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5日電 近日臺灣連續曝光了兩起貪腐涉弊案,涉及藍綠兩營官員。臺灣《旺報》5日刊載社論指出,這其實是臺灣前諸多制度扭曲所呈現出的冰山之一角。
文章摘編如下:
檢調與司法單位上周分別以勞務採購收取回扣及災修工程收取回扣名義,起訴嘉義縣長張花冠,以及羈押南投縣長李朝卿,由於2位縣長黨籍分屬藍綠,使得原本單純的貪汙涉弊司法案件,染上濃濃的政治色彩,成為各界關注議論的焦點。然而,綜觀這2件可能的司法弊案,牽涉的遠遠不止「司法迫害政治」還是「政治迫害司法」的論辯,而是臺灣當前諸多制度扭曲所呈現出的冰山之一角。
首先,單以今年這一年為例,現任縣市長捲入涉案官司的,除了最新的李朝卿和張花冠之外,尚包括雲林縣長蘇治芬被控垃圾掩埋場收購案, 及基隆市長張通榮被控關說員警縱放人犯。另外前臺東縣長吳俊立被控賄選甫於上周經司法定讞入監服刑;前嘉義縣長陳明文所涉的汙水廠工程洩密圖利案,則於9 月底一審宣判無罪,但尚在上訴審理中。
於此,姑且不論涉案縣市長到底是否真正涉弊,但如此高比率的陷入司法糾紛,一定程度顯示其中存有防弊制度的規範缺失,不是讓有心者有抵瑕蹈隙的空間,就是讓定力不足的官員難以抵擋利益的誘惑。這樣的制度缺陷如何彌補,誠然是一個值得正視的課題。
其次,進一步檢視這些弊案的具體內涵,如李朝卿案是以化整為零的方式,將道路災修工程拆分為百萬元以下以規避「採購法」必須公開招標的規定,再以期約的方式收取一定比率的工程回扣。再以張花冠為例,此次牽涉的是嘉義縣的環保採購弊案,在起訴書中所臚列的9個有問題標案,不只收賄金額比率約在一成上下。更令人側目的是,這些標案內容幾乎無所不包,甚至連「執行提升為民服務質量案件快速查核計劃」,也可成為收受回扣的標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南投、嘉義這兩縣所曝露出的災修工程弊案和環保採購弊案,絕對只是冰山的一角,其它的領域,其它的縣市,甚至不同的部門單位,大家有樣學樣,在各式各 樣的採購標案或OT案中進行權錢利益交換,其實是一定程度上的公開秘密罷了。看來以清廉自許的馬英九,光獨善己身猶有不足,如何兼善,成為廉能「政府」才是硬道理。
第三、從張花冠案起訴書的指控來看,目前公共工程採購標案,過程中由相關業者專家組成評審委員的機制顯然已經被滲透,不只主管官員可能把原該保密的評委名單和標案底價事前洩漏給特定廠商,甚至有些不肖的學者評委也甘願擔任掮客角色,包括事前洩底及在審議過程中偏袒、護航。而這種行徑, 嘉義環保工程採購既非孤證更非首例。大家記憶猶新陳水扁夫人吳淑珍,就曾在南港展覽館案中,責令當時的「內政部長」餘政憲洩漏評委名單予特定對象。顯示 這種「產官學」聯手貪汙的模式,正在被不斷的複製中,如何亡羊補牢,無疑是對相關主管部門能耐的一大考驗。
第四、綜前所述,顯示當前既有的肅貪防弊機制,在不法者別有用心的鑽空子下,可以說是漏洞百出,防不勝防。面對這麼嚴竣的形勢,當局強化特偵組,設置廉政專責單位,固然是應有之義。但是一方面其績效就有待檢驗,另方面過度強調防弊,也可能使行政體系轉趨保守被動,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不只影響行政效率,更談不上如何招商引資興利便民。因此在興利與防弊之間如何取得平衡點,毋寧是行政當局更為嚴竣的考驗。
第五、除了要確實做到肅貪防腐,並致力兼顧興利防弊,檢調辦案質量與司法審判的效率同樣有待提升。事實上以這一次張花冠被起訴與李朝卿遭 收押來看,國民黨立即將李停止黨權,反而是一向自詡反貪立場堅定的民進黨則並未援引慣例對張祭黨紀處分。而不論是該黨主席蘇貞昌,或前主席蔡英文不約而同的說辭竟是因為司法常擺烏龍,因而不擬隨之起舞。蘇蔡2人的反應固然被批評為護短不自省,甚至是以反司法迫害之名行迫害司法之實。但是從過去諸多案例來看,遭到檢方起訴羈押最後卻判決無罪的案例所在多有,更多的則是在冗長的司法訴訟過程中只能得到不是正義的遲來正義。因此止謗莫如自修,提升檢調辦案質量與司法審判同樣是不容輕忽的改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