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戒手機癮,不能用「超限效應」,科學育兒,家長應該早知道

2020-08-26 夏末如歌

最近有幾個好幾個粉絲私信問我,「超限效應」是什麼,能不能用它幫孩子戒除手機癮?

原來是他們在網上看到一個家長的視頻。視頻中這個家長說用超限效應的具體方法,讓自己的孩子不喜歡玩手機了,再也不碰手機了,他認為挺成功的。

然後如歌也去看了一下視頻,我先說一下自己的觀點。單純機械的使用超限效應,並不能真正的幫孩子戒除手機,還有可能適得其反。那麼,什麼是「超限效應」呢

什麼是「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其實是一個心理學上存在的名詞,據說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親身經歷。

馬克吐溫聽了一個牧師的演講,開頭呢很有感染力,他決定給這個牧師捐款,可是牧師演講的時間太長了,讓馬克吐溫覺得很煩躁,他又決定不捐款了。最後這個牧師的演講時間長的超過了馬克吐溫忍耐的極限,他不僅沒捐款,還從那個捐款的盤子裡拿走了2美元。

超限效應就是超過人的忍耐力極限之後,產生的負面效應或者是反面效應。

案例

前文說到的那個視頻中,那個家長給孩子玩手機設定了一些非常苛刻的要求,比如說連續玩手機8個小時不能停,如果你放下手機就重新開始計時。而且要求每天必須闖關,如果沒有達到闖關的目標就要繼續玩,也不能休息。孩子在玩手機的時候,家長也在一旁陪著,並且不斷的給一些催促,不斷的給一些負面的建議,其實就是批評了。

孩子不一會兒就不摸手機了,把手機扔在那。看似孩子再也不碰手機,看似孩子戒斷了手機癮,但這其實並不是真的。

孩子產生了超限效應,他反感的並不是玩手機這件事,而是方案玩手機時有家長在身邊。那孩子會怎麼做呢?他會選擇一個家長不在身邊的環境玩手機。比如說進臥室把門鎖起來玩,或者去網吧玩,或者出去運動健身的時候偷偷玩。所以孩子並不是真正的戒斷了手機癮。


正確的方法

也有家長問如歌,那麼怎麼才能讓孩子戒斷手機癮呢?簡單來說,家長用高質量的親自陪伴,就能夠讓孩子和手機不再那麼親密。

高質量的親子互動

高質量的親自陪伴,就是一起讀書,一起討論有意思的問題,包括一起出去遊玩健身等等。在這個過程中給孩子正面的評價和正面的鼓勵,孩子會發現和家人在一起比玩手機有意思多了,那麼孩子對手機的依賴性就會降低很多。

科學規劃

而且如歌也認為,孩子玩手機是可以的,但是要有一個時間約定,比如說每周有20分鐘的玩手機時間,具體哪一天玩由孩子自己決定,家長完全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樣就能讓孩子通過玩手機這件事情學習自律,學習自我控制,這也是很好的教育的契機。

我是如歌,今天就分享到這,歡迎關注,帶大家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還在縱容孩子玩手機?家長別太心大了,早了解這些危害,早幫他戒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許多家長都反映,自己的孩子拿起手機就放不下。每次跟孩子提到控制使用手機時長的時候,孩子的反應都特別激烈,哭鬧耍賴無所不用其極,所以一直都沒有辦法幫孩他戒掉手機癮。
  • 孩子的手機癮難戒?那不妨用家規來解決手機癮!還能鍛鍊契約精神
    但是若直接強制孩子放下手機,那麼只會造成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對立,甚至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所以在控制孩子玩手機這件事上,家長朋友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妨使用迂迴手段,而在所有迂迴手段中,我最推薦用家規戒手機癮。
  • 4歲寶寶手機不離手,奶奶用了這招成功戒癮,全家人都為老人點讚
    導讀:4歲寶寶手機不離手,奶奶用了這招成功戒癮,全家人都為老人點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4歲寶寶手機不離手,奶奶用了這招成功戒癮,全家人都為老人點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神獸」開學 如何戒癮?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鮑文娟 通訊員深慢病「神獸」回籠,不少家長開始擔心,因為孩子在暑期裡染上了一些「癮」。該如何幫孩子戒「癮」?深圳實驗學校高中部心理教師、國家級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劉蒙指出,青少年的成癮問題,其實分為兩大類:物質的和網絡(手機)的,前者是對物質的某種成癮性依賴與濫用,比如酒精、菸草、零食、甜品、特殊藥物乃至毒品,都屬於這個範疇,後者主要是精神層面的成癮,包括手機、網絡、偷竊、戀物等。那該如何幫助青少年戒癮?看各路專家怎麼說。
  • 高中生沉迷手機怎麼辦?利用上癮模型,從根源戒掉孩子手機癮
    這樣的煩惱,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有些家長選擇"暴力解決",用武力鎮壓孩子的手機癮,但結果是兩敗俱傷。面對沉迷手機的高中生,我們到底咋辦?高中生沉迷手機怎麼辦?上癮模型了解下高考被稱為"一分定輸贏"的戰爭,所以在高中階段,尤其是高三時期,孩子、老師、家長都會嚴陣以待。
  • 不管工資多少,建議家長給孩子買這3樣東西,幫孩子戒掉手機癮
    不管怎樣,在這個假期裡,手機正大光明的成了孩子的「掌中寶」。全國中小學生陸陸續續開學了,家長在開心的同時,也不禁在擔心:那個愛玩手機的孩子,戒不掉「手機癮」,沒法好好學習,怎麼辦?為了幫助孩子戒掉手機癮,建議家長給孩子買"這3樣東西",不管你工資多少。為什麼我這麼說呢?且聽我娓娓道來:網絡世界,給不懂得分辨真假好壞的孩子,帶去了壞影響。所以,要買第一樣東西!
  • 超限效應:你越嘮叨,孩子越叛逆,父母要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
    「昨天還忘了老師布置的作業,真不知道你長個腦子是幹什麼用的!」「我就沒見過像你這樣的孩子!」小剛聽到後跑到自己臥室裡狠狠地關上門,這樣的場景反覆在家裡上演著。很多父母表示自己也不喜歡嘮叨,只是孩子總把家長的話當做耳旁風,也不認真聽。事情真是這樣的嗎?為什麼有的家長越跟孩子嘮叨,孩子越叛逆呢?其實這超限效應的表現。
  • 四個心理學效應,提高家長的教育智慧,讓孩子聽話起來
    分析:一個懂事聽話的孩子,能夠讓家裡的家庭氛圍更加的好。孩子不聽話倒不如採用四個心理學效應,可以給家長育兒提供教育智慧,同時也可以讓孩子更加的聽話,那麼這四個心理學效應是什麼呢?(2)超限效應很多的家長認為孩子不願意學習的話,在旁邊反覆地念叨著給孩子教育的話就能夠起到作用,但是其實這恰恰犯了超限效應的大忌。
  • 著名作家為何「偷錢」、孩子為何逆反?教育心理學:超限效應
    一、超限效應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超限效應,接近於成語「過猶不及」,也有點像「物極必反」。有一次,一個朋友跟我說,前幾天孩子考試沒考好,本來想批評兩句就算了,結果聯想到他平時不用功,就越說越氣,沒想到一口氣罵了他40分鐘。
  • 說得太多也是一種錯,父母教育孩子時,請小心別觸發「超限效應」
    其實家長反覆說教,不斷給孩子施以相同的刺激,會使孩子產生「心理惰性」,對家長不再敬畏。當再次出現相同的刺激時,教育效果便隨之減弱,甚至消失。所以,無論家長對孩子嘮叨的出發點是多麼的正確,多麼地為孩子著想,只要觸發了「超限效應」,家長的嘮叨就往往會適得其反。
  • 什麼是心理上的羅森塔爾效應和超限效應
    在班級裡隨便走了一趟,然後在上面圈出了幾個名字,並且告訴他們這幾個孩子智商很高,以後絕對會有大有作為,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他發現那幾個被選出的學生真的成為了佼佼者,由於這種對於家長的期待產生的積極效應,便叫做羅森塔爾效應,在小學低年級的小孩當中更容易產生,所以在班級裡,老師可以應用這樣的方法來鼓勵那些差生,私底下和他們友好的進行溝通交流,告訴他們你們其實並不差
  • 教育孩子最有用的四種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嗎?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每位家長都應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規律」的積極或消極影響,並趨利避害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只有讓家庭教育遵循一定科學的心理規律,教育的效果才能實現事半功倍,親子關係才會更加溫馨。心理規律一:超限效應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
  • 女白領制定奇怪「家規」 竟是為5歲女兒戒手機癮
    5歲的樂樂太沉迷手機,媽媽不得不想出辦法戒癮在31歲的劉穎麗家有個奇怪的規定:進門需藏好你的手機。原來,她在幫5歲的女兒樂樂戒手機癮。樂樂從3歲開始就迷上了手機,無論任何親友的手機都要搶過來耍,後來更發展到不愛玩具,不愛出去玩,吃飯都要抱著手機吃的程度……2個月前,劉穎麗開始聯合家人,幫助女兒戒手機癮。女兒3歲開始迷上手機昨日中午,觀音橋紅鼎國際B座大廳,記者見到了劉穎麗,她是該棟樓內一家銷售公司的行政工作人員。
  • 僅用一周幫孩子戒掉「手機癮」,媽媽得意地說:這幾條家規很重要
    導讀:僅用一周幫孩子戒掉「手機癮」,媽媽得意地說:這幾條家規很重要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僅用一周幫孩子戒掉「手機癮」,媽媽得意地說:這幾條家規很重要!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快開學了,遊戲癮、零食飲料癮,孩子上了這些癮怎麼辦?
    南都訊 記者李榕 「神獸」即將回籠,可越臨近開學,有的家長越焦慮,因為有的孩子在暑期裡染上了一些「癮」:「零食飲料癮」、「菸癮」、「遊戲癮」等。該如何幫孩子戒「癮」?所以,熊靜帆還將在此次課堂中和家長分享如何在家庭中創造無菸環境,並且共同探討讓已經有菸癮的中學生戒癮。孩子出現這些症狀要小心!或是遊戲上癮「雖然知道孩子打遊戲不好,可我們要工作,有時候無奈只能讓他打遊戲。」在採訪中,不少上班族家長都透露這種無奈。現在要開學了,家長們很擔憂,孩子難戒「遊戲癮」。
  • 孩子真的不能被「貼」標籤?標籤效應的利與弊,家長早該知道了
    標籤效應有利有弊,全面的認識它才能更好的應用他,家長對此的認知影響著你育兒成果。如果這個時候孩子面臨一場比賽,這是他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一個領域,他不知道自己的展示是否會被別人認可,心裡的懷疑一大堆,全部都是對自己的不肯定,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站出來,為孩子加油打氣,肯定他,告訴孩子「你一定行的」。
  • 為什麼很多孩子不喜歡媽媽,更喜歡爸爸?「超限效應」了解一下
    因此,如果爸爸不怎麼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的話,那麼對孩子來說,也會更加願意和充滿新鮮感的爸爸在一起。其實,之所以爸爸會被更喜歡,跟超限效應也有一定的關係,在這裡家長們可以了解一下超限效應到底是什麼樣的概念。
  • 《我的青春期》|從「超限效應」分析,如何應對孩子青春期的叛逆
    對於中國的每一個家庭來說,教育好孩子絕對是頭等的大事。我們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理及殷切期望,所以自孩子呱呱墜地就開始各種培養,報名興趣班、特長班、學習班等等,甚至在娘胎裡都開始了胎教,目的都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 父母越是嘮叨,孩子越發叛逆?背後的「超限效應」要予以重視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都或多或少的讓孩子陷入&34;的影響。對於這種超限效應的影響力很多家長還是一知半解。在父母日常教育孩子中觸及超限效應都有以下三點表現。多做少說,以身作則想要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往往行動會比說教來的更有力度,並且不會招致孩子不耐煩的情緒。父母在對孩子有要求的同時更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例如想要孩子少接觸電子產品,自己就不能做個&34;。用看上網的時間,陪伴孩子一起去打羽毛球鍛鍊身體。
  • 父母應該如何做,讓孩子輕鬆告別「手機癮」呢?
    快速讓孩子輕鬆擺脫「手機癮」呢?隨著經濟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越來越智能,它佔據人們越來越多的時間,侵入你我的生活,這不單單是成人,還有很多孩子,成了十足的「手機控」。孩子上初中後,給他配了智慧型手機,感覺他在家的時候一直捧著手機,不是在聽音樂,就是在看遊戲,要麼就是找同學聊天,家長又逼不得、說不得,可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