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滿 | 拜登首次全面闡述美國外交政策,釋放五個明確信號!

2021-02-19 崑崙策網

(點擊上方【崑崙策網】可關注)

拜登對中國的描述和定位是非常清晰的,如果說川普政府對中國的打擊主要表現在貿易和科技方面,那麼拜登政府對中國的打擊將是全面的,這一點非常清晰明確,毫不含糊。2月4日,美國總統拜登在國務院發表上任後首次外交政策演講,拜登在演講中全面闡釋了美國未來的外交政策,這一政策的核心是讓美國重新回歸美國的傳統價值觀,重新回歸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重新回歸聯盟集團戰略,集中力量對付中國和俄羅斯對美國地位的挑戰。拜登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此前的吹風會上說,拜登去國務院發表外交政策講話是為了傳遞一條清楚的信息: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將會由外交主導。拜登在國務院的外交政策演講傳遞出了以下五個重要信號:

一是美國回來了,不再缺席世界舞臺


拜登開宗明義就說:

美國回來了,外交回來了,重新成為我們對外政策的核心。」

美國不應再繼續缺席於世界舞臺了。今天我來到國務院,這個與我們國家一樣久遠的部門,因為對於美國如何書寫自己的命運來說,外交的作用一向舉足輕重,正如富蘭克林的外交政策幫助我們取得了革命成功、馬歇爾計劃幫助各國避免在戰後衰敗、埃莉諾·羅斯福推動普遍人權這一大膽觀念一樣。」「美國將再次處於領導地位,不僅僅是由於我們的實力,更是出於我們所樹立的榜樣的力量。」拜登將推翻川普的美國全面退出國際舞臺的外交理念,重新參與並主導國際社會,重新建立以美國為核心、美國盟友參與的國際秩序新構想,恢復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

二是構建美國領導的民主聯盟體系

我們將修復與盟友的關係,重新參與世界事務。這不是在應對過去的挑戰,而是應對現今和未來的挑戰。」
「過去兩周,我和許多最親密的盟友——加拿大、墨西哥、英國、德國、法國、北約、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的領導人進行了通話,目的是重新構建合作的習慣,重建民主聯盟的框架——我認為在過去幾年它遭到忽視甚至虐待。美國的盟友是我們最大的財富。通過外交來領導意味著再次與我們的盟友和主要夥伴並肩作戰。」「在我們主持民主國家集會,號召世界各國捍衛民主制度、對抗獨裁的時候,這些努力將使我們的根基更加牢固,從而使我們成為更可信賴的夥伴。」這裡最關鍵的表述是「重建民主聯盟框架」,也就是要聯合全球所有民主國家,建立一個民主國家聯盟,共同對付非民主國家,拜登的言外之意已經非常清楚了。當然,歐巴馬時期沒有建立起一個民主國家聯盟,川普時期也沒有建立起一個民主國家聯盟,拜登時期的美國有實力有威望建立一個民主國家聯盟?在正在發生劇烈變革之中的世界,會允許一個單邊的自私的邪惡的民主國家聯盟存在?我想,拜登的夢做得很美,但一定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三是捍衛美國價值觀,幹涉他國內政

我們必須從外交入手,它植根於美國最珍視的民主價值觀:捍衛自由,倡導機遇,維護普世權利,尊重法治,讓每個人都獲得尊嚴。」
這是我們全球政策,我們全球力量的基礎、是我們無窮無盡的力量源泉、是美國長久以來的優勢。雖然這些價值觀近年來受到巨大壓力,甚至在剛剛過去的幾周瀕臨崩潰。但美國民眾會從這一刻起變得更強,並更堅定更有力地捍衛世界民主,因為我們自己也曾為此而戰。」「在過去的幾天裡,我們一直在與盟友和夥伴密切合作,使國際社會團結起來應對緬甸的軍事政變。」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出,拜登政府將會在全世界繼續推行所謂的民主、自由價值觀,幹涉他國內政,繼續搞顏色革命將會成為拜登政府的一個主要特色和必然採用的手段。但是,現在美國的所謂的民主價值觀、美國的體制、文化優越性到底是個什麼貨色,川普已經展現得淋漓盡致了,世界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不再相信美國的民主和價值觀,隨著燈塔國的倒掉,拜登要重建美國價值觀的幻想一定會破滅。

四是更加有效地應對俄羅斯的威脅

「通過外交領導還意味著,我們必須以外交方式與我們的對手和競爭者進行接觸,只要這符合我們的利益,並可以加強美國人的安全。這就是為什麼昨天美國與俄羅斯同意將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延長五年,以維護我們兩國之間僅存的維護核穩定性的條約。」
「與此同時,我清楚地用與我的前任完全不同的方式讓普京總統知道,今天的美國不會再忍受俄羅斯的激進行動、幹擾我們的選舉、網絡攻擊以及毒害它的公民。我們會毫不猶豫地讓俄羅斯付出更大的代價,捍衛我們的重要利益和我們的民眾。此外,我們將與其他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進行合作和協調,以更加有效地應對俄羅斯的威脅。」「因政治動機而將亞歷克西·納爾瓦尼送進監獄,以及俄羅斯壓制言論自由和和平集會的舉動,是美國和國際社會深切關注的問題。納爾瓦尼先生像所有俄羅斯公民一樣,享有俄羅斯憲法賦予的權利。他因曝光腐敗而被攻擊,他應該被立即無條件釋放。」顯然,拜登政府依然會對俄羅斯採取強硬政策,不會放鬆對俄羅斯制裁,而且會聯合美國盟友加碼對俄羅斯制裁,從戰略上講,俄羅斯依然是美國最大的敵人,預計拜登會在北溪-2輸氣管道建設方面會繼續對德國和歐盟施壓,絕不會讓俄羅斯與歐洲之間加強聯繫,在美國戰略視野裡,北溪-2不僅是一條能源通道,而且是一條政治通道,這將使歐洲疏遠美國而靠近俄羅斯,這不符合美國的長遠戰略利益。未來四年,俄羅斯將仍然生活在美國和西方的制裁和打壓之下。

五是對抗美國最重要的競爭對手中國

美國領導層必須應對新時刻,威權主義在不斷推進,包括中國日益增長的與美國競爭的野心,以及俄羅斯破壞和阻礙我們民主進程的決心。」
我們還將直接對抗針對我們的繁榮、安全和民主價值觀的挑戰,這來自我們最重要的競爭對手——中國我們將對抗中國的』經濟霸凌』,反制其咄咄逼人的行為模式,反擊中國在人權、智慧財產權和全球治理等方面的攻擊行為。但同時美國也已經準備好在符合我們利益的情況下與北京合作。」

其一,威權主義不斷推進;

其二,中國日益增長的與美國競爭的野心;

其三,對美國繁榮、安全、民主價值觀的挑戰;

其四,中國的「經濟霸凌」;

其五,咄咄逼人的行為模式;

其六,中國在人權、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和全球治理等方面的攻擊行為;

其七,在符合美國利益的情況下與北京合作。

顯然,拜登對中國的描述和定位是非常清晰的,如果說川普政府對中國的打擊主要表現在貿易和科技方面,那麼拜登政府對中國的打擊將是全面的,這一點非常清晰明確,毫不含糊。最近幾天,拜登的對華政策正在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比如污衊中國在新疆搞「種族滅絕」,比如派遣軍艦到臺灣海峽挑釁中國主權,美國核力量重要負責人、美軍戰略司令部司令理察最近甚至還發表文章,呼籲美國軍方正視核戰爭的「現實可能性」,「有一種可能性是,如果中俄認為常規武器的損失會威脅其國家安全,那麼美國與他們的衝突很可能迅速升級為核衝突。因此美軍必須將其主要假設從』不可能投放核武器』轉變為』核武器投放是非常現實的可能』,採取行動應對、阻止這一現實。」主張美國立即採取應對行動遏制中俄,包括在威懾兩個競爭對手方面「保持團結一致」、加強武器系統採購及開發以保持美國戰略優勢等。「美軍不能再繼續以原來的方式對待核威懾,我們的戰略應該根據動態環境進行調整和發展。」以上這些都顯示出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不會比川普政策更寬鬆,而只會更嚴厲,將會更多的使用人權手段,策劃顏色革命,進行軍事威脅甚至核威脅。顯而易見的是,拜登的外交理念將使世界變得更危險、更具戰略對抗性。每到關鍵時刻,中國必有大動作。2021年2月4日深夜,中國國防部發布一則簡短消息:「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我想這一消息是對美國搞核訛詐的最好、最強有力的回應。同一天,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通電話。雙方強調應在國際事務中堅持不幹涉內政這一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共同攜手維護全球和地區戰略穩定。王毅表示,當前國際形勢正處在重要分水嶺,越是在這個時候,中俄就越要加強戰略溝通,中俄戰略協作是全方位、全天候的,沒有禁區,沒有上限。拉夫羅夫表示,俄中關係重要性早已超出雙邊關係範疇,具有國際和地區意義。俄方願就國際地區問題同中方加強溝通協調,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堅定相互支持,共同堅定捍衛多邊主義,維護國際地區局勢穩定。

一是新聞稿中的最後一句話,「雙方還就對美關係等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溝通,達成新的共識。」

二是雙方強調「堅持不幹涉內政這一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共同攜手維護全球和地區戰略穩定。」

三是再次強調「中俄戰略協作是全方位、全天候的,沒有禁區,沒有上限。」

美國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等已經跟幾乎所有重要國家的首腦、相關領域部長打了電話,甚至跟俄羅斯總統普京、印度總理莫迪都通了電話,唯獨沒有跟中國通電話,這是一個很有意味的事,他們在等什麼呢?在中國已經不再對美國抱任何幻想、在中國已經看清美國真面目的情況下,拜登政府還在期待什麼呢?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崑崙策網」!


(作者系崑崙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崑崙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李光滿冰點時評」;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註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後左下角「閱讀原文」

     【崑崙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於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崑崙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推薦友情關注:

共享【崑崙策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共享【新文化研究員】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港媒文章:拜登釋放對華「戰略耐心」信號
    參考消息網12月14日報導香港亞洲時報網站12月10日發表文章《奧斯汀釋放出新的對華「戰略耐心」信號》,作者系菲律賓學者理察·賈瓦德·海達裡安。全文摘編如下: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出人意料地提名退役陸軍上將勞埃德·奧斯汀為國防部長,這是最新的強烈信號,表明其新政府在南海和印太其他熱點地區對付中國時,將注重建立戰略聯盟。拜登更青睞奧斯汀而不是風傳的其他候選人,這不僅反映出他們之間深厚的私人關係,也反映出共同的戰略本能。
  • 中美關係釋放積極信號,蔡英文緊張了
    而中美之間關係也開始逐漸走下坡路,有人猜測中美關係或將走向全面「脫鉤」的道路。而蔡當局此時更加拼命的抱緊川普政府的大腿,希望在「臺獨」事宜上,美方能支持臺灣。但是近期有媒體報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近日前往南亞訪問,還專門借道中國領空,這對外界來說就是中美關係的積極信號。
  • 在誰決定美國未來外交政策這個問題上,研究員哈納尼亞有話說
    在誰決定美國未來外交政策這個問題上,華盛頓智庫「國防重點」研究員哈納尼亞有話說!11月24日,NBC刊登了哈納尼亞標題為《美國外交政策將由中國決定,而不是拜登挑選的布林肯和沙利文》。哈納尼亞認為,與川普外交政策團隊中蓬佩奧等偏激的成員相比,多次批評川普對外政策的拜登提名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新政府國務卿布林肯略有不同,他們支持在某些領域開放合作,主張與盟友聯手同時,更喜歡向競爭對手展示美國的實力,特別是正在崛起的中國。在《紐約時報》等美國媒體的眼裡,拜登獲勝,被視為川普「美國優先」的孤立主義政策即將終結。
  • 難以想像,剛剛當選就傳出危險信號,拜登「對華三條」引爆輿論
    隨著拜登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許多人開始紛紛做出猜測,面對當前美國面臨的疫情以及國際形勢,拜登會採取哪些措施,其對華政策又會發生哪些變化呢?對此,拜登曾經明確指出,美國當前應該首先解決的是自身存在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疫情問題。
  • 拜登釋放信號,蔡英文算盤打錯了
    但如今,川普政府即將倒臺,在拜登上位之後,臺灣地區的價值對美方而言還會剩下多少?其實蔡英文也不知道。或許是因為蔡英文也深知,如今臺灣地區所處的尷尬境地,才在近日主動召開重要談話,希望為臺灣地區開創有利形勢。
  • 陳徵:拜登對華政策的六個不變和兩個變化
    拜登是「自由多邊主義者」,他長年擔任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和副總統,有豐富的外交經驗。在他看來,外交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美國的安全、繁榮和民主,美國有領導世界的權利和義務。拜登的外交團隊以歐巴馬時期「老人」為主,其外交政策與歐巴馬時代相比有一定的連續性,包括:第一,對中國的戰略定位不會變。
  • 拜登宣布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團隊
    來源:央視網當地時間11月23日,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拜登團隊宣布了其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團隊的高級成員名單。其中拜登確認亞歷杭德羅·馬約卡斯為國土安全部部長,馬約卡斯將成為該機構首位拉丁裔美國籍部長。
  • 美媒:拜登將全面否定川普
    A+ | A- 【美媒:拜登將全面否定川普】深夜,美國大選傳來重磅消息!當我們即將慶祝『巴黎協定』五周年之際,鑑於氣候緊急情況,這一勝利標誌著我們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採取更多行動。」英國首相詹森發推祝賀拜登與哈裡斯勝選。「祝賀喬·拜登當選美國總統,祝賀卡瑪拉·哈裡斯取得歷史性成就。」詹森寫道,「美國是我們最重要盟友,期待我們在共同優先事項上密切合作,從氣候變化到貿易和安全。」
  • 美國傳來重要風聲,拜登團隊表態引爆輿論:中國應當被尊重
    據海外網近日報導,隨著拜登即將上任,拜登團隊的對華態度顯得尤為重要。一名拜登團隊官員近日在接受採訪時態度突然反轉,明確表態"應該尊重中國"。如今拜登逐步擴充自己的內閣,人們對於拜登政府的對外政策也愈發好奇。
  • 中國釋放出「入群」信號!拜登該如何接招?順周期能否王者歸來?
    拜登的王座還沒坐穩,中國已經迅速祭出兩個大招。先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籤署,TPP宣告破產;緊接著,20日,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方高調宣布,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這一表態引發各方高度關注。
  • 李鵬:深度評析拜登政府對臺政策
    中評社記者:川普執政四年期間在臺灣問題上的處理突破了多位前任的慣常做法,您如何看待拜登政府的對臺政策?您認為拜登是否會遵循川普政府遺留下來的對臺政策,還是會推翻重塑?李鵬:我認為拜登政府的對臺政策可以從「慣性」「繼承」「調整」三個面向來分析。
  • 拜登就中美貿易表態,不會立即撤銷關稅,釋放什麼信號?
    美國把中國視為在經濟發展領域最大的對手,因此對中國開展了經貿戰,對中國多種出口美國的商品增加高額關稅,以圖拖垮中國經濟。雖然拜登即將主政,但是因為戰略上產生了不確定性,因此中國和美方都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政策和戰略目標,因此雙方的貿易摩擦暫時也不會得到緩解。
  • 拜登宣布國安及外交團隊首批內閣成員名單
    拜登還提名前國務卿約翰·克裡(John Kerry)擔任總統氣候特使,並將進入國家安全委員會。福克斯稱,這是國家安全委員會首次納入致力於氣候變化的官員,但克裡的職位並非內閣職位。另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拜登計劃提名美聯儲前主席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擔任美國財政部長。
  • 專訪拜登政府候任國務卿:重建美國在中美關係上的優勢
    導讀美國新當選總統約瑟夫·拜登的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團隊再度成為熱議焦點。11月23日,拜登提名安東尼·布林肯(AntonyBlinken)擔任國務卿,他將成為總統外交事務的主要顧問。11月,拜登提名其擔任國務卿。未來,由布林肯掌舵的美國外交巨輪將駛向何方?或許從今年哈德遜研究所沃爾特·拉塞爾·米德對布林肯的專訪之中,我們可以管窺一二。(以下是訪談記錄節選,供讀者參考閱讀,理解布林肯及拜登團隊的外交政策。)
  • 拜登政府緊急表態,對中方釋放重磅信號!中方立場堅定_騰訊新聞
    拜登政府緊急表態,對中方釋放重磅信號!中方立場堅定_騰訊新聞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龍的庇護」,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我們的文章了。稍後阿拉巴馬號參與了美國大白艦隊(Great White Fleet)的環球航行。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阿拉巴馬號主要在切薩皮克灣近海訓練,並在1920年退役。1921年阿拉巴馬號除籍,並在9月27日於威廉·米切爾的空中轟炸實驗中沉沒。艦體殘骸在1924年3月19日出售拆解。國際快訊!拜登政府緊急表態,對中方釋放重磅信號!
  • 拜登上臺後會不會走川普的老路?他已經表態兩次了
    撰文 | 青鏡臺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2月9日報導,美國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已經確認了選舉結果:選舉人票總計538張,拜登預計將獲得306張選舉人票,而川普預計將獲得232張選舉人票。美國《紐約時報》12月2日發表了專欄作家託馬斯·弗裡德曼對拜登的專訪。 拜登在專訪中表示,他入駐白宮後,在對華政策方面,他不會立即採取任何行動。
  • 美國未來的外交政策由誰決定?美媒:不是拜登及其官員,是中國!
    美國大選已經塵埃落定,拜登將成為美國新的執掌者,他對待中國的態度與川普是否會有不同?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決定其態度變化的或許並不是不同政黨的觀念差異,而是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美國最近的一篇文章對此進行了詳解。
  • 美國支配世界是一種錯覺,拜登無法恢復美國的主導地位,也不應該嘗試
    四年前,拜登準備離開副總統職位時,他在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美國將繼續領導「自由的國際秩序」,並「履行我們作為不可或缺的國家的歷史責任」。接下來的幾年對拜登的承諾並不友好。川普拒絕讓美國扮演世界秩序維護者的角色,而是釋放「美國優先」的民族主義。或許更重要的是,川普暴露了國內政客對外交精英們提出的「士兵打仗、公民買單」外交政策,看似高尚實則淺薄的支持。
  • 一文看懂美國大選!最後兩個月,拜登VS川普,誰能勝出?
    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和共和黨候選人川普拉開架勢競選總統寶座。雙方將耗費巨資,通過廣告大戰、競選演說、公開辯論等多種形式,闡述其對國內外事務的政策主張,以拉攏選民選票。兩人在移民、貿易、外交、經濟、能源、醫保、教育、防疫等領域持不同政策主張。 目前在民調支持率上,拜登暫時領先,但川普仍可能翻盤。
  • 拜登對華釋放「友好」信號?蔡英文「慌了」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蔡英文與川普政府的往來十分密切,連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都曾在公開場合表示,「臺灣不屬於中國的一部分」。如今,川普即將下臺,將來上任的拜登政府與臺灣之間,還會存在之前的關係嗎?事實上,蔡英文也無法打包票,蔡英文明白她目前還無法掌握國際局勢轉折的關鍵點,所以現在只能主動出擊,儘可能爭取在重要場合中發表講話,以此來贏得更多的「翻身」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