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超限效應:你觸碰到了孩子的忍耐極限

2020-12-17 薔薇媽媽育兒記

閨蜜打電話和我哭訴,她越來越不知道該如何管教自己8歲的兒子,她說每次發現兒子犯錯,她只是簡單的囉嗦了兩句,孩子就開始反抗,甚至有時候多和孩子說兩句話他就嫌囉嗦。

有一次閨蜜送孩子去上學,結果馬上就要遲到了,兒子還在那裡磨磨唧唧慢慢悠悠,這時閨蜜徹底火了,不停地給孩子說:"就要上課了,你怎麼就不能快點,剛才我就提醒你很多遍了,可你就是不聽,還是在這裡磨嘰。"

閨蜜還沒有說完,孩子就開始捂著耳朵並朝閨蜜吼叫道:"你有完沒完,你能不能夠不嘮叨了?"接著甩門就走。

閨蜜沒想到小小年紀的兒子竟然開始學著頂撞自己,而閨蜜也發現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甚至逆反心理越來越嚴重。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像我閨蜜一樣,他們發現越是說教越讓孩子有反感,而有一位心理學家也曾對小學的孩子做過一個實驗,但問及孩子最不喜歡家長的行為時,有80%的孩子寫道討厭父母的嘮叨。

其實,導致孩子有這種想法或者有頂撞父母行為的主要原因,有可能就是父母觸碰了孩子的超限效應。

01何為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通常是指人在接受某種刺激過多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本能逃避反應,其實這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意識,但在事情刺激過多過強或者時間太久的情況下,人的心裡也就會極其的不耐煩,最後出現反抗的心理現象。

而用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身上,那些過多的叮囑嘮叨以及說教,使得孩子越來越反感,於是他們根本聽不進去,又或者是聽得太多就像耳朵起了老繭一樣,身體感覺到了麻木,因此才產生了超限效應。

當然超限效應引用我們通俗的話講就是人的忍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一旦超過了這個極限,那麼就會物極必反。

02超限效應帶來的弊端

1、 影響親子關係

超限效應首先帶來的一個弊端,那就是影響孩子和父母親之間的感情以及關係,就像上面我們所講的閨蜜家的孩子一樣,面對母親的囉嗦,嘮叨,指責和訓斥。孩子的反感心理越來越強烈,甚至他根本聽不下去,也會覺得媽媽這樣做完全就是多此一舉,最後孩子和母親越來越疏遠。

2、 使孩子更加叛逆

很多父母反映自家孩子非常叛逆,越是不讓他做的事情他反而越去做,你讓他往東他偏偏往西,其實這有可能就是超限效應給孩子帶來的更加叛逆效果,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孩子被逼急了,反而會和父母對著幹。

3、 毫無效果可言

父母不要覺得經常性地去反覆嘮叨,孩子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他們也會非常聽話,其實恰恰相反。

這種超限效應給孩子帶來的往往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毫無效果可言。而且父母需要明白的是,你反覆的嘮叨,實際上是觸碰了孩子的忍耐極限,這又怎麼可能讓孩子聽父母的話呢?

03父母應該避開超限效應和孩子真正有效的去溝通

1、 適當的給孩子一點自由空間

成長過程中的孩子不可能那麼完美,他們肯定會犯錯,但面對孩子的錯誤,父母不要總是去不停地囉嗦和說教,而是應該適當地給他們一點自由的空間。一開始可以先批評,指責時不要太極端,總是窮追不捨,孩子會更加逆反。

2、 做好榜樣,言傳不如身教

父母要相信榜樣的力量,而孩子的行為和舉動基本上都是效仿父母而得來,所以總是用言語去教育孩子,不如身教來的效果明顯。

例如:父母改掉拖拉的壞習慣,變得雷厲風行,說到做到,那麼孩子也會和父母一樣,這樣以身作則的教育方法,會讓孩子受益匪淺。

3、 點到為止,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都是沒有任何重點地去教育,劈頭蓋臉的亂七八糟的和孩子翻舊帳,其實這樣反而造成孩子的厭煩感。

所以教育他們要點到為止,而且簡單的說教以後父母可以放手不管,這樣孩子能夠明白自己犯錯要承擔嚴重的後果。

例如:督促孩子上學,他就是不聽,這時父母就可以坐在一旁看著孩子去拖拉並且用遲到被老師訓的後果,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這樣才能起到真正教育的效果。

那麼你家孩子是不是也會嫌父母嘮叨呢?你理解超限效應這個詞彙嗎?歡迎分享你的故事,我們一起探討,另外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超限效應:你越嘮叨,孩子越叛逆,父母要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
    文丨耿倩倩(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對於孩子來說最怕的恐怕就是父母的嘮叨,對於家長來說常掛在嘴邊的也正是那幾句嘮叨。小剛是個初中生,平常小剛媽媽特別喜歡嘮叨。有一次小剛和同學約著去踢球,但是因為天氣太熱,小剛不小心把自己的短袖落在球場了,回家之後,小剛媽媽就開始嘮叨:「衣服都能落在球場,你真行!」
  • 嘮叨,打罵的孩子為什麼更加不聽話
    :媽媽,你天天就是這些話,煩不煩?媽媽聽後心裡會覺得十分委屈,說這麼多還不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嗎?為什麼過於嘮叨,反而讓孩子感覺到不耐煩、聽不進呢?孩子產生「超限效應」所謂「超限效應」,意思就是人會因為受到外界的刺激時間過長或者力度過大而滋生出不耐煩的情緒,從而產生抗拒或叛逆的心理。
  •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爸媽越催越拖拉,或許是「超限效應」在作祟
    而且往往你越是催促,娃像是有意跟你對著幹似的,越說越慢。事情越是著急,他越是這樣,很多父母到最後幾乎暴跳如雷。孩子如此拖拉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又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改善這樣的習慣呢?下面我們就來逐一分析下。
  • 父母越是嘮叨,孩子越發叛逆?背後的「超限效應」要予以重視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都或多或少的讓孩子陷入&34;的影響。對於這種超限效應的影響力很多家長還是一知半解。在父母日常教育孩子中觸及超限效應都有以下三點表現。1、父母根本停不下來當孩子有不良行為時候,或者孩子某行為家長覺得可以更完美,家長就很快萌生了有說教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在他們說教的過程中,他們最初目的是讓孩子認同自己的觀點,意識錯誤。但是無形之中家長越發肯定自己,很難剎車,越說越起勁。
  • 孩子越長越大,不聽話怎麼辦?這些方法太實用了!
    孩子不聽話,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催孩子去洗澡睡覺,催一遍不行,得催個十遍八遍;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媽媽一直在旁邊嘮叨,「就知道玩遊戲!成績退步了看我怎麼收拾你!」「你現在不好好學習,將來怎麼考好大學?」······ 心理學中的超限效應,大家都不陌生。
  • 「父母需懂的兒童心理學」超限效應—有效的批評!
    :孩子對父母的話,前幾次可能還乖乖的聽話,但發現父母講的越多,小孩越不聽,甚至後面還會出現更偏激的言行。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種現象叫做「超限效應」。所謂朝鮮效應,超限效應是指剌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裡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
  • 家長越是嘮叨,孩子越是叛逆,原來是"超限效應"在作怪
    或許我們也知道,家長的本質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好,但卻忽略了,過分的嘮叨會讓孩子進入&34;。名詞解釋是指受到的刺激太多、太強,或者是時間太長,從心底感覺到不舒服,想要逃離這種環境,也就是家長眼中的&34;。令人難過的是,大多數的孩子正處在&34;的影響下。在父母日常教育孩子中觸及超限效應都有哪些表現。
  • 父母越嘮叨,孩子越差勁…笨父母才會不停地跟孩子講道理
    因為孩子,根本不會講道理!而且越小的孩子越不講道理!因為他們根本聽不懂。 為什麼聽不懂 不知道這些場景家長們有沒有很熟悉,是不是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孩子在小區樓下玩得興起,死活不肯回家;看到別人的玩具,非要一模一樣的,不買就蹲在地下耍賴皮;吃飯的時候一定要跑跑跳跳,追著餵飯;說不讓動什麼非要上手看看,一下就把東西弄壞了。
  • 為什麼你越嘮叨,孩子就越聽不進去?父母可以了解下「超限效應」
    很多家長都在為孩子學習的事情感到擔憂,甚至孩子一表現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家長就要開始念經式地批評孩子。然而越是過度的嘮叨,孩子越是聽不進去。女兒從小一直懂事聽話,父母讓她往東從不往西。但最讓父母不滿意的一點,就是女兒學習不好。女兒今年上了初三,小張更是著急得不行。
  • 孩子犯錯父母喜歡碎碎念?"超限效應"對娃的危害,父母需注意
    小時候,我們總是很嫌棄父母的嘮叨,有的時候一件小事,他們能絮絮叨叨說上半天。沒有耐心的孩子,可能會煩不勝煩。孩子犯錯後父母越說他越抗拒?其實是&34;在作祟小浩是一個初中生,平時成績優秀一直排在班級前十名,父母也很驕傲。
  • 說得太多也是一種錯,父母教育孩子時,請小心別觸發「超限效應」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其實家長反覆說教,不斷給孩子施以相同的刺激,會使孩子產生「心理惰性」,對家長不再敬畏。當再次出現相同的刺激時,教育效果便隨之減弱,甚至消失。所以,無論家長對孩子嘮叨的出發點是多麼的正確,多麼地為孩子著想,只要觸發了「超限效應」,家長的嘮叨就往往會適得其反。
  • 別只會對孩子嘮叨,了解超限效應的危害,嘮叨是最沒用的教育方式
    這也讓劉先生感覺到很疑惑,為什麼如此教育孩子反倒沒有任何改變呢?其實生活當中這樣的案例有很多,有很多父母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只不過是在不停的嘮叨孩子而已。而孩子往往不聽從父母的想法,這完全是因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出現了超限效應。什麼是超限效應?曾經馬克吐溫發現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有一次他經過牧師演講的地方,準備留下來觀看。
  • 你越管孩子越不聽話!育兒專家:家長學會4招,孩子乖乖聽話
    然而,父母越管教,孩子就越不聽話!這讓不少家長感到頭疼。那麼,今天小編就給父母點建議,學會這4招,孩子乖乖學好。第一步:話不說2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大多數父母都是保持平和的態度,儘量不打人,更多的是遷就孩子。但是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因此就存在多次說同樣的話,有意識地提醒孩子。但是,孩子的自控力往往比較差,特別是父母在忙其他事情的時候,他會觀察父母的態度。如果家長馬上來了,他可能就會乖乖的聽話。
  • 你越數落,孩子越不聽話
    孩子越大越不聽話心理學方面:到了青春期,孩子遭受挫折時,會引起強烈不滿,從而表現出來一種仇視、對抗、不相容的消極情緒狀態,這就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不聽話,實際上是大人不聽孩子的話。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認為他很弱小,看他滿身都是可愛,做一件小事就會興奮半天,認為孩子就是一個天使,自己的孩子比誰都聰明,只看好的一面,不看壞的一面,喜歡順著孩子。
  • 3000萬詞彙計劃的重要發現:父母越嘮叨,孩子越聰明
    現在有太多文章都說,父母嘮叨是孩子的毒藥。其實未必,這取決於孩子的年齡。孩子年齡越小,父母要越嘮叨。我有一個同事,孩子1歲時,不得已只能讓姥姥帶回老家帶。我同事跟她媽媽說:「穿衣多少、用尿布還是尿不溼等,媽你做主就行。我就希望,您每天都要不停的跟樂樂說話。越嘮叨越好。「姥姥想,沒問題啊,不就說話嘛又不花錢。於是,天天說,天天嘮叨小樂樂。
  • 當你抱怨孩子「不聽話」時,其實真相很扎心,他們壓根就沒聽
    當有同學在回答問題時,他亦舉起來小手,手的高度可觸老師的鼻尖。當你問他,剛才同學這位說什麼了。他會摸摸頭一笑,「老師我只想回答我的答案......&34;標籤效應&34;暗示效應&34;標籤&34;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有著強烈的作用。
  • 父母在這4件事上越能忍,孩子長大後越有出息 「悅寶園分享」
    但也要知道的是,但凡那些孩子成才的父母,一般都有一顆很大很大的心,他們很多時候都很能「忍」。對孩子真正的愛,不是過度幹預,而是適時放手。一隻風箏能不能飛向高處,全看放風箏的人願不願意松線。事實也證明,父母在下面這4個方面越能忍,孩子長大越優秀。
  • 孩子不懂事,累到要放棄:都是「超限效應」惹的禍,治理講究方法
    :越說越反感心理學上有個詞語,叫「超限效應」,簡單地說,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免疫甚至心理逆反的現象。正如面對各種病菌時,人體會產生免疫能力一樣,「超限效應」也是一種人體保護機制,它能使人體主動無視人體所受到的強烈的、連續性的刺激,從而讓人免於心理崩潰。了解了這種機制以後,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媽媽說得越多效果越差,甚至會引起孩子逆反的心理。
  • 孩子越大越不聽話,父母該怎麼辦?
    第二天早上,我先生給兒子吹頭髮時,朋友就在旁邊嘮叨,你們這也太將就孩子了,身上不舒服哪裡睡得好?餓著肚子怎麼能睡覺?孩子必須該吃飯時就要吃飯,該洗澡時就要洗澡。因為他弱小打不過跑不掉,不就範肯定是自己吃虧,輕則挨罵,重則受皮肉之苦。可是,孩子總會長大,而父母則是越來越老,如果從小因為怕而屈服,在他身體越來越強大時,自然就有膽量說不,有能力去反抗。這時候最容易起衝突,就是人們常說的,越大越不聽話,叛逆。
  • 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越「有問題」?為什麼?
    導讀: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越「有問題」?為什麼?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越「有問題」?為什麼?!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