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巧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比較盛行「笨鳥先飛」以及「努力就會成功」的教育理念。這也就是說父母會更嚴格的要求孩子。
父母對孩子嚴格要求,確實能夠使孩子更加會努力。但有些父母卻錯誤地理解了嚴格要求的本質,他們認為只有給孩子更多的壓力,把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規劃的絲毫不差才是最好的。父母這種做法本質上就是超限效應,不僅會適得其反,還會造成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
馬克吐溫曾經參加一次婚禮的時候,牧師在教堂中央進行宣誓。起初,牧師說得慷慨激昂,著實讓人精神振奮。而馬克圖也被牧師的演講所吸引,打算要捐贈10分錢。隨後牧師並沒有結束他的演講,又說了將近10分鐘,馬克吐溫坐在椅子上都快睡著了。這令他決定,把原本要捐的10分錢變成5分。
後來牧師又說了10分鐘,馬克吐溫又改變了他的想法,一分錢也不捐給他們。之後牧師又說10分鐘演講才告一段落,之後馬克吐溫便起身,不僅沒有捐錢,還從捐款箱裡面拿走了兩分錢。這就是典型的超限效應的例子。
如上文中馬克吐溫的例子一樣,牧師話太多,以至於讓馬克吐溫感到厭煩——從原本想捐贈10分錢到拿走捐款箱中的兩分錢。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對孩子太多的嘮叨,或者父母對孩子管教過多,把握不好教育孩子的界限,就會對孩子造成超限效應。
1.影響孩子的生活
父母把握不好教育孩子的界限的具體表現有:在學習方面,父母花孩子玩耍的時間都讓給了學習,因為他們認為只有在學習上投入的時間多,才會有好的回報;在孩子的生活上,父母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去做,生怕孩子受到一點罪、受一點苦;
在孩子的交友上,父母告訴他們什麼人可以交友,什麼人不能交談,甚至有時候會告訴孩子具體的人名。父母這種做法就是超越了教育孩子的界限,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包了,而孩子「無事可幹」。這就造成了孩子得不到鍛鍊,變得愈加遲鈍。
2.會對孩子的人生產生負面影響
父母超越教育的界限,甚至連生活方面也不放過。本該是孩子獨立要完成的事,父母非要替孩子承擔,這會讓孩子得不到鍛鍊,使得孩子不懂得處理人情世故,不知道該怎樣生活。而且這些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極差,凡事都要依賴父母;他們缺乏面對困難的勇氣,也缺乏堅持不懈的毅力;
這些孩子也沒有高出常人的智商,更沒有讓他人喜歡的情商……這些都是家長超越教育孩子界限的影響。如果不及時糾正,就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生活。
3.造成家庭糾紛和矛盾
父母對孩子的生活以及人生指手畫腳,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太過。因此一些孩子就會對父母的規划進行反抗,而父母掌控欲望太強,會對孩子的這種反抗感到不適。從而使得父母與孩子陷入一個死循環,造成親子關係比較差,甚至會引發一些家庭矛盾。
1.在合理範圍內給孩子最大自由
父母也要想孩子能夠健康成長,能夠取得一個較為精彩的人生,父母就要懂得放開手,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去自我發展。然而孩子畢竟年齡小,有些幼稚,對事情的看法不夠全面。所以父母在給孩子更多自由空間的時候,也要為孩子劃定一個範圍,讓他們在範圍範圍內不斷嘗試和發展。
2.要尊重孩子們的想法,不能忽略他們的感受
孩子在2~3歲的時候,大腦發育逐漸完善,有了對世界的認知。這時候的他們對萬事萬物都非常好奇,當他們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時,父母不要急於否定。而是要尊重他們,理解他們的目的所在,從來不能忽略他們感受。
3.聆聽孩子內心感受
很多父母因為生活壓力大,會忽略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感受。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只不過是一廂情願,並不是孩子想要的。這時候如果父母還未察覺到孩子內心的變化,就顯得父母太不稱職。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和他們交談,並聆聽他們的想法。只有這樣做,孩子才能夠察覺到父母對他們的關心,才能夠不斷提升自我。
父母對孩子管教鬆弛有度,會給孩子帶來好的結果;而父母完全把控孩子的生活,會讓孩子缺乏鍛鍊,變成人見人煩的巨型嬰兒。因此父母要想孩子真正的能夠成才、成為人中龍鳳,就一定要給孩子相對的自由。
並在此基礎上,尊重他們的想法,關注他們的情感變化,給予他們正確的指導。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長為父母心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