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製片人談電影行業寒冬:好故事找錢不難,只是泡沫被擠掉了

2020-12-12 娛樂新航標

(哈麥/文)這兩年,影視行業已不復往日輝煌,幾乎人人都在感嘆資本寒冬、項目積壓、公司垮掉、從業人員轉行,看起來一副衰敗景象。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大家現在是什麼樣的心態?都在做什麼樣的項目?

在剛剛過去的坎城國際電影節期間,我們遇到了六位製片人,他(她)們帶著各自的項目,參加中國電影基金會旗下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組織的坎城製片人工作坊,交流、學習,以及推介他(她)的項目。

這六位製片人的六個電影項目是經過了層層篩選從上百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的,已經得到了專業評委們的認可,算是現在市場上非常靠譜的項目了。它們的籌備情況以及製片人們對市場的判斷,可以看作是當下影市某一側面的寫照。

體育題材將爆發?

「觀眾不只想看那些撕逼的陰柔的電影。」

六個項目中,有三個是目標明確的商業類型片。其中,《永恆碗》和《老槍》兩部又都和體育相關。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體育及相關題材可能成為繼科幻後又一個爆發的類型。就目前來看,有很多大的項目已經上馬或者即將上映,比如陳可辛的《李娜》、《中國女排》,李仁港執導,集結了吳京、章子怡、胡歌、張譯、井柏然等眾多明星演員的登山題材電影《攀登者》。

據《永恆碗》製片人吳濤(曾參與過《煎餅俠》、獨立開發製作《父子雄兵》)的了解,中國現在至少有十個(「我都說少了」)體育電影已經在準備和籌備當中。「就像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出來以後大家都想做科幻電影,它可能也是一個輪轉。」

從題材本身來看,吳濤覺得體育電影所具有的很燃的激情以及很強的視聽衝擊力本來就適合大銀幕,而且,它所帶來的那種情感體驗是其他比如說小妞電影帶不來的。「觀眾不僅僅只想看那些撕逼的,完全女性化的,陰柔的電影。尤其是中國人,我覺得我們對於這種陽剛的東西,熱血的東西,團結的、勵志的東西……中國每個人都想當老闆,你可以看到很多人都有奮鬥精神的,那這種燃的東西,熱血的東西,永遠會有市場的。只是體育就作為一個類型的切口切進來,其實它帶給大家的情感滿足是一種對自己的不滿足,我要做一個牛逼的事情,我要奪冠軍,我要贏,就這種感覺。它是社會底層和社會結構以及社會情感形態這片土壤生長出來的東西,只是我們一直沒有發覺到那個土壤深層次的東西。」

吳濤喜歡看《三聯生活周刊》,公眾號上看不到的他就往前買過期雜誌,《永恆碗》就是他2014年從過期雜誌上看到的一個真實報導而來的,裡面的人和事打動了他,他決定拿下每個人的授權,自己寫劇本,把它開發成電影。這是一個美國人帶領一群由快遞員、貨車司機、老闆、大學生、鐵道扳道工、警察、退伍軍人組成的橄欖球隊第一次參加「永恆碗」全國橄欖球聯賽,獲得全國冠軍的故事。

資本寒冬找錢難?

「好故事找錢肯定是不難的,只是那些亂象被屏蔽掉了」

現在劇本已經寫到了第六稿,下一步準備談導演,還沒有到確定投資的階段。不過,吳濤對自己的項目是很有信心的,他覺得現在市場環境下項目找錢肯定是難了,但是好的故事找錢肯定是不難的。「只是那些亂象被屏蔽掉了。你光去靠流量,靠鮮肉,靠外圍的包裝、噱頭,做不了好電影。觀眾也不是傻子,投資方也不會埋單。」

吳濤認為現在的市場環境下,製片人以及出資公司第一要做的就是嚴控成本,抓好內容,以小博大,比如《老師好》和《快把我哥帶走》就是很好的例子。「最關鍵看你到底想要什麼,你是要一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你把錢都給了一些不太應該給的人,或者不應該給那麼高的人。不是說有了大明星這個電影就能賣的。」

壓縮成本很正常?

「非常低的成本做出來優秀作品,是所有電影人的職責」

《老槍》是《過春天》製片人賀斌的新項目。故事男主角固學兵是一個射擊選手,他在世界射擊錦標賽中屈居亞軍後退役返鄉,適逢前所未有之大變革,生活、事業諸事不遂。偶然被老對手重燃鬥志,誓要一決高下。私造槍枝敗露,從英雄變狂徒,最終末路重生。

劇本是從業十多年的廣告導演高朋寫的。賀斌和高朋分別是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和導演系出身,兩位老同學決定一起做。這個項目入選過第四屆導演協會青蔥計劃的五強,獲得了100萬的拍攝資金。目前劇本還在修改,資方已經在密集的接觸中。

從賀斌談資方的經歷來看,他覺得並不難,寒冬對真正做電影的人的影響也並不大。「所謂的寒冬,我不太認為對我們會造成多麼大的影響,我們只是創作者,安心做好我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是不是寒冬這個事市場說了算,我暫時的感覺還好。我們遇到的資方也好,還是一些其他的創作者,他們融資還都是比較順利的。」

至於壓縮預算、降低成本這些事情在他看來非常正常。《老槍》的定位就是一個低成本的商業片,線下的預算只在1500萬-2000萬,不希望高於3000萬。「你一定要在非常低的成本之下做出來一個優秀的作品,這是所有電影人共同的一個職責。」

吸引演員不用愁?

「大家都是在互相選擇,這個並不是核心障礙」

演員也已經在考慮,賀斌核心考慮的並不是這個演員會是一位流量或者是新人,他覺得最主要的還是適合角色。在這樣一個預算下,他和導演要做的就是把劇本做到最好,然後希望通過劇本打動一些比較出色的演員。「大家其實都是在互相選擇,我們在找更合適的演員,他也在找更合適的項目,大家如果能達成共識的話,我覺得是可以在成本層面上也達成一定共識的,我覺得這個並不是核心障礙。」

《如果愛情是圓的》製片人王東輝也有相似的觀點。他說自己製片的片子裡還沒有碰到過傳說中的演員不好找這件事。「只要你的角色夠吸引人,你的劇本夠好,搭建起來這個工作班底是合理的,(對演員來說)就會是一個不錯的工作環境。」

以前成本太虛高?

「一億五的愛情片我不知道錢怎麼花」

王東輝曾在CAA擔任過經紀人(代理黃渤、張嘉譯、高群書、管虎等演員和導演),作為製片人參與過《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神探亨特張》、《繡春刀》、《我是證人》等電影。他推介的新項目《如果愛情是圓的》是一部公路愛情喜劇,聚焦的是「閃婚」這個社會現象,講的是一對在比利時度假時認識的戀人回北京後火速結婚,不到六個月又鬧離婚的故事。

這是一個在當下市場上正受歡迎的商業類型片,王東輝給它的預算範圍在4000萬左右,作為一個行內人,他甚至都很驚訝記者所提的前幾年有些愛情片高達1-1.5億的預算。「你能告訴我一億五的愛情片是怎麼花出去的嗎?每一個類型片應該有一個預算的範圍,如果說一個浪漫愛情片也沒有過多的特效,也沒沒有動作,我不知道一億五怎麼花。如果說大的環境都是在控制總的成本的話,那可能是因為前幾年的成本有點虛高太多。我拍的片子基本上都是在幾千萬,《繡春刀》2900萬就拍完了。」

在找錢上,王東輝也沒覺得寒冬對自己有多大影響。「對泡沫裡面的那些公司來講,突然間他們找不到錢了,對他們來講是個寒冬,但是對於我們一直以來也沒有那麼急於去找那麼多的錢,一直以來也是踏踏實實在做自己的工作的人來講,我們一年能拍一部片子也就不錯了,那對於我們來講的話其實也還好。」

資方要求改劇本?

「導演想自我表達不一定是缺點,只要不是太固執」

這六人組合裡的另外三位製片人都是女性,而且有趣的巧合是,她們的項目都更偏向於文藝。

《少年的魔角》是導演原創的劇本,屬於青春成長題材。故事男主角是高二男生李憬豐,他迎來了沒有父母管束的獨立生活,準備和好兄弟周虞一起擁抱屬於成人世界的瀟灑和刺激,但經歷了半年的悲歡離合之後,卻發現一切並非如他想像的那般自由自在。

製片人黃迅(紐約大學電影學碩士,曾擔任過《一夜驚喜》後期協調)對這個項目有很清楚的判斷——本身很小,不是那麼商業,不太可能是爆款,成本一定要壓。「所以在找錢的時候我就完全都沒有考慮以投資回報率為第一要務的那些公司。」

但是導演當初寫劇本時比較偏向個人表達,所以目前還在結合投資方的意見改第三稿劇本。「這個劇本他寫的很生動,很鮮活,但是其中結構啊,敘事方式啊,一些方面還是比較個人化一些,所以我們現在是希望把他再往回拽一點,就是從結構上面去規範它,讓它變成一個普通觀眾更加能夠聽懂和感同身受的故事。」

製片人就是在這中間做平衡的那個人,一方面接受投資方的意見,一方面又要保證導演的創作本源不變。黃迅認可一點,就是不想自我表達的導演不是好導演,所以想表達也不一定是缺點,只是不要太固執就可以。「導演當初找到我的時候,打動我的一點是他對這個項目很認真,因為他說他同時去找了好幾個人看他的劇本,接觸下來,他覺得我說的東西是他最能接受的。我當時也不全是說好,也說了很多的問題,他能夠接受一些這種反饋,包括資方的意見,跟他想表達的東西不太一樣,他可能需要消化一下,但是有一些他也會接受的比較快,所以我覺得導演給我的態度還是比較客觀和謙虛。」

名導當監製來助力

李玉方勵監製《兔子暴力》,徐崢賈樟柯監製《國王的血》

楊菲菲(勞雷影業製片人)的《兔子暴力》取材自真實社會事件,是殘酷青春主題,主打母女情感。故事發生在一座被拋棄的重工業城市,一對分別17年的母女在美好的夏天重逢,女兒為了留住母親策劃出不為人知的秘密行動,而她天真的計劃,卻將幾個家庭推向深淵。

這部片子的導演申瑜也是一位女性,她的項目在參加青蔥計劃及製片人工作坊評選的過程中被勞雷影業總裁方勵及他的長期合作夥伴李玉看中,勞雷影業參與了投資,兩人還擔任監製為新導演保駕護航。

影片已於五月底開機,請到了萬茜、黃覺等明星演員出演,很像勞雷過往項目《蘋果》、《觀音山》、《二次曝光》等的操作。

楊菲菲說,這個項目被發掘後大概經過了兩年的時間,中間有再次重新修改劇本。當萬茜、黃覺看到後,基本上都是一拍即合就答應了。

片子的成本也不高,不包括宣發,製作預算在1800萬-2000萬。

葉婷(徐崢工作室製片人)推介的項目《國王的血》改編自須一瓜(《太陽黑子》曾被改編成《烈日灼心》)的同名短篇小說,故事用犀利悲絕的筆觸刻畫了一個底層家庭的孩子在生存絕境中爆發的巨大力量與責任擔當。

該片導演高則豪曾拍過《目擊者》、《殺瓜》,兩部片子都有不錯的口碑。一直關注新人導演的徐崢在幾年前就認識了高則豪,到《國王的血》兩人一起合作,徐崢的公司出品、製作,徐崢本人出任監製,還邀請到了賈樟柯一起擔任聯合監製。

《國王的血》定位是一部中小成本文藝片,因為有兩位名監製,加上導演已經有口碑前作,所以在找演員上應該很有吸引力。製片人葉婷透露,製作團隊已經跟一些實力派演員建立合作意向,將會是很強的陣容。

相關焦點

  • 趙琦:能在中國找錢的紀錄片製片人
    他同時兼任製片人和導演的紀錄片《殤城》,也曾獲得了艾美獎的提名。2012年,他擔任製片人的《千錘百鍊》,也獲得了當年的金馬獎。趙琦可能不像張藝謀和賈樟柯那麼有名,但對於中國紀錄片行業來說,他無疑是關鍵人物。知道趙琦的人都認同這條評價,儘管前兩者其實是電影導演。
  • 中國製片人坎城感言:老外都想來我們這兒找錢
    除了在紅毯上秀的演員們,還有很多電影幕後工作者也來到了坎城,有些是作為嘉賓出席活動,有些是宣傳電影,有些是賣片或買片,還有些是交流學習。  鄧勝、索南仁青加、肖乾操、王冀傑、單佐龍就是五個由吳天明電影基金選出來參加坎城製片人工作坊的年輕製片人。
  • 國際製片人高峰論壇:現在正是中國電影「黃金時代」的開始
    相比往年,此次製片人高峰論壇的內容格外豐富全面,包含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由四位來自大型電影公司的製片人暢談商業片的製作與未來發展;第二部分則有三位不同國家的藝術片製作人探討藝術電影的生存之道。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商業片的製片人,還是藝術片的製片人,都對電影的未來,尤其是中國電影的未來,充滿信心。
  • 臺灣本土電影排片量上升 年輕導演找錢依然困難
    臺灣本土電影排片量上升 年輕導演找錢依然困難 時間:2015.05.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張瑋xue拿獎後,他獲得了臺灣文化機構獎勵的550萬新臺幣,這樣一來,他下部作品就有了一點啟動基金。  像侯孝賢這樣的大導演拍戲,其實找錢也很困難,與普通人想像中大導演動動嘴、鈔票滿天飛截然不同的是,一文錢能夠難倒英雄漢,一萬元也能困住一個導演,尤其是在藝術電影這條路上堅持走著的臺灣導演們。1905電影網採訪了臺灣電影中心副行政長陳德齡,向我們介紹了臺灣年輕導演們的現狀。
  • 電影產業泡沫退潮,金融創新的機會在哪裡?
    金融業天然更喜歡標準化產品,大部分情況下沒有意識到影視行業是一個黑箱,對這個行業秘而不宣的知識缺乏了解,缺乏敬畏感。在金融泡沫退潮以後,整個電影工業的投資都需要重新思考,不得不回歸本源。對資本而言,電影行業的轉型重塑既帶來「寒冬」的警示信號,又意味著新的投資機遇誕生。
  • 2019電影票房排行榜:擊退「寒冬」質疑,實現三大突破
    眾多機構預測電影行業已進入「後紅利」時代,中國電影行業的寒冬已經來臨。正當媒體、專家紛紛唱衰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時,「打臉」出現了。下半年,中國電影市場風雲突變,暑期檔、國慶檔引領了火爆的電影市場。根據貓眼專業版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為642.66億元人民幣,較2018年同比增長了5.4%。
  • 張藝謀談《歸來》:好電影在心裡 不在評論裡
    張藝謀談《歸來》:好電影在心裡 不在評論裡。 張藝謀回應影片映後的褒貶不一,稱「好電影在心裡而不在評論裡」,並透露陳道明片場「先當美工,後當監製」的趣事。  張藝謀看陳道明  他「有父輩氣質」  張藝謀給新作《歸來》的定義是通過「陸焉識回家」講述一個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在嚴歌苓原作中,主人公都是上海人,但影片卻將故事地點搬到了北方。
  • 網絡電影上行期,小成本也能創造大格局丨專訪《雙魚隕石》製片人
    不過,從月榜單和日榜單TOP10來看,除了常青的大IP、強視效影片外,如《雙魚隕石》《大魚》這種以「好故事」見長的創新題材作品也登上了榜單前列,展現出了強勁的市場潛力。由此來看,觀眾對網絡電影的需求正在多元化,不僅是IP、視效,具有內容深度的好故事也是觀眾剛需。
  • 《城市夢》製片人戴年文:這部講述城管VS小販的電影 將參賽明年...
    這為該片8月28日在全國正式上映開了一個好頭。 我們當時就想找到一個有意思的切口,要找矛盾衝突大、故事豐富的主題,有人問關於城管的內容敢不敢拍?陳導就說那沒問題啊,只要找到好的拆解方式和拍攝視角就可以拍。」
  • 通過導演中心制和製片人中心制的比較看電影製片人的重要性
    好萊塢的電影生產理念十分明晰,電影生產是一種具有極高利潤回報率的商業行為,製作電影的目的在於獲得巨額利潤,為了延續高票房電影的良好記錄,商業電影製作體系中的影片生產走向了情節的重複,進而造就了類型片。好萊塢開創的不僅僅是製片人制,而是實行刻意強化製片人的權勢與地位,削弱導演藝術個性的製片人專權。製片人被賦予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導演則只是把劇本轉變成影像的一個工作人員而已。
  • 影視寒冬下的電影人——影視上遊:「我們都要餓死了還談什麼夢想?」
    編者按:2019年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臺詞說: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2020年對電影行業的從業者,可以說很不友好。號稱史上最「炸裂」的春節檔全線撤檔,然而這還只是個開始。
  • 好萊塢金牌製片人雅各布森:IP當道明星不再呼風喚雨
    好萊塢著名製片人、前派拉蒙影業總裁湯姆·雅各布森(Tom Jacobson)前來參會。會後,大浙網對湯姆·雅各布森進行了專訪,聽這位曾監製《小鬼當家》、《獨立日》、《生死時速》、《斷箭》等多部票房大片的好萊塢金牌製片人談電影。
  • 十二位製片人,說說他們怎麼做出這些難度極大的電影
    作者:THR Staff 譯者:陳思航 校對:Issac 來源:《好萊塢報導》 製片是一項關乎機敏的工作,這份榜單中列出的十二位製片人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 2019年影視行業關鍵詞:寒冬/調整/拐點
    影視寒冬有多「冷」,橫店的冷清或只是冰山一角。電影行業,票房增長趨勢不再、產能過剩、工業化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層出不窮,進一步加速了資本的逃離。上海電影發布三季度報告補充公告稱,前三季度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為478.64億元, 同比減少2.21%,觀影人次達12.81億。其中,國產影片票房284.12億元(去年同期為321.18億元,同比減少11.54%), 佔全國總票房的59.36%。
  • 科幻類編劇寫作熱潮:科幻電影是如何講故事的?
    北師大教授、科幻作家吳巖,職業編劇人老丘,電影策劃、編劇麥田,國際電影製片人董璦琿應邀出席,他們圍繞《科幻電影寫作》一書,現身說法,與眾多到場的編劇、科幻影迷交流互動,分享了各自對於科幻電影劇本改編的工作經驗和思考。
  • 「不要貪心,專攻一點」,面對年輕電影人,上影節創投訓練營導師這麼...
    在剛剛參加完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創投訓練營(SIFF NEXT)第二階段活動後,導演鄭大聖、導演鵬飛和製片人頓河作為導師,對在此次工作坊中看到的新鮮項目感觸良多。在接受晨報記者採訪時,幾位導師談了談參加上影節創投訓練營的感受,也講述了他們對於面前這股新鮮力量的建議和期待。
  • 【學電影】製片人開機前必做的9大流程
    4、信息和數據管理 電影製作是協作工程,人員管理是這項工程的基石。如果你不擅長與人打交道,那麼你就不適合這個行業。作為製片人,你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聯繫,作為導演,你需要和演員以及攝製組進行合作。通常製作人身兼二職,毫無例外。
  • 職業經理人、製片人韓剛,告訴你影視從業者如何快速進入內容電商時代
    短視頻平臺,為寒冬中影視人提供了一點「溫暖」。如今,越來越多的影視從業者正在擁抱短視頻平臺。有人風生水起,就有不溫不火,背後都自有一套屬於邏輯。入局者,一方面要適應新的規則,另一方面則是不放棄對精品的追求。
  • 製片人賈軼群:資本泡沫一眼就能看穿,不如投身變化無窮的創作
    為孩子前途著想,不顧經濟條件堅持買學區房的年輕父母;被丈母娘威脅不買房不結婚的青年情侶;集資購房,房本上寫六個人名字的一大家......正是這些平凡卻真實的故事,展現了買房者的眾生相,讓觀眾感同身受。為了這份真實感,賈軼群帶領團隊進行了大量的採訪和調查。「劇裡面所有的買房、賣房、租房故事都經過了真實採訪,有真實案例作對照。
  • 網絡電影《大地震》持續霸屏總製片人羅勁鬆緊抓現實籌備《疫戰》
    但《大地震》並不是他唯一的一部「非傳統主流」網絡電影,同樣由他擔任總製片人的網絡電影《特勤精英之生死救援》,就曾和「好兄弟」《大地震》攜手進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9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共築中國夢」主題原創網絡視聽節目徵集推選和展播活動優秀節目補助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