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向市政府求助到市值3862億 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踩對了深圳這...

2020-12-19 每日經濟新聞

1980年8月26日,在中國即將啟動加速騰飛的關鍵時刻,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開放的時代主旋律下,深圳被確立為中國的經濟特區。

40年來,深圳在不同發展階段誕生了一批又一批與技術進步和消費升級同步的全國乃至全球行業領先企業。

在這個中國最有名的特區,根植於這個城市的企業和企業家都以改革開放、敢闖敢試、公平效率、包容多元這樣獨特的「人格」而耐人尋味。本周的每經頭條,將走近這些深圳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傾聽他們的真實心聲,也體會深圳的成長脈動。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昊毅 攝

首期公司:邁瑞醫療(300760,SZ)

市值:3862億元(截至8月21日)

核心競爭力:體系化研發創新能力,先進的質量管理和智能製造體系,全球深度覆蓋、專業服務的銷售體系,全方位、全時段、全過程售後服務體系等

機構眼中的公司:「全球抗疫貢獻卓著」、「長遠發展動力充足」、「國之大器,穩健前行」、「醫械航母踏浪前行」

《矽谷熱》中寫道,在矽谷,有30多家半導體公司是仙童公司的直接或間接後裔。而在中國醫療器械領域,也有著這麼一個「深圳仙童」——安科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科)。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就出自這家「深圳仙童」。

1991年,李西廷決定從安科辭職下海,改變人生路徑。丟下「鐵飯碗」去創業,這在當年的深圳,其實已並不算太稀奇。那時,李西廷和他的創業團隊把辦公室選在了安科附近,在蛇口港周遭的一間民房裡。

30年後,當李西廷在位於深圳高新科技園的邁瑞大廈總部回憶創業往事時,他對腳下的土地依然充滿著感慨,「變化太大了,按當年的條件,從蛇口去羅湖都需要花一個上午的時間,你看現在,多快」。

30年,增長的是市值、營收、人口、GDP,還有年輪。但在與李西廷談論創新時,依然能發現,他與邁瑞,乃至深圳仍在不斷思考、改變。

點擊視頻,聽李西廷聊邁瑞醫療

深圳往事:錢不夠,直接找市領導反映

李西廷與深圳的緣分,可追溯到1986年。當時,中科院和美國的一家高技術公司合資成立了安科——中國最早的高科技醫療器械公司。當時的李西廷由於專業符合,被中科院調往工作。

李西廷在安科時,與醫院接觸很多。「你看現在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確實很大,但上世紀90年代醫療資源非常匱乏,只有幾個大醫院才有現代化儀器,其餘的都是基本儀器。」他舉例道,「一個醫院要1萬多種醫療設備,中國只能做消毒櫃、病床、鑷子、夾子、針管,稍微有點技術性的都沒有,缺得太多了」。

缺失的背後是價格高昂,李西廷記得,在青島,一臺進口監護儀賣給醫院的價格是13萬元,但成本才幾千塊。1991年,40歲的李西廷覺得自己不能再等了,已經成為安科技術骨幹的他,拉上了徐航、成明和等同事,成立了邁瑞醫療。

深圳蛇口漁港。圖片來源:每經記者王昊毅 攝

一開始,邁瑞醫療靠代理醫療器械產品起家。期間,李西廷也開始琢磨,研發自身技術力量範圍內的,又能在市場上形成需求的產品。當時他判斷,醫院對監護儀需求比較大。

在研發第一臺血氧監護儀時,邁瑞醫療就遇到了資金困難。李西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邁瑞醫療當時沒品牌、沒技術優勢,也沒有資產可以抵押,吃過很多閉門羹。他當時想到去找市領導反映困難,結果還真的很快就得到了解決——從當時的科技局批了95萬元貸款給邁瑞用一年。

第二年,邁瑞醫療的產品研發出來了,但生產又沒錢。分管的領導,又通過信用合作社給邁瑞醫療批了500萬元貸款,解了公司燃眉之急,也開啟了邁瑞醫療的自主研發之路。

在深圳,認真做事的企業,有什麼困難找分管領導都能得到解決,這裡真的對國企和民企沒有區別,都是一樣重視。」李西廷感慨,這筆錢幫邁瑞解了燃眉之急。

但企業需要融資,靠領導的行政命令也不是長久之計。後來,深圳市政府就創新地成立了深創投產業基金和擔保公司,解決這類實際問題。

李西廷感受很深的另一點是,在深圳除了分管領導能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政府出臺的政策和規章也都能落實到位——特別是這幾年,給企業、社會的資金上的承諾都能兌現,而不是只能給企業優惠政策。

對邁瑞醫療在過去20多年的迅速發展,李西廷認為,這是趕上了深圳發展高科技的紅利——為了扶持產業,深圳市政府會想盡一切辦法落地人才、資金、土地,「在服務於經濟這點上,深圳確實做得很好」。

產業培育:要的是吸引人才、建好配套

邁瑞醫療最初的辦公場地,就在南山區蛇口港附近。這裡面積不足深圳十分之一,卻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500多家,被稱作中國最具矽谷氣質的城區。

邁瑞在南山區和深圳一同成長,讓李西廷感到「非常有幸」,「邁瑞是隨著深圳改革開放一步步發展起來的,踏在了特區發展的鼓點上」。是深圳這樣的創新沃土,成就了今天的邁瑞。邁瑞也在這裡帶動了產業的整體進步,應該說,今天深圳的醫療器械行業在全國範圍內已處於領先狀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曉慶 攝

談起政府如何支持產業時,李西廷認為,這是立體和系統性的,不光是資金和土地方面,還需要有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和產業配套。

首先,在像邁瑞這種以電子產業為基礎的製造企業眼中,深圳的產業配套環境和條件,是我國產業配套最為完善、性價比最高的地區。

邁瑞醫療95%的配件已經實現國產化,絕大部分可以在以深圳為原點的40公裡半徑範圍內「搞定」,李西廷介紹:深圳的電路板全球領先,公司超聲設備需要20多層的電路板,模具也開得很多,這對高科技公司是非常好的產業支撐。如果去內陸搞生產,則會有很多問題。

在人才方面,李西廷深知,人才是維持企業生命力的源泉,但對人才的吸引程度,不是一家企業就能營造出來的。好在,深圳一直在營造這樣的氛圍——不僅城市建設國際化,而且對高端人才的退稅力度也很大,而且還在增加。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深圳市南山區現有院士34人,深圳市高層次人才6000餘人,各類人才擁有量穩居全市第一。為增強後勁,南山區升級人才「領航計劃」,僅「十三五」期間就安排了不少於60億元用於各類人才引進、服務、獎勵等。對國際頂尖人才和團隊,最高支持可達5000萬元。

不過,李西廷也談道,雖然國內湧現出以邁瑞醫療為代表的醫療器械企業,但如果按營收10個億以上算,規模以上企業還不夠,產業鏈還要進一步優化。當然,這也不是深圳自身就能解決的問題。

一些思考引導創新的方式也要創新

回歸A股後的邁瑞醫療,也重新回到聚光燈下。在今年1月舉行的第六屆全球深商大會頒獎典禮上,李西廷被評為2019年「影響中國的深商領袖」。

評審會給李西廷的評語是:「中國第一代醫療器械開發人員,中國醫藥行業十大領創人物,中國第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醫療設備企業的創業元老和靈魂人物。他帶領邁瑞創造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史上諸多第一,也是全球醫療設備的創新領導者之一。」

創新領導者李西廷,圍繞著創新這個詞,自然也有不少話想說。

創新對於邁瑞來說,是紮實的研發投入。邁瑞堅持把年銷售收入的10%投入到研發,近3年的研發投入超過40億元,建立起了全球資源配置的研發創新平臺,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據介紹,邁瑞未來將持續保證研發投入,不斷增強全球研發實力,同時對前沿技術不斷探索,努力實現從局部醫學影像領域的全球技術引領邁向全產線的全球技術引領階段。在不斷突破高端技術的同時,也會將高端技術和功能往中低端產品下沉,從而更好地普及高端科技。

「創新是邁瑞的基因,也是邁瑞持續健康發展的源動力。」李西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談道:他理解的創新,是一種日積月累的「笨功夫」,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厚積薄發的過程。「笨功夫」立足創新、「苦功夫」追求高端製造、「細功夫」建立工匠精神,這是邁瑞醫療發展的翅膀。

但李西廷也看到,國內真正紮根於原創技術、有真正創新的公司還是不多——即便邁瑞要做這樣的原創創新難度也很大。基本原理的物理、化學創新難度非常大,現在有很多是其他形式上的創新,但歸根結底,真正要鼓勵的還是前者。

更糟糕的是,現在很多企業投機性很強,看到某個領域賺錢就都去做,一窩蜂跟上去低端競爭,造成重複浪費。

「不能說看到火鍋賺錢就去開火鍋店,不賺錢了又去幹燒烤。」他建議,還是需要用政策去引導這些團隊創新。在這方面,他看到有兩個問題。

一是很多進行核心技術創新的團隊,卻不受社會認可。因此,首先要從智慧財產權保護做起,給創新進行價值還原;第二,是對於真正創新的企業,要考慮怎麼去承認,因為這些公司比較小,好多政策是享受不到的。

回應市場:醫療設備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作為創業板市值(約3862億元)排前的公司,市場也關注後疫情時代中,邁瑞醫療的增長空間還有多大,會否遇到業績天花板?

要探討這個問題,可以先看看疫情對邁瑞醫療來說意味著什麼。

現在全世界都知道邁瑞醫療是做什麼的,極大地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以前進不去的國家和市場這次都進去了。」李西廷說道。

疫情下,海內外市場都缺呼吸機,很多人都來中國找。自3月疫情在全球多國暴發以來,邁瑞就收到來自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的抗疫設備需求。可以看到,通過此次疫情引發的應急採購,邁瑞大量拓展了海內外高端客戶群,迅速提升了公司品牌影響力。

在此期間,邁瑞的原則是不因行情和成本原因漲價,堅持品牌靠產品、產品靠質量。「最終還是要用產品質量來說話。」李西廷提出,產品品質與整體服務是邁瑞在疫情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同時,整體響應速度、交付能力、臨床支持等過硬的專業素質,也給全球客戶留下了深刻印象。邁瑞對標準的要求一直很高,在美國每年2億多美元的銷售額,就是源於對產品品質的嚴格要求,才贏得了客戶認可。

那國內市場的增長空間呢?李西廷對也很樂觀。他說,這次疫情主要拉動了生命信息與支持產線的相關設備需求增長——公司是相應地提升了監護儀和呼吸機的產能,但不代表疫情會透支生命信息與支持產線未來的增長。

「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國在疫情期間都認識到,自身衛生系統和疾控體系在應對重大疫情時不完善,勢必會導致這些國家更加重視重症醫學、傳染病防控等學科建設,並擴大國家的醫療物資戰略儲備,這些舉措都將涉及相關醫療設備的採購,具有積極影響。」李西廷強調,一家醫院需要1萬多種醫療設備,全球的需求量也不會減少。

從體量來看,很多國外醫療器械公司已有百年歷史,一年的營收有100億、200億美元,而邁瑞呢,不到30歲,營收不過才100多億元,相比起來,也可以說還是一家很小、很年輕的公司。

這種差距,既是想像空間,也是一種鞭策。

「中國的製造業,包括核心技術、科研能力、人才水平,都離西方發達國家還有相當的差距。不管國家、民族,還是企業、個人,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然後靠勤奮和效率來慢慢提升。」李西廷指出,千萬不能滿足於現狀、止步不前。要想真正奪下國際市場,還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

下一個10年,邁瑞的目標很明確:進入全球醫療器械供應商的前20名。

(文中未署名圖片均由上市公司提供)

記者手記|國產醫療器械崛起需要不斷創新

以往,中國醫療器械產業以中低端為主,扎堆低價競爭現象嚴重,把產品打入歐美國家和地區基本是可望不可及的夢想。

但一場疫情,讓很多國家和地區認識了中國品牌的口罩、呼吸機。只是,若要在國際舞臺長期有所表現,還是需要靠自身的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說話。

而邁瑞醫療過去近30年的成長歷史、10多年的海外開拓經驗,正是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出海的範本。

正如李西廷所說,在美國每年2億多美元的銷售額,就是源於對產品品質的要求嚴格。同時,邁瑞醫療將創新視為公司基因,每年都會將10%的營收投入到研發之中。

已出海的中國醫療器械品牌,也應如邁瑞醫療一樣,用好當下的這塊敲門磚,重視產品基本功,重視研發創新,以求得到更多海外客戶的認可。

我們期待,邁瑞醫療能夠在營業收入和規模上更進一步,在產品管線上加大對高端、尖端領域的滲透,早日躋身全球20強;我們也期待,未來有更多像邁瑞醫療這樣的企業能夠成長起來,成為中國醫療器械的一張名片,從深圳出發,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

記者:金喆

編輯:文多

視覺:劉陽

排版:文多 陳彥希

相關焦點

  • 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呼吸機出口火爆,海外訂單越多越要保品質
    有報導稱,受益於呼吸機需求的激增,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價今年累計上漲了40%。△2月26日,義大利政府向邁瑞醫療緊急採購的第一批監護儀和呼吸機發貨現場邁瑞醫療的生產和海外訂單到底如何?如何面對網絡上關於中國出口醫療產品的爭議?
  • 年薪408萬邁瑞醫療董秘道歉了!這家深圳醫療設備公司咋那麼牛?
    難怪有人質問:「夾著尾巴在美國上市十年的邁瑞醫療,一回A股咋就那麼囂張了!?」邁瑞是2006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2016年完成私有化退市,退市當時市值僅213億元人民幣,而與今日1700多億元人民幣市值相比,市盈率由當初的18倍翻升至43倍,市值也整整翻了8倍多。而這當中,散戶「居功至偉」!
  • 創新進取與特區共成長 邁瑞醫療李西廷獲深圳市「40周年40人」表彰
    其中,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被評為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表彰人選。 依託深圳力量 打造中國智造創新是第一動力,是每一個成長在深圳,這片改革開放最前沿陣地的企業發展的核心力量。邁瑞醫療緊跟國家政策,堅定不移走自主研發創新道路,在國內醫療器械行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始終保持領先地位,獨佔鰲頭。 邁瑞董事長李西廷深諳「自主研發才是發展之道」,帶領邁瑞醫療不斷加大科研投入,打造產品核心競爭力,迄今為止邁瑞醫療已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在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表示:「沒有這個時代,成就不了邁瑞。
  • 邁瑞醫療,創業板「股王」是怎樣煉成的?
    不過自從4個月前邁瑞醫療站上股王寶座之後,雖然溫氏與邁瑞總是在創業板「股王」第一市值股排位賽中來回爭奪,但這個位置大部分時間還是被邁瑞所佔據。剛剛上市一年的邁瑞醫療,相比於上市4年的溫氏股份而言,用強大專利技術支撐的長久生命,終究是蓋過了短期波動的二師兄。豬肉再奢侈,也難以超越「人命關天」這四個字。
  • 海外訂單急增,手握有創呼吸機的邁瑞醫療市值已破三千億
    截至2020年4月1日收盤,邁瑞醫療股價為254.83元,對應的總市值約為3098億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邁瑞醫療陸續收到包括歐洲、亞太、中東等地區為應對疫情而產生的採購需求,「尤其是歐洲疫情暴發,歐洲各國政府、醫療機構提出大量且急劇增加的訂單需求。」
  • 邁瑞醫療2019年淨利46.8億同比增26% 市值超3100億
    邁瑞醫療2019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46.1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6.9億元增長25.04%。邁瑞醫療2019年第四季度營收為41.76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9.92億元。
  • 邁瑞醫療李西廷:有創呼吸機研發生產門檻高 大規模增產並非易事
    日前,工信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許科敏表示,截至3月29日,我國呼吸機主要生產企業累計向全國供應呼吸機2.7萬多臺,其中有創呼吸機3000多臺,同時我國還緊急向國外提供有創呼吸機1700多臺。有創呼吸機和無創呼吸機之間有何區別,為何有創呼吸機供給量這麼小呢?
  • 他40歲開始創業,公司市值超3000億
    邁瑞醫療的法寶就是堅持做企業的心態,不鬆懈、不去走捷徑,一步一個腳印地去下笨功夫。我一直認為製造業是一門「苦功夫」,是「刀刃向內」的苛求和堅持。特別是我們醫療器械關乎人命,不容許一點點的失誤和馬虎。——邁瑞醫療掌門人 李西廷創立近30年,作為中國最大、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以及解決方案供應商的邁瑞醫療,常常被冠以「醫療器械龍頭」的稱號。受疫情影響,邁瑞醫療的呼吸機、監護儀等產品需求旺盛。公司股價大漲,市值突破3000億元。
  • ...如今掌控近4000億市值公司!面對鏡頭,他對任正非這樣說……
    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6月到廣東調研時,專程到位於深圳光明區的邁瑞醫療生產製造中心考察,對邁瑞醫療在疫情中迎難而上、快速反應、高效配合的成績和貢獻表示肯定,對邁瑞醫療近30年來取得的自主研發、技術創新成就表示讚嘆,稱讚邁瑞醫療為國爭光。邁瑞作為抗疫的幕後功臣開始被社會廣泛關注。
  • 邁瑞醫療,醫療器械行業的「華為」,您怎麼看?
    ICT)解決方案的先行者,可以說都是各自行業內的翹楚,在醫械行業內,說到邁瑞醫療大家基本都認可其是醫械行業的「華為」,那麼,今天的邁瑞醫療真的有華為的價值觀、使命、市場認可度嗎?首先,從創始人來說,邁瑞創始人徐航、成明和和李西廷被稱為邁瑞的「三劍客」,均來自中國醫械黃埔軍校-安科,李西廷,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三年留法經歷,現為公司總裁,並與徐航共同擔任
  • 又一富豪被曝外國籍,控制著中國最大呼吸機廠家,身價1200億
    1991年從零開始,到如今超過4721億元的市值,邁瑞醫療用了近三十年的時間,成長為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龍頭,也是國內首家在紐交所上市的醫療設備公司。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主營呼吸機和監護儀等設備的邁瑞醫療,業績與股價雙雙起飛,其創始人李西廷的財富也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