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團隊都有誰?無華裔入閣,一人主張改善中美關係

2020-12-11 鐵血軍武

文|鐵血君

俄衛星通訊社華盛頓12月8日電,拜登將提名勞埃德奧斯汀為國防部長。至此,拜登內閣重要官員基本就位,下面,本文給出重要人物的簡歷。

副總統卡馬拉·哈裡斯,第一位印裔和非裔混血副總統。擁有一半的印度血統,她的勝選給印度民眾極大鼓舞。1964年10月20日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 畢業於美國霍華德大學和加州大學哈斯汀法學院,美國加州聯邦參議員。

託尼·布林肯出任美國國務卿,他1962年生於紐約,畢業於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法學院,2013年至2014年11月,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他與拜登是老朋友,20年前,兩人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共事。布林肯被稱為「溫和的中間派」。

國防部長奧斯汀生於1953年,畢業於西點軍校,四星上將。2012年12月任中央司令部司令。中央司令部負責美軍在中東、中亞和北非等地區的行動,是美軍在海外最重視的一個司令部。15年來,中央司令部在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都是主力。

美聯儲前主席珍妮特耶倫擔任財政部長職務。1946年8月3日出生於紐約州,曾任美國著名學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經濟學家。是美聯儲百年歷史上第一位女性掌門人,2016年9月22日,彭博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排行榜,珍妮特·耶倫排名第八。

國家情報局局長艾薇兒·海因斯,2010年起,海恩斯擔任歐巴馬的副助理、中情局副局長,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副法律顧問。2015年1月-2017年1月,海恩斯擔任副國家安全顧問,在拜登競選總統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拜登和歐巴馬的親信。

傑克·沙利文擔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傑克·沙利文,在歐巴馬政府時期,他接替布林肯擔任副總統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他還擔任過美國務院政策設計部主任,在柯林頓擔任國務卿時,擔任過他的幕僚長。

國土安全部部長是亞歷杭德羅·馬約卡斯,馬約卡斯生於1959年,畢業於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曾任國土安全部副部長。琳達託馬斯-格林菲爾德擔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她曾在歐巴馬執政時期擔任非洲事務助理國務卿。

總統氣候問題特使是前國務卿約翰·克裡,美國第68任國務卿,麻薩諸塞州參議員。2013年,美國民眾投票,對克裡取得的成效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美國多家媒體將克裡評價為「美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外交之星」。克裡一貫主張改善中美關係,「如果他們成功,全球經濟都將從中受益,如果失敗,則將一損俱損。」

布賴恩迪斯為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布賴恩·迪斯1978年出生,擁有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曾先後擔任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副局長及代局長等職。白宮發言人珍·普薩基,美國國務院發言人。

美國權力架構:如果總統去世,接替總統的依次是副總統兼參議院議長、眾議院議長、 參議院臨時議長、國務卿、財政部長、國防部長、總檢察長、內政部長。在美國權力榜上,最有實權的是總統,然後就是國務卿、國防部長、財政部長。

佩洛西將出任新一屆國會眾議長。所以,截至目前,拜登重要幕僚只有排名第8的總檢察長虛位以待。而原先呼聲很高的華裔楊安澤,可能出任拜登政府商務部長,至今未被拜登公開宣布,估計很難。從上文可以看出,拜登團隊,一是老朋友多,二是女人頂起半邊天。(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拜登新政府:華裔尚無一人入閣,非裔拉丁裔已有4人
    針對目前仍未公布的內閣名單,非裔和拉丁裔團體都積極展開遊說和斡旋,力求在拜登政府中有足夠的「自己人」代表利益。周四,國會拉丁裔黨團與新任白宮幕僚長羅恩·克萊恩及拜登過渡團隊主要負責人傑弗裡·齊恩茨和特德·考夫曼會面,「推銷」該黨團力薦的拉丁裔內閣候選人。相比他們的強勢,華裔官員入閣的呼聲顯得有些微弱,候選人也寥寥。
  • 中美關係是時候改善了,美國越「優先」,中國朋友越多
    回望川普政府期間的中美關係,惡化到了極點,對華打貿易戰,對中國科技企業打壓、制裁,對中國香港內政說三道四、妄加幹涉,無理侵犯中國南海,派偵察機騷擾我近海區域,多輪對臺軍售……這些都讓兩國的外交關係走向冰點,而損傷的是兩國人民的利益。
  • 【會議簡訊】「拜登時期中美關係前瞻」學術研討會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倪峰研究員表達了以下觀點:一是民主黨在大選中慘勝,大選結果是一種「夾生飯」的格局,這種格局會嚴重影響拜登政府今後的執政;二是拜登上臺為過去中美關係斷崖式下跌提供了一個止跌的機會,但是美國對華戰略的基本態勢不會發生反轉式的變化;三是雖然川普和拜登都認為中國是美國的威脅,但如何認知這種威脅,兩者還是有所區別,拜登認為美國問題的解決主要依賴自身能力的提高
  • 拜登團隊多名華裔在列,調和關係還是以華制華?
    中美關係這是要緩和了?別開心得太早。這就來扒一扒拜登團隊中的華裔面孔。戴琪(Katherine Tai)拜登提名了戴琪為美國貿易代表。目前在國會眾議院任職的她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貿易律師,精通中國問題。如果任命最終獲得通過,可以說一口流利普通話的她將接替現任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成為拜登政府的「貿易沙皇」。可能以後中美貿易談判時直接用中文就成了,翻譯都不需要咯,這樣想想還不錯,但是別開心得太早。戴琪雖然是華裔,但向來主張以強硬和具有策略性的方式對抗中國。
  • 對華方針或大變?拜登團隊顧問透露新方向:中國應當被尊重
    儘管美國現政府時日不多,但想要破壞中美關係的腳步卻從未停止。美國近日不僅將四家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還無故將14位中國官員納入制裁名單之內,一時間中美關係再度緊張。然而拜登團隊似乎試圖扭轉局面。據海外網12月9日報導,拜登團隊歐洲事務顧問安東尼·加德納近日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分析美國下屆政府內政外交政策方向,著重談論了中美關係。
  • 別人搶著入閣,她拒了拜登邀請
    拜登在歐巴馬政府任副總統時期的「老人」和為大選出力頗多的身邊人都被委以重任。  然而,美國亞特蘭大市女市長凱莎·博頓斯卻拒絕了拜登的入閣邀請。她的理由很簡單:比起進入華盛頓政治圈,她當下更加關注自己所在的喬治亞州和亞特蘭大市。
  • 拜登超級班底浮出水面,中美關係下一個四年:壓力未減
    拜登在推特上寫道:「今天,我宣布了我的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團隊的首批成員。他們將團結全世界來應對我們面臨的挑戰——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單獨應對的挑戰。是時候恢復美國的領導地位了,我相信這個團隊可以做到。」在邵宇看來,拜登與川普的行事風格迥異,兩黨執政理念和政策立場也有較大差異。
  • 拜登表示對華要比川普更硬,中美...
    在全球盟友關係問題上,拜登團隊將指責川普「實際上幫助中國損害了美國與傳統盟友的關係」。  在貿易戰方面,拜登將指責川普「打響貿易戰」,讓美國人付出了重大代價,卻沒有得到什麼回報。除了攻擊川普「對華軟弱」以外,拜登團隊要在競選中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對華強硬鬥士」,要「拉上盟友國家」,在「人權」、「智慧財產權」方面制裁中國。
  • 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拜登上臺後的中美關係與臺灣問題
    拜登和川普在這次競選過程中都競相反華,他們在遏制打壓中國這一點上並無分歧。所以期待拜登上臺後全面緩解中美兩國之間的矛盾衝突是不現實的,希望中美關係重新回到過去也只是幻想。拜登從川普手中接過的是一個爛攤子,他要優先處理國內的棘手問題,當務之急是疫情防控,其次是經濟民生問題,第三是修補與歐洲盟國的關係。在短期內拜登還顧不上處理中國問題,尚不會對中美關係的定性、定位作出明確宣示,形成正式的新的對華政策尚需時日,所以預計中美關係會有一個過渡時期。
  • 誰將成為下任美國防長?拜登或改變人選,大概率與中美關係有關
    如果參議院批准,那麼奧斯汀將成為美國首個掌管五角大樓的非裔美國人。而在此前,拜登曾公開表示支持弗盧努瓦就任美國國防部長,而現在又表示希望提名奧斯汀。這種情況之下,誰將成為下任美國防長始終未可知。於是有部分觀點分析,拜登或將改變國防部長人選,而這有很大概率與中國有關,因為中美之間關係在川普領導下逐漸惡化,而弗盧努瓦又是一個軍事狂熱分子,且還揚言美國要72小時之內消滅在南部海域區域的中國海軍,這和拜登理念背道而馳。
  • 人大國發院閉門研討會:美國對華戰略、輿論態勢與中美關係演變
    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以及中國人民大學的十幾位資深專家學者參會,就「美國對華戰略態勢」、「對華輿論態勢」、「大選後的中美關係演變」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教授出席會議並致辭。
  • 美國大選迎來結局,拜登上臺中美關係或將緩和,蔡英文卻坐不住了
    有專家在分析中認為,中美關係可能會因為拜登的上臺而迎來一個「喘息期」。 現在的中美關係處於一個完全對立的狀態,在所有領域基本上都能看到這種現象,兩國之間的戰略互信已經摧毀,高層政治互動幾乎停擺,而且兩國之間的實質性合作也都幾乎擱淺了。所以,拜登上臺之後,中美關係可能會緩和。
  • 花長春:從拜登內閣人選看其新政方向之外交篇—海外政治觀察系列
    本次拜登提名的外交團隊人員均深入參與過TPP談判等諸多多邊主義談判,信奉多邊主義理念。提名國務卿布林肯、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等人都主張將重塑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加強與盟國的關係,預示著美國將重返多邊主義。中美將開展全方位的競爭與合作。
  • 拜登團隊公開反對川普「對華脫鉤論」,但這和「親華」沒有關係
    而提前一周公布此事也意味著,川普和拜登各自的陣營務必馬上就投入到對這場「大戰」的各種前期準備和氛圍營造活動中,而這次拜登顯然快人一步——就在22日當天,拜登高級外交政策顧問託尼·布林肯就對外表示:美國謀求與中國「完全脫鉤」不切實際,如果拜登當選,將重置與中國的經濟和技術關係。
  • 專家:中美關係將處於「僵持階段」 拜登對中國會非常強硬
    在我訪問北京時,有人告訴我,「你知道為什麼習近平主席倡議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嗎?因為他深知傳統的大國關係模式會帶來什麼。如果任憑歷史重演,對中美兩國都將是極其糟糕的結果。」但我看不到有什麼是不可避免的。這對我們學者、政策顧問或決策者來說極其複雜,尤其是政府。
  • 蔡英文與拜登團隊並沒有取得聯繫
    導讀:近日,臺灣領導人蔡英文就拜登當選美國新任總統一事在推特上發文祝賀。但拜登團隊卻沒有給予回應,相當尷尬。事後更有民進黨相關人員指出,實際上民進黨和拜登團隊還沒有取得聯繫。而拜登對蔡英文不給予回復,恐是對之前對華政策的延續。47年執政讓拜登見證中美關係的發展變化在拜登長達47年的政治生涯中,雖然其本身對華的態度出現或搖擺的現象,但是在搖擺不定的天平上,理性的天平最終壓到感性。拜登表示,中國領導人有過累計25小時的會談時長。
  • 拜登終於露出真面目?提名華裔女律師為貿易代表,曾主張對抗中國
    距離美國「大選結果」公布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和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之間的明爭暗鬥卻愈演愈烈。為了讓白宮在權力更迭後繼續保持與中國的衝突,川普正計劃採取最後的步驟。據俄羅斯《生意人報》網站稱,在明年1月20日白宮權力正式交替前,川普打算最大限度地激化中美關係。那麼,拜登上臺後會轉變對華政策嗎?會填補川普為中美外交關係挖下的「大坑」嗎?通過拜登近日的種種行動看,答案或許早已浮現。拜登對中國露出真面目?
  • 美國傳來重要風聲,拜登團隊表態引爆輿論:中國應當被尊重
    據海外網近日報導,隨著拜登即將上任,拜登團隊的對華態度顯得尤為重要。一名拜登團隊官員近日在接受採訪時態度突然反轉,明確表態"應該尊重中國"。如今拜登逐步擴充自己的內閣,人們對於拜登政府的對外政策也愈發好奇。
  • 拜登對蔡英文「已讀不回」是其對華政策的縮影
    此後,他兩度出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其悠長的政治生涯親歷了中美關係的發展變化,也接觸到美國社會更多元化的對華政策訴求。在任職副總統期間,拜登曾於2011年和2013年兩度訪華,期間曾表示「一個崛起的中國對美國和整個世界都具有積極意義」、「美中關係將影響21世紀的進程」。但在選戰中,拜登也不止一次「放狠話」。
  • 最後兩個月,拜登VS川普,誰能勝出?
    無論誰最終當選,都不會改變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戰略,美國兩黨對此已達成共識。中國最好的應對是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以新基建、城市群都市圈建設、全面放開生育為三大抓手,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