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翻譯感懷翻譯往事:「最最最強烈抗議」怎麼翻?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在北京剛召開的中國翻譯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上,新老翻譯們歡聚一堂,暢敘昨天、今天和明天。翻譯雖然不是創造性的勞動,雖然永遠是一名配角,但它是不可或缺的橋梁和紐帶。在這個世界日益成為密集交往的「地球村」時,翻譯的作用尤其顯得重要。

  在北京剛召開的中國翻譯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上,新老翻譯們歡聚一堂,回顧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翻譯事業的甜酸苦辣,展望未來的光明前景,與會者時而暢懷大笑,時而頜首沉思。窗外,雪花紛飛;室內,熱氣騰騰。翻譯本是幕後工作者,但一些著名的翻譯工作者曾因見證了國家的重大歷史事件而讓普通人也記住了他們的面孔,如唐聞生、李肇星、吳建民、施燕華等。浙江省的英、法、德語翻譯代表也在本次大會上獲得了同行的很高認同。

  感懷於翻譯的往事

  在全國翻譯大會上,第一個發言的施燕華是一名資深外交官、翻譯。她曾是外交部翻譯室主任、中國駐盧森堡大使。上世紀70至80年代,她曾長期為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擔任英文翻譯。全國翻譯大會的開幕式是11月11日,這個日子使她回憶起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初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一件趣事。1971年的11月11日,中國代表團抵達美國,所住酒店對面的高樓掛出很大的條幅,寫著Season's Greetings,落款 from the running dogs of U. S. imperialism,即「來自美帝國主義走狗們的問好」,這讓他們領教了美國人的特殊幽默感。因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正處於紅色浪潮之中。大街小巷都是「打倒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標語。這些標語和口號的照片也上了美國的報紙。於是,美國人知道了紅色中國送給他們的稱謂──「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在中國代表團到來之際,他們就掛出了這麼一個大條幅,讓大家一見之下笑不可抑。

  施大使還回憶了中國翻譯逐步與國際接軌的經歷。她說,當時的翻譯完全按照中國的國內政治思路來,比如「最最最強烈抗議」,英文中本沒有相應的說法,外交部的翻譯室就給創造出了完全中國特色的譯法:「strongest strongest strongest against…」惹得在場的青年翻譯們捧腹大笑。施大使說,後來中國與國際慢慢接軌後,外交部的翻譯開始強調以別人聽得懂的方式來翻譯,而且翻譯可以根據語境靈活翻譯。當施大使談到的老一輩翻譯家們的工作精神時,感動了在場的每一位翻譯。板門店談判時,中方根本沒有速記員,是翻譯兼任速記的。但翻譯們都沒有學過速記,於是一些老同志去書店買來一本速記的書,邊學邊幹,出色地完成了談判的翻譯任務。在總結新中國60年來的科技翻譯時,發言的代表談到一些默默無聞為科技翻譯奉獻青春的老翻譯工作者,有些人幾十年來翻譯了數以億計的科技資料,但他們的名字和面孔永遠都不為人所知,他們永遠只是幕後辛勞的工作者,為國家為事業奉獻了一切,全場翻譯聽了都為之肅然動容。

  徜徉於德語的小徑

  浙江大學人文學部主任範捷平教授,雖然擔負了浙大人文學部主任的領導職務,但他衷心熱愛的是自己的德語專業和翻譯事業。他曾是文化部《北京周報》編輯,1987年赴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留學,1993年獲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柏林自由大學文學理論、漢學碩士學位。隨後師從柏林工業大學文學研究所 H.D.Zimmermann教授和語言文化研究所U.Steinmueller教授從事文學和文化學研究。1996年獲得柏林工大哲學博士學位。此後在柏林工大教育系外語教學研究所任教。2000年12月回浙江大學,任人文學部主任。他是全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中國德語文學研究會理事、浙江省翻譯學會會長,最近當選為中國翻譯協會常務理事。他是瑞士作家羅伯特·瓦爾澤的翻譯者與研究者,在這位富有造詣的學者眼中,著手翻譯一位作家的作品意味著對作家全面深入的了解與剖析。

  1956年的聖誕節,羅伯特·瓦爾澤(Robert Walser)在瑞士赫利薩精神病院用完午餐之後,跟往常一樣獨自外出散步。外面在下雪,瓦爾澤在雪中經過火車站,樹林,他向一片廢墟走去。途中,他突然身子一滑,摔倒在地上,從此之後就再也沒有起來。「若干時間之後瓦爾澤先被一隻獵狗發覺,接著是附近的農民,然後是整個世界」。範捷平先生在他的譯著《散步》中,最後用這樣的一句話間接地概括了這名作家生前的失意、悽苦,以及死後他對整個西方現代文學的影響。

  《羅伯特·馮·貢騰》成書於1908年,是瓦爾澤客居柏林期間(1905—1913)的重要作品,也是瓦爾澤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作品。這部小說將敘事性降到了最低點,除了稍具故事的輪廓外,毫無情節可言。瓦爾澤注重的是人物的性情和精神世界。外部世界在他的小說裡隱退而去,只留下稍許的暗示,而敘事者雅考伯的聲音清晰地凸現。由此也可看出,作家選擇以日記或者碎片的形式並非是隨意而為的,因為這種形式擺脫線形敘事的羈絆,有利於更自由挖掘、分析人物的心態。但作為翻譯來說卻難度甚大,範捷平教授曾將譯稿在抽屜裡一放數年,只為了要更深入地研究作者的因生活經歷而形成的風格、思想。他說,瓦爾澤在表現某種事物時會突然提到一個完全憑空冒出來的人名或者一個符號,還有日常生活中的奶酪和麵包的味道,這就需要譯者把他所有的生活細節都儘可能地了解甚至熟悉起來。

  凡學過德語的人都知道,德語中有許多名詞在中文中根本找不到相應的詞彙。範捷平教授說,這隻有兩種辦法,一種是生造詞彙,許多學者都這樣做過。比如德語的「討論」,不能照搬中文的「討論」,範教授說那其中有「說出去、拿進來,再攪拌一下」的複雜含意,內中如此豐富的含義怎麼能夠用一個簡單的詞彙來取代呢?他為此在語言的詞源和考古上花過許多工夫。無法找到對應的中文詞彙時,翻譯採用的另一種方式就是做注釋。他曾翻譯過一本德國談現象學的哲學著作,60多萬字的譯者,僅注釋就做了385條。

  沉醉於英語的意境

  浙江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外語學院英語文學研究所副所長郭國良教授,同時也是浙江省翻譯協會常務理事、秘書長。最近也當選為中國譯協理事。他的翻譯經歷頗為傳奇,他本是一名海軍,外語學院畢業後在軍隊做偵聽工作。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與文學作品的翻譯相遇,從此就愛上了文學翻譯,後來考上了杭州大學外語系朱炯強教授的研究生。1991年,在導師的幫助下,他在一部澳大利亞中短篇小說選的翻譯中小試身手,在他看來,文學翻譯是很神聖的事,翻譯過程中神經始終處於興奮狀態,一有問題就拼命查資料問老師,決不肯有一絲馬虎。他曾先後赴香港中文大學、美國瓦爾帕萊索大學、印第安那大學作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短篇小說理論、當代英國小說及翻譯和西方文論。

  使他在翻譯界名聲大噪的是英國作家伊恩·麥克尤恩的作品《贖罪》。郭國良教授說,《贖罪》一書約23萬字,他全身心投入其中,翻譯了一年才完工,上海譯文出版社始終沒有催他。有些出版公司就沒有這樣好的「耐心」,買到國外圖書版權後,給譯者的時間最多只有半年,甚至才幾個月。翻譯時間沒有保證,翻譯出來的東西肯定存在各種遺憾。

  當今英國文壇,寫嚴肅小說又好又叫座的,當數伊恩·麥克尤恩,他也被認為是英國文壇當前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麥克尤恩的作品多為短篇小說,內容大都離奇古怪、荒誕不經,有「黑色喜劇」之稱。他的文字簡潔而且優雅,他對人的生存狀態的洞察和深挖,使他筆下經常是「不潔」的題材具有真正的人性深度,對於一個翻譯來說是真正的挑戰。自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最初的愛情和最後的儀式》獲得1975年的毛姆獎以來,他四次獲得布克獎提名,並最終在1998年以《阿姆斯特丹》折桂。《贖罪》同樣獲得2001年的布克獎提名,雖然最終未能獲獎,但評論卻給予了較之《阿姆斯特丹》更多更動聽的溢美之詞,認為比它更豐滿,更好讀,既有討好讀者的動人情節,喜劇因素,又不乏冷色調,讓人愛不釋手。2007年,麥克尤恩憑藉《切瑟爾海灘上》再次入圍英國布克獎。

  翻譯《贖罪》一書讓郭國良教授深深愛上了伊恩·麥克尤恩的作品,他說:「《贖罪》2001年剛出版時,我就在英國,看見書店裡讀者在爭購。當年外國媒體給予了高度關注。後來回國後,出版社約我翻譯這本書,我感到很榮幸。」到目前為止,《贖罪》已經再版了4次。

  留戀於法語的精緻

  杭州市翻譯協會會長應遠馬,也是翻譯界的一個奇人。1971年出生的他,在本屆全國翻譯大會上算得上是個年輕人。他畢業於北京第二外語學院法語系。主攻方向為翻譯理論與實踐。但他很長一段時間在幹外貿, 曾擔任國貿部副經理、經理職務。2007年擔任寧波宇超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在此期間出訪過歐非10 來個國家。2003年至2005年就讀復旦大學國際貿易研究生進修班。現在浙江城市學院教書。

  應遠馬的翻譯生涯開始於1993年。出版過《感受中國》、《本末倒置》、《老外看中國》等譯著。他也是2007年娃哈哈集團總裁宗慶後致法國達能集團公開信法文版譯者。

  應老師提起自己的翻譯經歷時說:「我所走過的翻譯之路,首先要歸功於一個人:我的外教李莎老師。她是義大利裔加拿大籍作家、詩人,後來拿到了中國「綠卡 」,還獲得了中國政府頒發給外國人的最高獎「友誼獎」。大四的時候,班裡同學獻血。李莎老師在其住處燉雞給學生們吃。看著她像一個母親一樣對待她的學生,我第一次對她有了很大的好感,於是跟她多聊了幾句。之前,我不是很喜歡開口,也一直不喜歡和外教多聊。也就是那一天,李莎給了我一本加拿大作家弗朗索瓦·巴塞羅(François Barcelo)的小說集,借給我看。我試著翻譯了其中的兩篇微型小說。當我還書的時候,我跟他說我自己嘗試了一下翻譯, 她又鼓勵我去投稿。我投到了《世界文學》, 沒想到真的在1993年的第5期上刊出了!編輯就是《世界文學》現任主編餘中先先生。李莎幫我聯繫了小說的作者,作者說不需要付給他版權,我和巴塞羅先生還聯繫了一段時間。」

  自1995年起,應遠馬就開始翻譯李莎老師的作品,其中有一本長篇小說的書名叫做《本末倒置》,講述了一名外教與她的中國男學生之間的曲折愛情故事。出版的時候,還在加拿大駐華使館舉行了發行儀式,中央電視臺4套等媒體都做過報導。當時就有朋友問譯者,這篇小說的故事是否真的發生過。她教過的學生中曾經一度在猜測誰是小說中男主人公的原型。應老師對此一概都說他也不知道。只知道在翻譯過程中,常常令他想起二外熟悉的生活。李莎曾經在翻譯過程中專門來杭州和應遠馬探討過翻譯的某些問題。但應遠馬始終沒敢當面問老師這個問題。李莎老師對法語精緻的運用,使應遠馬在翻譯的過程中很享受。

  2009年11月14日,應遠馬到北京參加全國翻譯大會時,在北京重新見到了他的李莎老師,李莎老師用中文,應遠馬用法語,師生二人聊得不亦樂乎。

相關焦點

  • 毛澤東周恩來的英語翻譯唐聞生在廈門談翻譯往事【2】
    談往事   給毛主席做翻譯 「木秀於林」沒聽懂   唐聞生提到了自己為毛主席做翻譯的一件往事。1975年,毛澤東會見當時的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夫婦。談話中,他引用三國時期魏人李康《運命論》中的話:「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 神翻譯 九大最令人叫絕的翻譯,漲姿勢了!
    最糾結翻譯Asia is four times larger than Europe.亞洲是歐洲的四倍大 / 亞洲比歐洲大三倍。【點評】最讓眾親顛覆世界觀價值觀的翻譯大概就是這句話了。到底是幾倍?傻傻分不清楚!相信大家的高中老師們絕對都有各種說法。
  • 外交翻譯中錯誤與趣事 回首往事翻成回首屁股
    新華網消息: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30日發表文章,題目是「外交官也會"迷失東京"」,介紹外交官在翻譯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和趣事。文章摘要如下。  據一位內部人士透露,翻譯陷阱甚至會把各國外交官也給絆倒,這常常為他們的聽眾帶來許多歡樂。
  • 法語翻譯家羅新璋:最蹩腳的就是字典翻譯
    [導讀]現在的人都是字典翻譯,最蹩腳的就是字典翻譯,直譯本是永遠不好讀的。他的勞動強度比別人大,現在好多詞別人都翻過了,都知道怎麼翻了。儘管知道網上折扣多,羅新璋還是喜歡自己去書店,「翻一翻才知道內容怎麼樣」。和新買的書擺在一起的還有一本 2002 年出版、司徒逸翻譯的蘇菲·瑪索自傳《說謊的女人》。「你對蘇菲·瑪索也有興趣?」老先生哈哈一笑說:「這是我翻的啊,老婆幫我找的活兒,有一陣特別閒。我翻的時候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社長給我打電話,問我在幹什麼,我說我在翻這個,他說你老頭兒怎麼翻小女孩的書!我就用了個筆名,因為不好意思嘛。」
  • 英語啟蒙最沒必要的事就是「翻譯」
    「帶孩子讀單詞需要翻譯嗎?」雖然我不是專業的啟蒙老師,但是這一年多的帶娃學習經歷使我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不需要」。最開始這個問題我也猶豫過,因為在我們固有的意識中,中文是孩子最容易理解的語言,似乎只有翻譯成了母語,孩子才能聽得懂。所以最初講繪本時,我會一句一句的翻譯,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沒過多久包子小姐開始討價還價,強烈要求我跳過讀英文的過程,直接講中文。她這樣的算計讓我不得不重新調整策略,停止了一句一翻譯。
  • 最簡單的句子,翻譯時往往最麻煩
    今天跟一位做日英翻譯的朋友聊天,聊到一個很有趣的「常識」。
  • 思南讀書會引出文學翻譯討論 "鮮",英文怎麼翻?
    上周的「思南讀書會」上,旅居海外的作家、詩人、翻譯家裘小龍,與大學同學陳丹燕、陳保平以「吃與文學:離不開的上海」為題展開對談。臺下,榮譽讀者、翻譯家馬振騁的加入,讓這場由「吃」引發的關於文學翻譯與文學品味的討論,愈加有滋有味。
  • 這大概是最最最強的論文翻譯神器了!
    一、常用翻譯軟體比較對於絕大多數同學而,最常用的翻譯軟體無外乎「百度翻譯」、「有道翻譯」、「谷歌翻譯」以及騰訊翻譯等。騰訊翻譯君:通過比較可以看出這幾個軟體的翻譯效果其實並沒有太大差距,但如果仔細比較的話,會發現百度翻譯和谷歌翻譯更勝一籌。
  • 【九大最令人叫絕的翻譯】(口譯大全)
    亞洲是歐洲的四倍大/亞洲比歐洲大三倍。four times larger than Europe.亞洲是歐洲的四倍大/亞洲比歐洲大三倍。【點評】最讓眾親顛覆世界觀價值觀的翻譯大概就是這句話了。到底是幾倍?傻傻分不清楚!相信大家的高中老師們絕對都有各種說法。
  • 智慧宮翻譯 最專業的中阿免費翻譯軟體!
    近年來,大家最為熟悉的當屬有道翻譯、百度翻譯等翻譯軟體,提起專業的中阿翻譯軟體,那就只有智慧宮翻譯了,智慧宮翻譯是智慧宮集團旗下賽洛絲網絡科技自主研發的免費中阿語言詞典、中阿翻譯軟體,智慧宮翻譯軟體打開了我們對中阿翻譯軟體的新認知,專業性和強大的詞庫更是我們最深的感觸。智慧宮集團旗下的智慧宮翻譯軟體,帶我們見識了最專業的中阿互譯軟體,原來專業和詞庫的豐富才是翻譯軟體的必殺技。
  • 什麼才是歌詞翻譯的最高境界?中文真是世上最神奇的語言啊……
    翻譯作為一個連結各種語言的橋梁溝通了文明的交流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小時候看漫畫時,最想擁有《多啦A夢》中經常出現過一款名叫「翻譯魔芋」的道具,這個道具的功能是翻譯,可以聽懂看懂與交流任何外文,或者是外星語言也好的所有奇怪的語言。
  • 東京奧運會口號發布,究竟怎麼翻譯最恰當?
    東京奧運會口號發布,究竟怎麼翻譯最恰當?因此,怎麼恰當地翻譯,引起不少人的興趣。本圈圈主查閱發現,國家通訊社新華社將其翻譯成了:激情聚會。有網友建議翻譯為:激情相聚。也有網友建議翻譯為:激情交融。本圈圈主查閱了東京奧組委官微,官微給出的口號寓意為:人們因奧運相聚,將超越國籍、種族、性別、文化等差異,互相融合,彼此更加了解。
  • 強行翻譯最致命!我是怎麼用中文來 「毀掉」法語的……
    說到翻譯,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神翻譯」合集.足夠承包你整個十一月的笑點。(圖片來源於微博,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英語四六級年年都有,每一次考試都能催生一大波段子手,沒有我翻不出的句子,只有你想不到的譯文。
  • 輕鬆搞定網絡流行詞翻譯,「高級黑」、「燒腦」怎麼翻?
    每當網絡上出現一個熱詞時,總會有同學給我留言:Justin 老師,請問這個詞應該怎麼翻譯啊?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網絡熱詞到底應該怎麼翻。學會了這個方法,以後再遇到新的網絡熱詞就不用再求人了。決定翻譯優劣的因素有兩個:1. 真正、準確、靈活地理解原文;2.
  • 胡婕從最牛翻譯小組走出的最受歡迎雙語主持
    也正因此,胡婕才能在與各位校長的交流中侃侃而談,同時有效獲取最新、最有用的信息並於第一時間傳達與觀眾。G20之後,杭州的國際化發展腳步越發迅速,越來越多的國際性會議和活動來到了杭州,杭州在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與國際的交流都越來越頻繁。國際化發展使雙語型人才需求增加,也為像胡婕這樣的雙語主持人提供了更多機會。去年G20峰會期間,胡婕便有幸採訪了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
  • 世界上最垃圾的翻譯
    最近看到一些關於翻譯的視頻,有掃盲的,有搞笑的,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搞笑版,世界上最垃圾的翻譯,只是機械式地將說話人講的所有內容翻譯給對方,像極了所謂的
  • 李冰冰半夜幫員工翻譯郵件 被稱"史上最棒老"
    據港媒報導李冰冰近日在微博分享和員工通信的內容,竟是下屬看不懂英文信半夜請求幫忙翻譯,且身為老闆的她真的熬夜幫忙翻譯,此舉在網絡掀起討論。李冰冰大牌氣場足 工作人員蹲地服侍(資料視頻)網易娛樂8月25日報導 據香港媒體報導,李冰冰近日在微博分享了一則和員工通信的內容,竟是下屬看不懂英文信,半夜急著請求幫忙翻譯
  • 20個最出人意料職位翻譯
    該研究在幾千名各種行業從業者提供的英文職位名稱中評選出了20個最出人意料的名稱。該市場調查公司發言人表示,入選的職位名稱多屬普通崗位,但都被冠以冠冕堂皇的名稱,並披上了「行話」的外衣。僱傭者通過這種方式來抬高該崗位的重要性,同時也增加其對求職者的吸引力。
  • 日均翻譯過萬張,「秒翻」探索自動化漫畫翻譯模式
    AI圖片翻譯平臺「秒翻」打破傳統「漢化組」式漫畫翻譯工作模式,將人工翻譯、嵌字、排版調整的流程自動化,每天可完成上千章節的漫畫翻譯,漫畫出海為秒翻的應用提供了更多機會。負責秒翻產品設計的王洪祥告訴三聲,秒翻主要應用了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最初工具的設計非常簡單:框選漫畫中的文字,即可自動擦除原文並且完成翻譯和排版。與市面上已有的很多OCR翻譯工具不同,秒翻瞄準漫畫翻譯的使用場景,在字體、自動排版、識別背景和板塊方面下功夫。秒翻對PS中最適合處理文字和背景的魔法棒、畫筆等功能進行了簡化,與文字提取和自動翻譯相結合。
  • 暗含否定句 怎麼翻譯最地道?
    ,意為"最不可能的"、"極少可能的"、"最不合適的"。從句式上看是表示一種最高級的肯定,但其實意是否定的。比如:He is the last man to accept a bribe.他不是受賄的那種人。He would be the last man to say such things.他決不會說這種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