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打電話和我哭訴,她越來越不知道該如何管教自己8歲的兒子,她說每次發現兒子犯錯,她只是簡單的囉嗦了兩句,孩子就開始反抗,甚至有時候多和孩子說兩句話他就嫌囉嗦。
有一次閨蜜送孩子去上學,結果馬上就要遲到了,兒子還在那裡磨磨唧唧慢慢悠悠,這時閨蜜徹底火了,不停地給孩子說:"就要上課了,你怎麼就不能快點,剛才我就提醒你很多遍了,可你就是不聽,還是在這裡磨嘰。"
閨蜜還沒有說完,孩子就開始捂著耳朵並朝閨蜜吼叫道:"你有完沒完,你能不能夠不嘮叨了?"接著甩門就走。
閨蜜沒想到小小年紀的兒子竟然開始學著頂撞自己,而閨蜜也發現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甚至逆反心理越來越嚴重。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像我閨蜜一樣,他們發現越是說教越讓孩子有反感,而有一位心理學家也曾對小學的孩子做過一個實驗,但問及孩子最不喜歡家長的行為時,有80%的孩子寫道討厭父母的嘮叨。
其實,導致孩子有這種想法或者有頂撞父母行為的主要原因,有可能就是父母觸碰了孩子的超限效應。
01何為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通常是指人在接受某種刺激過多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本能逃避反應,其實這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意識,但在事情刺激過多過強或者時間太久的情況下,人的心裡也就會極其的不耐煩,最後出現反抗的心理現象。
而用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身上,那些過多的叮囑嘮叨以及說教,使得孩子越來越反感,於是他們根本聽不進去,又或者是聽得太多就像耳朵起了老繭一樣,身體感覺到了麻木,因此才產生了超限效應。
當然超限效應引用我們通俗的話講就是人的忍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一旦超過了這個極限,那麼就會物極必反。
02超限效應帶來的弊端
1、 影響親子關係
超限效應首先帶來的一個弊端,那就是影響孩子和父母親之間的感情以及關係,就像上面我們所講的閨蜜家的孩子一樣,面對母親的囉嗦,嘮叨,指責和訓斥。孩子的反感心理越來越強烈,甚至他根本聽不下去,也會覺得媽媽這樣做完全就是多此一舉,最後孩子和母親越來越疏遠。
2、 使孩子更加叛逆
很多父母反映自家孩子非常叛逆,越是不讓他做的事情他反而越去做,你讓他往東他偏偏往西,其實這有可能就是超限效應給孩子帶來的更加叛逆效果,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孩子被逼急了,反而會和父母對著幹。
3、 毫無效果可言
父母不要覺得經常性地去反覆嘮叨,孩子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他們也會非常聽話,其實恰恰相反。
這種超限效應給孩子帶來的往往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毫無效果可言。而且父母需要明白的是,你反覆的嘮叨,實際上是觸碰了孩子的忍耐極限,這又怎麼可能讓孩子聽父母的話呢?
03父母應該避開超限效應和孩子真正有效的去溝通
1、 適當的給孩子一點自由空間
成長過程中的孩子不可能那麼完美,他們肯定會犯錯,但面對孩子的錯誤,父母不要總是去不停地囉嗦和說教,而是應該適當地給他們一點自由的空間。一開始可以先批評,指責時不要太極端,總是窮追不捨,孩子會更加逆反。
2、 做好榜樣,言傳不如身教
父母要相信榜樣的力量,而孩子的行為和舉動基本上都是效仿父母而得來,所以總是用言語去教育孩子,不如身教來的效果明顯。
例如:父母改掉拖拉的壞習慣,變得雷厲風行,說到做到,那麼孩子也會和父母一樣,這樣以身作則的教育方法,會讓孩子受益匪淺。
3、 點到為止,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都是沒有任何重點地去教育,劈頭蓋臉的亂七八糟的和孩子翻舊帳,其實這樣反而造成孩子的厭煩感。
所以教育他們要點到為止,而且簡單的說教以後父母可以放手不管,這樣孩子能夠明白自己犯錯要承擔嚴重的後果。
例如:督促孩子上學,他就是不聽,這時父母就可以坐在一旁看著孩子去拖拉並且用遲到被老師訓的後果,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這樣才能起到真正教育的效果。
那麼你家孩子是不是也會嫌父母嘮叨呢?你理解超限效應這個詞彙嗎?歡迎分享你的故事,我們一起探討,另外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