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越是嘮叨,孩子越是叛逆,原來是"超限效應"在作怪

2020-08-26 奶爸育兒寶庫

中國的家長几乎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借著自己身為家長的身份,打著&34;的旗號,對著孩子進行長篇大論的說教。其實,真正聰明的家長不會一味地對著孩子講道理,因為這樣做不過是&34;,是無用的事情。

我的媽媽就是一位&34;的媽媽,從小到大,都喜歡把自己認為對的事情重複很多遍,比如前幾天,我在糾結要不要給兒子買一個平板,其實自己更偏向於不買,但還是需要別人給我一個&34;。於是便詢問媽媽。

媽媽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因為還有事情要處理,草草的回覆一句便走進書房,過了一會兒,媽媽過來敲門:&34;

&34;

&34;

&34;

&34;

沒辦法我只能暫停手中的工作,認真的回答她&34;

媽媽這才確定我的態度:&34;

嗯?我就是想和她討論一下小朋友的問題,怎麼到最後反而成了我的問題?沒辦法只能告訴媽媽我有工作,之後再聊。

有不少人抱怨,自己從小就深受媽媽嘮叨的影響,甚至有人表示,自己就像帶著緊箍咒的孫悟空一樣,不敢做錯一件事情,生怕自己的唐僧媽媽念叨不停。或許我們也知道,家長的本質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好,但卻忽略了,過分的嘮叨會讓孩子進入&34;。

什麼是&34;?


名詞解釋是指受到的刺激太多、太強,或者是時間太長,從心底感覺到不舒服,想要逃離這種環境,也就是家長眼中的&34;。令人難過的是,大多數的孩子正處在&34;的影響下。在父母日常教育孩子中觸及超限效應都有哪些表現。


不管承認與否,大部分的家長都不能完全接受孩子的錯誤,為了他們能夠發展的更加完美,家長就會產生說教的行為。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在說教的時候應該會說著說著就剎不住車了。那是因為家長在說教的過程中完全同意自己的看法,越發的肯定自己,從而出現越說越起勁的行為。

但是孩子並不喜歡這種方式,甚至會出現厭煩的情緒,剛開始或許還能耐著性子聽下去,幾次之後,他們就會變得叛逆,想要遠離父母。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家長的嘮叨就是因為不信任自己。親子關係就會因此變得疏遠。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家長要儘可能的減少對孩子的嘮叨,換一種方式教育孩子:

用建議代替嘮叨。其實,孩子是有基本的分辨能力的,家長要學會相信孩子,簡明扼要的建議比&34;的嘮叨有效的多。比如孩子想要大夏天的出門玩球,家長一定是不同意,可以告訴孩子:&34;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為&34;,面對他們的錯誤總是急切的希望他們改正,一切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要知道,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或許小時候的他們是不完美的,但是只要家長願意相信他們,減少囉嗦的話語,讓孩子用時間證明自己。

相關焦點

  • 父母越是嘮叨,孩子越發叛逆?背後的「超限效應」要予以重視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都或多或少的讓孩子陷入&34;的影響。對於這種超限效應的影響力很多家長還是一知半解。在父母日常教育孩子中觸及超限效應都有以下三點表現。甚至會重提孩子以往的錯誤,通過批評孩子,來驗證自己的觀念。久而久之,孩子不僅聽不進去家長的說教,並且對家長這種行為滋生厭煩的情緒。
  • 超限效應:你越嘮叨,孩子越叛逆,父母要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
    「我就沒見過像你這樣的孩子!」小剛聽到後跑到自己臥室裡狠狠地關上門,這樣的場景反覆在家裡上演著。很多父母表示自己也不喜歡嘮叨,只是孩子總把家長的話當做耳旁風,也不認真聽。事情真是這樣的嗎?為什麼有的家長越跟孩子嘮叨,孩子越叛逆呢?其實這超限效應的表現。
  • 父母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超限效應:你觸碰到了孩子的忍耐極限
    閨蜜沒想到小小年紀的兒子竟然開始學著頂撞自己,而閨蜜也發現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甚至逆反心理越來越嚴重。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像我閨蜜一樣,他們發現越是說教越讓孩子有反感,而有一位心理學家也曾對小學的孩子做過一個實驗,但問及孩子最不喜歡家長的行為時,有80%的孩子寫道討厭父母的嘮叨。
  • 別只會對孩子嘮叨,了解超限效應的危害,嘮叨是最沒用的教育方式
    這也讓劉先生感覺到很疑惑,為什麼如此教育孩子反倒沒有任何改變呢?其實生活當中這樣的案例有很多,有很多父母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只不過是在不停的嘮叨孩子而已。而孩子往往不聽從父母的想法,這完全是因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出現了超限效應。什麼是超限效應?曾經馬克吐溫發現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有一次他經過牧師演講的地方,準備留下來觀看。
  • 《我的青春期》|從「超限效應」分析,如何應對孩子青春期的叛逆
    尤其是孩子在童年到青少年的這個階段,正處於小學最後衝刺和中學階段,家長們更是開足馬力,為了能考上好大學,而「快馬加鞭」逼迫孩子好好學習。但是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出現「叛逆」,從言聽計從配合家長到與處處頂嘴跟家長對抗,於是家裡就會有「不看孩子寫作業,母慈子孝;一看孩子寫作業,雞飛狗跳,嗷嗷喊叫」、「一碰到做作業,親媽都要變後媽了。」等等各種情況。
  • 孩子太過叛逆?家長了解海格力斯效應,快速糾正孩子的叛逆
    孩子太過叛逆?家長了解海格力斯效應,快速糾正孩子的叛逆讓許多家長做些苦惱的就是孩子叛逆的表現,每一個家長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一些孩子沒有辦法理解他們,往往會辜負父母的苦心,常常會做一些父母並不喜歡的事情。最近宋小姐就因為孩子叛逆的表現,非常的苦惱。雖然孩子成績平論力很好,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卻出現了成績下降的情況。
  •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爸媽越催越拖拉,或許是「超限效應」在作祟
    孩子做事兒為啥拖拖拉拉想要了解為啥有的孩子,在上學出門前會一直在衛生間磨蹭著上廁所,又為啥會在去郊遊前,總是忘記他的水壺。首先要"蹲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理解這件事情。孩子做事磨磨蹭蹭,爸媽越催越拖拉,或許是「超限效應」在作祟。
  • 心理學:兩個效應,讓孩子從逆反到主動
    對於許多家長來說,小時候很厭煩父母這種無休止的嘮叨,然而當自己成為家長後,卻也會不可避免地走上同樣的道路。家長越是急於解決孩子身上出現的種種問題,越容易不斷重複嘮叨、叮囑、說教,然而這種「念經式」的教育往往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達到適得其反的結果。其實,我們可以用心理學知識來解決這一問題。
  • 越不讓幹什麼孩子越是偏要幹,小小年紀就如此叛逆,究竟是為何?
    小小年紀,為何孩子會出現「叛逆行為」1.好奇許多時候,孩子之所以不顧外界的阻攔,執意要去做某件事情,其實並非是為了「與大人對著幹而對著幹」,也不是以「氣家長」為樂,只是純粹的被好奇心驅使而已:越是不讓亂動亂說話,我越是要動動、大聲吵吵,我看你能把我怎麼樣
  • 為什麼很多孩子不喜歡媽媽,更喜歡爸爸?「超限效應」了解一下
    因此,如果爸爸不怎麼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的話,那麼對孩子來說,也會更加願意和充滿新鮮感的爸爸在一起。其實,之所以爸爸會被更喜歡,跟超限效應也有一定的關係,在這裡家長們可以了解一下超限效應到底是什麼樣的概念。
  • 孩子總是發揮失常?「瓦倫達效應」在作怪,家長要培養孩子平常心
    可是孩子卻情緒低落,甚至連著兩天都吃不下飯,「我真的是太想贏得比賽了。」一、孩子總是發揮失常?瓦倫達效應在作怪瓦倫達是一名走鋼絲的表演者,他做出過很多高難度的挑戰,深受觀眾們的喜歡。但是在一次高空走鋼索的表演中,他出現了重大的失誤,並且失足身亡。
  • 清華老師直言:家長在這3個方面越懶,孩子往往越有出息!有道理
    家長越是催促,孩子就越拖拉;孩子把你的催促當作信號,他就會逐漸失去自己的時間控制能力。作為家長,一定要意識到這一點的危害;與其催促,不妨讓孩子自己嘗試一下拖拉的惡果。02 你越是嘮叨,孩子就越不聽話
  • 越是對自己不滿意的父母,越是需要一個令人滿意的孩子
    當他的孩子上學了之後,孩子學習也不太用心,於是整天跟孩子嘮叨說孩子不懂事,不會珍惜上學的機會,不懂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等等。指責嘮叨多了,孩子就覺得特別煩,不但學習上沒有改進,連父母都不想面對,一回到家就想跑出去玩,作業更是拖拖拉拉的,有時根本就不記得做。
  • 說得太多也是一種錯,父母教育孩子時,請小心別觸發「超限效應」
    其實家長反覆說教,不斷給孩子施以相同的刺激,會使孩子產生「心理惰性」,對家長不再敬畏。當再次出現相同的刺激時,教育效果便隨之減弱,甚至消失。所以,無論家長對孩子嘮叨的出發點是多麼的正確,多麼地為孩子著想,只要觸發了「超限效應」,家長的嘮叨就往往會適得其反。
  • 孩子叛逆怎麼辦,要牢記「海格力斯」效應,避免問題加劇
    都說孩子是愛情的結晶,可是孩子給家庭帶來溫馨和幸福的同時,也給家長帶來了很多的煩惱。比如孩子隨著逐漸的成長,也從原來的可愛變為叛逆,讓家長十分疑惑孩子為何會有如此表現。朋友家女兒瑩瑩就是我們幾個朋友之間公認的「別人家」的孩子,可是瑩瑩現在越來越大了,也讓我們感覺好像是不認識了一樣。
  • 孩子不懂事,累到要放棄:都是「超限效應」惹的禍,治理講究方法
    :越說越反感心理學上有個詞語,叫「超限效應」,簡單地說,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免疫甚至心理逆反的現象。正如面對各種病菌時,人體會產生免疫能力一樣,「超限效應」也是一種人體保護機制,它能使人體主動無視人體所受到的強烈的、連續性的刺激,從而讓人免於心理崩潰。了解了這種機制以後,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媽媽說得越多效果越差,甚至會引起孩子逆反的心理。
  • 話說嘮叨,請家長嘴下留情
    當孩子「砰」地關上門,用不吃飯和你對抗;當孩子面對你的苦口婆心,只冷冰冰地拋下一句「你煩不煩」;當孩子越來越叛逆,甚至不想回家;.不要等到這個時候,你才意識到該「閉嘴」了!心理學上有個「超限效應」: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接受某種刺激過多、過強、過久,超過了合理的限度,就會引起他心理上的厭倦和反抗,使他的行為朝相反的方向發展。這也就是我們家長常對孩子說的那句話,我說了那麼多,你怎麼記不住呀?嘮叨多了沒有效果。嘮叨有什麼危害,大家都清晰明了,我們歸納一下。
  • 孩子老跟你唱反調?是「反彈效應」在作怪,父母試試這樣做
    ,而這種現象出現的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觸碰了孩子的反彈效應。什麼是反彈效應呢?反彈效應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魏格納提出來的,它還有一個更為人們所熟知的名字叫做白熊效應。就是當提出要求讓人不要去想像一隻白熊的時候,人的腦海當中會首先浮現出一隻白熊的形象。孩子們的叛逆心理大多就是受到這種反彈效應的影響。
  • 「父母需懂的兒童心理學」超限效應—有效的批評!
    超限效應家長們常常遇到這種苦惱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種現象叫做「超限效應」。所謂朝鮮效應,超限效應是指剌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裡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
  • 孩子一生氣就打人?是超限效應在作怪,4個步驟培養孩子情緒管理
    原來,今天早上叫小米粒起床,準備上網課,孩子不願意。在爸爸的幾番催促之下,才磨磨蹭蹭起了床。不過孩子氣不過,模仿著「奧特曼打怪獸」的動作打了爸爸幾下。爸爸很生氣,覺得這是不尊重長輩的表現,於是把孩子罵了一頓。孩子一挨罵,立馬倒在床上,拼命地打自己。那孩子一生氣就打人或者打自己,究竟是不是有「暴力傾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