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11月6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通訊員 吳旻慧)頭顱小而扁,眼球凸出,時而尖叫不安……男嬰童童(化名)出生不久,被懷疑患上先天性顱骨發育異常(狹顱症),家人帶著他輾轉多家醫院,最終來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近日,醫生通過三維重建技術幫助童童重塑顱骨。
男嬰頭小腦發育受限
童童出生在龍巖,他的降生給自己年輕的父母帶來無限喜悅,但不久他們的高興心情轉變成了憂心忡忡。童童出生後,細心的父母發現,他的頭與同齡嬰兒相比明顯偏小,而且他的兩個眼球還漸漸外凸。不僅如此,童童的精神也越來越差,時而尖叫不安。
焦心的父母趕緊抱著兩個多月大的童童到當地多家醫院就診,醫生懷疑他患的是狹顱症,建議轉省城醫院就診。童童的父母來到福建醫大附一醫院求助。
接診童童的醫生發現,童童頭圍明顯縮小,前額扁平(扁頭畸形),眼眶容積減小導致眼球突出,顱腔容積縮小導致腦發育受限。經過進一步的頭顱CT薄層掃描及三維重建檢查,童童被確診患上了顱縫早閉造成的狹顱症。
5個多小時重塑顱骨
「對於童童的情況,顱骨重塑手術是唯一途徑,其主要目的是擴充顱腔容積,解除狹顱對大腦發育的阻礙。」醫生介紹,手術不能簡單地把早閉的顱縫打開,而是需要在大範圍鋸開雙側額顳骨的同時進行眶璧前移。
童童才兩個多月大,麻醉風險極大,且大面積的手術創面必然導致失血較多,可能直接危及童童的生命。經過慎重評估,醫生建議等到童童6個月大後再進行手術治療。
3個多月後,福建醫大附一醫院醫生奮戰5個多小時,完成了手術,擴大了童童的顱腔容積。
手術後,童童恢復順利,頭顱外觀顯著轉好。在解除了顱高壓後,精神、飲食等方面也有明顯改善。前些日子,切口癒合良好的童童順利出院。
孩子頭顱異常要檢查
醫生介紹,狹顱症是一種嬰幼兒顱縫早閉造成的頭顱畸形。由於顱骨的增長受到限制,顱腔不能隨著迅速增長的大腦相應擴大,引起顱內壓增高和各種神經功能障礙,嚴重影響腦發育。
狹顱症典型的表現有:頭圍小,頭顱畸形;顱內壓增高,頭痛,眼球突出,視力障礙或缺損;智力及言語障礙,運動障礙,大小便失禁,癲癇及精神障礙;合併有腦積水,腦發育不全,顱底、面骨畸形;X線或CT顯示顱骨骨縫骨化,顱骨變薄。
狹顱症比較少見,新生兒頭部畸形,往往被認為是出生時受到擠壓等因素導致。他提醒,發現孩子頭顱異常,一定要找專業醫生檢查,若是睡姿不對導致的要及時糾正;若是病理性原因導致的,如顱縫早閉,則要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