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聾啞工藝師專注景泰藍工藝 創新型藝術品

2020-12-19 中國僑網

【解說】作為清朝乾隆帝最喜愛的金屬工藝品之一,景泰藍色彩鮮豔奪目、圖案華麗多姿、造型品種繁多、製作工藝複雜,已在2006年被國家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解說】李峰是一名聾啞人,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接觸工藝美術,2008年正式拜師學習景泰藍工藝,目前已成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並多次斬獲國內相關大獎。由於身體上的不便,在學習過程中,李峰也遇到了不少困難。

【同期】 景泰藍工藝師 李峰

有困難,因為自己是聾啞人,有時候聽不懂別人的建議,非常苦惱,和老師交流不通,所以靠著自己一步一步地學習,最終學會了景泰藍工藝,景泰藍工藝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我在更加專注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認真地去繪製我的作品。

【解說】7月27日,記者在李峰的工作室看到他時,他正一鏟鏟地將琺瑯釉料填充入焊好的銅絲紋飾框架中。李峰告訴記者,掐絲工序後的胎體,經燒焊、酸洗、 平活、正絲等工序後,方可進入點藍工序。點藍後還要進行燒藍、磨光、鍍金等過程,一幅作品要耗時一兩天或者數月不等。

【同期】景泰藍工藝師 李峰

我的景泰藍以傳統和創新為一體,結合了當代現在的新風格,擅長花鳥、人物的繪製,工藝整體呢有很多樣。

【解說】據了解,李峰在傳統景泰藍(琺瑯)工藝製作基礎上,巧妙運用序工,掐絲點藍技藝,開創出景泰藍掐絲琺瑯、金絲畫、金絲沙畫、景泰藍彩沙畫、景泰藍畫等一系列新型藝術品。作品琺瑯彩《青衣》系列在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山東展會)斬獲金獎。

【同期】景泰藍工藝師 李峰

接下來的打算是希望把景泰藍工藝繼續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看到這項工藝美術。(同時)做推廣,讓更多的殘疾人加入到這其中來,有很多和我一樣的年輕人,現在是我的學生,我希望他們都可以喜歡上這項工藝。(郝學娟 濟南報導)

相關焦點

  • 景泰藍花絲是什麼工藝,花絲工藝製作過程是怎樣的?
    景泰藍作為我國代表的特色工藝藝術品之一,以它精緻的外表與精湛的工藝為我們帶來了極高的審美感受和藝術價值。而且因為現在的生產條件遠比五百年前的古代要好上許多倍,所以近代製作的景泰藍藝術品不僅沒有工藝上的退步與丟失,反而擁有了新興技術與新時代審美碰撞出的新興藝術品。
  • 看看河北58歲景泰藍大師發明「新華藍」!
    1983年,23歲,張向東發明 「新華藍」點繪工藝,次年參展「法國國際琺瑯藝術品展覽」,引起世界矚目。那時張向東是一個銳意創新,具備匠心精神的手藝人。因景泰藍仿古成大師對明清景泰藍的仿製、仿造,被行內人稱為仿古。張向東就是景泰藍仿古大師。
  • 創新景泰藍目前價格仍處低位
    霓裳系列 孫晶 譚偉彬 攝  提起景泰藍,人們自然聯想起擺放在北京故宮裡莊嚴肅穆、用銅胎燒藍製成的皇廷用品。那麼,現代的景泰藍是什麼樣子?是否具備了時代元素?創新後的景泰藍是否具有收藏價值?  創新帶來新的升值空間  11月3日至18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戴加林和其弟子們近80件景泰藍新作將現身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  被譽為「中國景泰藍色彩第一人」的戴加林,早年畢業於北京藝術設計學院、齊白石藝術學院國畫系。
  • 2019中國·大廠景泰藍設計創新大賽 在廊坊大廠舉行
    本屆大賽以「弘揚傳統文化 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注重設計與創新,鼓勵參賽者將傳統的景泰藍工藝與現代的設計理念相結合,探索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的無限可能,為國寶藝術景泰藍更好地走進現代人們的生活而拓寬思維、創造美好。
  • 當葫蘆遇到景泰藍: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之景泰藍掐絲工藝葫蘆
    景泰藍是製作瓷器的一種高級工藝,至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當葫蘆遇到景泰藍,立刻碰撞出了意想不到的火花。吉祥文化與琺瑯彩裝飾藝術的完美融合,不僅增加了葫蘆的美感,也拓展了景泰藍工藝的無限可能。——編者傳承人馮春柳。兩種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也可以完美融合。
  • 用中國工藝講好中國故事 景泰藍入選博鰲亞洲論壇官方用禮
    《錦繡瓶》景泰藍  創意:榮會文化;製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同祿  《錦繡瓶》景泰藍以清代乾隆年間經典器型「鳳尾尊」為原型進行創新設計,撇口、直頸、鼓腹、收腰。撇口象徵開放,鼓腹寓意包容。瓶頸鑲嵌如意雙耳,並輔以如意紋,寓意吉祥安康、洪福齊天。
  • 景泰藍:傳統工藝的「貨櫃」
    圖片來源於網線和,圖文無關景泰藍還有一個名字,叫「銅胎掐絲琺瑯」,這個名字是以其工藝特點而得,即工匠在一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後,焊接其上,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用高溫燒制而成的器物。
  • 後起之秀景泰藍:未來價位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近年來,受文物回流浪潮影響,景泰藍精品也隨之出現在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上,漸漸被藏家所關注。綿延千年,景泰藍早已從皇宮腹地的深宅大院走進了尋常百姓家中的廳堂書齋。但與瓷器、玉器相比,人們對景泰藍的了解相對較少,其收藏和拍賣價格還較低,上升空間很大。
  • 景泰藍設計創新大賽在大廠頒獎
    10月26日,2019中國·大廠景泰藍設計創新大賽在大廠回族自治縣職教中心舉行。本屆大賽作品在色彩、主題、器型設計上均有很大突破,充分體現了時尚化、國際化、年輕化的特點,成為景泰藍發展過程中一次有價值的探索。 △圖為頒獎現場。
  • 理財-景泰藍收藏價值怎麼樣如何鑑別景泰藍?
    景泰藍被稱為北京工藝品的四大名旦之一,是工藝美術世界裡一顆璀璨的明珠。那麼,景泰藍收藏價值怎麼樣?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是北京著名的傳統工藝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現在就去向大家分析下景泰藍的收藏價值。
  • 清代瓷器發展的工藝奇蹟——景泰藍,最高貴的皇家用瓷
    官窯瓷器最早可追溯到宋代時期,但是那個時期的瓷器品種少,而且相對單調,缺乏創新,直至明朝以後,瓷器的種類才開始豐富起來,在工藝上有了重大改變和進步,在內容上和造型上不斷的出現新品。說到大膽創新,清朝參與了瓷器歷史上最大的工藝改進,除了像景泰藍,還有粉彩、琺瑯彩等等更加鮮明的瓷器品種,相對景泰藍來說,是專供清王朝使用的,做工上十分精巧,足以在瓷器種類中傲視群雄。
  • 景泰藍的發展史
    現在我們很清楚地知道,元代已經有大量景泰藍面世,都是由中國工匠製造的。明宣德年間景泰藍見於實物,以明宣德年間(1426~1435)為最多。這個時期,工藝的風格特點已經形成,技藝精湛,接近成熟時期。品種有瓶、盤、碗、爐、圓盒、香燻等。後來出現了鼎之類的欣賞品。製作胎型的物質材料有金、銅兩種。紋樣多為蕉葉、饕餮,獅戲球、西番蓮和大明蓮。
  • 景泰藍鑑賞與傳承之六續寫輝煌
    公司積極探索拓寬景泰藍工藝的應用領域,從過去以陳設品為主,逐漸擴大到室內外建築裝飾工程、城市景觀工程、高端政務、商務禮品、大師作品、收藏品、佛教用品、民用實用品以及產品外包裝等。同時努力提高製作技藝,在產品質量、技藝水平上較以前都有了很大提高。如這個時期製作的《如意尊》,器型已不是一般的圓瓶狀,而為曲線複雜的如意形。
  • 2020大廠景泰藍實用產品設計大賽舉辦
    河北日報訊(記者解麗達)9月24日,作為國內唯一的景泰藍行業國家級賽事,2020中國·大廠景泰藍實用產品設計大賽在大廠回族自治縣舉行。本屆大賽以創新為宗旨,作品在主題、立意、應用領域上均有很大突破。通過作品初評、入圍作品網上投票、專家現場評審,最終評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
  • 【香河非遺】景泰藍雜識
    關於景泰藍的歷史由來及起源,專家學者持有不同觀點,有唐代說,元代說,明代說,甚至還有商代說,但在各種說法中,學者們都認可景泰藍工藝是一種綜合性工藝,是在中國本土傳統工藝如青銅、瓷器、金銀器、掐絲鑲嵌、手工繪畫和雕刻技藝等長期發展的基礎上,吸收融匯了西亞地區的文化和工藝而形成的,這種工藝在明代進入繁榮時期,特別是皇帝朱祁鈺的景泰年間已經十分成熟,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
  • 北京景泰藍:紫銅琺瑯繪景泰
    鍾連盛主張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創新,在開發創作中始終倡導簡約、抽象、現代的設計理念,作品多次榮獲國家和市級金獎。2002年鍾連盛任北京琺瑯廠總工藝美術師,他帶領同事們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讓景泰藍進入人們的生活,開始實際應用到室內外的建築裝飾中,走出了一條古老工藝技術的重生之路。
  • 中國建築陶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陶瓷雕刻工藝師
    和過往幾期「莞博奇珍」有所不同的是,中國建築陶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並非一件藝術品,而是陶瓷雕刻大師,以及他們不斷創新的陶瓷雕刻工藝。「這種手工雕刻藝術將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建築陶瓷的工業生產體系進行有機融合,讓建築陶瓷藝術化、陶瓷藝術大眾化,從而使得陶瓷文化產業化成為可能。」中國建築陶瓷博物館宣教主任趙森如是說。
  • 景泰藍第一人:張同祿掐絲琺瑯鋼花瓶,可與官窯比肩的當代藝術品
    帝王御用,極盡奢華銅胎掐絲琺瑯,這名字乍一聽不像是藝術品,倒像是道工藝。俗名喚作是「景泰藍」,看到這兒就恍然大悟了。之所以俗名更廣為人知,要說到明朝景泰年間,只因皇帝極其喜愛此類工藝品,在朝廷督辦下達到巔峰。
  • 景泰藍現在市場行情到底怎麼樣?
    所以,作為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和品鑑價值的景泰藍開始走入尋常百姓的生活,為生活增添了許多情趣。景泰藍屬於中國的傳統手工藝技法之一,景泰藍作品源於明朝景泰年間為鼎盛,景泰皇帝尤為喜愛該類型的手工藝品,而作品多以藍色為主題,故名景泰藍。時至今日,景泰藍作品經過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不僅工藝更為精湛,且受到國內外友人及愛好者的追捧收藏和鑑賞。
  • 「景泰藍」中國文化的瑰寶,收藏界的寵兒
    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銅器器物。我國古代的工匠們很快地掌握了這門製作技藝,並結合我國本土的傳統工藝技法,幾經改良,製作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嶄新的金屬胎掐絲琺瑯器——景泰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