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從小聽話,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很多父母眼中的完美孩子,考上北大後卻殺了自己親生母親?為何孩子因上網課事情與家長爭執後,選擇跳樓?孩子反不反抗是評價好不好的標準嗎?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呢?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一書的作者傑弗裡-伯恩斯坦,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家庭教育專家,他試圖用十天的練習幫助家長學會掌控叛逆的孩子。這本書的主旨是:放棄對孩子的控制, 才能獲得更多的掌控權;不再強迫孩子聽話,孩子才會開始聽你的話。
深以為然。凡事苛刻,極其嚴厲的父母,是教不出完美的孩子的。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孩子完美的表面下,藏著多少壓抑的人性和不得伸張的怨恨。
前段時間,北大弒母案嫌疑犯吳謝宇終於被捕,在殺害自己的母親,躲藏好幾年之後,這一次的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終於讓人大快人心。
吳謝宇在很多父母眼中應該是很完美的孩子吧。
在成績上,吳謝宇從不用父母操心:
2009年,吳謝宇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進了福州一中。
2012年,吳謝宇又被北大提前錄取,大一學年,就獲得了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榮譽稱號;大二學年,獲得了北京大學廖凱原獎學金。
在性格上,從小就表現出了不同於一般孩子的強大自律性。
放學後,很少與周圍孩子進行一些無聊的遊戲,而是立刻回家做作業。
有人至今還記得,多年前去吳家串門,童年的吳謝宇就坐在客廳的桌子前專注地練習著毛筆字。
見到鄰居來訪,禮貌地起身打一聲招呼,隨後旋即坐下繼續,毫不分心。
可是這樣的完美卻是同樣身為老師的母親,逼出來的。
被捕後,首次談到母親的時候,吳謝宇說:其實與母親生活得很辛苦。 他說「在家裡絕對不能玩」;媽媽每天都要求自己打電話匯報動向;關於談戀愛,媽媽絕對禁止,哪怕是在大學。
如果沒出現殺母這樣的結局,吳謝宇在世人的眼中是完美的,就像親戚說的,可能是這世間想到的最後一個會殺人的罪犯。
但是,從母親那裡不得舒張的靈魂,和過度壓抑的神經,總會要有一個突破口,要麼是自己滅亡,要麼是家毀人亡。
吳謝宇曾經說過父親死後,他很想自殺,但是他沒有自殺,他只想跟母親同歸於盡,殺了母親之後,他又沒有勇氣自己去死。
這樣的悲劇於是就發生了。
正是因為父母的控制欲太強,約束太多,強迫症太嚴重,才導致孩子表面上唯唯弱弱,沒有主見,內心卻扭曲到了極致。
積極心理學家泰勒博士的研究證明:苛求完美恰恰是我們尋求幸福的最大障礙。
過度嚴格的愛,只會讓人窒息。 過度完美的表象之下全部都是扭曲的靈魂。
所以,要允許孩子反抗,反抗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家長應該正確看待孩子的反抗行為,不要「粗暴制止「。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與反抗的孩子相處呢?只要把握好3個方面,孩子就能受益一生。
孩子最明顯的反抗期是在孩子十二、三歲的時候,他們身體迎來了第二次突變,男孩、女孩的第二性特徵開始出現。身體的變化讓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感覺長大了,渴望獨立,渴望從家長和老師的保護下掙脫出來,希望別人把自己當大人看,希望自己能做決定。
他們其實需要成人的幫助,但他們不希望成人以高高在上的姿態過分管束和幹涉自己。
所以,家長要了解青少年時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並做好思想準備,正視孩子在這一特殊時期的矛盾心理和行為表現,注意調整與他們的關係和對他們的態度。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他們的想法,給他們創造一個寬容、理解的成長和學習環境。處理問題時用商談的語氣代替強迫的語氣,曉之以理,以理服人。
這一時期的孩子,由於經驗不足,他們對事物的觀點往往不夠全面,判斷和做事容易走極端,情緒易衝動。很多時候,他們就像迷路的小孩,自己努力地想走出困境,但總是找不到正確的方向。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分析各種選擇的利弊,引導孩子自己作出正確的選擇。
這個時期的孩子一般自尊心比較強,往往在疾惡語前面不畏懼,相反有時候會產生孤注一擲的情緒。
家長要引導孩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讓孩子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每個人都有其長,亦有其短,很多叛逆孩子的叛逆源自於不被理解和外在的嚴格控制。
有一種孩子叛逆反抗,是孩子太懶,家長太勤快;有一種孩子叛逆反抗,是家長要求的他都會,不想重複去做。
家長要相信每個孩子的智力是有個體差異的,也要明白你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科學培育孩子就要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一定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堅持「因材施教」,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一)鼓勵和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就是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具體地說,它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重視教科書的閱讀,課前預習能自己獨立鑽研。不僅聽課效率高,理解課文也比較深;不僅會讀教科書和一般書報上的文章,還有閱讀文言文和外文書籍的能力、查閱工具書和參考書的能力,並能在理解所讀材料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寫出讀書筆記。
第二,自己能夠提出問題並主動尋求解決辦法。思路敏捷,勤於思考,能抓住實質提出許許多多「什麼是」和「為什麼」;提出問題後,還會主動去尋找答案,對於需要到什麼地方,找什麼人幫助,查閱什麼書,都很熟悉,能帶著問題跑圖書館、閱覽室,善於向別人請教,喜歡與別人研討。
第三,善於總結,每學完一單元,就主動進行單元學習小結。既會整理書上的知識點,又善於歸納自己的閱讀心得、練習題的不同類型、證明題的不同思路和解題的各種方法;既善於接受、整理別人的觀點,也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
第四,能不斷改進學習方法,科學支配時間。不僅善於借鑑別人的經驗,也能經常揣摩,總結自己的經驗和教訓。當別人感到作業多、壓力大、時間不夠用的時候,自己並無同感;在老師沒有布置作業,別人不知該幹什麼的時候,自己總能找到學習內容,有效利用時間。
自學能力是一種最重要的學習本領,如果孩子能從初中階段開始,就逐漸掌握這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那他以後的學習和一生的前途,父母就大可不必太擔心了。
(二)注意激發和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是人們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新的問題,達到有所突破和創新的能力,激發和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要培養孩子的創造素質,包括生理素質、技術素質和心理素質。生理素質,即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這是勝任創造性艱苦勞動的本錢;技術素質,即雄厚的知識、科學的方法、熟練的技能,這是培養創造能力的關鍵;心理素質,即創造時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到創造力的發揮。要隨時注意培養孩子強烈的好奇心、高度的注意力、豐富的想像力,和熱愛生活、富於信心與毅力、對未來充滿希望等優良品質。
總之,家長要明白,趕鴨子可以上架,但上不了高架;所以家長需要精心思考、細緻安排、講究方法,少一些囉嗦、粗暴和監督,把功夫下在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理想和各種能力的培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