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寄養困境孩子是社會的文明進步

2020-12-22 海外網

南京江寧兩個女童餓死家中、貴州畢節四兄妹自殺……這些悲劇的發生,令人在痛心之餘不禁反思,可以為困境中的孩子做些什麼?那些處於困境中的孩子可以去哪兒?近日,南京出臺困境未成年人寄養家庭評估標準,鼓樓區在南京全市第一個探索家庭寄養這種新型的養育方式,並且面向全區公開徵集寄養家庭。(6月29日《現代快報》)

去年底,民政部出臺《家庭寄養管理辦法》,讓困境孩子看到了曙光和希望;而今,南京出臺困境未成年人寄養家庭評估標準,不僅讓《家庭寄養管理辦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而且必將讓家庭寄養為困境孩子撐起一片晴空,這是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因為父母吸毒、入獄、重病重殘、失蹤等各種原因,社會上出現了不少困境孩子。據南京市民政局摸底調查統計,南京市有超過3000名困境未成年人。由此可以推算,全國的困境孩子的數量,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孩子是無辜的、無助的,如何讓困境孩子走出困境、健康成長,感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享受平常人家的溫情溫馨和幸福美滿,國家在想辦法,大家都在努力。

目前遭遇困境的孩子,一般是被送到兒童福利院等機構。儘管兒童福利院讓困境孩子有了一個「家」,但由於這個「家」的特殊性和複雜性,加上困境孩子普遍存在敏感偏激、孤僻冷漠、溝通障礙等問題,而且教育矯治難度大,這個「家」的作用發揮十分有限。面對有些夫婦想要孩子卻要不上孩子的現實,將困境孩子寄養到這種家庭,讓困境孩子從侵害他們的父母手裡解救出來,回歸健康的家庭,感受家的溫暖,確實是一件一箭雙鵰、兩全其美的事情。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困境孩子是孩子中的一小部分,國家和社會不會忘記他們、忽略他們,而是想方設法讓他們像正常的孩子一樣健康成長。以前,一些愛心人士收養孩子,這是值得稱道的;現在,政府給補貼,委託愛心家庭寄養困境孩子,確保困境孩子得到照顧,這既是執政為民的表現,也是人文情懷的展示,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

南京出臺困境未成年人寄養家庭評估標準,鼓樓區面向全區公開徵集寄養家庭,希望符合條件的寄養家庭踴躍參與,希望愛心人士越來越多,真正為困境孩子撐起一片晴空。待到鼓樓、南京探索出一定經驗後,各地完全可以模仿借鑑。只有人人都為困境孩子獻出愛心,困境孩子就一定走出困境,過上春暖花開、陽光普照的日子。(毛開雲)

責編:王書央

相關焦點

  • 南京出臺困境未成年人寄養家庭評估標準
    原標題:南京公開徵集寄養家庭  南京近日出臺困境未成年人寄養家庭評估標準,探索家庭寄養的養育方式,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寄養家庭。據了解,寄養家庭有相當高的標準,對經濟收入、家庭成員甚至照料人的婚姻情況都有規定。
  • 南京出臺家庭寄養評估標準:離異不能超兩次
    編者按:說起收養,我們都很熟悉,寄養,就比較生疏了。前者是收養家庭通過評估,正式辦理領養孩子的手續,後者則是政府給補貼,委託社會愛心家庭代養一段時間,確保困境兒童得到照顧。兩種政策互為補充,目的都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感受到關愛;讓更多有愛心、有條件的家庭參與到愛心關懷中來。
  • 來論|寄養家庭評估,需規避細節性傷害
    (寄養家庭評估,需規避細節性傷害)5月27日,在民政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兒童福利司副司長趙泳介紹,民政部近期出臺《家庭寄養評估》標準,明確要求寄養家庭的成員都應該沒有不良嗜好、沒有犯罪記錄;家庭和睦,鄰裡關係融洽,且家庭成員一致同意家庭寄養;每個寄養家庭寄養兒童的人數不應超過2人等。
  • 揭秘家庭寄養:福利院截留部分生活費
    孤殘兒童在寄養家庭中生活的很開心。圖/CFP  近日,民政部起草的《家庭寄養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出臺並向社會徵求意見,這讓北京大興的村民姬書麗看到了接回「兒子」的希望,就在幾個月前,寄養在她家11年的兩個孤殘孩子被接回福利院。
  • ...標準 家庭寄養評估標準 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 北京師範...
    原標題:2019中國兒童福利與保護十大進步事件發布  12月12日,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和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家庭與兒童研究中心聯合發布《2019中國兒童福利與保護十大進步事件》。據了解,今年是第九年發布年度中國兒童福利與保護十大進步事件。
  • 家庭寄養評估有了新標準
    在5月27日舉行的民政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兒童福利司副司長趙泳介紹,民政部近期出臺《家庭寄養評估》標準,明確要求寄養家庭的成員都應該沒有不良嗜好、沒有犯罪記錄;家庭和睦,鄰裡關係融洽,且家庭成員一致同意家庭寄養;每個寄養家庭寄養兒童的人數不應超過2人等。
  • 寄養家庭可領養孤兒
    本報訊(記者王皓)記者昨天從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獲悉,市兒童福利院已制定出《辦理寄養變領養工作的辦法》。今後,市兒童福利院寄養家庭的「爸爸媽媽」們,將可以成為法律意義上的真正父母了。  家庭寄養是由民政部門和社會福利機構將孤兒、棄嬰委託正常家庭進行撫養,由政府向寄養家庭支付寄養兒童的生活、教育費用的模式。
  • 福利院接收棄嬰逐年下降 家庭寄養要滿足5條件
    2014年9月全市又出臺《關於建立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將兒童福利待遇擴大至患有重大疾病和重殘的兒童。對符合條件的困境兒童,發放每人每月不低於460元的基本生活費。   B 不少孩子被社會愛心家庭寄養   「一般如果院裡來了孩子,我們會先對其進行考察,如果能領養,最好有家庭可以領養,不能領養的再考慮寄養。」
  • 民政部出臺《家庭寄養管理辦法》規範家庭寄養
    原標題:民政部出臺《家庭寄養管理辦法》規範家庭寄養  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記者黃小希)記者從民政部26日舉行的新聞通報會獲悉,民政部日前正式出臺《家庭寄養管理辦法》。相比於2003年制定的《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新規更加突出人性化、專業化、規範化。
  • 家庭寄養:有幸福,也有疼痛
    □南陽觀察記者李錚孫明哲 本報通訊員王玉 李棟    核心提示    據統計,我國有大約57萬名孤殘兒童,其中有10萬名左右的孤殘兒童生活在福利院,為了讓這些孩子更多地接觸社會,各地一直在探索以各種形式讓這些兒童回歸家庭。
  • 家庭寄養5年 腦癱兒能正常生活了
    因重度腦癱被遺棄的媛媛,如今與正常孩子幾乎無異  6年時間,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的家庭寄養模式,讓700多個孩子有了「家」  不過,寄養家庭多不富裕,社會接納意識低,讓家庭寄養模式現狀略顯尷尬  家庭寄養新規12月實施,流浪兒童也將納入範圍 給孤殘兒童一個「家」,你報名嗎?
  • 家庭寄養管理辦法全文
    第十一條 寄養年滿十周歲以上兒童的,應當徵得寄養兒童的同意。  第三章 寄養關係的確立  第十二條 確立家庭寄養關係,應當經過以下程序:  (一)申請。擬開展寄養的家庭應當向兒童福利機構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供戶口簿、身份證複印件,家庭經濟收入和住房情況、家庭成員健康狀況以及一致同意申請等證明材料;  (二)評估。
  • 福利院兒童寄養家庭過年 專家稱有利培養人格
    近兩百個福利院孩子有了「家」  像小康一樣,還有近兩百個來自長沙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的孩子,寄養在長沙城區長沙縣跳馬鄉、長沙縣梅花村,他們走出了福利院,有了新家。  長沙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家寄辦事員吳志萍介紹,從2008年開始,他們開始嘗試「家庭寄養」模式,主要是讓孩子們寄養在農村。
  • 寄養模擬,為孩子鋪就「回家」的路
    寄養、模擬這兩種模式可以使他們提前接觸到社會,有利於他們最終被收養。可以說探索兒童回歸社會是從重機構建設到以人為本的重大轉變」,談到孤殘兒童養育問題,深圳市寶安區社會福利中心的主任陶雋表示,不管是寄養家庭還是模擬家庭,都是孤殘兒融入社會的一種有效方式。
  • 寄養家庭住房收入有條件
    寄養家庭住房收入有條件     《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明年施行  本報今天消息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從明年起,各方麵條件較好、並且自願申請為兒童福利機構代養孩子的家庭,在滿足住房、收入、健康狀況等硬性指標的情況下,可與民政部門或指定機構籤訂寄養協議,寄養不滿18周歲的孤兒、查找不到生身父母的棄嬰和兒童。
  • 民政部:寄養家庭成員需無犯罪記錄
    人民網北京5月27日電 (朱紫陽)民政部今天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關於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意見》的有關情況。民政部兒童福利司副司長趙泳介紹,民政部根據《家庭寄養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製定了《家庭寄養評估》標準,目的是能夠更好地保障在民政部門被寄養兒童和找不到父母的棄嬰的合法權益,也能夠維護寄養家庭的正當利益,同時也履行民政部門作為監護人的職責。
  • 蕪湖將打造「寄養家庭」試點 參與家庭可獲生活補貼
    區別於集中供養與收養的寄養  所謂家庭寄養,是指經過規定的程序,將民政部門監護的兒童委託在家庭中養育的照料模式,使民政部門監護的兒童回歸到正常的家庭生活,享受到溫馨的家庭氛圍。  據蕪湖市社會兒童福利院副院長王英介紹,現行的《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是民政部於2003年正式頒布,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
  • 南京市兒童福利院招募寄養家庭 每月付千餘元生活費
    原標題:南京市兒童福利院招募寄養家庭 每月付千餘元生活費   新華報業網訊 昨天下午,市社會兒童福利院在江寧谷裡舉行「我的夢,想有一個家」主題家庭寄養宣傳活動大會,公開向社會招募寄養家庭。  市社會兒童福利院從去年12月設立棄嬰安全島,接收的孩子數量激增,現有孤兒已達到850多名。
  • 民政部出臺家庭寄養評估標準 要求家庭和睦鄰裡融洽
    中新網5月27日電 在27日舉行的民政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兒童福利司副司長趙泳介紹,民政部近期出臺《家庭寄養評估》標準,明確要求寄養家庭的成員都應該沒有不良嗜好、沒有犯罪記錄;家庭和睦,鄰裡關係融洽,且家庭成員一致同意家庭寄養;每個寄養家庭寄養兒童的人數不應超過2人等。
  • 探訪寄養家庭:10年養10個娃 孩子期待更多家人
    他們之間沒有監護關係,但卻生活在一起,這就是杭州市兒童福利院發展招募的寄養家庭。福利院將部分孩子寄養在這些家庭,讓這些孤殘兒童也能得到寵愛,享受家庭的溫暖。近日,錢報記者前往這些家庭,聽聽他們的故事。最初是想在家看個孩子還能補貼點家用錢報記者最先去的是餘杭港南村的季連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