣有關。雖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根據陽曆的日子度過每一天,不過對於歷史留下了的智慧的果實我們都不能被遺忘,許多關於陰曆的時間的許多節日我們也都是要去遵守的,這個就是所謂的老規矩。比如說有許多人在選擇過生日時就會選擇過陰曆的生日,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面,這個時間才是真正能夠體現出出生的精準的時間的。

同時這樣的意義就不一樣了,就像我們熟悉的24節氣這其實也是依據陰曆的時間而制定的。孔子曾經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飛快地流逝,都快要春節了,春節是個團圓的節日,需要整個家庭一起度過。我們過春節都是過的農曆春節,而我們平常過的都是國際通用的,對於日曆還有這樣的一句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這啥意思呢、今年能有嗎?閏月一般指的是農曆裡面有兩個相同的月份,如果是過農曆生日的,那就可以過兩次生日了。關於閏月,很少人去關注,人們知道的只是每四年是一個閏年。

之所以會閏月, 是因為我們農曆曆法的計算是以月圓月缺誒周期的,在農曆中每個月不過三十或二十九天,這樣一年十二個月才不過三百五十餘天,相比於陽曆少了十幾天,如此一來,我們大約每三年就要閏一月,在閏月中我們常見的大多為五月或者六月。要說閏月倒是不難,但是閏九月就特別罕見了,小編還專門去翻了下資料,發現前兩次的閏九月之間隔了一百多年的時間,而下一次的閏九月距離2019年還有將近90多年,2109年,所以還真的是一件罕見的事。我們經常說的話就是按照農曆過的,這句俗語就是立法中的計算方式首先看前半句「七年難遇九月閏」。

在曆法的計算中,為了能夠平衡,就出現了閏月和閏年。從這句話上來說閏九月很難見,七年都很難遇到一次。實際上並不是七年而是很多很多年,年數不確定。根據數據來表示,只有其中三年有閏九月,所以說可能是二百年才有一次。說是百年難得一遇也不過分。「百年難逢初一春」中的「春」指的就是立春節氣,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故春為始,立春節氣的到來標誌著寒冬的結束,氣溫就漸漸的升高了。也標準著農民人家開始莊稼作物播種時節來臨啦!在這裡面「春」指的就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立春」,百年難得見一回立春剛好是在初一這一天。

立春以後,天氣也漸漸回暖,萬物復甦的時候。當然就是最重要的日子,新年新氣象。立春就是一年中的好兆頭,如果立春正好就是大年初一的話,那可不就是雙春盈門。農諺雲「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春之重要顯而易見啦!一個美好的開始。「春」對於人們來說是充滿無限希望及喜悅的。如是普天同慶的傳統佳節春節與立春日碰巧是一天,那就是一個大吉大利的好日子,也就是初一春。小編查閱資料,立春如果正好趕上初一,那就得在三十年以後的2038年,以及五十年以後的2087年。

這裡說百年難得一遇,也是誇張了。畢竟過去的人們壽命並不比現在,他們能夠在一生中見到一回,也算是難得了。對於這樣的俗語其實還有很多,我們不僅可以學習到許多知識同時也十分的感慨古代人的智慧,儘管在那個時期他們的發展沒有現在的先進,沒有高科技可以使用,但是,他們都是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創作,通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發現,之後總結出來了許多好的結晶,給大家帶來了許多好的東西。

這樣來看,古代時候的人是非常聰明的,他們創造出來了時間表,也可以用自己的頭腦計算出來如此準確的東西,可以方便幾百或者是幾千萬年以後的後代使用這樣的時代表,給自己的子孫那麼好的福利,這不得不讓我們後人對自己的祖先產生佩服,也不得不感嘆那時候的人是有多麼的聰明,對這樣的事情你們是怎麼想的?

相關焦點

  •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啥意思?19年能碰上嗎?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啥意思?19年能碰上嗎?文丨蟈蟈說事兒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觀看一些新聞信息,我們會發現農村有很多老話都是關於節氣的,這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天氣直接影響著農民的收成。
  • 農村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和年份、日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七年難逢九年閏,百年難逢初一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
  •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何意?19年能碰上嗎?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何意?19年能碰上嗎?2018已經過去了,隨著一月一日零點鐘聲的敲響,我們換上2019的日曆,進入了新的一年。首先我們來看看俗語中的第一句,七年難逢九月閏,我們都知道在陰曆的計算方法中,為了使日期平衡,會存在一些閏年或者閏月。這裡的上半句意思就是這樣的,說閏九月,很不常見,七年都很難遇到一次,當然這裡的七年並不是單單就指七年,也可指很多年。
  •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2020年是閏哪個月?
    導語: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2020年是閏哪個月?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就比如老一輩人常說的「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說的就是一種現象,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 老人常說「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什麼意思?在農村生活裡,人們常常會用通俗易懂的俗語來表達各種生活狀態,而且很多都是經過時間磨鍊而來,很具有代表意義。在我國曆法當中,是實行雙曆法計算原則,即陽曆和陰曆相互進行的方式記錄每一個時間段。而這裡的的閏九月就是一年中有兩個九月出現。
  • 農村老話說「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老話說「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曆是我們的古代傳至現在的曆法,其中的平年和閏月變化豐富,對於一些月份出現的閏月現象,有的會比較多見,而有的則是絕難遇到,這些周而復始的閏月,按照「19年7閏」的說法,這十九年之中有十二年是平年,而餘下的七年則是閏年,閏年是一年之中有十三個月份,其中某一個月是要過兩次的,也有人笑稱按照農曆算法今年要過兩個生日,也有過第一個月的生日,第二個不會在過的,當然也有兩個都過的,這些都是農曆之中很常見的。
  • 農村老話「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有道理嗎?
    但是對於農民來說,時節卻是跟他們的生活跟工作息息相關的,尤其是立春這個節氣就特別看重,畢竟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旦是立春的話都會歡慶的。農村老話說「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老話說「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其實說的就是想遇到兩個農曆九月,一般要7天才會出現一次,而想看到初一是立春的話,那更是百年才可以遇到一次。不少農民就會發生明年立春這個節氣卻是看不到了,在日曆上都找不到立春了,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初一立春,而是沒有立春的寡婦年,大家可不要以為立春是因為在初一了所以才不顯示了。
  • 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明年何時立春,平年還是閏年?
    直到後來翻看了萬年曆確實沒有找到立春,這個時候人們才恍然大悟起來原來2019年的立春在2018年的除夕當天,這時候長者就說了句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到底什麼意思呢?2019年是平年還是閏年?什麼時候立春?第一、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什麼意思?
  • 俗話說: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什麼意思?
    在我國,也有一個古老的說法,即「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文字解釋就是七年內鬥難碰上閏九月的情形,一百年內碰上初一是立春的情形。許多人都覺得奇怪,我們只聽說過閏年,那麼閏年九月意味著什麼呢?農曆九月,實際上就是兩個九個月,閏月,也是我國古代曆法的一種,在中國古代曆法中,閏月是三年閏一個月,五年閏2個月,19年閏7個月。每一年的閏年所加上的月份叫做閏月。
  • 農村老話說「七年難逢九月潤,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說「七年難逢九月潤,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曆法指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用來計算日期和氣象變化的通用的方法,我國現在用的曆法是從漢朝開始傳下來的,稱為「農曆」、「陰陽曆」、「黃曆」等。
  • 農村老話說「七年難逢九月閨,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句有關曆法的農村俗語,在我們這裡叫「一生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字面意思是人的一輩子很難遇到閨九月的年份,一百年中也很難遇到立春節氣恰逢在正月初一的情形!之所以有人說成了「七年難逢九月閨」,應該是因為我國「十九年閨七個月」的置閨辦法,也就是十九年中會有七年設閨月,而閨九月的情形很難遇到!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這個說來話長,源於我國博大精深的陰陽合曆,這個問題所含的信息量大,咱們逐一道來。一,陽曆、陰曆、農曆和年、月、日的計法。
  • 為什麼說「七年難逢九月閏,百遇難逢初一春」?有什麼道理嗎?
    七年難逢九月閏,意思七個閏年中,也難有一次閏九月,可見閏九月的年份很少,很難遇到。為什麼會有閏月?哪年置閏月?置閏的月份有什麼規律?為什麼很少閏九月?為什麼要說七年難逢,而不說十年、八年難逢?為什麼會有閏月?
  • 民間流傳「百年難逢閏九月,百年難逢初一春」,真是如此嗎?
    「七年難逢九月閏」這個說法沒聽過,不過陌上花倒是常聽老人說起「百年難逢閏九月」,或者是「人生難逢閏九月」。閏九月是非常少見的,別說相隔一個七年很少能見到,就算隔上十個七年都未必能見到。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通過農曆曆法來了解一下就知道了。
  • 俗語『七年難遇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有啥講究?
    一、七年難遇九月閏置閏法的規則是依據與陽曆回歸年相關的二十四節氣來定的,閏月指的是陰陽曆中的一種現象,主要為了克服天時與曆法不合、時序錯亂顛倒這一缺點,民間有3年閏1個月,5年閏2個月的說法,而閏九月太難了,比如上一次閏九月是在2014年,到2109年才能再一次閏九月,相差近百年,說明閏九月很稀罕
  • 俗語常說「七年難遇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今年啥時立春?
    有沒有聽過這樣的句子:「七年九月難逢閏,百年初春」?立春節最重要,它代表著新年的開始,農民們應該開始忙起來了。翻一翻日程表,你就會發現2021年的立春已經過去了。實際上是在除夕的時候。今年又被稱為寡婦年。
  • 俗語:「閏七不閏八」,為什麼不能閏八月?2020年是閏幾月?
    導語:俗語:「閏七不閏八」,為什麼不能閏八月?2020年是閏幾月?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就比如老一輩人常說的「閏七不閏八,閏八過刀殺」,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不能閏八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農村俗語:「百年難遇寡,鼠年逢雙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只不過社會不同了,有些俗語也只適用於以前,放到現在雖然過時了,但也能從中看出以前人的生活狀態。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百年難遇寡,鼠年逢雙春」,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馬年逢閏月一年兩頭春 閏九月出生生日在下世紀
    閩南網2月7日訊 新年假期過去,嶄新的一年已經在我們眼前鋪展開來,對照這個馬年的日曆,心細的朋友會發現不少「驚喜」——  這個馬年將更有「春意」,因為年頭年尾各有一個立春,是個雙春年,民間的結婚大吉年份;  這個馬年將比往年長,因為碰上少見的閏九月
  • 農村俗語:「閏七不閏八」,為什麼不能閏八月?2020年是閏幾月?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綜合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導語:俗語:「閏七不閏八」,為什麼不能閏八月?2020年是閏幾月?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就比如老一輩人常說的「閏七不閏八,閏八過刀殺」,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不能閏八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首先我們下來了解一下,閏月的由來。
  • 農曆九月到,俗語「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啥意思?
    今天已經正式步入農曆九月了,這也預示著農曆八月已經結束。而我國目前已經逐漸從深秋慢慢的步入冬季了。農曆也是我們所說的陰曆,它是和陽曆相區別的。而農曆九月到來,農村有關於很多九月的氣候諺語,其中「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這是什麼意思?九月初一和重陽天氣對後期農業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