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記錄深圳30年「大逃港」:人民會用腳來投票

2020-12-14 搜狐網

  從陳秉安家位於14樓的陽臺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橋。這座由深港兩地合作興建、於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橋,是連接深圳與香港的重要通道,在大多數時間裡,橋上車流滾滾,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橋背後,卻有著一段幾乎被人遺忘的慘痛歷史。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有將近100萬名內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這被研究者認為是冷戰時期歷時最長、人數最多的群體性逃亡事件,史稱「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橋所在的深圳灣,便是當年逃港者的一條主要路線。

  為了弄清這段歷史,陳秉安前後用了22年時間,採訪了百餘名相關人物,收集了大量資料。今年10月,其長篇報告文學《大逃港》公開出版。

  在一些歷史研究者看來,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之際,這部30多萬字作品的問世,有著極為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這段此起彼伏規模宏大的逃港風潮,為中國改革開放最為重要的決策之一深圳經濟特區的設立,做了一個深刻而令人心酸的鋪墊」。

  也正因為此,每當有記者來訪,陳秉安都會不斷重複深圳寶安的一個農民對他說過的一句話:「"改革開放"這4個字,你們是用筆寫的,我們,是用血寫的!」

  請你把我的故事寫下來,告訴所有人,在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

  後來發生的所有故事,都要從一家酒店的開業慶典說起。

  1987年,深圳市羅湖區的一家港資大酒店開業,其總經理邀請深圳特區報派記者出席。這個任務落到了剛剛到報社工作的陳秉安身上。

  慶典的開頭很尋常,可到了主人致辭的時候,情況卻起了變化。臺上的總經理,在念了一半歡迎詞後,居然捧著演講稿嚎啕大哭起來。

  臺下一片寂靜,人們都望著這個失態的總經理。他稍微冷靜了一下,突然用腳蹬了蹬鋪著嶄新紅地毯的地面,哽咽著說:「我的父親……20多年前,就在我現在站的這個位置,他背著我,已經快到河邊了,一顆子彈打來……」

  「不瞞大家。」他擦去眼淚,說道,「正是為了他當年對我的期望,要活得有出息,我才把酒店開在了這個地方。」

  就像臺下的許多人一樣,剛剛辭去湖南老家的工作,孤身來深圳「闖天下」的陳秉安,並不清楚在這片土地上裡曾經發生過什麼。他趕緊詢問一個在場的當地居民,才得知,「原來這個老闆,是逃港過去的呀」。

  「逃港?什麼是逃港?」他開始隱隱約約地感覺到,在這個總經理的身上,在這座看起來熱火朝天的城市背後,似乎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不久之後,類似的事情又一次發生。

  陳秉安去一家港資工廠採訪,邱姓廠主在接受完採訪後,突然把他拉到了一個無人之處,問道:「有一段發生在我身上的歷史,你敢寫嗎?敢的話,請你跟我來。」

  好奇的陳秉安,坐上了這個廠主的汽車。公路崎嶇蜿蜒,進入深圳東部的閘門山。兩人在一處河岸邊下了車,河對岸便是香港。廠主指著對面的一處小樹林說:「請你仔細看。」

  陳秉安順著對方指的方向望去,在小樹林的邊上,有一丘小小的墳墓。

  「那是我的哥哥。」這個廠主的眼睛裡,突然蒙上了一層白花花的東西。

  在隨後的聊天兒中,陳秉安才知道,20多年前,邱姓廠主和哥哥一起從這個地方逃往香港,途中遭遇邊防部隊的追捕,哥哥背上中槍,他眼睜睜地看著哥哥倒在河裡,卻沒有一點辦法。

  後來,他在香港打拼出了一番事業,還把廠子設到了深圳。在來內地之前,他在河的那邊堆了一座空墳,立了一塊墓碑。

  「請你把我的故事寫下來,告訴所有人,在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這對我個人,對我們的國家,對我們的民族,都是一筆財富。」他這麼懇求陳記者。

  從那一刻起,陳秉安突然意識到一種使命感,「就如同已經被掩埋了許多年的寶藏,突然無意中露出了一絲縫隙」。

  他開始尋訪這段此前少有人知的歷史。工作一有空隙,他便奔波於寶安縣農村的山中小徑、舊村瓦舍,採訪那些逃港的親歷者,聽他們傾訴當年藏在心底的種種怨氣,以及對香港天堂般的幻想。

  11月初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62歲的陳秉安坐在家中書房的椅子上。當年風華正茂的記者,如今已是兩鬢花白的老人。在他身旁,有幾個裝得滿滿的編織袋,裡面都是這些年來的採訪筆記。

  「如果我不寫下它,歷史,或許將留下一頁空白。」他緩緩說道,「能給那些葬身在大海高山間的窮困的偷渡者和他們的親人以一點慰藉,是我最大的心願。」

(責任編輯:高瑞)

相關焦點

  • 專訪陳秉安:習仲勳意識到了「大逃港」是人民用腳投票
    默許香港人過來投資辦廠,試圖把老百姓的腳留住。他們偷偷地做,不跟省委的人通報。       習仲勳去考察當地的來料加工廠,發現那些工人有收入後就沒有逃港的想法了,習仲勳被這一實際情況觸動了。       習仲勳了解情況後意識到,老百姓是用腳在投票。
  • 人民會用腳投票(組圖)
    為了弄清這段歷史,陳秉安前後用了22年時間,採訪了百餘名相關人物,收集了大量資料。今年10月,其長篇報告文學《大逃港》公開出版。在一些歷史研究者看來,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之際,這部30多萬字作品的問世,有著極為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這段此起彼伏規模宏大的逃港風潮,為中國改革開放最為重要的決策之一深圳經濟特區的設立,做了一個深刻而令人心酸的鋪墊」。
  • 冰點特稿:人民會用腳投票
    深港西部大橋所在的深圳灣,便是當年逃港者的一條主要路線。  為了弄清這段歷史,陳秉安前後用了22年時間,採訪了百餘名相關人物,收集了大量資料。今年10月,其長篇報告文學《大逃港》公開出版。  在一些歷史研究者看來,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之際,這部30多萬字作品的問世,有著極為重要的象徵意義。
  • 內地人「大逃港」,哪裡出了問題?
    1977年11月,鄧小平視察廣州,聽到逃港匯報,沉重地說道。待到1978年4月,剛剛出獄的習仲勳被委以重託「看守南大門」時,就提出到「最亂的農村」去,與逃港者開放交流,「這些人是外流,是人民內部矛盾,不是敵我矛盾,經濟搞好了,逃過去的人又會跑回到我們這邊來。」
  • 《我們的四十年》:當年萬人逃港事件,促使設立深圳經濟特區
    習近平說:「我十八大以後第一站就是到的深圳,到的廣州。十九大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我還是要再到廣東來,再到深圳來,我們就是在這裡向全世界宣示,中國改革開放不停步。」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橋頭堡、試驗田,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它的建立和發展發揮了對內地示範輻射的作用,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什麼在改革之初就設立經濟特區?
  • 趙曙光:專車有市場是用戶「用腳投票」的結果
    上世紀七十年代廣東曾出現了轟轟烈烈的「逃港潮」,當時的民謠體現了很多廣東居民用腳投票的選擇:「寶安只有三件寶,蒼蠅、蚊子、沙井蠔。十屋九空逃香港,家裡只剩老和小。」與廣東作為改革開發前沿地區的經驗類似,中國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政府順應「用腳投票」的結果,儘量減少對網際網路領域的限制、幹預,重視為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 震動中央的「大逃港」風潮:保險套當救生圈,老虎糞便防警犬
    準備充分的人在偷渡時,會帶上一個小型的充氣救生圈之類的可供漂浮的物體,但並不是一下水就用,因為那樣會影響速度,也容易被發現。相反,他們會將這些充氣物腔內的空氣放掉,摺疊好帶下水,等到遊到中途累了時,拿出來吹上氣漂浮水上稍作休息。有些人在下水前喝上一大碗煮好的薑湯,雖然辛辣,但能驅寒,不至於在途中被凍死。
  • 歷史告訴我們,人民是用腳投票的
    在某種程度上,人民確實是用腳投票的,這話確實是實話。雖說人民用手投的票給了你,但是人民有時候還是用腳做決定的。歷史上出現了很多這種狀況。二戰後德國分裂為東德和西德。柏林被分開佔領。在不到幾年的時間內,東柏林的人跑到西柏林的有200多萬。
  • 讀《大逃港》,登梧桐山(2月7日)
    《大逃港》講述了當年的寶安縣從「逃港潮」多年難解到習仲勳推動放寬政策,再到深圳特區萌芽的曲折歷程。
  • 學者:為何民告官越來越少 那是老百姓用腳投票
    學者:為何民告官越來越少 那是老百姓用腳投票 侯欣一疑惑,「是政府的工作更讓人民滿意了?還是民告官的勝訴率太低所以老百姓都不打官司了?」  沿著侯欣一的思路,記者查閱了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的工作報告。報告顯示,2011年,各級法院共審結一審行政訴訟案件13.6萬件。這意味著,連續三年,「民告官」案件的審結率都呈下降趨勢。  「整體上來看,行政爭議的數量總體上在增加,訴訟相應也增加才符合常理。
  • 變「用腳投票」為用手投票
    摘要 【變「用腳投票」為用手投票】在A股上市公司中,一方面,一股獨大的現象突出,相當數量的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30%甚至50%以上;另一方面,中小股東自我保護意識較弱,不關心公司基本面,熱衷於短線買賣,往往不參加股東大會,放棄行使股東權利。
  • 那一年,他們逃港了:一代逃港人的生存與歸宿
    陳克治在上世紀70年代的逃港潮中偷渡來港,這場逃港潮在1972年到1974年間達到高潮。此前的兩次高潮是「1957年大放河口」和「六二大逃港」,原因分別是國內興起的反右運動和大饑荒。究竟有多少人參與了這場橫跨30年的逃港潮,目前還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前深圳特區報社記者、《大逃港》作者陳秉安先生以10年為跨度,用每10年的人口減去自然增長率所增加的人口,得出的結論是:三十年間,成功抵港者,少則60~70萬,多則上百萬。這還不計那些被遣返,或根本就消失在漫長夜路和冰冷海水中的逃亡者。
  • 習仲勳曾四到深圳南嶺村 看到村民逃港潸然淚下
    原標題: 習仲勳曾四到深圳南嶺村 看到村民逃港潸然淚下有著「中國第一村」之稱的深圳南嶺村「老書記」張偉基召集召開座談會,深情回憶緬懷習仲勳。據張偉基回憶,習仲勳生前曾4次到過南嶺村,第一次是在1978年,是為制止原寶安縣農村颳起的逃港風潮路過。其餘3次分別在1987年、1988年和1990年,到南嶺村的目的是為先富起來的南嶺村人打氣鼓勁,使南嶺村人堅定改革開放信心。
  • 「用腳投票」 及其他
    用腳投票也很常見。大學生趙姑娘買了雙鞋,不料新鞋將腳磨出水泡甚至出血,為此她換了五雙鞋仍不如意。無奈之下只好投訴到消協。「新鞋磨腳」事件對雙方來說都不愉快。我認為,企業只有加大技術力量的投入,減少「摸著石頭」製鞋的盲目,並將對消費者的責任心細化、再細化,才能確保市場銷售那隻「腳」不會被磨傷。否則,消費者將會用腳投票,不再登你家店鋪的門了。
  • 用腳投票的不只是臺生
    據臺灣《旺報》報導,過去10年來大陸對臺招生從學費、獎學金到錄取門檻一再放寬,相較之下臺灣卻對赴陸臺生不甚友善。蔡當局與其瘋狂反陸,不如問一問:在臺灣連自己的高等教育都搞不定、大學過多難以退場的情況下,拿什麼來留住臺灣學生?難怪臺灣學生紛紛用腳投票,赴大陸、香港就讀。
  • 農民工用腳投票
    但在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博士看來,農民工人數上的增長,遠遠趕不上需求的增長。據他介紹,深圳人口從2000年的700萬已經增長到2010年的接近1300萬,10年來翻了近一番,在人口構成中,很大的比例是外來務工的農民工。「這些年來,有多少地方在跟深圳一樣發展。經濟增長這麼快,都需要工人。以前是普工(指普通工人)荒,現在是所有都荒。
  • 用手投票還是用腳投票
    如果上市公司出現問題,投資者大部分選擇用腳投票,把股票一拋一走了之,即使像基金這樣有實力的機構投資者,也不願意參加股東大會,用手投票來否決一些公司議案。不過,上周五出現一個很意外的事件,在格力電器的股東大會上,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採取用手投票的方式,否決了大股東推選的一個董事會人選,自己推選的一位董事會人選則獲得通過。
  • 消費者「用腳投票」
    不僅消費者主動表示不再購買,臺北市、臺中市等官方也紛紛跟進,通令下轄公立機關、學校單位等全面拒用頂新產品。臺灣消費者毅然「用腳投票」,大陸消費者能從中學到什麼?  臺灣消基會率先呼籲消費者抵制頂新集團所有產品及服務,給業者最嚴厲的警告。隨後,臺灣地區多次爆發罕見的集體抵制頂新集團相關產品的行動。
  • 中國吸收外資的一連串「第一」:投資者用腳投票
    (新中國70年)中國吸收外資的一連串「第一」:投資者用腳投票  中新社北京9月9日電 題:中國吸收外資的一連串「第一」:投資者用腳投票  中新社記者 李曉喻  中國吸收外資穩定增長。
  • 報復性漲價先來了?消費者亦會用腳投票
    傳聞中的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先到,難怪網友們難以保持淡定。據報導,眼下漲價的不止海底撈一家,同樣身為明星企業的西貝近日也被發現菜價有上漲的現象。有業內人士判斷,也許會有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跟風提升產品價格。換個角度看,一些餐飲商家選擇漲價也未嘗不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