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罵人被判道歉十天,現在網上罵人也涉及違法了嗎

2020-08-27 半掩流光

這一天我在床上躺著,肆無忌憚的刷著手機,突然看到一條消息。

朋友圈罵人被判了十天?當時我就坐起來了,心想難道鍵盤俠終於要被法律無情的大手制裁了嗎?



仔細一看才發現是在朋友圈道歉,曬十天。

這個事件的雙方是業務往來關係,合作期間產生了矛盾,李某就在自己朋友圈發布了對張某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了張某的照片。然後李某的好友也有幾百人,其中也不乏認識張某的。

張某發現後認為李某的行為有損其名譽和人格尊嚴,然後就告到了法院。就在前幾天,法院審理以後,判決李某以不屏蔽任何人的方式公開發布微信朋友圈向張某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發布的道歉內容至少保留十日。

然後李某在8月7號就在朋友圈道歉了。

法院給出的依據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七條,是否構成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應當根據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來認定。

以書面或口頭形式辱罵或者誹謗他人、損害他人名譽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對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材料或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隱私,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

現在的網絡環境確實太差了,尤其是鍵盤俠,網絡噴子更是比比皆是,一言不合就問候全家,有網友看了這個事件說這下好了,以後看見罵人的見一個截圖一個。

不過我覺得這個事件還是不能和平時網上罵人相提並論的,這個是發生在朋友圈,朋友圈對現實生活影響較大,而且是點名道姓的侮辱和誹謗,並曬出了照片。性質是比較惡劣的。

對於那些罵一槍換一個地方,也不點名道姓的網絡噴子,其實還是挺難解決的。



不過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儘量不要發洩自己的戾氣,畢竟網絡世界不是垃圾場,你今天罵人難保明天不被人罵,而且網絡是有記憶的,說不定哪條侮辱的言論會觸碰到法律的底線。

不說傳播正能量,最起碼做到別讓別人鬧心不也是與人為善嗎?

相關焦點

  • 朋友圈罵人被判道歉十天,網民:「判得好」
    如今,微信朋友圈已成為人們網絡社交的重要場所,然而,由於其具有一定的公開性,發在朋友圈的內容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構成侵權。2019年6月,小張與小李因為在業務合作上起了衝突,小李在朋友圈公開發布了對小張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了張某的照片。
  • 朋友圈罵人被判朋友圈道歉10天,哪些內容不能出現在朋友圈?
    隨著微信的廣泛使用,微信朋友圈似乎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曬幸福的,有訴煩惱的,甚至還有洩私憤罵人的……朋友圈「罵人」是否違法?近日,就有人因微信朋友圈辱罵他人引起侵害名譽權糾紛,並被法院依法宣判了。
  • 朋友圈罵人被判朋友圈道歉十天
    【人民網報導】因業務合作糾紛,小李在朋友圈發布對小張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小張認為小李的行為有損其名譽和人格尊嚴,將其起訴。近日,溫州市@甌海法院 判決小李以不屏蔽任何人的方式公開發布微信朋友圈向小張賠禮道歉,道歉內容至少保留十日。
  • 朋友圈罵人?他被判在朋友圈道歉10天,不屏蔽的那種……
    如今,微信朋友圈就像「日記本」,曬旅遊、曬幸福、曬生活的點點滴滴。越來越多的人在朋友圈分享、吐槽。但是,在朋友圈「說話」也要有分寸的,如果在朋友圈罵人,性質可就變了,嚴重時甚至構成違法犯罪行為。01浙江溫州:朋友圈發侮辱性語言被判朋友圈道歉近日,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三溪法庭依法宣判了一起侵害名譽權糾紛。因為業務發展需要,市民小張將公司的汽車精洗美容業務承包給市民小李,隨後,雙方在合作中出現了矛盾。
  • 朋友圈罵人被判朋友圈道歉10天,不得屏蔽任何人
    「本人於2019年6月16日17日,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兩條朋友圈,內容出現對x先生侮辱性語言,給x先生造成了名譽影響。本人現已認識到錯誤,在此向x先生誠懇做出道歉。」這是最近溫州張某發的朋友圈。為啥?朋友圈罵人,好友公開可見,被告,官司輸了。要道歉10天。事情還被頂上了微博熱搜第二。
  • 朋友圈罵人被判道歉10天!注意這些內容在朋友圈都不能發
    8月10日,一條名為「朋友圈罵人被判朋友圈道歉10天」的熱搜出現在微博熱搜榜的第二名,溫州的李某因為自己朋友圈罵人的事件被罰在朋友圈公開道歉10天,引發網友熱議,在朋友圈罵人也是一種違法行為嗎?2019年6月16日-17日,為了洩憤,李某相繼在自己朋友圈發布了對張某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了張某的照片。
  • 男子朋友圈罵人被判朋友圈公開道歉10天:不得屏蔽任何人
    今日,「朋友圈罵人被判朋友圈道歉10天」登上微博熱搜。據官方消息,近日,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三溪法庭依法宣判一起侵害名譽權糾紛。因為業務發展需要,張某將公司的洗車精洗美容業務承包給李某,後雙方在合作中出現了矛盾。
  • 朋友圈罵人,被判在朋友圈道歉10天……
    2019年6月16日-17日,為了洩憤,李某相繼在自己朋友圈發布了對張某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了張某的照片。據悉,李某發布的朋友圈是對微信號內所有好友公開發布的,發布該朋友圈時他的好友人數有七百人左右。
  • 全民普法丨 在朋友圈罵人?法院判決:道歉10天!
    當負面情緒湧上心頭你會在朋友圈發洩情緒嗎?近日一男子就因朋友圈罵人被判朋友圈道歉10天!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並貼出小張照片、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來認定。
  • 朋友圈罵人也是犯法!網友朋友圈罵人被判「刑」
    今天人民日報發了篇微博,有網友在朋友圈罵人,被判了在朋友圈道歉10天所以以後誰要是在朋友圈
  • 朋友圈罵人,被判在朋友圈道歉10天……網友:這個可以有
    新華社因業務合作糾紛小李在朋友圈發布對小張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小張認為小李的行為有損其名譽和人格尊嚴將其起訴近日浙江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判決小李以不屏蔽任何人的方式公開發布微信朋友圈向小張賠禮道歉道歉內容至少保留十日案件 ·
  • 朋友圈罵人被判朋友圈道歉10天,這些事項你注意到了?
    因業務合作糾紛,小李在朋友圈發布對小張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小張起訴,法院判決小李在朋友圈道歉。從罵人,起訴,到道歉,用了一年多時間,和不知道多少精力,這中間,有多少傷害和損失呢?現實生活中,遇到這種侵權,又有多少人有這個精力和時間去維權呢?這個難題一直困擾著我,是不是要等公民素質的普遍提升才能盼到問題的解決?
  • 朋友圈罵人,被判在朋友圈道歉10天……網友​:這個可以有
    2019年6月16日-17日,為了洩憤,李某相繼在自己朋友圈發布了對張某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了張某的照片。據悉,李某發布的朋友圈是對微信號內所有好友公開發布的,發布該朋友圈時他的好友人數有七百人左右。
  • 朋友圈可以隨便罵人嗎?
    歡迎關注認真普法的「上海高院」頭條號 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作者:胡玉潔 2020年新入職公務員前幾天,一則「朋友圈罵人被判朋友圈道歉十天最終,法院判決孫某以不屏蔽任何人的方式公開發布微信朋友圈向王某賠禮道歉,道歉內容至少保留十日。
  • 朋友圈罵人被判朋友圈道歉10天,還敢罵嗎
    近日,在某地兩人因為業務合作,小李在朋友圈發布對小張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小張認為小李的行為有損其名譽和人格尊嚴,將其起訴。於是溫州市甌海法院 判決小李以不屏蔽任何人的方式公開發布微信朋友圈向小張賠禮道歉,道歉內容至少保留十日。
  • 微信朋友圈「罵人」被判公開道歉並保留10天 律師:具有典型意義
    封面新聞記者 宋瀟一言不合就罵人,洩私憤,類似的事情,估計不少人都做過,可你知道嗎,有人因為在朋友圈罵人,被法院判決公開道歉10天,且不能屏蔽任何人。8月11日,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法院宣判的一起侵害名譽權糾紛引發關注,涉事的李某因侵害他人名譽權,被法院判決在自己的朋友圈公開道歉,道歉內容至少保留10天。而這一判決受到關注的同時,朋友圈「罵人」是否違法?怎樣來判定是侮辱性、誹謗性的語言等問題也引發熱議。記者就相關問題諮詢了律師。
  • 微信朋友圈罵人 為何會被法院判賠錢?
    近日,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法院判決了一起因微信朋友圈罵人引發的名譽侵權案件,引發公眾關注。法院經過審理判決被告賠償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元,並在朋友圈公開道歉。
  • 溫州:@溫州人,發朋友圈注意了!甌海有人因罵人被判在朋友圈道歉10天
    2019年6月16日-17日,為了洩憤,李某相繼在自己朋友圈發布了對張某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了張某的照片。據悉,李某發布的朋友圈是對微信號內所有好友公開發布的,發布該朋友圈時他的好友人數有七百人左右。
  • 在網上罵人會受到懲罰嗎?
    有不少人認為,在網絡上罵人不會受到什麼懲罰,因此在網絡上出現了一個群體"網絡噴子"。但是今天小編要告訴大家,網絡並非法外之地,在網絡上侮辱誹謗他人的,也是會受到懲罰的。近日,溫州市甌海區法院受理了一起奇特的訴訟,是關於在微信朋友圈罵人的,因業務合作糾紛,小李在朋友圈發布對小張涉及侮辱性、誹謗性語言。小張認為小李的行為有損其名譽和人格尊嚴,將其起訴。溫州市甌海法院 判決小李以不屏蔽任何人的方式公開發布微信朋友圈向小張賠禮道歉,道歉內容至少保留十日。不少網友看了之後紛紛叫好,表示支持。
  • 「朋友圈罵人被判朋友圈道歉10天」名譽權糾紛案
    本月,浙江海昌律師事務所朱竟業律師代理的原告張某訴被告李某名譽權糾紛一案,受到人民網、澎湃新聞、財經網等多家媒體的關注和報導,而因該案引發出的微博熱搜話題「朋友圈罵人被判朋友圈道歉10天」,也在當天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二名,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和討論。隨後,央視《共同關注》、《朝聞天下》、《第一時間》、《正點財經》也紛紛報導了這起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