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作為清朝乾隆帝最喜愛的金屬工藝品之一,景泰藍色彩鮮豔奪目、圖案華麗多姿、造型品種繁多、製作工藝複雜,已在2006年被國家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解說】李峰是一名聾啞人,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接觸工藝美術,2008年正式拜師學習景泰藍工藝,目前已成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並多次斬獲國內相關大獎。由於身體上的不便,在學習過程中,李峰也遇到了不少困難。
【同期】 景泰藍工藝師 李峰
有困難,因為自己是聾啞人,有時候聽不懂別人的建議,非常苦惱,和老師交流不通,所以靠著自己一步一步地學習,最終學會了景泰藍工藝,景泰藍工藝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我在更加專注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認真地去繪製我的作品。
【解說】7月27日,記者在李峰的工作室看到他時,他正一鏟鏟地將琺瑯釉料填充入焊好的銅絲紋飾框架中。李峰告訴記者,掐絲工序後的胎體,經燒焊、酸洗、 平活、正絲等工序後,方可進入點藍工序。點藍後還要進行燒藍、磨光、鍍金等過程,一幅作品要耗時一兩天或者數月不等。
【同期】景泰藍工藝師 李峰
我的景泰藍以傳統和創新為一體,結合了當代現在的新風格,擅長花鳥、人物的繪製,工藝整體呢有很多樣。
【解說】據了解,李峰在傳統景泰藍(琺瑯)工藝製作基礎上,巧妙運用序工,掐絲點藍技藝,開創出景泰藍掐絲琺瑯、金絲畫、金絲沙畫、景泰藍彩沙畫、景泰藍畫等一系列新型藝術品。作品琺瑯彩《青衣》系列在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山東展會)斬獲金獎。
【同期】景泰藍工藝師 李峰
接下來的打算是希望把景泰藍工藝繼續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看到這項工藝美術。(同時)做推廣,讓更多的殘疾人加入到這其中來,有很多和我一樣的年輕人,現在是我的學生,我希望他們都可以喜歡上這項工藝。(郝學娟 濟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