嘮叨,打罵的孩子為什麼更加不聽話

2020-09-05 西米課堂

生活中嘮叨、打罵的例子

我們生活中會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每天提醒孩子要好好吃飯,這樣身體才能長得好,

從還沒開始坐下吃飯就開始對孩子嘮嘮叨叨:怎麼又沒洗手,講一堆不洗手的壞處,接著開始糾正坐姿,反覆提醒不應該挑食、吃飯要專心,不可以東張西望。

再比如,每天上學路上就開始對孩子千叮嚀萬囑咐上課要認真聽講,一寫作業就在旁邊嘮嘮叨地提醒坐姿要正確、字跡要端正、思想要集中、做題要仔細,

一天兩天,一周兩周,一年兩年重複著這些話語,有一天孩子非常生氣地對你說:媽媽,你天天就是這些話,煩不煩?

媽媽聽後心裡會覺得十分委屈,說這麼多還不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嗎?為什麼過於嘮叨,反而讓孩子感覺到不耐煩、聽不進呢?

其實是因為產生了超限效應


孩子產生「超限效應」

所謂「超限效應」,意思就是人會因為受到外界的刺激時間過長或者力度過大而滋生出不耐煩的情緒,從而產生抗拒或叛逆的心理。

人的心理對任何刺激通常會有一個承受極限,如果超過了這個極限,那麼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把握分寸,避免觸及孩子的忍耐底線。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儘量只批評一次,如果需要再次批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換個角度,或者說不同的話,避免孩子從一開始的內疚心情轉變成不耐煩、反感,最後發展到叛逆。

我們也可以告知孩子後果,讓孩子自己判斷行為的好壞,通過後果提示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

如果是提醒孩子,就應當採用溫和的語氣態度,儘量做到言簡意賅,表達感受和提出需要、請求,並告知正確的做法,而不要過多的嘮叨、批評和否定,更不要翻舊帳。

給孩子一些獨立的空間,尊重和傾聽他們的想法,所以,我們為人父母平時教育孩子,一定要掌握好「度」,才能得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父母經常遇到的場景

我們一定還遇到過這樣的場景:孩子一寫作業就無精打採,尤其在寫作文的時候,往往過了好久不動筆,眼看一兩個小時過去了,只寫了幾個字。

把媽媽急得呀忍不住從催促變成了吼叫甚至打罵,「你趕緊寫呀,半小時就能完成的,又拖到這麼晚」「就寫了這麼幾個字,你到底想搞到幾點啊!」


結果孩子要麼就像沒聽見一樣,越寫越慢還寫得特別混亂,要麼被吼了幾聲之後就發脾氣或哇哇大哭,索性不寫了。

大家都能感受到,我們用吼叫的方式給孩子講道理,孩子不但聽不進去,還會因為我們惡劣的態度而生氣或害怕恐慌局

結果,孩子的反應常常變得更慢,導致思考能力下降,我們的教育目的沒達到,還弄得兩敗俱傷。

教育的問題出在哪裡

生命的本能都是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孩子有這現象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孩子在學校學習一天已經很累了,回來看到作業有難度不會做會更加想逃避。

當孩子被指責、批評後,內心會更加痛苦,心裡自然會排斥。

當我們看到是「錯誤」,做出的行為就是指責和批評;當我們看到的是「困難」,做出的行為便是理解和幫助。

就拿這個作文寫了幾個小時來說,其實孩子是遇到了困難,他無從下手,覺得沒什麼能寫的,不知道如何來寫,我們應該走進孩子內心,看到作業做不出的痛苦,轉變催促的心態,轉批評為鼓勵,轉考驗為幫助。


比如媽媽可以給孩子指引個思路,和孩子一起構思框架,讓孩子先口頭說一說,媽媽再給建議,再一起探討構思,一旦寫作思路有了,就會寫了。

自然也就能回歸到快樂,寫完之後再予以肯定和鼓勵,同時可以一起制定一個提升寫作的規劃,每周寫一篇完整的作文給老師批改等。

寫多了,熟練了,自然會越寫越順手,這樣就能慢慢往良性循環發展。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學會傾聽,心平氣和的溝通,才能讓孩子也能不急不躁,學習好的溝通方法。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教育專家:打罵只會讓孩子更小心地犯錯
    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基·諾特曾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的掩飾罪行,更有技巧的不被覺察,孩子遭到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我相信大多數家長一開始並不想打罵孩子,可當他們面對孩子的不聽話,無可奈何黔驢技窮時,他們別無選擇,只能訴諸於打罵的方式,因為打罵既簡單又省事。而且見效快,更重要的是還解氣。所以打罵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是成人顯示權威或釋放怒氣的工具,是一種對孩子缺乏尊重的表現,也是成人缺乏必要的耐心和溝通能力的表現。
  • 有能耐的家長不需要打罵,5個方法讓孩子乖乖聽話
    實際上,「打罵」孩子是一種方式,目的是「控制」,而過多的使用「打罵」這種行為無異於「厭惡療法」——不能解決問題,只是把孩子的「問題」壓制住了,之後的反覆只會更厲害。就拿「不聽話」來說,在問「能不能、該不該打罵」之前,應該先問「為什麼」。為什麼孩子不聽話?他是不聽誰的話?還是誰的話都不聽?講話的人是不被孩子喜歡嗎?還是講的沒道理?把所有的為什麼都摸清了,再來談該採取哪種方法。
  • 不打不罵,一樣可以讓孩子乖乖聽話
    中國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棍棒之下出天才」。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挨過多少家長的罵,挨過多少家長的打。打罵教育有時確實是可以把孩子當下的問題解決了,但是之後卻會出現更大的問題。打罵孩子對家長來說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因為不需要太費腦子了,只要出出體力就行。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打罵不是最好的辦法
    大概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是家長最崩潰的時候吧,有時候氣得實在受不了忍不住就會打罵孩子,但是真的管用嗎?實則不然,大孩子會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容易給孩子性格造成傷害,成長過程中留下陰影。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首先要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找出不聽話的原因,有時候可能是因為受了委屈,不高興,又不說,只好通過和家長對著幹來發洩,有時候是因為生病感到不舒服。家長儘可能地找出源頭,幫助孩子緩解情緒平緩心情。孩子都會有逆反心理的時候,喜歡和家長對著幹。
  • 孩子怎麼打罵都不聽話?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愚昧的教育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是在所難免的,很多家長都為孩子的不聽話而深深苦惱。小小的一個人兒,家長努力講了半天的道理,孩子嗯嗯啊啊答應完轉頭就忘了,道理說了千萬遍,記性不見長几分。這兩種結果都不是我們想要的,家長希望孩子聽話,那也是希望孩子聽好話、辯證地聽話,可一味的打罵反而讓孩子變得更加不聽話,亦或是盲目聽話。為什麼孩子怎麼打罵都不聽話?這是因為,打罵本身就是一種愚昧的教育方式。
  • 孩子不聽話,父母別用「打罵教育」,基本沒什麼作用
    當父母看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總是習慣性會採用打罵教育,想要孩子變得聽話懂事點。父母的打罵潛意識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否定,孩子就會越來越不合群,並且在心理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意。這樣的孩子在未來生活中就會逐漸變得自卑、不合群,甚至不願意去交朋友。
  • 孩子不聽管教,打罵沒有效果,家長兩個方法讓他們聽話
    導語:孩子任性不聽話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一些家長面對這種情況總是感到非常苦惱,對其說教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往往一些家長就會因此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進行打罵的行為,雖然這種行為可以暫時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可一段時間後,孩子又會出現類似的情況,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 孩子聽不懂大道理該怎麼辦?打罵教育不可取,學會這4招更有效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現在的家長在教育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往許多家長就只會打罵孩子,強迫孩子聽話。那麼現在的家長會更加願意和孩子交流,不隨便打罵孩子,可有一部分的家長,他們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喜歡說一些大道理,認為說這些大道理能夠勸服孩子。
  •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學會這3招,讓孩子跟你做朋友
    導語:閨蜜小曼今天跟我打電話時告訴我,覺得生了孩子真的很沒有快樂。我很疑惑,閨蜜是個很喜歡孩子的人,從剛認識她的時候就聽她一直提著以後生了孩子會怎麼怎麼樣,現在怎麼會這麼說呢?後來閨蜜解釋說,孩子長大了,就變得不聽話了。他事情沒做好,或是犯了錯說說他,他卻特別不愛聽,甚至還回嘴。
  • 吼叫打罵很容易傷害孩子,家長做好這幾點,不吼不叫教孩子守規矩
    很多父母都說孩子是天使和魔鬼的化身,乖起來像個天使,磨起人來像個惡魔,的確如此,尤其在孩子小的時候,調皮不聽話,幾乎是所有孩子身上都能看到的影子,而且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還會學著更加的任性,叛逆,不遵照爸爸媽媽的旨意去做事,父母要清楚孩子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個體,並不是一個玩偶。
  • 不聽話的孩子靠打罵就能解決問題?當心是語言發育遲緩的症狀
    俗話說「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在老一輩的育兒觀念中,打罵是教育孩子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棍棒底下出孝子」由此而來。有科學研究表明,肌肉記憶要比大腦更有用,一次疼痛比說多少道理都有效得多。小編倒是覺得,雖然現在不提倡對孩子進行體罰,可針對太過頑皮的寶貝卻也不失為一種教育手段,只是別越過紅線就好。然而,當父母認為孩子是調皮搗蛋而動手或動口批評時,有沒有察覺到某些寶貝異於常人的地方?
  • 孩子不聽話,就算打罵也沒有任何用處,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孩子不聽話,就算打罵也沒有任何用處,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孩子不聽話這在生活中絕對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如果孩子們不聽話的程度已經超乎了家長們能夠承受的範圍,那就另說了。
  • 說100遍孩子也不聽話,這些懲罰孩子的方法比「打罵」更管用!
    一位媽媽跟我說:「孩子經常無理取鬧,到超市就要買這買那,不給買就坐在地上哭鬧。到別人家去就亂翻亂動,還會到人家沙發上亂蹦,無論你怎麼說,孩子都不聽話。堅守底線,嚴厲教育。可孩子從小到大,身經百戰,其實早已穿上無堅不摧、有恃無恐的鎧甲。心平氣和,循循善誘。知道那麼多的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千篇一律、枯燥無味的道理,你還沒開口孩子已經厭倦了。
  • 父母的嘮叨讓孩子厭煩?換個「嘮叨」的方式,孩子會更加積極主動
    為什麼父母們喜歡「嘮叨」?似乎對於自己的孩子,父母總會有一種不放心,不滿意,通過語言告訴孩子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孩子按父母說的去做了,父母才感覺自己受到了重視。其實,父母要的,是一種安全感,說白了,就是心裡踏實。
  • 父母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超限效應:你觸碰到了孩子的忍耐極限
    有一次閨蜜送孩子去上學,結果馬上就要遲到了,兒子還在那裡磨磨唧唧慢慢悠悠,這時閨蜜徹底火了,不停地給孩子說:"就要上課了,你怎麼就不能快點,剛才我就提醒你很多遍了,可你就是不聽,還是在這裡磨嘰。"閨蜜還沒有說完,孩子就開始捂著耳朵並朝閨蜜吼叫道:"你有完沒完,你能不能夠不嘮叨了?"接著甩門就走。
  • 孩子不聽話父母只能打罵嗎?教育孩子前父母要清楚這些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他(她)擁有著完全區別於他人的與眾不同和缺點,教育孩子這條路父母不可複製,更沒有捷徑,唯有不斷努力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那條路才能夠初見光明。有些粗暴簡單的父母教育孩子只會通過一種方法:那就是打罵教育。這種看似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教育方式往往帶來的卻是更加讓人頭痛後果。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千萬別吼了,這些招數讓孩子對你心服口服
    其實孩子在不斷的成長,那麼父母跟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是在發生變化的,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父母就是他的全部。後來父母就演變成了孩子的老師,教他如何去處理這些事情,當孩子長大一點之後,我們跟他的關係卻變得越發的容不下對方。當父母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通常已經跟孩子大戰了幾百個回合了,因為大部分的家長,他們對於孩子的逆反心理是毫無應對的政策的。
  • 孩子叛逆不聽話?低層次父母打罵講道理,看看長沙高層次父母做法
    對父母來說,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很大的一個難題,畢竟孩子教育不好,影響的是他們的一生。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很多問題,比如孩子孩子叛逆或者鬧脾氣時,一些父母會選擇打罵或者給孩子講大道理,結果道理講了一大堆,現孩子依舊老樣子,一點變化都沒有。那麼,對於叛逆不聽話或者鬧脾氣的孩子,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 孩子不聽話,只能妥協或打罵?這裡有N種教爸媽應對的好方法
    很多父母都有困惑:該如何讓孩子聽話?好好說,他們當做耳旁風,忍不住打罵倒是管用了,但是心裡又覺得愧疚,傷害了親子感情。其實我們只需要換一個角度去思考,然後運用一些溝通和處理問題的小技巧,就可以實現良性溝通了。
  • 孩子不聽話?試試這4個溝通技巧,讓孩子更加配合父母
    「我不想要這個!」每次碰聽到孩子這樣說,作為父母的你,通常怎麼回應呢?有的父母可能很生氣,然後說「你這孩子怎麼不聽話呢?」孩子違背了自己的意願,父母就會生氣,然後就會說「你是不聽話的壞孩子。」聽到這個話孩子也開始置氣。導致親子關係的緊張,即便最終孩子聽從了父母的意願。但這樣的情況也總是不斷重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