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同時觀看人數最多的直播是什麼?
是不斷刷新紀錄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
那麼,在春節聯歡晚會之前呢?
那是個長期佔據榜首數十年,前無古人,至今仍無來者的鴻篇大作。
人類首次登月——「阿波羅11號」的直播節目。
在當時,全球有6.5億人觀看了這一節目,相當於每6個人中就有一位看過這次登月節目。
時至今日,距離人類首次踏上月球已經過去了整整50年。
圖 | NASA
01
登月為何成為奇蹟?
01
從第一次靠近這個鄰居,到第一次載人登月,人們只用了11年。如果從美國人第一次飛向月球算起,甚至只用了9年。
這可能相當於,用別人完成了義務制教育的時長,收穫了登月博士學位。
1959年1月2日
「月球1號」發射升空,這是人類第一次近距離觀測月球。有多近呢?——六千公裡。
1959年9月13日
「月球2號」實現了人類首次撞擊月球。
要知道,月球距離我們有38萬公裡,並且以1km/s的相對速度繞地球轉動。
在不考慮相對運動的前提下,這次發射相當於從蘇州打出一桿高爾夫,這顆球需要橫跨整個江蘇,準確降落在徐州的某個體育場。
月球2號模型 | Wikipedia
1961年4月12日
加加林實現了人類首次太空飛行。而此時,美國的航天事業尚在襁褓中,他們既沒能將太空人送入太空,也沒能將探測器送到月球。
亞歷山大的美國人坐不下去了,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發表歷史性的講話,決心登陸月球。
時任總統甘迺迪在國會發表著名演講 | Wikipedia
為了贏得這場比賽,NASA的經費開始肉眼可見地增長,在5年時間裡增長了7倍!
從1961年開始到登月結束,NASA的總經費大約等價於2014年的兩萬億人民幣。
NASA歷年財政預算佔聯邦財政預算比例 | Wikipedia
1966年1月31日
即使「月球2號」擁有「金剛不壞」之身,其在抵達月球表面時也因撞擊粉身碎骨。而想要實現「登月計劃」,就必須先要實現月球軟著陸。經過長達5年的努力,「月球9號」探測器終於完成了這一突破性的進展。
月球9號 | Wikipedia
除了技術上的突破,NASA在這5年之內,還進行了26次單人飛船發射(水星計劃)和12次雙人飛船發射(雙子星計劃),訓練出了一批優秀的太空人。
「水星」(下)、「雙子星」(中)、「阿波羅」(上) 的相對大小,以及對應發射火箭的相對大小,最左側為「土星5號」 | Wikipedia
02
載人登月難度>>無人月球探測難度+載人航天難度
02
從重量上來看,無人月球探測器不需要複雜的生命維持系統輕,「探測者」只有1噸重,著陸的部分只有300kg。
載人飛船的則要重得多,「雙子星」雙人飛船重達8噸。
而實現登月,載人飛船不僅要飛向月球、登陸月球,還需要從月球平安返回。每一個任務都是艱巨的砝碼,增加著登月飛船的重量。
根據計算,一次性完成登月並返回任務,載人飛船的重量要重達74噸!
直接往返地月之間的載人飛船方案,重達74噸,比「阿波羅 」飛船重50% | Wikipedia
即使是在今天,74噸——這個龐大的重量依然是任何火箭都無法成功發射的。
為了提高可靠性,NASA決定不使用多枚火箭發射,在地球軌道上拼裝的方案;而是讓飛船在月球軌道上分離,僅讓登月艙登月。
在這種方式下,大名鼎鼎的「阿波羅」登月飛船的最大重量仍然達到了近49噸。而送「阿波羅」前往月球的,正是世界上最大的火箭——「土星5號」。
如此巨大的火箭和飛船,一切新技術都需要嚴謹的測試和驗證。為了實現登月的目標,短短3年時間,這對登月組合進行了10次發射實驗和數不清的地面試驗。
無人發射實驗的「土星+阿波羅」全家福 | Wikipedia
為了確保登月的萬無一失,從人員到設備,NASA都做了充足的準備。他們通過不斷地模擬測試,儘量還原太空環境和可能遭遇的問題。
測試不僅面向於飛船和太空人,NASA對於每一個細節都精益求精。甚至連飛行員手腕上小小的手錶都要求能夠「適應太空」。
作為太空人按計劃行動的重要計時手段,腕錶必須要保證正常運行。
為此,對於這些將會暴露在太空的手錶,NASA對其進行了高溫、高壓、真空、腐蝕、撞擊、持續震動等航天飛行硬體設備需要歷練的九(苛)九(刻)八(環)十(境)一(測)難(驗)。
最終,歐米茄超霸腕錶脫穎而出,成為NASA所有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唯一指定腕錶。
正在準備進行衝擊試驗的腕錶| omega
03
歐米茄超霸腕錶幾乎形影不離地伴隨了
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包括登上月球
03
1962年10月3日
美國太空人瓦爾特·施艾拉搭乘西格瑪7號飛船執行水星計劃飛行任務,這是美國的第一款載人飛船,只能搭載一名太空人。
和他一起飛離大氣層的還有一枚腕錶,這是歐米茄超霸腕錶第一次光顧太空。
圖 | NASA
1965年6月
超霸腕錶跟隨了「雙子星4號」升空,太空人愛德華·懷特帶著超霸腕錶進行了人類的第二次太空行走。
1969年7月21日
超霸腕錶最高光的時刻,莫過於搭乘多艘「阿波羅」飛船,陪伴太空人一起度過了月球表面的時光。
伴隨著「阿波羅11號」成功在月球表面著陸,巴茲·奧爾德林帶著歐米茄超霸腕錶踏上了月球。
巴茲 奧爾德林踏上月球 表面,此時他正佩戴著歐米茄超霸腕錶 | NASA
1970年4月
驚心動魄的「阿波羅13號」在服務艙發生爆炸,氧氣洩露之後頑強自救,在電力受損和漆黑環境裡,依靠超霸腕錶進行精準計時14秒,手動操作引擎,最終安全返回地球。
為感謝歐米茄在阿波羅13號和整個阿波羅任務的貢獻,NASA向歐米茄頒發了珍貴的史努比獎(Silver Snoopy Award)。
阿波羅13號史努比獎紀念腕錶|omega
為了紀念「阿波羅13號」安全返回事件,歐米茄在2015年推出了阿波羅13號史努比獎紀念腕錶。腕錶背面是NASA頒發的銀質史努比獎勳章圖案,正面錶盤上0至14秒方格之間印有一段小字銘文:「What could you do in 14 seconds?」(你能在14秒鐘內做什麼?)。
14秒——正是在重返地球大氣層之前,「阿波羅13號」太空人執行小型中途軌道修正所耗費的時間。
1975年7月15日
美國和蘇聯太空人在「阿波羅-聯盟」計劃中實現了太空握手,美國太空人和蘇聯太空人均佩戴著歐米茄超霸腕錶。
太空人在「阿波羅-聯盟」計劃中實現了太空握手|NASA
從被NASA選中,到一路伴隨著載人航天的發展,在嚴苛的太空環境中歷練的歐米茄超霸腕錶不斷推陳出新。
時隔50年,為紀念人類首次登月這一歷史性時刻,歐米茄傾情打造紀念腕錶,限量發行6,969枚。
圖 | omega
這款腕錶的製作靈感正是從「阿波羅11號」中汲取:
腕錶9點鐘位置設有Moonshine 18K金小錶盤,經過黑化處理,用雷射技術雕刻出巴茲·奧爾德林踏上月球 表面的影像;
腕錶11點鐘位置的小時刻度旨在向「阿波羅11號」的標誌性登月任務編號『11』致敬;
藍寶石玻璃表背下的徽章採用雷射雕刻出太空人的登月腳印,而阿姆斯特朗那句眾所周知的名言由Moonshine 18K鍍金呈現: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這是個人的一小步),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但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圖 | omega
伴隨人類航天的發展,歐米茄超霸腕錶為太空中太空人提供精準的計時服務,保障了眾多太空飛行有條不紊的運行。
這些腕錶見證了航天史上的一個又一個奇蹟,這些奇蹟的背後,是包括歐米茄在內的宇航級製造商對高品質的追求。
歐米茄超霸——這個有著超凡太空品質的腕錶系列,將繼續為地面和太空的人們提供更優質的計時體驗。
歐米茄超霸腕錶也在期待著,和人類一起,重返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