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都不會使用,她一直懷揣著存摺取錢,老年人的「數字銀行」怎麼...

2020-12-20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見習記者 周琪

智能化服務為市民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另一方面眾多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用智能機,不僅無法享受到科技發展帶來的好處,甚至被數字擋在了門外。

今天上午,小時新聞記者來到了杭州鬧市區的一家銀行,觀察了老年人在銀行裡的「難」。

在銀行從事了3年安保工作的童師傅說,現在幾乎很少有老年人獨自前來辦理銀行業務,大多數會在子女的陪同下過來。

張阿姨

在大廳,小時新聞記者遇到了今年剛滿70周歲的張阿姨,她一個人來銀行的ATM機取工資。由於是外地退休的公職人員,她只能每個月來銀行取現金,所以現在她對ATM機的操作流程也是十分熟悉了,自己取錢不過五六分鐘。

但是三年前,張阿姨第一次來這家銀行取錢時就遇到了很大的困擾。「完全不會弄的,就讓銀行裡的工作人員教我。」張阿姨說自己的學習能力還算比較強,但是也只能應付ATM機了,再複雜的操作就只能靠孩子幫忙處理。

「但孩子不跟我們一起住的。」張阿姨無奈說道。

而各種銀行的APP對於張阿姨來說就是「災難」。「我連支付寶都沒有,只會用用微信的簡單功能,那些網上銀行一個也弄不來。」平時一些網上銀行的轉帳都是由張阿姨的老伴來做的,「他比我厲害一點。」

老年人在銀行的困境張阿姨也親眼目睹過。有一次她在銀行看見一位80多歲的老人想取錢,但是聽力不佳,工作人員問的話都答不上來,又忘記了銀行密碼,老人和工作人員都急哭了。

「我當時看不下去了,就跟那位姐姐說讓她叫孩子來幫忙處理,真是受罪啊。」張阿姨還表示即便是現在自己也無法習慣網上支付的方式,出門一定會帶上現金,但花現金的地方確實越來越少了。

很多老年人並沒有銀行卡,使用的一直是老式的存摺。「很多老年人都退休了,他們當時發工資還是辦的存摺,如果要換成銀行卡還得跑去社保局,很多人怕麻煩不願意去。」銀行大廳經理告訴記者。

方阿姨

方阿姨是外地來杭務工人員,從事保潔工作,一直有使用存摺的習慣。她雖然用著智慧型手機,但是從來不用智慧型手機上各種APP和複雜的功能。「我就用這個接電話打電話啊。」

而對於為什麼不換存摺,方阿姨說自己幾十年都用的是存摺,馬上退休了也不願意再進行更換。每次來銀行她都選擇直接去人工窗口排隊,因為連ATM機她都不會使用。支付寶、微信這些網上支付的軟體對於方阿姨來說更像是存在別人口中的「必需品」,而她的必需品只有現金。「現金買不了的就不買了唄。」

做了十年銀行大堂經理的趙靈丹實際上很能理解部分老人堅持用存摺的做法。由於很多年事已高的老年人行動不便,他們只能由子女拿著存摺和身份證來銀行代辦理業務,一旦要換成銀行卡,其中的麻煩事很多。「不僅要本人去社保局,銀行卡號還要變,挺不方便的。」趙經理說她所在的這家銀行現在五臺ATM機中有一臺可以用存摺辦理各種業務,「能夠滿足日常的需求。」

而為了方便老年人,銀行實際上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大堂經理趙靈丹告訴記者她和另一名同事的日常工作,很大一部分就是幫助、引導一些有不便之處的人。「很多老年人不會用自助機器和ATM機,我們都會耐心地教他怎麼操作。」很多人在學習了幾次以後,就能掌握一些簡單業務的辦理,而一些複雜業務,大堂經理會直接幫助老人們操作,或是建議他們去人工窗口辦理。

銀行提供的手寫板

遇到聽力不好的老人或者殘障人士,銀行的大廳裡也配備了一塊手寫板,方便工作人員和他們進行交流。「有一位聾啞人他第一次來我們這辦業務是要存錢,我們一開始溝通上遇到了很大的問題,但是了解情況後就知道他只有這一個業務需求,所以後面他每次來我們花幾分鐘就能幫他辦完。」趙經理面對每個需要幫助的人總是會盡力幫助他們。

從記者的觀察來看,在杭州的各大銀行辦事,老人們遇到「數字難題」,銀行的工作人員都會幫忙解決,甚至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對接一些固定的老客,在每個月的固定時間提醒他們前來辦理業務,實現「一條龍服務」。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拿20年前的存摺去取錢,卻遭銀行拒絕,難道,存摺也會「過期」?
    不過,對於老年人來說,存摺比銀行卡更令人「安心」,在老人看來,銀行卡只是一張卡片,而存摺則會將每一筆交易都顯示的清清楚楚。老年人無法更好的使用手機簡訊,來查看存取款情況,但是老年人通過存摺可以更好地掌握個人存取款的明細。而且,存摺更容易讓老人進行保管,不會輕易丟失,所以,很多老人會覺得存摺比銀行卡,更方便,更具有安全感。
  • 要如何看待老年人去銀行取錢,工作人員讓用取款機這件事情?
    比如銀行,除了傳統的人工櫃檯外,在大廳或者是其它地方,還設置了許多自助存取款、轉帳等銀行業務的自動機器。本來這是一件好事,是社會的一種進步,可以使辦理業務更加便捷,可是這卻難為到了不少老年人。那麼,如果老年人去銀行取錢,工作人員讓用取款機,要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呢?根據相關媒體的報導來看,全國目前至少還有2億左右,甚至更多的老年人,沒有使用智慧型手機。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快告訴爸媽 用存摺取錢不用排隊了
    南國都市報記者 汪慧 實習生 林佳蕾 文/圖   痛點:手持存摺的市民長期排隊辦業務  「存摺是用來記錄存款戶口的銀行交易的簿子,可直接提供帳目明細,但它並不具備銀行卡的電子職能,所以就不能像銀行卡一樣,在自助取款機上查詢餘額、開通網上銀行等,更不用說在取款機取錢了。」
  • 男子拿69萬存摺取錢卻被銀行拒收,工作人員:假存摺!
    現如今是個數字的時代,我們生活中很多交易,都是來自網上或者手機中,我們看到的錢也都變成了一串串數字,這樣的現象也逐漸的被人們接受。但這種操作對於老年人來說,太過於複雜,他們根本操作不來,並且也不懂,把辛苦掙的錢也都放在家裡,甚至銀行都不放。
  • 存摺上有1300多萬,取錢時被拒絕,銀行:數字是假的,列印上去的
    如今的社會,有錢就代表著擁有一切,所以很多人終極一生只為錢活,雖然現實,但確實都是如此。但最近一個小夥為了幸福的生活,竟然自己在存摺上印數字,還騙到了老婆,不過最終還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近日,一名女子拿著存摺去銀行取錢,明明存摺上列印這餘額還有1000多萬,但是怎麼也去不出來,只能叫工作人員來幫忙。
  • 女子拿著家裡1380萬元存摺到銀行取錢 結果當場傻眼到底怎麼回事
    近日,南京一女子拿著家裡1380萬元的存摺到銀行去取錢,結果當場就傻眼了。錢對於每個人都是必不可少的東西,沒有錢生活就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影響。大多數人會選擇將富餘的錢存到銀行裡,手裡拿著存摺,上面的數字就是自己的錢數。可是錢多了存在銀行裡,取錢時如果數字和錢數不相符會是什麼原因呢?
  • 現在還有人用存摺嗎?存摺是不是已經被淘汰了?
    第三:磁條卡,雖然也是刷取磁軌信息,但可以在ATM機、網絡、POS機等終端使用,因此破解者完全可以製造一張假卡甚至無需實體卡即可用轉載、購物等方式轉移資金。最低:卡折合一,即有存摺又有磁條卡,把存摺和磁條卡兩者的漏洞都結合在一起了,丟掉其中之一就有被人冒領的風險。行了,就寫那麼多吧,看了之後,都有什麼感覺呢? 歡迎不補充交流!
  • 存摺咋不能取錢 銀行升級一卡一折只認銀行卡
    半島都市報2月20日訊(記者 於紅靚) 20日下午4時許,市民範先生拿著存摺到恆豐銀行取錢,工作人員表示範先生的存摺已經停止使用。範先生很納悶,辦理的「一折一卡」為什麼老婆的卡能用,自己的存摺卻取不出錢了。
  • 台州:存摺也能在ATM機取錢啦!
    我們知道,老年人,喜歡用存摺,但存摺用起來,要到銀行櫃檯,排隊,不是很方便。要是ATM機上,也能用存摺,那就好了。唉,最近,台州銀行,就推出了卡折通用業務。在ATM機上,也可以用存摺來存款取款。   這臺ATM機,是我市首臺卡折通用取款機。與普通的ATM機不同,卡折通用取款機,增加了存摺取款、查詢等業務。
  • 銀聯商務金融服務「接地氣兒」 老年人使用存摺可自行取款
    在行動支付大行其道的今天,老年朋友們作為現金和存摺的忠實粉絲,卻享受不到各類現代化電子金融服務帶來的便捷體驗,尤其每月養老金發放的日子,都必然要重溫一回銀行大廳排隊取款的無奈。在位於南湖大道上的無錫市農村商業銀行揚名支行內,通過一臺銀聯商務布設的自助終端,老年人使用紙質存摺竟然也能自己操作取錢,此前營業廳內每月養老金發放期裡常見的「長龍擺尾」情景已不復存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讓老年人們也感受到了新時代的美好生活。「以往每月15號不到7點半,我一大早兒就過來拿號排隊取錢了,排一上午是常有的事兒。
  • ...老年人怎麼看?退休人群:操作起來有困難 銀行網點:會提供人工協助
    她告訴記者,辦理社保卡之後她一直在使用,現在退休金、醫保等全都在一張卡上,而且社保卡還具備存儲和刷卡消費的功能,她覺得使用起來挺方便的。通過與幾位老年人交流,記者了解到,對於養老金的領取,60歲出頭的多數群體都覺得使用起來不存在困難,因為他們平時就與銀行卡打交道,所以對銀行卡及社保卡的使用都比較熟練,不管是在自助取款機上進行查詢,還是辦理存取款都很順暢。
  • ATM存摺直接取款 上門提供延伸服務 銀行出招破解老年群體「數字...
    連日來,各大銀行網點已紛紛推出更便捷、更有溫度的金融服務,幫助老年客戶享受金融便利,破解老年人「數字鴻溝」。  智能化網點不乏傳統服務  17日下午4時,在武昌區解放路的工商銀行武漢三八支行內,84歲的黃婆婆看到支行負責人鄢純,熱情地握住了她的手。
  • 存取款要到銀行辦理,還不能綁第三方工具,為什麼還有人用存摺?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存錢、取錢、轉帳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存錢、取錢、轉帳都離不開存摺。而現在只要有銀行卡,就可以在銀行櫃檯,或者自助取款機上實現存取款、跨地區跨行的轉帳。甚至不藉助銀行卡,直接通過微信、支付寶就可以轉帳。
  • 銀行停辦「折卡一體」及存摺業務
    部分銀行網點辦折難「從銀行卡的方便性和功能性來看,我們會儘量引導新客戶辦理銀行卡,但如果客戶有需要辦理存摺,還是可以辦理的」,胡先生昨天下午表示。隨後,記者以客戶身份在景田片區一家建設銀行櫃檯進行了調查,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存摺還可以辦理,活期存摺、定期存摺都有,不過辦卡比辦存摺使用起來更方便,建議記者直接辦卡。
  • 客戶拿存摺取錢竟被告知買的是保險?郵儲銀行:客戶知情
    客戶拿存摺取錢竟被告知買的是保險? 家住太原的安女士去年在塢城南路的郵政儲蓄銀行存了兩萬元,最近安女士急需用錢,便拿著存摺去銀行取,結果銀行工作人員說,要取錢得先交錢。
  • ...離奇失蹤 郵政儲蓄銀行 取錢 銀行工作人員 存摺 取走 去開 從...
    東方網4月13日消息:曾在寧波開小飯店的吳桂仁日前特地從四川趕到寧波,通過本報新聞熱線87000000,反映9年前他存在郵政儲蓄銀行的15000元錢,莫名失蹤了。吳桂仁說,錢存入銀行後就一直沒動過,怎麼就離奇不見了呢?他覺得不可思議。
  • 孤寡老人去世留下8萬存款,侄女拿存摺取錢遭拒絕,銀行:我們會一直...
    大家都知道,人去世後所有的遺產,會按照遺囑或者繼承人的先後順序來繼續,可是孤寡老人離世,遺產應該怎麼處置呢?河南的劉女士兄妹6人,有一個對他們疼愛有加的姑姑,姑姑多年來沒有結婚,一直單身,膝下無子女,除了劉女士父親是姑姑的親哥哥外,已再無其他的親人。劉女士兄妹對這個姑姑也是照顧有加,拿她當作最親的人。
  • 人已經去世了,只有他的存摺和密碼,身份證註銷了,怎麼取錢?
    人已經去世了,既然有存摺也有密碼,不要身份證都是可以取款的,所以想要拿到這筆錢只要拿存摺去銀行取款即可。根據銀行的存款原則,其中有一條規定「取款自由」,也就是說儲戶存在銀行的錢,只要儲戶把錢存在銀行,儲戶只要有銀行卡或者存摺,而且又有密碼的話,是可以直接通過銀行櫃檯或者ATM機取款即可。所以從銀行的存款原則來看,只要儲戶有銀卡,有存摺,有密碼是可以取款的。
  • 武漢社區嚴格封控,老年人用存摺取現成難題!於是他們想出這個辦法...
    對一些手裡只有存摺,沒有智慧型手機,不會行動支付的老年人來說,「取款」成了越來越緊迫的需求。如何解決這部分群眾的生活難題?不少社區在開動腦筋。逐步解決這一問題。 居民乙:「我們沒有錢用,沒有支付寶,只有存摺。我們也沒辦銀行卡,我們不會用。」 居民丙:「我們老人取不到錢了,我平常都是用存摺在櫃檯上取,自動取款機取不了。」 從2月底開始,沒有現金,是瀋陽社區的一些居民集中反映的問題。
  • 各種數字卡上的數字信息都能被複製 存摺是怎麼樣被克隆的?
    克隆存摺可能不止一本》的報導,一個更大的疑問浮出水面:銀行的存摺上都有磁條,而且是被加了密的,不法分子就算竊取到存摺的帳號與密碼,但又是如何能過得了銀行檢驗存摺磁條這一關呢?他指出,目前數字卡以其方便、快捷及多功能等優點已被廣泛應用於銀行、證券、信託、稅務、海關、公安、交通等各個領域,但由於數字卡作為信息載體,卡內的各種數字信息都是可以被複製的。    「像王倩女士遭遇到的克隆存摺事件,目前在國內屬於比較少的個案,但據我了解,在境外,此類案件已經數不勝數而且逐年增加,有些地區和國家,因信用卡被盜刷或存摺被克隆盜取,每年的金額甚至達到幾十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