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拜登政府候任國務卿:重建美國在中美關係上的優勢

2020-12-23 中美聚焦網

導讀

美國新當選總統約瑟夫·拜登的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團隊再度成為熱議焦點。11月23日,拜登提名安東尼·布林肯(AntonyBlinken)擔任國務卿,他將成為總統外交事務的主要顧問。

安東尼·布林肯:

出生於外交世家,其父為柯林頓政府時期的美駐匈牙利大使,叔叔為駐比利時大使。在哈佛大學本科畢業後,他又前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法學博士學位。

柯林頓政府時期,布林肯首次進入國務院,擔任負責歐洲和加拿大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的特別助理。次年,布林肯進入白宮,成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工作人員。

小布希政府時期,布林肯轉戰參議院,成為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助手總管。彼時,時任德拉瓦州參議員的拜登是該委員會的主席。正是在這段共事時光裡,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歐巴馬政府時期,布林肯先後擔任副總統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和總統歐巴馬的副國家安全顧問,於2015年上任副國務卿。

2020年,布林肯出任拜登2020競選團隊的高級外交政策顧問。11月,拜登提名其擔任國務卿。

未來,由布林肯掌舵的美國外交巨輪將駛向何方?或許從今年哈德遜研究所沃爾特·拉塞爾·米德對布林肯的專訪之中,我們可以管窺一二。

(以下是訪談記錄節選,供讀者參考閱讀,理解布林肯及拜登團隊的外交政策。)

【作為一名與拜登副總統關係極為密切的顧問,您領導了其競選團隊的外交政策團隊,我想沒有人比您更適合談論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了。因此,我想問問您將會如何描述拜登外交政策的主線?】

布林肯:首先,讓我們共同設想一下拜登當選後的世界,這將對於接下來我闡述其外交政策方向大有裨益。在當今世界政治的權力轉移和國家結盟的時期,國家內部權力大規模流散,國內治理屢屢受到質疑,我們每天都在經歷巨大的經濟、人口、技術、環境和地緣政治變化。

世界變化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我們感到混亂,愈發困惑,不知何去何從。加之,美國國內以及世界各地不平等現象依舊嚴峻。因此,在未來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我們將面臨著最具挑戰性、最為複雜的國際安全格局與局勢。儘管如此,拜登一定自信美國有足夠的能力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美國將更為繁榮昌盛,國家安全與價值觀也將得到加強。

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大局中,國際社會仍然存在一些共識。

首先,無論我們希望與否,世界往往不會自我管理。在某些方面,美國的國際參與和全球領導地位仍然有益處。如果我們沒有積極參與制定國際規範,構建聯結國家的國際機制,可能出現兩種結果。

一是我們將參與權拱手讓給他國,隨之而來的風險是他國所採取的方式可能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與價值觀。另一種結果同樣糟糕,無人問津國際事務,國際社會趨向於混亂與權力真空。我相信,副總統拜登也秉持美國的國際參與和全球領導地位大有裨益的政見。

其次,尋求國家間或利益群體之間的合作,以及探索新的合作路徑茲事體大。當我們面對全球性問題時,無論是氣候變化,還是全球流行病,抑或是武器擴散,顯而易見,單方面的應對解決方案猶如緣木求魚、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即使美國強大如斯,仍然是無法孤軍奮戰,單獨解決全球性問題。

此外,如今信息和技術賦予了許多團體或個人權力,對於傳統權威如國家政府或國際組織的決策,他們擁有前所未有的否決權。因此,在國際社會尋求有效合作方為正道。

除此之外,機構的信譽危機、極端的黨派偏見,以各種方式滲透政府系統的腐敗,共同構成了一個難以置信的極具挑戰性的時代。這些都是新政府不得不應對與解決的爛攤子。

【談及熱點問題,許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一定是中美關係。奇怪的是,儘管美國國內的政治氣候已兩極分化,但中美關係一定程度上仍得到了延續。歐巴馬政府時期,美國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時至今日,兩黨對中國的崛起以及兩國關係的未來走向擔憂的聲音不絕於耳。您如何看待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

布林肯:首先,中國的迅速崛起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已是各方共識。我們的現狀難以為繼,尤其是中國的商業實踐以及中美之間缺乏互惠等問題難以持續,亟需解決。

我的主要擔憂在於,就中國及我們的戰略利益而言,過去三年半的發展事與願違,目前中國較於我們已處於優勢地位。這是拜登政府重建美國霸權地位的背景。

如果思考一下中國希冀在世界各地取得何種戰略成就這一問題,我們會發現一個悲哀的事實,即川普政府的執政反而維護和促進了中國的利益。中國將同盟視為美國力量的核心來源,是其所無法分享的。不幸的是,川普總統的執政理念削弱了我們的核心聯盟,尤其是在亞洲地區。美國將領導地位拱手讓給中國,從幾乎所有耳熟能詳的國際機構中退出,為中國在其中大展身手提供千載難逢的良機。

此外,在亞洲地區,就中國政府的行為,我們甚至放棄捍衛我們認同的價值觀。

最後,當我們的民主制度軟弱、混亂、屢遭質疑、難以服務人民時,川普總統還倒行逆施,領導了一場對我們自己的民主制度、價值觀以及人民的攻擊,進一步削弱了政府的合法性。就此而言,在這一特殊時刻,恐怕我們較於中國處於戰略劣勢。

話雖如此,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這些棘手的事務呢?以下幾件事值得強調。

目前,我們處於一場與中國的競爭之中。如果公平公正,競爭本身無錯。因此,我們首先需要投資於我們的競爭力。這意味著,在投資美國的基礎設施、教育、醫療保健系統和工人及其競爭力時,需要對資源和優先事項進行根本性的調整與重新定位。

其次,川普政府的全面對抗戰略存在缺陷,即未與我們的盟友夥伴共同攜手對抗,甚至於疏遠他們。應對中國崛起的挑戰,團結盟友夥伴至關重要。以貿易為例,眾所周知,美國僅佔世界GDP的25%,但是如果加上我們的盟友,這個數字將會是50%或是60%,對中國而言,如此之大的體量將難以忽視。

第三,我們需要捍衛我們的價值觀,將其重新置於外交決策的中心地位。

最後,我想你將會看到拜登政府在中美兩國關係中重建了相對優勢,並且保持接觸,在我們共同利益的議題上,如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公共衛生、武器擴散等,建立了精誠有效的合作。不過,彼時我們的境況將會大大改善,當美國處於優勢地位時,我們定會找到合作的正途。

【過去美國國內有一些聲音表示,今時不同往日,中東地區對於美國而言,其重要性已不再如過去「石油為王」的時代那般舉足輕重。在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中東地區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的地位是否將會有所調整與變化?

布林肯:簡而言之,確實如此,相應的調整與變化不可避免。歐巴馬-拜登政府所謂的「轉向亞洲」或是「亞太再平衡」戰略都反映了我們的現狀:我們在亞洲地區資源嚴重不足,在其他地區反而呈現過剩的局面。從國家利益角度出發,美國未來的新星將在亞洲地區冉冉上升。

據推測,拜登政府的外交團隊將會把更多精力集中於在印太地區進行持續的接觸與互動。歐洲仍然是我們首要的合作夥伴,與非洲的合作也不可或缺。就時間分配與預算優先事項而言,我認為我們的中東戰略應當有所收縮,相關行動的頻率也將隨之下降。

儘管如此,某些基本因素是上述變化之外的常量。首先是美國與中東民主世界的中流砥柱——以色列的關係將持之以恆,美方對以色列的安全承諾堅若磐石。

總體而言,就時間、精力和資源而言,我們的外交政策將會有所偏倚,舉要治繁,以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這意味著在外交政策中更注重亞太地區,更關注我們半球,以及持續參與歐洲地區的事務。

原文標題《拜登政府侯任國務卿布林肯:美國新外交藍圖》,文章來源於微信公眾號「IPP評論」。

相關焦點

  • 美國候任國務卿布林肯:他是拜登的「另一個自我」
    11月23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宣布將提名安東尼·布林肯擔任國務卿。作為總統的首席外交事務顧問,國務卿多在國際舞臺上縱橫捭闔、折衝樽俎,塑造並體現著美國的國際形象。布林肯何許人也,能讓拜登委以重任?但讓人有些意外的是,這位候任國務卿竟是披頭四的粉絲,會在業餘時間彈吉他、組樂隊……「對於那些喜歡wonk搖滾的人,在Spotify上關注ABlinken吧。」這位爸爸級樂手在推特上寫道。拜登的「另一個自我」一面是忘我投入的樂手,另一面是遊走於華盛頓的精英政客。
  • 拜登的「新國務卿」,五年前坐動車二等座從北京到天津
    據悉,這個名單中大多是沿用了歐巴馬-拜登時期的人員,新國務卿為布林肯,這是一位曾經到訪中國的政客,他的上任或將影響中美關係。拜登政府新國務卿為布林肯根據路透社報導,在歐巴馬擔任美國總統期間,拜登和他就一起組建了屬於自己的團隊。
  • 拜登挑的國務卿想挑撥中俄關係?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23日公布部分外交和國安方面的內閣人選。58歲的安東尼·布林肯,被提名出任國務卿一職。 布林肯會給中美關係帶來什麼變化?
  • 中美關係「逢山開路」 美國國務卿與財長大秀成語
    中新社華盛頓5月9日電 題:中美關係「逢山開路」 美國國務卿與財長大秀成語  中新社記者 吳慶才 德永健  中國成語今天再次成為在華盛頓召開的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流行語。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財長蓋特納在當日的開幕式上大秀中國成語,妙喻中美關係。
  • 拜登挑的國務卿想挑撥中俄關係?我們需提防!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23日公布部分外交和國安方面的內閣人選。58歲的安東尼·布林肯,被提名出任國務卿一職。布林肯會給中美關係帶來什麼變化?美媒早就開始「劇透」這一重要任命,並且猜測這位跟隨拜登20多年的外交政策「老臣」將會如何處理中國問題。
  • 「下一階段」中美關係前瞻:拜登會與川普大不同?|北京觀察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不僅是在中國有利益的美國大企業代表組成的集團,也是兩國經濟相互依存的象徵。此外,該委員會負責人克雷格·艾倫曾是歐巴馬政府的一員。現在,這些官員重新掌權,拜登執政依靠的正是他們這一批人。「中國釋放這個信號的背景是,美國大選結果日益明朗,中國已經向拜登發了賀電。美國政府要換人,而且還換了黨派,這對中美關係來講是一個改善的契機。
  • 拜登政府的「新國務卿」,五年前從北京坐動車二等座去天津
    中國新聞周刊訊 編者按:當地時間11月23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宣布了「拜登新政府」的外交和安全團隊成員提名名單,沿用的多是歐巴馬-拜登時期的「老班底」。據路透社報導,歐巴馬政府8年任期末期出任常務副國務卿的布林肯,擔任國務卿。同樣「轉正」的還有拉丁裔背景的馬約卡斯,如今擔任國土安全部長。
  • 美國大選迎來結局,拜登上臺中美關係或將緩和,蔡英文卻坐不住了
    有專家在分析中認為,中美關係可能會因為拜登的上臺而迎來一個「喘息期」。 現在的中美關係處於一個完全對立的狀態,在所有領域基本上都能看到這種現象,兩國之間的戰略互信已經摧毀,高層政治互動幾乎停擺,而且兩國之間的實質性合作也都幾乎擱淺了。所以,拜登上臺之後,中美關係可能會緩和。
  • 美國對臺最新消息!前美國在臺協會主席:拜登提名布林肯出任國務卿...
    亞洲交易博覽:每日抽獎,註冊有禮>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提名布林肯(Antony Blinken)為新任美國國務卿,前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Douglas Paal指出,布林肯將著重強化或重建美國多邊合作與聯盟關係
  • 李鵬:深度評析拜登政府對臺政策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在與楊潔篪通話時也重申,美方將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您如何看待拜登團隊在臺灣問題上的主張與行動?李鵬:拜登的團隊和幕僚中很多人對中美關係和臺灣問題非常了解。我認為,至少在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和不支持「臺獨」這兩個核心問題上,拜登政府的政策立場是相對清楚的,繼續在臺灣問題上維持「戰略模糊」也是拜登團隊的主流看法。當然,我們也不能對拜登的臺海政策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美國的臺海政策永遠是基於美國的國家利益而決定的。
  • 李顯龍苦口婆心,基辛格發出警告,拜登談中美關係時怎麼說?
    據俄羅斯媒體11月20日報導,在談論到中美關係的發展前景時,成功當選的拜登指出,美國並不需要加強對華的制裁力度,無需對華加徵額外的關稅,對於中國的措施,「不為懲罰,只想讓中國懂規矩」。川普對華政策失敗,基辛格發出警告顯然,拜登寥寥幾句話道出了今後一段時間拜登政府對華關係的基調,這讓人們看到了今後中美關係出現一定緩和的希望。自川普上任以來,美國在對華問題上屢屢展示出極為強硬的態度,先是對中國發起貿易戰,肆意對中國加徵關稅,致使兩國正常的合作與貿易往來受到嚴重的衝擊。
  • 拜登的計劃,歸納起來核心意思只有一個詞
    這也意味著,美國候任總統拜登可以獲取總統每日簡報,他和他的團隊也將收到數百萬美元的過渡資金。收到通知的美國候任總統拜登,也在第一時間,宣布了他最新的內閣成員提名。在這次的提名中,有一個職位被候任總統拜登形容為「最具挑戰的工作」,這就是國土安全部部長,之所以這麼說,也許和拜登計劃推行的新政策有很大關係。
  • 拜登超級班底浮出水面,中美關係下一個四年:壓力未減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徐芸茜 北京報導美國當地時間11月23日,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美國總務管理局已經通知拜登團隊正式開始政府過渡進程。此後,該媒體證實,美國聯邦政府各部門也在當天晚上接到郵件,確認拜登當選總統。
  • 美國助理國務卿:習近平深謀遠慮 十分坦率
    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與太平洋地區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丹尼爾·拉塞爾(Daniel Russel)可能是最有發言權的人之一。  這位歐巴馬政府亞太外交事務的首席官員在中國民眾眼裡並不陌生。本月6日到8日,拉塞爾還曾專門來到中國,為習近平此次訪美之行做了最後準備。
  • 拜登團隊都有誰?無華裔入閣,一人主張改善中美關係
    1964年10月20日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 畢業於美國霍華德大學和加州大學哈斯汀法學院,美國加州聯邦參議員。託尼·布林肯出任美國國務卿,他1962年生於紐約,畢業於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法學院,2013年至2014年11月,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他與拜登是老朋友,20年前,兩人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共事。
  • 展望拜登時期的中美關係——崔天凱出席中美研究中心2020年會
    前言中美兩國自1979年建交以來,經歷了諸多風雨。中美兩國雖然「回不到過去」,但可以通過重建互信,構建基於對話、合作與互利的雙邊關係,使兩國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確保中美關係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
  • 蔡英文錯押川普後:拜登還會搭理她嗎?還會有所謂」臺美關係最好...
    比如,當局在川普競選期間開放美國牛豬進入臺灣市場;駐美代表在社交媒體上轉發川普的助選文;島內綠媒刊登大量未經證實的拜登之子黑材料。顯然,這是希望給川普第二任期留個好印象,取得臺美關係的「新進展」。
  • 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拜登上臺後的中美關係與臺灣問題
    從以上訊息可以看出,拜登上臺後在中美關係上,將基本回歸民主黨以前歷屆總統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為下一步調整中美關係預留了空間,也適當安撫了臺灣蔡英文當局。從長遠看,拜登上臺後對華推行強硬遏制戰略這一立場不會改變。
  • 中美關係將換軌 蔡英文還有條件「抗中」?
    李文忠回應說,「我們不能這樣明講、這樣說」,但客觀上這三個退伍軍人組織每年都通過送給白宮國防部與國會的決議文,重點在它是有影響力的組織,決議文確對美國政府有影響力。 拜登日前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闡明,「最佳的戰略,理應是我們所有的盟邦,或至少過去曾是我們的盟邦,均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修補與盟邦的關係進而達成共識,將是我上任後頭幾周的重點工作。」
  • 拜登的國務卿人選,可能是他
    被美國多家主流媒體宣布為美國2020大選獲勝者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正在積極組建白宮班底。多名知情人士透露,安東尼·布林肯是拜登國務卿人選的「領跑者」。由於美國國務卿擔任著外交使命,相關人選備受外界關注。彭博社記者詹妮弗·愛潑斯坦的推文也顯示,拜登將任命其長期助手布林肯為國務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